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能去做什麼呢?
社長坐飛機,是為了拍飛機。
但社長的徒弟坐飛機,是為了追星。
今天,社長就請徒弟出手,友情寫了一篇遊記。
看了以後,社長默默地說——
以後要多請這樣的粉絲寫點坐飛機去做的瘋狂事。
有關飛機的彩蛋,在文章最後,請堅持看完。
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會有那麼幾個追星族,「男神」、「偶吧」、「歐尼醬」……從這些稱呼中,你也能看出,現在的追星也早已國際化了。
百度百科說,「追星」一詞最早來源於小虎隊。1989年小虎隊巡迴演出從臺北巡演到高雄時,瘋狂的粉絲們成群結隊的騎著自行車一路追蹤,於是被當時的報紙稱為「追星」。
二十年前的追星族,表達愛好的方式還比較單純:喜歡一個港臺明星,就拿地攤上買的盜版海報回宿舍糊牆,鑽進路邊音像店淘各種磁帶CD,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十年前的追星族,以「超女」粉絲為代表,症狀已經加重:上街找陌生人拉票、組團接機、跨省追人……「玉米」「筆記」「涼粉」「盒飯」等稱呼更是開了給粉絲群體起名兒的先河。
如今,當年追劉德華追到傾家蕩產的楊麗娟已經成了「梗」。粉絲群體在內部撕X時也會用「麗娟」來指代對方。「你是麗娟!」「不,你才是!」
不管誰是麗娟,時間已經到了2016年。在中國遊客搶購日本電飯煲、馬桶蓋的全民出國時代,跨國追星已經變得理所當然了。
記得幾年前,偶喜歡的國外樂隊到上海來開演唱會,有個在英國留學的同學特地打「飛的」回國來看,當時還在買黃牛票的偶的感覺是:好、拼、啊!機票能抵得上十張票錢了啊!!!
然而幾年後,自己也動了「跨越半個地球來看你」的心思。
讓偶動心的是這位——
羽生結弦,66年來最年輕的花滑男單奧運冠軍,這也是亞洲花滑男單首枚奧運金牌。作為世界花滑大獎賽總決賽、冬奧會和世錦賽冠軍的大滿貫得主,他至今已蟬聯三年大獎賽總決賽冠軍、四年全日本錦標賽冠軍。
他還是現今花滑男子項目所有世界紀錄的保持者,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短節目史上超過100分,自由滑超過200分,總成績超過300分的選手。非人類的分數下,男單這個代表花滑最高難度的競技項目裡,他就是自己和自己玩兒。
除了這些響噹噹、亮閃閃的成績,他還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臉長得很可愛有木有?
最早在索契冬奧會,他成了網絡營銷號們的香餑餑。在當時一個名為「索契冬奧會有這麼多大帥比,你們知道嗎」的天涯熱帖裡,他作為唯一的亞洲小鮮肉穿插在一眾金髮碧眼的歐美男裡,隨後又因為這樣一組奇圖而吸引來許多動漫粉:
前年11月,他來到上海參加中國杯,結果又鬧出大新聞上了頭條:
由於在賽前練習中與中國運動員高速相撞,他頭、腹、足共五處受傷。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仍堅持上場,連摔五跤最後依然憑高難度的基礎分值獲得銀牌。精神可嘉的同時,蒼白淡漠血染的風採,漫畫裡直接走出來的美少年有木有:
去年3月,他來上海參加世錦賽,結果又因為上海觀眾給他下的「娃娃雨」而震驚了各國媒體。高速攝像機下感受一下現場迷妹們的熱情٩(๑`^´๑)۶
不過,和一般粉絲所喜歡的影視歌明星不同,體育明星並不是主要窩在同一個國家活動的,他們比起賽來滿地球跑。如果你想親眼看看真人,也得跟著跑起來。
所以羽生君在當今花滑界還有一個知名特色——自帶主場(↓這是在巴塞隆納)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兜裡有錢了的中國粉絲,那當然是坐不住的!
