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不是一個屠龍少年的童話

2020-12-20 平原公子

最近,《讓子彈飛》又火起來了,各個網絡群體都在討論它,大家玩梗鬥圖,用它的段子,來當作自己的輿論武器。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不好看,說姜文故弄玄虛、不說人話。

實際上,這部電影通篇說的都是人話,只是很多人的腦子有點糊塗,長期以來聽多了鬼話瘋話,習慣了不站在人的角度思考,所以覺得它不說人話。只有站在人民的角度,才能說人話。

所以說,《讓子彈飛》是多好的教育片啊,用虛構的筆法,把人類歷史上的一段往事講了個一清二楚。能講的,不能講的,都講了。

《讓子彈飛》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窮二白的張麻子,帶著幾個兄弟,打敗地主老財黃四郎的故事。這和傳統的童話故事沒啥區別,就是英雄打敗惡龍,解救百姓的故事。這種事情,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這叫「弔民伐罪,除暴安良」。

所不同的是,張麻子這個英雄,武藝不高,槍法也不太好,兄弟也不太行,光靠自己,是打敗不了惡龍的;所以,他要讓子彈飛,要發動鵝城的人民,人民衝起來,就是歷史的洪流,什麼碉樓,什麼黃四郎,都是紙老虎,都是土雞瓦狗、插標賣首者,沒什麼可怕的。

最大的不同是,童話故事裡的英雄們,打敗了惡龍之後,都會迎娶公主接管財富成為「國王」,但張麻子的理想不一樣,張麻子進鵝城,不為升官,不為發財,不為成為「統治者」,他只為除掉黃四郎,給所有人發錢,為大家求一個「公平」,大家喊他「青天大老爺」,他還生氣,還要大家「不許跪」。

看《讓子彈飛》,最主要是看立場,你是站黃四郎那邊,還是站張麻子和鵝城老百姓那邊?

你要是覺得黃四郎是好人,自然覺得張麻子不是東西;你要是覺得黃四郎是壞人,自然就會支持張麻子,這就是立場決定思維。

那麼黃四郎到底是不是好人呢?也要看立場,如果站在武舉人、胡萬這些狗腿子的立場,黃四郎當然是大善人,因為他養活了這些狗腿子啊——自古以來,哪個地主不是被稱作「大善人」?但是你看黃四郎養狗腿子的錢從哪裡來?黃四郎自己說了,一是販賣煙土;二是把販賣華工,賺的是美元。由此說來,黃四郎還是個帝國主義的「買辦」,幹的都是傷天害理賺昧良心錢的生意。

如果你站在鵝城廣大老百姓的角度,黃四郎自然就不是好人,因為整個鵝城,除去黃四郎和他的狗腿子,所有老百姓都窮得只剩下一條褲子了。這黃四郎能是好人?

張麻子是好人還是壞人?也要看立場,如果你是個依附黃四郎生存的狗腿子,你自然覺得張麻子是壞人,張麻子對付黃四郎,就是來破壞你的美好生活來了,自然十惡不赦。城門上貼著他的頭像呢,鞋拔子臉,滿臉麻子,能是好人嗎?自古以來,統治階級都是這樣污衊、醜化反抗者的。美國人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寫道,當年國民黨報紙經常胡說八道,說紅軍青面獠牙、長得像鬼怪妖魔一樣。

如果你是鵝城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天天被黃四郎剝削,收稅收到一個世紀之後去了,他的狗腿子們天天欺男霸女、魚肉鄉裡、草菅人命,你自然覺得張麻子才是好人。

但是,我們要知道,黃四郎是個厲害人物,打敗壞人,沒有那麼簡單。你會發動百姓,黃四郎也會「發動百姓」,你追求公平,黃四郎也號稱「追求公平」,你有志同道合的兄弟,但是黃四郎有錢,他會收買你的兄弟。你的兄弟跟著你,不是來給窮人發錢住持公道的,大家都想掙錢,不掙錢的事情,太不輕鬆了。最理解你的老二、小六子,都不明不白死了。

我們都知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但我們不知道「誰贏,他們幫誰」。

我們都知道強大的組織、鋼鐵的紀律,但這個東西,往往扛不住一句「不輕鬆」。

我們都曉得要掙錢,但掙泥腿子的錢,還是掙有錢人的錢,居然是個大問題。最好的辦法,居然是巧立名目,讓豪紳先捐,窮人跟上,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窮人的三七分帳。不掙窮人的錢,你就沒法掙錢……你說你不想掙窮人的錢,懂的人覺得你太可怕,不懂的人,覺得你虛偽。

