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暢淋漓,杜甫《飲中八仙歌》,醉八仙詩酒文化顯君子

2021-01-09 王南得

人生短暫,彈指一揮間。

詩和酒,可謂完美地融為一體,成為真正的詩酒文化。

酒文化,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必不可少的話題。

正如「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詩仙李白《將進酒》,可謂是將詩酒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外,杜甫《飲中八仙歌》詮釋惟妙惟肖的醉八仙場景。

一直覺得,唐人在詩酒文化的自信非我輩能深懂。杜甫,一個可以將醉酒之人神態展現生動萬分的,莫不是對生活有著細緻入微的觀察與思考。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的確,對嗜酒之人來說,如何能「舉觴白眼望青天」?又是怎樣「皎如玉樹臨風前」呢?

如此看來,喝酒,的確不分年齡,無需考慮社會階層。

橫跨年齡和階層,只要愛喝,都是酒中君子。

不是麼?

然而,喝酒的雅趣,恐怕要說一說賀知章。

據說,當賀知章喝完酒還要騎馬回家,(算不算酒駕呢),騎馬的時候就跟坐船一樣搖搖晃晃,還曾經不小心一下掉到井裡,最後竟然在井裡睡著了。

另一位,也是比較讓人服氣的。汝陽王李璡愛酒到什麼程度呢?

每次見皇帝以前都要喝上三鬥酒,即使這樣,在半路上遇到運酒的車還要饞涎欲滴,口水直流,這位王爺不愛美人只愛酒,恨不得讓皇帝把自己封到酒泉去。

接下來就是詩仙李白,他作詩之前必喝酒,將自己搞得暈暈乎乎,宛如仙人一般,然後揮筆寫下上百篇的詩。

書法家張旭喝上三杯,依舊能揮毫潑墨,這樣還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草書大家。

舒捲自如,感受不一樣的人生,原來你和畫家、詩人、小說家、政治家等的距離,就差一場大醉呢?

