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紙硯】墨的製作

2021-02-23 書法網

書畫、美文、正能量、專業閱讀

在公眾帳號:【中國書法網】shufacom

墨的製作

  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最早記述制墨的方法。 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一書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對用油煙、松煙制墨的方法有詳細的敘述。墨煙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豬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佔十分之九,其餘佔十分之一。

  從製成煙料到最後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並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造過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則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內置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於側面,以便於重複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燒油取煙法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引蘇東坡詩《歐陽季默以油煙墨二丸見餉各長寸許戲作小詩》 「書窗拾輕煤,佛帳掃餘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說是掃燈煙制墨。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有一段文字記載燒桐油制墨法:「邇來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專人掃媒,和以牛膠,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謂之油煙。或訝其太堅,少以松節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雲麓漫鈔》卷第十)。

  明《天工開物》記載的燒油取煙法:將桐油、清油或豬油放入油燈中點燃,油燈上方有鐵蓋收集油煙。每一位熟練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盞油燈,動作要敏捷,否則油煙過老。然後用鵝毛刷輕輕將鐵蓋表明層的油煙刷入紙片上,這是上等油煙,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澤。鐵蓋裡層油煙,必須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煙。每斤油可刮取約一兩上等油煙。

燒松木取煙法
  在地上搭長十幾丈(1丈=3.3米)長的竹棚,用紙和草蓆密封,竹棚和地面聯接處,用泥土密封。竹棚上每隔一段開一個煙孔,竹棚內用磚鋪通煙道。斬取松木必須將松樹幹底部鑽洞,點火烤樹幹,讓松香流淨,即便殘留一點松香,燒出的松煙,質量不好。將松木斬塊堆入竹棚,從竹棚前端點火,連燒幾天,松煙從竹棚前端向竹棚後端瀰漫,待冷卻後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煙。從竹棚後段刮取的松煙叫清煙質量最好,供優質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煙,叫「混煙」,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的松煙叫「煙子」,供印刷用。

墨煙處理
  明代文獻中通用的有兩個方法:
篩選法:用細絹篩將油煙或松煙篩選出細淨均勻的墨煙。
沉澱法:油煙或松煙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澱,上層細而勻是精料。

配料
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通常包括雞蛋白、魚皮膠、牛皮膠和各種香料、藥材 如丁香、紫草、秦皮、蘇木、白檀、蘇合香、珍珠等。各種配料有一千種以上。


搗練
將煙料和配料和成煙料團,放入鐵臼中搗練三萬次,或用鐵錘錘擊煙料團一萬次成為墨團。

墨錠
將墨團分成小塊放入銅模或木頭模中,壓成墨錠。墨錠形狀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半月形、圓柱形、鳥獸型等;圖案有彌勒佛、十二生肖、松、鳳、鶴、魚、鳥、花等。