我們都曉得要掙錢,卻不知道,原來跪著要飯才能掙到錢,好多人想跪還沒這門路呢?你要拿槍賺錢,就得去山裡,你要拿官印賺錢,就得跪著,你要站著把錢掙了,那得是個獨一無二的張麻子。

我們總覺得,只要我們像大俠一樣替天行道,做好事,除暴安良,追求公平,老百姓一定支持我們。可是誰曾想敵人也會扮成大俠啊,人家也會穿我們的衣服,喊我們的口號,燒殺搶掠欺凌弱小敗壞我們的名聲啊,你有武工隊,我有挺進隊,你有XX派,我有XXXX派,我比你還XX,我爺爺我爸爸我自己就參加辛亥革命了,我血統純正高貴……誰怕誰?

我們總覺得,只要我們講公道、憑良心,把肚子剖開給大家看一顆紅心,我們就能贏,其實呢,人家根本不想和你講道理,人家管你紅心黑心,人家只想要你剖開肚子自殺,死的像個傻瓜。

我們總覺得,只要我們知識分子自私一點,明哲保身一點,裝糊塗,和稀泥,假裝參與一下,賺了錢就跑,總能活的很好,誰知道歷史的洪流翻臉不認人,你腦臀分離,它就炸得你個腦臀分離。

我們總覺得敵人太強,根本打不過,結果我們現在知道,你先得打,打才能有可能打過,不打永遠打不過,哪怕打個鐵門啊,你得讓人民群眾聽到響兒啊,你得讓子彈飛一會兒,你得吃點虧,「勾出他們的怒來」。

我們總覺得,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要擴大統一戰線,什麼武舉人,什麼管家,什麼鄉紳,只要不是大奸大惡,只要痛改前非,都可以寬大處理,結果這幫牆頭草加入革命太快了,自己還沒有被批鬥過,轉臉就開始批鬥別人了,又兇又賤又無恥,這就叫早XX不如晚XX,晚XX不如反XX。

我們原以為,老爺重要,錢重要,沒想到老爺和錢都不重要,沒有老爺,對咱們才重要。

老爺沒了,不代表天下太平,因為兄弟們辛苦了,兄弟們辛苦成這樣,不是給鵝城的泥腿子扶貧來的,而是為了自己能夠輕鬆一點,張麻子總說把錢發給窮人,那麼誰是「窮人」?打了碉樓,分個自行車,娶個女學生總是可以的吧?

山裡不願去,鵝城不願待,馬拉列車繼續開,車上已經不是張麻子的兄弟,而是一個個小老爺啦。

天上的鷹在飛,地上的張麻子騎馬追,辛辛苦苦幾十年,天天高喊「不許跪」,搞得自己腿腳都不好使了,連張椅子都沒得坐,世人連他真名叫啥都不知道。

為誰辛苦為誰忙呀?

但理想主義者是不會放棄的,哪怕再辛苦,再累,哪怕老了,腿腳不靈便了,哪怕到頭來粉身碎骨一無所有,哪怕歷史記不住他的名字,哪怕人們誤解了他的樣子,他也會騎著白馬,一路向前,追求他的「公平」。

