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5月26日,天津裕家喜添一女。這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備受家人寵愛。
她自信開朗活潑,痴迷於當時封建禮教嗤之以鼻的舞蹈。
她是近代學習西方舞蹈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個接受現代舞鼻祖親傳的中國人。
她就是被歐洲人稱為「蝴蝶舞后」,被慈禧太后封為「山壽郡主」的裕容齡。
裕容齡表演的《扇子舞》
1.初學日本古典舞裕容齡的父親裕庚,是清朝政府出任日本和法國的大使。他本人也樂於接受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按照當時清朝的慣例,王孫貴族的女兒們一出生就要登記在冊,以便年滿16歲後入宮選妃。
裕庚卻沒有這麼做,反而帶著家中的兩個女兒裕德齡、裕容齡一同在日本和歐洲遊歷,並學習西方的文化。
他沒讓兩個女兒裹小腳,還為她們請了洋人女傳教士學習英語。
因此,他的兩個女兒與當時王公貴族們的閨中小姐們不同,多了自信獨立的意識。
裕德齡裕容齡兩姐妹
1895年,裕庚出任日本公使,把全家人一起帶了去。
在一次宴會中,年僅13歲的裕容齡看到一位舞女表演了日本的古典舞。
那華美的舞服,優雅獨特的舞姿都深深吸引了她。
自小喜好舞蹈的她很想學習日本古典舞,但不好明目張胆讓舞女教她。
雖然裕容齡的雙親思想比較開明,但對於封建時期的貴族來說,舞蹈只能是女子修身養性的手段,絕不是能夠表演給外人觀賞娛樂。
在當時,只有青樓女子或者底層民眾為了謀生,才會在眾人面前獻舞。
但小容齡讓家中的一名能歌善舞的女僕暗中教她。
有著良好舞蹈天賦的她,很快就學會了日本古典舞的舞蹈技法。
一次,日本大臣攜家眷來拜訪裕庚。
期間,小容齡主動表演了古典舞《鶴龜舞》,贏得席間所有人的掌聲。
可是這一舉動招來了家人的訓斥。
母親說她拋頭露面獻舞,丟了父親作為官員的臉面。
善於撒嬌的小容齡表明自己學習日本舞的決心,一向寵愛她的雙親只好鬆口答應。
同時他們也提出條件:跳舞只能用來消遣,絕對不能再次在眾人面前表演。
2.蝴蝶舞后初露頭角1899年,裕容齡跟隨父親去了法國巴黎。
在這個被稱為「浪漫之都」的城市,生性活潑的容齡深受眾公使夫人們的喜愛。
大家也知道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對舞蹈的痴迷。
也正是在這裡,容齡真正接觸了舞蹈的精髓和靈魂。
1901年,「現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鄧肯來到巴黎演出。
通過某位公使夫人的介紹,容齡認識了這位大名鼎鼎的舞蹈家。
鄧肯獨具特色的舞蹈表演方式,讓容齡激動不已。
她立即請求鄧肯收她為徒。
而鄧肯看過這個中國姑娘的舞蹈後,十分認可她的舞蹈天賦,欣然接受容齡拜師的請求。
之後,她更是多次表示:裕容齡是她天賦最好的學生。
不久後,鄧肯自編了一個希臘神話舞臺劇來進行公演,容齡是主角。
雖然容齡穿著繁複厚重的舞蹈服,畫著濃重的舞臺妝,臺下的裕父裕母還是認出了那個翩翩起舞的美麗小仙女是自己的小女兒。
這件事後,容齡的母親把她鎖在房間中,讓她閉門思過,並明確表示不準她再學習舞蹈。
容齡用絕食一星期進行抗議。
看著形容憔悴的女兒,心疼不已的裕父裕母讓步了。
他們不僅做了妥協,還送女兒到巴黎音樂舞蹈學院就學。
在那裡,幸運的容齡遇到了著名教授薩那夫尼,因此學習了古典芭蕾舞。
因為刻苦的練習和出色的表現,她爭取到了公開表演的機會。
1902年,年僅20歲的容齡正式登上了巴黎公演的舞臺。
在舞蹈《玫瑰和蝴蝶》中,穿著白色紗裙的容齡,舞姿優雅又帶點俏皮靈動,驚豔了全場觀眾。
那之後,她多了一個稱號:蝴蝶舞后。
驚豔歐洲人的「蝴蝶舞后」
但這些在當時的清朝宮廷貴族眼中,是驚世駭俗的。
貴族小姐不僅堂而皇之地在眾人面前表演,還赤足裸背。
一些保守的大臣在背後詆毀、中傷容齡,甚至還在親王面前彈劾裕庚。
好在親王和裕庚關係不錯,並未聽信讒言,反而對裕家女兒多了好感。
3.陪伴慈禧的清宮歲月1903年,裕庚四年任期已滿,攜全家回國。
次年,慈禧太后聽說裕家的姐妹花聰慧漂亮,就讓她們進宮作伴。
裕德齡和裕容齡開始了晚清奢靡的宮廷生活,也因此見識了詭譎的人心和洶湧的權力鬥爭。
在清宮裡的這段時間,是裕容齡一生中表演舞蹈時間最長的一段時間。
慈禧太后喜愛熱鬧,宮中經常會有戲曲表演。
容齡吸收了中國傳統舞蹈的精髓,融合了日本傳統舞蹈《鶴龜舞》的精華,為太后表演了《扇子舞》。因為慈禧信奉藏傳佛教,她還創作了《觀音舞》。
平時就愛聽容齡兩姐妹講述歐洲文明的慈禧,因為容齡的善舞,更加喜愛她。
日俄戰爭期間,慈禧內心憂憤難平,為了讓太后一展歡顏,容齡在慈禧準許下,舉辦了宮內規模最大的一次演出。
