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房地產去金融化是完全必要的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9日-10日,新浪財經2020年會暨第13屆金麒麟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聚焦「十四五」--構建新格局 重塑新優勢。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出席並演講。

管清友在演講中表示,房地產去金融化是完全必要的。

從2017年以後,中國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領域的監管全面強化,也可以說是來了一場金融整頓,這場整頓間接地影響到了房地產市場。2020年「三條紅線」實際上相當於讓整個房地產在去金融化。

「去金融化這個過程我覺得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時對於房地產過多的供給端和需求端的限制,在去金融化以後可以適度放鬆,一方面我們要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其實我們還要適度地鼓勵住房的消費。」

只有說一方面去金融化,另一方面適度地放鬆現在的限購、限價政策,才能保持這個市場的平穩,不至於出現單邊的所謂下跌或者單邊的上漲。

他強調,房價的分化也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可以這樣說,就是房價只漲不跌或者說漲多跌少這個時代肯定是結束了,那麼未來選房子從投資這個角度來講確實越來越難了。」

財富巨變的時代,如何更好地把握宏觀大勢進行精準投資?你還需要來聽聽管清友老師的這門課!戳此了解>>>

但管清友同時表示,儘管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邏輯變了,但房地產其實仍然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也是一門好的生意,中國的城鎮化率現在名義城鎮化率剛剛突破60%,實際城鎮化率只有50%,也就是說城鎮化的水平或者城鎮化的空間仍然相當大。那麼房地產行業本身,無論是在城市更新,還是在很多城市住宅的供應都有非常大的空間。