歷史終將記住他,終將記住他們,他們就是我們。

相關焦點

  • 《讓子彈飛》張麻子攻下碉樓,老三卻要去上海: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一、《讓子彈飛》的結尾很有意思。黃四郎快要領盒飯的時候,老三告訴張麻子:「大哥,我們準備去上海了......您腿腳都不利落了,我們就不跟你回山裡了。」張麻子不理解:「你跟我在一起不高興嗎?」「高興,但是有點不輕鬆。」最後,迎面駛來的列車裡飄來老三的聲音:「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
  • 《讓子彈飛》影評
    《讓子彈飛》影評 我這人平時看電影不多,尤其喜愛姜文的影片,姜文影片的影片說實話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不算友好
  • 10年後再看《讓子彈飛》,終於讀懂了姜文眼中的大結局!
    在電影《讓子彈飛》的結尾,有這麼一幕讓人大惑不解,那就是張麻子終於打敗了黃四郎,解救了鵝城的老百姓。他是準備回山裡的,可是手下老三卻告訴張麻子,我們不準備回山裡了,要去上海,而且他們還坐上了當初馬邦德坐的那輛火車走的!
  • 一個屠龍勇士的夢,《讓子彈飛》裡的隱喻你看明白了嗎?
    說起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可能最被大家熟知的就要屬那句「站著把錢掙了。」而《讓子彈飛》似乎真的做到了,既掙了錢,又讓影迷們看完之後念念不忘。所以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重溫下這部姜文導演的經典作品《讓子彈飛》,也把我們多刷之後的全新發現和理解,分享給大家!你一定沒聽過!那聊劇情之前,咱先說說電影本身,聊一聊當初看電影時,關於觀感上的疑惑!01.電影留下的兩大疑團。
  • 《讓子彈飛》裡面的花姐代表著哪一類人?
    《讓子彈飛》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以前看他是一頭霧水,現在是越看越有味了!用虛構的筆法,把人類歷史上的因果循環講個一清二楚。能講的,不能講的,都講了。剛開始以為這和我們經常聽到的勇士屠龍的故事,大致相同,打敗惡龍之後的勇士,逐漸會成為新的「惡龍」,這種事情,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但最後發現所不同的是,張麻子這個英雄,他的理想不一樣,張麻子進鵝城,不為升官,不為發財,他只為除掉黃四郎,給所有人發錢,為大家求一個「公平」,大家喊他「通知青天大老爺」,他還生氣,還要大家「不許跪」。
  • 《讓子彈飛》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
    《讓子彈飛》是一個土匪碰上一個惡霸的故事,講得真tm驚喜。該片獲得了第48屆臺北金馬影展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以及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 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這樣一個充滿了諷刺意味的黑色幽默故事,130分鐘的影片滿是高潮,絕對是值得欣賞的。故事說到了上海,「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有網友說,姜文的野心就是在說今天的事:鵝城與浦東是兩極。電影的最後,姜文牽著馬頭,看著火車的離去,更像是在表達了自己的傾向。
  • 讓子彈飛一會兒
    中國話博大精深,起碼「讓子彈飛」就有兩個解讀,一個是允許子彈飛,二是讓子彈自己先飛一會兒。倒是張麻子還是心急,別人質疑了一下他,他就解釋,「讓子彈飛一會兒」。張麻子沒人限制他能不能開槍,開了也有耐性等著子彈飛一會兒,看看結果。但是這個世界挺討厭,誰能開槍,開什麼樣的槍,子彈什麼型號,多數情況下是被限制的,畢竟承平日久,天下熙和。
  • 《讓子彈飛》影評,一個有趣的電影名字,內容很深刻網友:經典
    《讓子彈飛》影評,一個有趣的電影名字,內容很深刻網友:經典《讓子彈飛》這部影片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這部電影上映出來沒有幾天票房就已經脫了一個億,導演絕對是大火一次。然而《讓子彈飛》這部影片沒有用小鮮肉,更是沒有各種炒作,上映了這麼長時間來票房達到了七億,不得不說這部影片的質量絕對很硬。《讓子彈飛》影評,一個有趣的電影名字,內容很深刻網友:經典。
  • 《讓子彈飛》:讓子彈多飛一會兒,不朽的經典總是耐人尋味!
    這部電影就是姜文指導的《讓子彈飛》。姜文扮演的張麻子張麻子的一句話:「讓子彈飛一會兒」拉開了整個電影的序幕。並且《讓子彈飛》也是一部全程毫無尿點的電影,這部電影雖然很精單,但是有許多觀眾看完之後分紛紛表示看不懂。並且這部電影的設計上如果是錯過了任何一個鏡頭,那就無法了解到整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含義,就算沒有漏掉任何一個鏡頭,那也同樣有些看不明白。
  • 讓子彈飛一會兒--《讓子彈飛》影評