慈禧還專門從袁世凱那調來西洋樂隊來伴奏。
裕容齡的鬥牛舞
在演出中,容齡以一支熱情奔放的《西班牙舞》驚豔在場的皇帝和貴族。
接著,她又表演了以古畫中仕女為原型的典雅的《如意舞》。
慈禧對這場演出十分滿意,自此更加喜愛這個善舞的歡快姑娘。
而這隻翩躚起舞的花蝴蝶,給壓抑沉悶的宮廷生活帶來不少樂趣。
當時鬱郁不得志的光緒帝,也非常喜歡這個開朗自信的姑娘,曾親暱地叫她為:小淘氣,還經常向容齡詢問西方的光景。
二人相談甚歡。
4.被狀元拒絕的婚事1904年,山東巡撫楊士驤替自己的學生,清朝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向裕庚說親。
裕庚一聽是個狀元,喜不自勝,當場就同意了劉春霖和次女容齡的婚事。
容齡聽說後,也十分高興。
因為她之前就已經認識這位狀元郎。
原來,劉春霖在科舉考試的前兩年一直住在北京,後來經人介紹,他才有了給慈禧抄寫經書的機會。
作為慈禧身邊最受寵愛的女官,容齡自然是見過劉春霖的字。
「劉殿撰這個人我很清楚,他的小楷書法非常好,很多還得過老佛爺的賞賜呢!」
當時的容齡非常滿意自己這位未來夫婿,儘管這位夫婿大自己十歲,且已娶過妻子。
因為原配去世,才要續弦。
狀元劉春霖的書法作品
狀元配貴族之女,這門婚事一時之間成了美談。
可沒想到的是,劉春霖果斷拒絕了。
他說:我本家寒,齊大非偶。
言下之意是自己配不上裕容齡。
可他的老師楊士驤不死心,多次苦口婆心地勸愛徒,曉之以利。動之以情。
但劉春霖不為所動,最後只得誠懇地對老師說:裕庚家庭顯赫,我高攀不起。
而且我和裕庚之女結婚之後,兩家相互往來,肯定會有所比較。
門不當戶不對,我也怕誤了容齡格格的終生幸福啊!
從此楊士驤不再提起此事,這門婚事也就此擱淺。
呆在深宮內的容齡,消沉了一陣子,好在還有舞蹈作為排遣。
5.婚後為慈善義演1907年,裕庚病重,容齡兩姐妹為了照顧父親,出宮前往上海照顧父親。
第二年,慈禧去世,容齡姊妹二人便沒有再返回宮去。
1912年,容齡和經人介紹的唐寶潮在法國巴黎喜結連理。
唐寶潮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唐紹儀的侄子,曾經自費去法國留學。
他可謂是近代軍事陸軍留學第一人。
同樣顯赫的家世,相似的留洋經歷,讓二人相處甚歡。
婚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再次出現時是北洋政府執政期間,裕容齡任職女禮官,熱心投入公益事業。
她經常進行慈善演出。
1922年,她在上海真光劇院,為救濟北平災民籌集善款進行了義演。
1928年,年近四十的她在京津中外慈善家舉行的義演大會上,表演了《荷花龍船》等舞蹈。
此時,舞蹈不僅僅是她生命中最熱愛的事物,更是她心繫百姓的證明。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提名裕容齡為文史館館員。
至此,她和丈夫生活在一間小四合院中,深居簡出。
她每天仍舊在四合院內跳舞,閒暇時間,回憶起從前的歲月,感慨萬千,於是她寫了《清宮瑣記》。
這本書,承載了她美好的舊時光,卻也給她帶來災禍。
老年裕容齡,依然優雅
6.美人遲暮,蝴蝶折翼文革期間,裕容齡作為「封建餘孽」被批鬥,但她始終從容。
她照樣梳著一絲不亂的髮型,臉上略施脂粉,嘴上塗著口紅。
家裡的那些有皇室風範的家具被搬走,她只是淡淡地說:保存那麼多財物也沒什麼用,好比說我每晚就睡一張床,多的床也沒用。
可是紅衛兵們並未停止對她的批鬥。
因為喜歡跳「傷風敗俗」的西洋舞,裕容齡的雙腿被木棍生生打斷,從此這隻優雅的蝴蝶失去了她最珍貴的翅膀。
後來,她的家被佔去泰半。
她和保姆擠在一間狹窄的廂房裡。
就連睡覺的一床木板,也是她寫信給周總理「求」來的。
在這段晦暗艱苦的歲月裡,老太太失去了一生的摯愛,其中的苦楚難以想像。
之後慕名而來的訪客不斷,老太太從容淡定,提起往事仍舊神採奕奕,但極少提起那段讓自己折翼的痛苦日子。
但是這不代表她已遺忘了自己最愛的舞蹈。
她的床頭有一個破舊的木箱子,裡面裝著她在巴黎演出時的舞裙和照片。
這是她這輩子最重視的珍寶,
1973年1月,裕容齡因肺炎,在北大醫院離世。世間再無「蝴蝶舞后」。
從容淡定的蝴蝶舞后
結語.裕容齡這一生,跌宕起伏。
前半生享受尊貴和寵愛,中年為貧苦百姓奔波,二者並不衝突違和。
經歷了朝代的變更,看過了世態炎涼,她仍舊保留著一顆赤子之心。
遭受苦難後,她仍舊優雅美麗。
這隻高貴的蝴蝶,始終在為最美的舞蹈而活著。
猜你還想看:
婉容千辛萬苦才生下孩子,為何不到1個小時,就被溥儀丟入火坑?
為了懲治太監,慈禧太后發明了一種酷刑,太監寧願自殺也不願受刑
中國最後一座清朝監獄,各種刑具保存完好,一種是女犯人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