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孟浩然
唐·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釋】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2.風流:古義是指有功績又有文採,古時候多用來稱讚文人。
3.紅顏:指的是孟浩然青壯年時期。
4.臥松云:隱居。
5.高山:意指孟浩然品格高尚,值得他人景仰。
【譯文】
我很敬重孟夫子,他的好文採與灑脫的個性聞名天下。青壯年時捨棄功名,不貪圖冠冕馬車,老年後歸隱山林。
月夜時舉杯暢飲,直至醉倒,迷戀花花草草,不侍奉君主。如同高山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呢?只能在此向他高尚的品格作揖致敬。
【創作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在湖北安陸居住期間寫的,當時他經常在襄漢地區活動,與孟浩然結為好友。
他們志趣相投,經常一起飲酒作詩,加上兩人都曾經在山林中隱居,性格上都非常瀟灑,所以更加投契。他們深厚的友誼被世人奉為美談,流傳至今。
這首詩的第一聯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文採斐然,胸懷寬廣,瀟灑超然,李白敬佩他,於是尊稱他為「孟夫子」。
第二、第三聯,都是寫孟浩然「風流」的表現。孟浩然放棄象徵著富貴的「軒冕」,選擇了代表著歸隱的「松雲」,兩者對比起來,體現孟浩然的清高灑脫。
從捨棄功名到選擇隱居,運用了由反而正的寫法。他在明月當空的夜裡舉杯暢飲,直到沉醉,又迷戀花花草草,樂而忘返,不侍奉君主。從隱居寫到不侍奉君主,由正到反,兩種寫法交錯,靈活多變。
「中聖」引用了曹魏時徐邈的典故:徐邈愛飲酒,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賢人,「中聖」的意思就是喝醉酒,這與「事君」形成對偶。
尾聯進一步抒發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高山」一詞,引用了《詩經》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司馬遷也曾經在《史記》中使用這句話來稱讚孔子。
李白用「高山」這個形象來具體化孟浩然的高尚品格,發出感嘆,認為自己只能在這裡向他高潔的品格作揖致敬了,這種敬佩比第一聯的表達更加深入。
這首詩語言自然質樸,全文採用抒情、描寫、抒情的結構,塑造了孟浩然瀟灑清高,歸隱山林,月下醉酒,不求功名的形象,將詩人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表達得酣暢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