    這位演而優則導的,也不知道算是咱們中國第幾代的導演,不管是最初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是後面的禁片《鬼子來了》,乃至《太陽照常升起》以及民國時代三部曲《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邪不壓正》,在我看來,都是姜文對我們這個時代最美的情書。其實在看完《讓子彈飛》以後,我一直難掩心中衝動,想寫一篇影評,但苦於一直找不到突破點,因此難以成文。
  • 《讓子彈飛》十周年:子彈依舊在飛,理想希望不滅
    姜文希望讓子彈飛一會,而這顆「子彈」飛了十年,不僅沒有轉瞬即逝,反而引發了更大的子彈狂潮,在華語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彈痕「。子彈依舊在飛的背後,是姜文不滅的理想,更是成功吸粉、數量相當的擁躉們所撐起的希望。 理想:站著,把錢掙了?
  • 一個有趣的電影名字《讓子彈飛》,其內容蘊含深刻意義
    照原著中的時間,《讓子彈飛》說的應該是1930年的事情。鴻門宴上,黃四郎說二十年前與張牧之的一面之緣,就是1911年的昆明重九起義。電影中從介錯人與黛玉晴雯子兩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兩人對日本文化極為了解,恰好蔡鍔與劉存厚都曾留學日本。
  • 讓子彈飛,姜文的子彈能飛多遠,眾多疑點深度解析
    讓子彈飛/宣傳報而姜文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民國三部曲」(最後一部《邪不壓正》今日上映並被作為中國的奧斯卡競選單元)。而今天我要分析的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讓子彈飛》。讓子彈飛/宣傳報當張麻子劫了師爺之後,師爺帶領張麻子一行人來到並不是他將要任職的康城,而是鵝城。這裡不得不佩服姜文導演能將簡單的「鵝城」二字引申出許多劇情故事與人物性格。
  • 讓子彈飛,影評&咖啡
    ——《讓子彈 飛》《讓子彈飛》是一部電影跟導演一樣神奇的電影。先說說導演姜文吧。導演姜文在娛樂圈是出了名的臭脾氣。別的明星都是怕記者,姜文卻讓全國記者感受到了被支配的恐懼。不喜歡的問題懶得答,更不喜歡的問題會直接懟回去。
  • 《讓子彈飛》票房與爭議齊飛
    《讓子彈飛》上映8天來,票房已突破4億。《讓子彈飛》上映首日觀影人次達76.5萬,超過去年的票房冠軍《阿凡達》。賀歲片《讓子彈飛》也引發諸多熱門話題。飛速飆升的票房、褒貶不一的評價,還有關於文藝片導演向通俗妥協,電影與文學的關係,國產片節奏應當提速,真正的喜劇不是搞笑等此起彼伏的討論,使得《讓子彈飛》成為本年度賀歲檔最具話題性的影片。
  • 《讓子彈飛》十年了,張牧之你還好嗎?
    如果要選出21世紀以來最好的國產商業電影,我會毫不猶豫地把手中這張票投給2010年姜文執導的《讓子彈飛》。這部電影融喜劇、西部、動作於一體,通過完美的類型敘事創造了黑色幽默、社會寓言、孤但英雄、革命浪漫主義的姜文式美學。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電影做到了實實在在地出圈,人們不再討論她的敘事結構、視聽語言、類型融合等電影上的技巧。
  • 暴徒中最兇殘的「屠龍小隊」落網!思想極端、手段殘忍
    警方檢獲的槍械和子彈。圖:星島暴徒中最兇殘的「屠龍小隊」多名成員昨日被捕了!這次「屠龍小隊」部署的驚天大陰謀,就是策劃向警員開槍引發槍戰,造成子彈橫飛的亂局,再開槍射殺遊行市民來嫁禍警方。據悉,中空子彈在發射擊中目標後,彈頭會呈扁平狀變成一個「鉛餅」,以減低穿透力,從而減少傷害性,也難以進行槍械比對 ,換句話講無法得知是哪支槍發射。
  • 《讓子彈飛》的成功之路
    《讓子彈飛》為什麼會成功在2010年上映了一部電影,是姜文導演的第四部電影作品《讓子彈飛》,並在當時創下了6.59億元的票房,一舉超越了《唐山大地震》,獲得亞洲電影大獎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那麼《讓子彈飛》為什麼能獲得這麼高的票房,是什麼因素讓他大獲成功的呢?
  • 《讓子彈飛》影評合集
    《讓子彈飛》影評文章目錄:《讓子彈飛》影評之一:小六子之死《讓子彈飛》影評之二:張麻子的妖魔化《讓子彈飛》影評之五:殺人不眨眼的老四《讓子彈飛》影評之三:不死的黃四郎《讓子彈飛》影評之四:不輸的湯師爺《讓子彈飛》影評之前四章的部分解讀《讓子彈飛
  • 姜文的神作《讓子彈飛》的續集為啥沒有公映?網友:其實早就上映
    說來,同時擁有「票房黑馬」,「不算完美」標籤的文藝片其實不止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還有8年前姜文的《讓子彈飛》,但不同的是前者更多是因為口碑不完美,而後者則是因為情節和敘事不夠合理流暢這個硬傷。實際上,《讓子彈飛》不是姜文的導演處女作,而是他繼《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後導演生涯的第四部作品,他賦予了這部不算常規文藝片的電影,成人斑斕童話的開端,複雜荒誕脫離常規的劇情,各色誇張卻性格鮮明的人物,諸多伏筆、以及看似啼笑皆非、實則意味深長且開放式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