相關焦點

  • 管清友:大家對於房產稅出臺沒有必要過度恐慌
    得根據城市自身的特點去選擇合適的投資的買點和節奏。第二,以一個更長的時間周期去看待這個房地產的投資,長遠來看這些城市投資房地產的風險並沒有那麼大,因為從國際上主要大城市的房價周期來看,如果大家是以100年、200年的尺度看,會發現房價的走勢,這些大城市的房價走勢基本上是和通貨膨脹率是正相關的,也就是說拉長時間周期看,這些城市房價的走勢大概跟通貨膨脹率差不多,不敢說它能跑贏印鈔機,但是它們大概其可以讓你離印鈔機跑的速度更近一點
  • 管清友:順勢而為,回歸價值——2020意才「意隨君心,才智相伴」主題...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受邀做客,向大家展望了中國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趨勢,並提出了百年變局中的投資建議。同時,也已經從市場化時代、工業化時代,金融化時代走到了科技立國的新時代。管清友向嘉賓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告別世界工廠模式,製造業成本已經接近美國。「過度金融化」、「過度依賴地產」、「過度依賴傳統基建」也逐漸消失,移動網際網路進入了存量時代。
  • 管清友:金融與地產已進入新周期,投資關鍵是順勢而為、做趨勢的朋友
    管清友:趨勢可能是經濟周期,也可能是行業發展的周期,也可能是技術演進的周期,也可能是庫存周期。比如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有20年的大周期。從不同的維度去刻畫,它所表徵的具體的時間周期、具體的行業賽道,以及它蘊含的投資方式都不一樣,所以趨勢相對來講是一個模糊的詞。但是根據每個人投資的風格、投資的需要,它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 藝術商人 焦安:解讀藝術品金融化的運作
    銀行有很多理財產品,以前多是做股票和房地產投資,現在也在理財產品中開闢了藝術品理財項目。信託公司以前發的信託基金都是給房地產的,幾乎佔了90%。現在因為房地產景氣情況不佳以及受到諸多限制,一部分信託基金的錢轉到藝術品上來,這成為最基本的藝術金融化方式。私募以前也都是做股權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現在私募基金中同樣包含藝術品,這也成為一個跟藝術品結緣的最基本形式。
  • 管清友: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7%以上
    管清友: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7%以上;應大規模補貼中低收入群體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管清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陷入停擺。中國率先復工復產,成為第一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國家。2021年,中國經濟將會走向何方?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又將如何調整?搜狐財經-搜狐智庫就此採訪了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 管清友:探尋穩健經濟新常態下的投資之道
    過去你可以不關心這件事,因為大部分人閉著眼就能走進一部全世界上升最快的電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但現在不一樣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面和剛需下行的基本面背景下,房產造富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財富的主要來源或許是金融市場,但,未來十年的金融市場和過去十年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 全球股災,過度「金融化」之殤?
    警防過度「金融化」全球股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仿佛又一個2008年的金融寒冬逼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作為一個歷史節點,激發了人們對於美國金融霸權地位的批判性反思。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讓人們清醒意識到:金融對於現代生活滲透之全面、深刻,意味著所謂的「金融化」現象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討論中金融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金融化」作為一個專有名詞,一般指經濟體系中利潤的創造主要通過金融渠道而不是貿易或者產品生產渠道實現。
  • 資本市場三十年|管清友:2015年股票市場異常波動印象深刻
    對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提出了三點思考。一是通過嚴刑峻法建立嚴格的懲罰機制;二是IPO應該常態化,不應被當作調節市場的工具;三是培養成熟的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
  • 退休高峰即將到來,房地產的最後一個高峰或將過去?
    如今,2020年已步入金秋九月,而我國的房地產開發商似乎又開始摩拳擦掌,想要大幹一番,然而對此有很多人潑了一盆冷水,表示:今年金九銀十,大概率不再會出現,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三條紅線」監管,我國一系列不符合要求的房企不得不立即進行降價來促銷手中房產。
  • 管清友:後疫情時代中國有望超前成為全球第一GDP大國
    1月11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在建行上海市分行舉辦的「興建旺行」新年財富論壇發表《2021年宏觀經濟形勢研判與政策展望》主題演講時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國始終保持經濟緩中有序的增長,後疫情時代中國有望超前成為全球第一GDP大國。
  • 【投資分析】管清友:2018年所謂「股災」來自資產端的慢性病
    享傳遞價值秘書微信號:iMBAClub2;QQ群:135396918投稿郵箱:post@MBAClub.cn合作郵箱:Cooperate@MBAClub.cn閱讀引語管清友發表文章稱2015年股災實現了資金端的去槓桿,2018年A股要面對的是資產端的去槓桿。當業績紅利逐步退潮的時候,資產端的槓桿風險會逐步暴露出來。一方面,上市公司本身的現金流會受到影響,自身的債務償還能力變差。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股價會受到影響,抵押融資能力會弱化,再加上整個貨幣金融環境的收縮,資金鍊可能會吃緊。
  • 主業逐漸路人化,跨界逐漸金融化:「看上去很美」的七匹狼啟示錄 | 獨立評級
    七匹狼控股還控制著母公司旗下從事房地產業務的主體恆禾置地(廈門)股份有限公司(註:簡稱恆禾置地)。從年報中看,七匹狼集團也沒有把房地產業務放在戰略發展的位置。七匹狼集團在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變得「金融化」。從2016年開始,投資收益佔淨利潤的比例不斷提高,2019年接近40%,去年前三年季度服裝業務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更是超過了100%。
  • 管清友: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有六個關鍵詞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管清友技術變革日益深入生活的毛細血管,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日常消費到尖端產業,華映的投資邏輯始終緊扣數位技術的進化更迭。9月17日,在2020華映資本年度大會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發表了主題演講《雙循環與新基建》,管清友表示,在雙循環、新基建的背景下,我們正處於一個變化的新時代:1.國內環境發生了變化。未來發展方式轉變不是「要不要幹」,而是「怎麼幹好」的問題。
  • 「老友記」管清友對話姚餘棟:未富先老,誰來養老?
    來源 | 騰訊財經  12月24日(周四)19:00-20:00,騰訊獨播節目《老友記》第七期,將邀請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人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餘棟,與經濟學家管清友共同探討  騰訊新聞《老友記》第七期,管清友與姚餘棟將與大家一起聊一聊「我們」的養老問題。
  • 管清友預測2021:投資像2016 風險更像2017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預測2021:投資像2016,風險更像2017管清友(作者為如是研究院院長)對比2016年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到,2016年為經濟復甦期,而展望2021年經濟,可以預計到2021年復甦將會延續。
  • 最大灰犀牛是TA:郭樹清喊話後 房地產板塊深蹲 機構依然看好
    12月1日,A股超2萬億市值房地產板塊果然迎來一波深蹲。當天早盤,房地產指數低開低走,快速下跌,盤中指數跌超1.5%以上,市值一度蒸發300億,超百家房地產股集體飄綠。板塊內,保利地產、萬科A等千億龍頭地產股先後深調2%以上。
  • 管清友:世界蛋糕在縮小,我給大家3點建議
    近期我們特別採訪了正和島藍色島鄰、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聽聽他的行業洞見。像一些房地產企業的利潤今年還得大幅下滑,去年下滑了50%,加之借了很多錢,高槓桿,很容易崩掉。現在經濟依然在下滑中,經濟基本面改變以後,企業的盈利、債券違約會反映在金融市場上,再加上石油價格戰的衝擊……這次等於是經濟和金融危機同時爆發,影響超過以往。
  • 管清友:2018年的所謂「股災」來自資產端的慢性病
    鳳凰網財經訊 2月9日消息,管清友發表文章稱,2015年的股災來自資金端的急性病,2018年的所謂「股災」來自資產端的慢性病。股價的核心因素有三個:盈利、流動性和風險偏好。其中風險偏好更像是一個主觀的因變量,真正推動股價的其實就兩個因素:要麼資金端流動性多了,要麼資產端公司盈利好了。2015年之前的牛市就是資金端推動。場內兩融加上場外配資推動資金端瘋狂擴張,導致瘋牛。
  • 「五道紅線」重塑房地產
    一位國有銀行華南區域某支行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按照以前的考核目標,出於盈利與安全性考慮,銀行傾向於優先投放房地產。如今,當銀行不再需要將賺錢放在第一位,怎麼還會將大量資金投向房地產行業呢?從上至下,從企業融資端到銀行機構供應端的一系列量化管控與精細化設限,正在重塑房地產資金鍊條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