(註:圖片來自網絡,謝謝

相關焦點

  • 飲中八仙歌
    竹林七賢、飲中八仙是歷代文人、畫家創作的主題,竹林七賢展現的是魏晉風度,飲中八仙則是大唐盛世的一個縮影。
  •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歌》是中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
  • 【將進酒Bar】「飲中八仙」叱吒長安,李白排名僅第六
    杜甫聽聞,很是敬仰,他發揮天才般的想像力,撰寫出千古佳作《飲中八仙歌》。「飲中八仙」成為繼「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後,中國第三個文人詩酒集團。《飲中八仙歌》 來源:網絡杜甫在詩中生動地刻畫了8位狂客的嗜酒事跡,或倚馬萬言,或撫琴引吭,或揮毫狂草, 或口若懸河。他們帶著盛唐式的狂態,詩酒風流,無限豪邁,留給人們的似乎只有驚羨和讚嘆。
  •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為我們展示一幅醉八仙的飲酒場景
    酒文化,自從以來就是中國文學史上必不可少的話題,尤其是詩仙李白的一首《將進酒》,將勸酒詩發揮到極致,難怪李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在眾多飲酒的詩篇中,杜甫的一首《飲中八仙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副惟妙惟肖的醉八仙場景,讓我們看到大唐飲酒的盛況,也看出唐朝人的一種自信,杜甫將每個人的神態和醉酒後的狀態寫的生動至極,真是一位觀察細緻入微之人。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 你知道「飲中八仙」都是誰嗎?
    稱為「飲中八仙人」。杜甫詩興所至,寫成《飲中八仙歌》。此詩描繪生動,而「飲中八仙人」也成為一個經典題材,為後世畫家反覆繪製。讓我們看看杜甫是怎樣描述這幾個人的: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詩中說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裡竟會在井裡熟睡不醒。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用詩和酒勾畫出一幅盛世大唐的模樣
    再看看杜甫,他把唐朝最能喝酒的八個人寫成詩,把他們笑傲江湖,嗜酒如命的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這詩寫得也真是沒誰了。《飲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 傳說中的八仙還分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這也是根據中華神話創作,背景是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簡稱八仙。關於八仙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所耳聞,俗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便有所指。而他們分別是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呂洞賓(呂巖)、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事實上,這是明代吳元泰的分法。更早的時候,還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和宋元八仙,而且這8個神仙還不固定。
  • 【唐詩鑑賞】0013 杜甫《飲中八仙歌》
    今天,為您奉上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以為助興。飲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騎馬似乘船⑴,眼花落井水底眠⑵。汝陽三鬥始朝天⑶,道逢麴車口流涎⑷,恨不移封向酒泉⑸。左相日興費萬錢⑹,飲如長鯨吸百川⑺,銜杯樂聖稱避賢⑻。宗之瀟灑美少年⑼,舉觴白眼望青天⑽,皎如玉樹臨風前⑾。蘇晉長齋繡佛前⑿,醉中往往愛逃禪⒀。
  • 杜甫一首詩,捧紅八個唐朝酒鬼,李白鬥酒詩百篇,卻只能排到第六
    杜甫的詩,內容大多憂國憂民,風格大多沉鬱頓挫,故有「詩史」之稱。但是,杜甫雖為現實主義詩人,卻仍有狂放不羈的一面,也曾寫過豪氣萬丈的詩篇,他的名作《飲中八仙歌》便是其中的典型。 (醉八仙)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用凝練的語言,速寫的筆法,分別描繪了「酒中八仙人」的醉態,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酒仙群像,生動再現了盛唐文人嗜酒如命
  • 【美女詩神】30.杜甫《飲中八仙歌》
    焦遂雖然身份並不尊貴,但他見識卓異,口才不凡,一飲五鬥之後才開始滔滔不絕高談闊論,「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辯論起來,誰都不是他的對手!八仙歌寫到這裡戛然而止,一股酒氣始終充盈在字裡行間,8位醉仙個性迥異、風採不凡的形象一個個躍然紙上,讓人印象深刻。
  • 林志高:酒八仙戒酒 | 會員新作
    酒文化掀開新的一頁。自我參加農村教育工作以來,就聽到酒八仙的故事。何為「酒八仙」?同事們說,整天醉燻燻、無所事事的人,那叫「酒鬼」;醉酒後,尋釁鬧事、暴虐行兇的人,那叫"酒瘋子」。酒量超眾,醉而行為合法的人,才稱得上"酒八仙」。  在當地, 哪些人稱得上"酒八仙」,也沒人說得清楚,也許不局限八人,真人不露相,也許隱藏的很多。
  • 杜甫寫了一首詩,帶紅唐朝八個「飲中仙」,李白為何排倒數第三?
    杜甫在天寶五年(公元742年)前後,到長安找工作,但是他想盡辦法都沒找著。有一次他跑去圍觀李白和別人飲酒,然後結合自己的遭遇,產生了許多亂七八糟的想法。於是,他當場就發了八段「彈幕」。把當時長安的八個「酒仙」,逐個點評了一番,這就是著名的《飲中八仙歌》。《飲中八仙歌》這首詩本身章法奇特,運筆幽默、傳神,因此有人稱其為八仙之外的第九仙——詩仙。
  • 論神仙酒局,還數這場醉「八仙」的長安酒會
    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一日「八仙相聚」,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只見高朋滿座觥籌交錯。於是,就有了杜甫筆下的這一首《飲中八仙歌》。這「飲中八仙」分別是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璡、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義者蘇晉、詩仙李白、書法家張旭、辯論高手焦遂八人。
  • 飲中八仙人
    字關鍵字 | 杜甫    飲中八仙歌還有一種醉八仙的說法,一般認為是源出《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二十七》中有關李白的記錄: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 李适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但這種說法很有可能是源自杜甫的那首《飲中八仙歌》。天寶四年(745年),杜甫在齊魯和李白重逢,兩人又愉快地玩耍了一段時間,並互贈了詩篇,然後依依不捨地分開了。李白的風採給杜甫留下了極深印象。
  • 《飲中八仙歌》--唐·杜甫
    飲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簡友佳微】沉醉唐朝長安的宴飲……——讀杜甫詩《飲中八仙歌》
    作為門客的杜甫,自然少不了汝陽郡王的一些宴飲場合。來往的客人中,有長安聞名的「酒中八仙」等文人雅士。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他們酒後的憨態、放曠便盡顯了。杜甫詩歌中的八仙飲酒場面,雖歷盡千年歲月,依然生動,依然栩栩如生。秉性豁達的賀知章,晚年更加縱誕,年八十餘,自號「四明狂客」。宴飲後,騎馬走在街上,仿佛船行水路,身子像起伏的波浪,在馬背上顛簸搖晃。
  • 一首詩寫活了八個人,C位的李白更是讓人大呼「傳神」,除了杜甫還真沒人敢這麼幹!
    而描寫人物的詩,大多都是單篇單人的,比如杜甫本人的《詠懷古蹟》系列,就用五首詩寫了五個人的故事。王建的《宮詞》倒也可以說是「群像作品」,但他用了100首的篇幅,才成功構建出了一幅後宮生活的群像。而《飲中八仙歌》,一首詩,寫了八個人,承轉自如,毫無違和感。第二,它字數一致,但句數參差;句句押韻,又一韻到底。看起來嚴肅中透著活潑,散漫中又有著紀律。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從明代《東遊記》中流傳下來的這八位神仙,在民間可謂是人氣極高了。但你不一定知道的是,單論「八仙」的話,在古代神話裡可有著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這樣的區分了。 同時,你想不到的是,牛郎和織女也都曾屬於八仙之一,這是不是和你所了解到的不太一樣?在我們記憶裡的,八仙好像並沒有這兩位的名號,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屬於哪八仙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八仙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
    在民間傳說中,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稱八仙所持的檀板、扇子、洞簫、漁鼓、寶劍、葫蘆、荷花、花籃等八物為「八寶」,代表八仙之品。文藝作品中以八仙過海、八仙獻壽最為有名。
  • 八仙的故事
    八仙故事多見於唐、宋、元、明的記載和雜劇中,姓名不固定,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傳》才確定為以上八人。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