來看這幾位的日程表:
這名粉絲已經上境界,憑藉中、日、英三種語言技能,成為了一些外國媒體的特約撰稿人,所以每到賽季各個國家到處飛呀。
還有這位:
Worlds指的是上海世錦賽,WTT指的是東京國別賽,而後面那仨,是花樣滑冰作為體育項目比較罕見的:商業演出。
每年夏季休賽期,花樣滑冰的專業一線運動員都會受邀參加這些商業表演,和比賽相比,商演show的氣氛更加輕鬆,選手和粉絲也能盡情high。
為了讓更多的觀眾能看比賽,一個系列或一個地方的商演通常不止辦一場,而遠道而來的粉絲的選擇往往是:全看!看了日場看了夜場,看了夜場換個城市再繼續看……總之一場也不能落下就對了。
要知道,和日本大媽搶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些商演的票子,位子好的一場人民幣就奔著上萬去了……追星不僅要有體力,更要有財力。
這位就更誇張了,在追完了14-15賽季的差不多所有比賽後,她的15-16賽季追星路是這樣的:
這是一位臺灣粉絲。也就是說從10月到次年4月,她的行程是這樣的:加拿大——臺灣——加拿大——臺灣——日本——臺灣——西班牙——臺灣——日本——臺灣——美國——臺灣。
而且,她並不像很多日本大媽那樣是不用上班的全職主婦,偶爾也會在微博上抱怨假期不夠用了。
假期不夠用了,錢夠用嗎?
這位粉絲曾經也表示過,一年十萬塊打不住……
當然,這種貨真價實的「貴婦級」追星大多數人吃不消,但是攢攢假期、攢攢錢,一年出去追一兩次還是很可行的!
一般中國遊客跑日本,東京箱根京都大阪北海道,跑起神社來也是著名的伏見稻荷大社、箱根神社……而羽生君的粉絲跑日本:弓弦羽神社!晴明神社!仙臺!
這家原本對普羅大眾來說名不見經傳的神社因為名字與羽生結弦比較像所以走紅了:
還有這家晴明神社因為和本賽季陰陽師題材的長節目有關,同樣很多中國粉絲會去:
粉絲經濟不僅體現在演唱會、電影票房、比賽門票,現在還能拉動旅遊了。
仙臺,這個日本東北宮城縣最大的城市,人們對它最早的印象來自魯迅先生的課文《藤野先生》。魯迅先生到日本學醫,就是在仙臺。後來,仙臺再次進入人們視線,是作為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主要受災地。
對於普通旅遊者來說,仙臺實在是個沒啥玩的地方。所以當日本的新三年籤、五年籤要求一出來,是到衝繩縣或者日本東北三省住一夜時,人們更多考慮的也是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衝繩島。
但是對於羽生君的粉絲來說,一拍大腿:媽呀太好啦,正想去仙臺。
仙臺是羽生君的家鄉,那裡有他讀過的中小學和從小訓練的冰場。
由於地方實在有點偏遠,堪稱城鄉結合部,所以乾脆有人在附近種菜,還有蔬菜大棚呢:
仙臺市的唯一一家冰場,現在已經成為了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
裡面供著自家奧運冠軍小時候穿過的冰鞋:
仙臺冰場的紀念品店也因為羽生君的廣告效應,成了全球最暢銷的冰場紀念品店。不僅粉絲會親自跑來買一堆,跑不過來的也要通過網購各種買。
偶跑到這家城鄉結合部的冰場的時候,裡面正在澆冰:
這和教徒朝聖的心理是一樣一樣滴。
剛剛過去的2015年年末,全日本錦標賽在北海道札幌舉辦。冬天北海道是個好地方啊,於是偶就主動出擊了。
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對花樣滑冰極其狂熱的國家,要在他們國內賽裡和日本大媽搶票子有多難?官方販售是絕對搶不到的,只能問日本二手網買:一場長節目的A席票,偶是2500元人民幣拿下來!由於偶把麻麻也安利成了羽生粉,所以拖家帶口光買票子就花了快一萬塊T T
