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拼多多聯合其平臺上的宜買車搞限時秒殺萬人團購活動,用戶如果秒殺成功,就可以以低於官方指導價2萬到4萬的價格購買特斯拉汽車。8月19日特斯拉發表聲明「拼多多所發布的『武漢車主交付』現場所使用的拖車、籤字文件以及交付操作流程,均不符合特斯拉交付規範,非特斯拉正常流程。」一個月的時間,雙方圍繞對方的做法不斷互撕。看起來是消費者權利之爭,事實上,更像是雙方的觀念之爭,是企業文化之爭。
矛盾的根本點在於,拼多多聲明表示,用戶的訂單是從特斯拉官網直接下的,拼多多和宜買車只是本著服務用戶的初衷,幫助其完成了網上註冊流程。特斯拉則認為,這就屬於宜買車代表用戶向特斯拉下單,違背了特斯拉直接面對終端用戶的原則。
以國內人的眼光看,特斯拉有點「一根筋」,人家免費給您宣傳,給用戶補貼買您的車,提高您的銷量,打著燈籠都不好找的好事,您怎麼能拒絕呢,不是應該送面錦旗表示感謝什麼的嗎?實際上特斯拉不傻。宜買車代表用戶向特斯拉下單,特拉斯就得不到用戶的信息,自己就不能根據用戶的信息對產品予以調整完善來增加用戶黏性,從而影響市場競爭。同時,特斯拉具有很強的奢侈品屬性,屬於高端品牌,靠其「氣質」贏得用戶是其戰略的一部分,而拼多多在他們眼裡,屬於低端品牌,特斯拉擔心拼多多「狐假虎威」而影響自己的品牌戰略。也就是說,你要和我交朋友,但是我有不和你交朋友的權利。
拼多多也不傻。拼多多定位的「下沉市場」,潛力已經挖得差不多了,再加上阿里、京東也來搶「下沉市場」的蛋糕,這塊市場對拼多多已沒有更多騰挪空間,只能開拓「上升市場」,比如和凱迪拉克的成功合作。但是由於拼多多往往採取「先斬後奏」的方式,所以也在海藍之謎、戴森、三隻松鼠、任天堂等品牌商那裡「翻車」。也就是說,在拼多多看來,我主動和你交朋友,你從中得到好處,這是「為你好」,你還酸什麼酸?
其實,真想解決問題並不難,拼多多直接把補貼打到用戶的卡上,由用戶自己直接買車就行了,但拼多多顯然不願這麼幹。所以根本上還是拼多多經營理念的問題,即只要「為你好」就可以不擇手段。這種理念和國內一些企業或許還能玩下去,但和世界知名品牌玩,可能人家就不和你玩。他們可能認為,「為你好」還要讓「我也覺得好」。
儘管有評論認為,特斯拉拒絕在其他渠道銷售,限定轉售價格的做法涉嫌違反了《反壟斷法》。這個結論似乎下得有點重了,品牌廠商區域分銷制度是由國外傳入我國的,這一制度既是中國市場不可缺少的流通渠道,同時其封閉性和某些商業慣例又存在弊端,如在某些條件下容易推高價格,甚至形成價格壟斷,對消費者造成損害,但這要有相應的證據做結論。
所以,特斯拉槓上拼多多,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在當前「內循環+雙循環」以時間換空間的背景下,在吸引外資上,如何依法尊重對方的企業文化和經營模式,確保他們願意到中國來,願意長期留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