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場下館子,「人間煙火氣」回來了嗎?
部分消費場所復工復產情況調查
據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記者孫曉輝、張超、李倩薇)「滿園春色關不住,想沾人間煙火氣。」網絡流行語的背後,是社會公眾近期被激活的多種消費需求。此前,多部門聯合發文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激活疫情中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意願是其中重要內容。
當前全國各地商場商圈、大型購物綜合體、洗浴KTV等消費場所正逐步恢復營業。哪些「逛吃玩」項目已經回歸?消費者想沾「人間煙火氣」,但不想沾病毒,有保障嗎?消費場所復工復產過程中還存在哪些斷點、堵點?
多地「逛吃玩」陸續回歸
「好久沒出來逛街了,我狠狠地要買幾件新衣服,還要吃一直惦記著的美食。」濟南市民胡女士說。在濟南華潤萬象城入口處,記者看到不少結伴而來的消費者。
「太『兇』咯,到了周末人流量感覺和疫情之前一樣了。」成都市民鄭小姐告訴記者,在成都IFS,部分知名品牌專賣店門口,戴著口罩的消費者排成長隊,等待入店。在北京西單大悅城,也一度出現排隊入店情況。
記者發現,各地商圈商場等消費場所客流量顯著回升。據網際網路平臺數據顯示,當前一線城市商超營業率超過80%。KTV、洗浴、健身等娛樂項目在部分城市陸續「上線」。據記者了解,成都、上海等多地KTV、健身房都已逐步復業迎客;瀋陽的公共浴室、體育館等也已於21日恢復營業。
餐飲業持續回暖。據記者觀察,客流高峰期,濟南華潤萬象城某快餐店點餐隊伍長約10米;某中餐館門口等餐客人有5桌,從取號到進店,常要等上十幾分鐘。為進一步恢復城市活力和商鋪人氣,成都允許臨街餐飲店在不影響交通和行人通行的前提下,適當設置餐飲外擺位。
多措施防疫,但仍存隱患
記者在多地看到,各類消費場所通過健康碼、勤消殺、測體溫等方式保障防疫安全。
在成都春熙路步行街的入口,一名佩戴紅外線測溫頭盔的工作人員正對進出行人進行體溫檢測。成都IFS則採取了全覆蓋、無間斷的防疫措施,涉及整體環境、公共服務、定時消毒、物資配套、員工防護、顧客與租戶安全等多方面。
濟南世茂廣場內所有餐飲門店實現外賣製作、裝餐、配送等環節均可追蹤。京蓉等多地餐企還開始推廣公筷公勺,引導顧客隔桌就餐。「堂食管理挺嚴格的,我和老公提出想兩人面對面坐,被店家拒絕了。」北京市民小周表示她對外出逛吃很有安全感。
但記者也發現部分地方仍存防疫隱患。
近日,成都剛剛開始恢復KTV等娛樂場經營活動。某大型飯店內設KTV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入店只需測一下體溫即可」。記者從主管部門了解到,這與當地防疫要求不符。在瀋陽,記者發現存在部分恢復營業的室內體育館未設任何防疫措施,消費者可任意出入、運動,與主管部門要求相關場所恢復經營後「要做好場所消毒通風和人流管控」的規定不符。
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董亮提醒,消費場所通常是相對比較密閉、人群比較集中的區域,病毒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增大,防控管理難度較高。恢復營業後,除了加大對場所公共設施的消毒頻率,減少接觸傳播外,還應對中央空調系統採取儘量啟用新風或加大新風量等辦法,防止氣溶膠傳播。
消費場所復工復市仍需「通堵續斷」
記者發現,當前「直播賣貨」「VR逛街」等方式正在各地消費場所興起,成為連接公眾消費與企業復甦之間的「虹橋」。
記者在成都群光商場一家品牌門店看到,兩位工作人員正做直播彩排。疫情暴發後,群光廣場開始嘗試「直播+線上下單」銷售方式。在北京西單大悅城,疫情以來已組織店內品牌進行20餘場直播。
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於仁竹提醒,近期雖然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提振消費的措施,如領導幹部帶頭進店消費、發放各類消費券等,但各類消費場所在復工中仍面臨不少「堵點」「斷點」。
有部分企業因供應鏈不穩和高庫存導致財務困難。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告訴記者,部分商圈、步行街的小店經濟、個體經營特徵明顯,現金流依賴大,抗風險能力低。據調研,因疫情突襲,不少經營者在店面租金、庫存以及人工支出等方面損失不小。他還認為,疫情給人員就業、勞動關係及租賃合同履約等方面也帶來顯著風險,導致在復工期間商家壓力大增。
韓健徽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步行街、商圈等消費場所的行業幫扶力度;明確涉疫法律規範、穩定法律關係,化解在勞動用工、合同履行等方面的糾紛隱患;考慮在疫情結束後,通過更有針對性舉措刺激消費規模,實現快速回補。
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認為,當前順應智能、在線消費大趨勢是打開消費擴容提質「寶庫」的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