具體行程是這樣的:23日東京取票、24日仙臺遊玩、25日札幌觀賽、26日札幌觀賽、27日小樽遊玩、28日札幌觀賽、29日北海道溫泉。
所以是看比賽的途中忙裡偷閒旅遊啊。
到北海道的第一天,重裝雪地靴終於派上用場了:
一出車站就是喪心病狂的大雪:
當時的比賽冰場外面是這樣滴:
短節目第一天,由於沒注意從車站到冰場有接駁車,所以兩三公路穿越風雪線的路,行人罕見、車流稀少外加漫天風雪,一行人簡直走到天荒地老。到了冰場後,才瞬間回到人間。
順便一提,日本也是有吃苦耐勞的黃牛滴。由於多買了一張女單自由滑的門票,偶一路上就在想要怎麼轉手,到了場館大門外,一位裹成熊的黃牛大爺就站在冰天雪地裡,流出來的鼻涕都凍住了……感天動地。
辛辛苦苦穿風走雪一整天,就為了看羽生君2分50秒時長的短節目。
夜間,當然是乘接駁車。那種人頭攢動的排隊場面,讓偶想起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
不僅如此,日本人的謙讓精神和公共運輸上保持安靜的作風在這裡統統破功了。↓這張圖看起來頗有序是因為這幾個是這輛車的最後一批乘客,都已經沒位子了,一開始上車搶位子的盛況可是很壯觀的。
上車後,可能是看比賽後有許多感想,乘客們聊天的熱鬧勁兒有如中小學生春遊。
第二天長節目,就是單張票子偶花了2500元人民幣這場,一出車站許多阿姨大姐就拿著牌子在默默求票:
第三天,看完比賽去了小樽,因為《情書》《非誠勿擾》在這裡取景過所以成為知名旅遊景點。除運河和玻璃製品外,由於是海港城市,列車就在海邊疾駛,窗外白濤拍岸的景象十分奇特:
北海道冬天的溫泉是一定要泡的,這叫冰火兩重天:一邊是雪,一邊是滾燙的熱湯。
偶去的是登別有名的「第一瀧本館」,3400元一夜的和式房間是這樣滴:
溫泉,他們叫大浴場,因為大家都要脫光光,所以是沒法拍照滴。總之就是一個超級大浴場,外側是洗澡用的,裡面是霧氣程騰的溫泉池,怕冷又想看雪景的可以看看旁邊的落地窗。
為了一邊看雪一邊泡溫泉,偶也是很拼的。所以就裹著毛巾騰騰騰跑去室外了。穿越零下好幾度的空氣,跳進了四十度往上的溫泉池……這一冰一燙的感覺雖然奇爽無比,但偶尚且保持安靜,一名帶著娃娃們跑進來的日本嬸子很是「超冷」「超熱」地喊了一通,幫池子裡的大家喊出了心聲。
由於是室外的池子,所以格外地燙了一些,到了一旦身體動一動就會覺得皮膚疼的地步。不過靠邊的話,確實可以摸到池岸旁的雪。把雪抓到池子裡一撒,瞬間就沒有了。
沒有現場照,借點宣傳照片。室內池子是這樣滴:
幾個半露天的池子是這樣滴:
完全露天的女湯池子只有一個,這張季節不對,把後面全換成雪就對了:
以上,就是一名狂熱的粉絲聖誕節跑到冰天雪地裡追擊一名外國運動員的全經過。而自從打開了這道門,走出了這一步,偶的心思就更加活絡了。今年還要不要飛越半個地球到歐美去看比賽啊><
偶像帶偶去旅行的方式太誘人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羽生君還是全日空航空公司的籤約選手哦。
去年ANA自2005年後時隔九年再換新制服的活動,羽生君也出席噠。
[社長終於有機會插話了,原來當時照片上還是位大明星。偶知道了。]
上個月從巴塞隆納拿了總決賽金牌回來,ANA在機場就給他送了一架大灰機!!!
星球大戰彩繪機!社長又冒出來了!!最新的彩繪機!!!
總之作為一名追星族,最重要的還是有錢有閒呀。
這樣的遊記,各位喜歡嗎?告訴我觀後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