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國際乒聯更新2021年第一周世界排名,不過令人唏噓的是最新世界排名與去年12月的世界排名如出一轍沒有任何變化,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去年12月根本沒有桌球的任何過激賽事。國際乒聯早就宣布從今年開始,將效仿網球、羽毛球等項目,每周二更新世界排名。但就目前世界桌球發展的現狀看,目前每周更新世界排名沒有任何意義,哪怕沒有疫情的影響。
國際乒聯雄心勃勃地希望在2021賽季更大力氣地打造WTT賽事,效仿職業賽事標杆網球每周公布世界排名顯然是必須要搭建好的框架,但實際上不論桌球還是羽毛球,與職業網球的差距相當大,即使乒羽內部對比桌球項目發展的不平衡性也更為突出,沒有足夠多的大量各級國際賽事,每周更新世界排名,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又有什麼意義呢?
乒羽與網球差距有多大呢?這裡我們舉個例子,去年10月有個美國的職業網球球員,在參加ATP500聖彼得堡公開賽的時候,被查出染上新冠,但這位老哥居然招呼都不打,自己和家人乘坐私人飛機逃跑到英國去了。這名球員叫奎雷伊,他的男單世界排名是第49位,這一周他接受採訪時透露,租私人飛機逃跑花了4萬美元。
4萬美元也不多,大約就26萬人民幣。拿桌球球員的收入對比,中日頂級桌球球員,世界排名前十的,年收入大約應該都可以達到1000萬人民幣左右,似乎花20、30萬租個私人飛機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奎羅伊一個電話就能找到租用私人飛機的經紀人,說明這種高消費的事情對他已經是司空見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可不是桌球頂級球員享受得起的。
媒體報導,奎羅伊年收入220萬美元左右,大約也就1400多萬人民幣。可要知道他的世界排名只是男單世界50名左右。現在男單世界排名第48位的是森園政崇,第49位的是希臘的吉奧尼斯,第50位的是埃及的阿里-薩利赫,這些球員的年收入與世界前10的同行比,應該是呈幾何級下降。
職業網球賽事非常多,這不僅保證了在頂尖位置的德約科維奇、納達爾、費德勒等人可以憑藉比賽獎金及聲望帶來的代言費成為億萬富翁,可以讓奎羅伊這樣的世界排名「中不溜」的球員也衣食無憂日子過得很滋潤。ATP500級別的賽事一般總獎金是200萬美元左右,而且這類賽事非常多,是球員挑著合適的比賽參賽,而且幾乎每站比賽都還會有不同的熱點和看點。桌球項目就大不一樣,一年到頭國際乒聯總決賽的總獎金才100萬美元,其他級別的賽事獎金就更不用說了。2019年日本公開賽的總獎金,才34.6萬美元。而任何一個ATP250賽季的總獎金,一般都是58萬到60萬美元左右。
而且桌球項目頂級球員,有影響力的球員數量不多,一旦某些高級別賽事中國隊以及日本隊主力不參加,比賽的影響力就瞬間減少大半。
這幾年羽毛球的職業化改革走在了前面,世界各地不同級別的羽毛球國際賽事組織得相對成熟規範,但與職業網球的規模和當量不,依然是小巫見大巫,自己項目能不能成為體育產業的市場化寵兒,與自身的規模和影響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羽毛球在世界各地發展呈現多極化趨勢,現在的情況僅在亞洲來看,有能力在奧運賽場上競爭金牌的隊伍,就包括中國隊、日本隊、韓國隊、中國臺北隊、印尼隊、泰國隊、印度隊等隊。歐洲各地的羽毛球基礎也很雄厚,各級國際比賽也比較多,足以支撐常態化情況下世界羽聯每周更新世界排名。
桌球最大的格局就是中國隊一家獨大,再說細一些就是「兩頭大」——一頭在歐洲一頭是中日,但整體趨勢還是發展極不平衡。歐洲的職業羽毛球、桌球球員,跨國參加一場比賽,很方便。但中國球員從參賽數量和賽事數量來看,更多的還是國內的各級比賽,這些比賽很難納入到國際乒聯管理的積分系統,同樣的道理在日本也是這樣。日本乒協常年組織賽事很多,專業的、業餘的,參賽人數也很多。如果要論靠打桌球為生的人哪個國家多,可能世界上不會有超過中國以及日本的,日本國內的各級賽事,國際乒聯也無法納入自己的賽事管理習體系。
國際乒聯這幾年在新的領導核心的指導下,在商業化改革的道路上立志做出許多銳意進取的突破,而且非常渴望打造WTT大滿貫賽事,新賽季開始後每周二推出一期世界排名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國際乒聯的藍圖中,一年四站WTT大滿貫賽事,單打冠軍積分達到2000分,積分上直接與奧運會和世乒賽單打平起平坐。然而這對打造一個項目的世界範圍內的商業化帝國,只是在做搭建金字塔塔尖部分的事,這座金字塔的基座如何去更牢固地建好,可能是國際乒聯相關管理層需要思考並付諸行動的事。
就算在現有的國際乒聯12站公開賽的基礎上再加四站大滿貫賽事,作為世界一線桌球球員來說,一年能參加12站比賽就不錯了,這等於是說目前桌球項目的現狀,每個月更新一次世界排名基本上就能體現一線球員的動態狀態和最新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