相關焦點

  • 唐宋筆墨紙硯哪家最珍貴?諸葛筆、李廷珪墨、薛濤箋、龍尾硯
    而在古代,要說起文人墨客的書房中最不可或缺的,自然就是筆墨紙硯了。這些物品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可能掀不起什麼想法,可是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他們的隨身物件了。而中國的唐宋時期,不僅有詩人,而且還有著不少名畫家。他們的作品放到現在的話,不但能夠拍賣到十分高的價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 中國古代文人藏墨文化:以蘇軾為例,為何文人如此愛墨?
    文房四寶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起源於安徽,因為筆墨紙硯在安徽都有著名稱:筆在安徽有這徽筆、宣筆之稱;墨有這徽墨之稱;紙和筆一樣有這徽紙、宣紙;宣紙相比對於學藝術的並不陌生因為這是他們的必需品同樣還有著歙硯這是對硯的稱呼
  • 畫了這麼多的畫,你卻未必懂墨
    每日畫畫,每日於筆墨紙硯打交道。有一樣事物卻常常被忽略。那就是黑漆漆的墨。
  • 筆墨紙硯和梅蘭竹菊的共同點是什麼?
    筆墨紙硯又叫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現在經常使用。不過對於書法來說,筆墨紙硯現在硯臺不是那麼的重要。對於學習國畫的人,使用硯臺的頻率還是要比書法高一些些。現在硯臺比較像個收藏品,書法和國畫都不那麼常用的。【一人有感】筆墨紙硯和梅蘭竹菊,唯一比較有關係的就是文人情節。作為一個有點點文人情節的人,有時候也會使用筆墨紙硯,畫梅蘭竹菊。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徜徉在筆墨紙硯裡的書畫人生
    自古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是國畫創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唯有將這四樣作畫工具弄懂弄精,才可創作出令人驚豔的藝術珍品。筆——筆端身正,一字見心筆,作為文房四寶之首,講究尖、齊、圓、健。
  • 來看墨羽動畫製作的《熊兔子貝貝》!
    不得不說,這部墨羽動畫原創製作的動畫片真是可圈可點,題材、畫面、內容都深受我們一家老小的喜愛呀!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說一說「冬天的火鍋」這集吧~實在是我太愛火鍋啦哈哈哈哈……墨羽動畫 熊兔子貝貝 吃火鍋必看!上次講到,貝貝和淘淘夾菜想要下鍋卻被兔媽媽阻攔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要等水燒開,冒出很多小泡泡才能放。
  • 藥墨療法-藥墨貼牌-藥墨廠家「承愛遞康」
    -藥墨貼牌-藥墨廠家「承愛遞康」藥墨療法分為內服和外用。內服的藥墨首推安徽的八寶五膽藥墨,距今也有一百多年歷史,目前依然有銷售。外用的是中醫研究院在2012年推出的松煙墨寶,松煙墨寶就是傳統的拓墨基礎上發展過來的,以前在國內多個地方成立藥墨推廣機構,隨著市場的推廣和大眾的認可,各種類似藥墨的東西開始充斥市場,真假相雜,魚目混珠。到底什麼是真的藥墨呢?一句話——有藥,有墨才是藥墨。松煙墨,也稱松煙,本草綱目記載——入藥需松煙。
  • 許凱上封面,玩轉筆墨紙硯,期待《大唐兒女行》
    所以,這一次的封面大片裡,近期一直在努力拍片的許凱,展示了自己在「筆墨紙硯」方面修煉的成果。
  • 筆墨紙硯,歌以詠之!
    《墨》【唐】李嶠長安分石炭,上黨結松心。繞畫蠅初落,含滋綬更深。悲絲光易染,疊素彩還沉。別有張芝學,書池幸見臨。《李廷珪藏墨訣》【唐】佚名贈爾烏玉玦,泉清研須潔。避暑懸葛囊,臨風度梅月。《周公謹硯》【清】黃宗羲(其一)弁陽片石出塘栖,餘墨猶然積水湄。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其二)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銷。
  • 墨的因緣·大和古墨
