人生短暫,彈指一揮間。
詩和酒,可謂完美地融為一體,成為真正的詩酒文化。
酒文化,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必不可少的話題。
正如「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詩仙李白《將進酒》,可謂是將詩酒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外,杜甫《飲中八仙歌》詮釋惟妙惟肖的醉八仙場景。
一直覺得,唐人在詩酒文化的自信非我輩能深懂。杜甫,一個可以將醉酒之人神態展現生動萬分的,莫不是對生活有著細緻入微的觀察與思考。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的確,對嗜酒之人來說,如何能「舉觴白眼望青天」?又是怎樣「皎如玉樹臨風前」呢?
如此看來,喝酒,的確不分年齡,無需考慮社會階層。
橫跨年齡和階層,只要愛喝,都是酒中君子。
不是麼?
然而,喝酒的雅趣,恐怕要說一說賀知章。
據說,當賀知章喝完酒還要騎馬回家,(算不算酒駕呢),騎馬的時候就跟坐船一樣搖搖晃晃,還曾經不小心一下掉到井裡,最後竟然在井裡睡著了。
另一位,也是比較讓人服氣的。汝陽王李璡愛酒到什麼程度呢?
每次見皇帝以前都要喝上三鬥酒,即使這樣,在半路上遇到運酒的車還要饞涎欲滴,口水直流,這位王爺不愛美人只愛酒,恨不得讓皇帝把自己封到酒泉去。
接下來就是詩仙李白,他作詩之前必喝酒,將自己搞得暈暈乎乎,宛如仙人一般,然後揮筆寫下上百篇的詩。
書法家張旭喝上三杯,依舊能揮毫潑墨,這樣還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草書大家。
舒捲自如,感受不一樣的人生,原來你和畫家、詩人、小說家、政治家等的距離,就差一場大醉呢?
(註:圖片來自網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