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生死。生命是寶貴的,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但是生老病死又是很自然的生命規律,誰也不能超越這個規律。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教導我們要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大概就是因為生與死都是生命現象。
很久的時候,聽過有這樣兩句俗語,也是講到了生和死,「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這兩句話是非常淺顯的句子,對應較為工整,並且存在著遞進的關係。這是什麼意思呢?很多時候涉及到了生和死的話題,好像就自帶著某種神魔的色彩。可以這麼說吧,大千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都可能有人亡故,也可能每天都有新生命的降生。為什麼偏偏古人就要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有何說道?
「人怕臘月生」
自古以來我們都有兩種記錄時間的方法,農曆和陽曆,都是非常常用的計時方式。臘月是哪個月呢?就是指的傳統農曆年當中的最後一個月份,本身與農作物的生長物候期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由於古時候到了年底,祭祀活動比較多,使用蠟也比較多,所以將年底最後一個月稱作臘月。為什麼以前的人害怕農曆12月生小孩呢?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寒冬臘月家裡的糧食不夠,新生兒剛出生是幾乎不需要糧食的。農村裡都是按照虛歲算年齡的,也就是說到了臘月出生的孩子,一個月或者幾天的時間就會當作一歲。每當家長們談起子女的時候,往往都說,我家某某多少歲就幹嘛了。所以,很多人不樂意在臘月生孩子。
「又怕臘月死」
臘月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月份,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農村有不少的宗廟祭祀、民間習俗都是在臘月和正月開展,總體上來講臘月雖然還沒有到過年,但是也是非常喜慶的時候。為什麼說害怕人在臘月的時候亡故呢?老人們告訴我,生死都是大事,尤其是人死了以後要舉辦葬禮,這是一個非常莊重的活動。舉行喪葬活動需要請同族的、同村的人來幫忙,本來是很喜慶的年終歲末,碰上喪葬事宜就很破壞心情了。有的農民就很害怕親戚朋友在臘月的時候死亡,其實就是不想因為這樣的事情而影響了大家的年終計劃和安排。
「此話有理嗎」
聽完老人家的耐心講解,我終於明白當時人們得出這兩句話的時候,心裡都有怎樣的顧慮。農村俗語就是這樣簡單樸素的語言結構,或記錄某些現象、或闡述某種觀點,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現在的觀點來看,「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有沒有道理呢?顯然是沒有道理的,生老病死是相當正常的生命現象;甚至基本上沒有人能夠選擇自己的生死,就更談不上臘月出生或者有人臘月離世好不好了。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帶你看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