    在正倉院文書中有東大寺寫經所的寫經生買一錠墨花費二百五十文的記錄。松井藤次氏在《和墨流傳考》中詳細地記載了上墨、中墨、下墨、凡墨、掃墨、香墨、唐角墨、新羅墨、金墨、銀墨、荒墨、半萬墨、和墨、古墨等名稱。 平安時代 延曆二十三年(804)最澄渡唐時,流傳他贈台州太守陸惇四錠筑紫墨的佳話。筑紫墨,據說為大宰府治下的葦屋所造。
  • 藥墨價格_藥墨批發多少錢_藥墨多少錢一塊
    _藥墨批發多少錢_藥墨多少錢一塊,承愛遞康價格實惠。什麼是松煙墨?先說說人造墨,所用的原料,從古至今,不外乎有松煙、桐油煙、石油煙、漆煙、豬油和各種植物油煙,後以松煙和桐油煙為主;隨著桐油煙盛行,獨佔上峰;但其中以松煙古,如曹植在他的詩中提到:「墨出青松煙」。在《本草綱目》皆有記載,並提到「古者以黑土為墨,故字從黑土」;松煙墨方可入藥,其他如桐油、石油煙等都不可入藥。由此可知,藥墨必是松煙墨。
  • 魏晉時期的文房器用:「一點如漆」的仲將墨與韋誕筆、紫紙
    書聖王羲之年少時用什麼筆,又用的是什麼紙與墨? 魏晉時期的筆墨紙硯到底是什麼樣的風格,與現在的差別有多大?本文從魏晉時期作為文房器用的筆、墨、紙、硯四個方面著手考略,表達了魏晉六朝雖為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在文房器用方面卻日趨精良,呈現新風尚。
  • 鑑藏|文房四寶 墨的知識
    唐朝設官置廠專事造墨,墨官祖敏,研究朝鮮進貢的松煙墨的製作經驗,多方取材配方,採用古松煙與鹿角膠煎膏和成制墨的方法,聞名於天下。從石墨的使用到人工造墨的出現,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時間。五代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熱衷於書法繪畫藝術的君主,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奚氏父子制出的佳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得到李煜的賞識,賜奚氏姓李,世稱「李廷珪墨」。到了宋代,不但有了松煙墨,還創製了油煙墨。
  • 一口好酥,一墨江南,將墨吃進嘴裡,將墨口齒餘香
    如果你關心文房四寶的話,那麼鐵定會把它當作一塊墨,因為他全身烏黑和案牘上的墨差無異,而關於徽墨酥她還和「降王」李煜有著莫大的關係,相傳在唐朝末年,河北有一位製作墨的高手,被皇帝領域收入麾下,將其安排在了徽州專門為她做墨,但是後來趙匡胤滅了南唐,將李煜逐出到了汴京,但李煜仍然不忘舞文弄墨,看到自己書房裡沒有了墨,便習慣性的叫人前去徽州取墨,王府主管是宋朝的手下,
  • 鏡頭下的傳統制墨工藝,好美!
    古代制墨全部採用手工製作,主要工序有煉煙、和料、製作、晾乾、描金。 煉煙室一角 製作:將坯料按規格搓拓成渾然無縫隙的墨果,壓入墨模成形,成為各種形狀,墨面印上了精細的裝飾圖案及文字
  • 「一兩黃金,一兩墨」,徽墨的製造工藝!
    徽墨製作工藝非常複雜,不同流派各有自已獨特的製作技藝秘不外傳。主要有煉煙、和膠、杵搗、成型、晾墨、打磨、洗水、描金、包裝等程序。       正因為徽墨有獨特的配方和精湛的製作工藝,促就了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
  • 墨墨七歲啦!
    墨墨,2013年10月4日出生,小名「大胖」,因排行老大且體型較胖而得名。墨墨40天時我們初相遇。記得我們開車從通州朋友家帶她回家,我抱著「大胖」在懷裡。第一次離開媽媽的她,發出輕輕的哼哼聲,全身還有些顫抖,讓人甚是憐愛。
  • 福壽墨產品宣傳片
    以藥入墨大約始於三國,其時制墨專家韋誕「參以珍珠、麝香搗細末合煙下鐵臼,搗萬杵」,直至唐朝制墨工藝得到長足發展,藥墨也隨之興起。隨著發展,古人們開始用古松煙與鹿角膠煎膏和成制墨,並在墨中加入藤黃、冰片、犀角、巴豆等名貴成分,使墨「芬芳馥鬱」、「其堅如防」。
  • 古代制墨要用阿膠,是真的嗎?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套清乾隆時期汪心農菊香膏墨。 此菊香膏墨的製作,據《窳叟墨錄》中記載:「汪心農榖,得明季阿膠一大匣,嗅之有菊花香,遂自製墨。」用上述菊花香的阿膠所製成之墨,就是菊香膏墨。到嘉慶中期,菊香膏膠料已盡,菊香膏墨也就無人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