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剛女兒爆改上海老洋房

2022-01-04 外灘以西

這是嘉裡集團總裁郭鶴年在《上海夢》(日本NHK紀錄片,1994年)裡說的一句話,20多年過去了,充分證明大企業家判斷絕對正確。高人啊。

1995年,一支來自香港的藝術家、建築師團隊悄悄地進入上海,看老洋房,那時,有多少人懂這些舊時代留給上海的禮物那珍貴。前一陣子,和相熟的當地地產經紀人聊天,他告訴我,早聽說20年前有香港人帶著1億元現金來收上海老洋房。

這可能說的是同一個人。

船王包玉剛的三女兒包陪麗和她丈夫渡伸一郎。

包陪麗先後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及克裡夫蘭藝術學院修讀藝術歷史及繪畫/雕塑,曾旅居於紐約市及東京多年,醉心於藝術工作,致力將商業及藝術結合,包陪麗在1996至1997年曾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1995至2007年擔任香港芭蕾舞團主席,2006至2012年擔任香港藝術中心主席。她2004年獲香港舞蹈聯盟頒授香港舞蹈年獎,2012年獲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人大獎,表揚她對香港藝術的貢獻(來源:https://hk.on.cc)

有一篇寫包陪麗的文章用詞另類,港式英文寫作值得學習:When she returned to Hong Kong in the nineties, she 「hung up her brushes」 and joined the family business to explore the business blood in her. 哈哈,這不是「投筆從商」嗎?家族血脈裡的那股賺錢勁迸發出來了。人家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藝術才能賺「城市更新」的錢。那時,有幾個人懂?司徒夫算一個,他2001年做成了復興西裡,意思對了,但規模較小。
包倍麗搞了一個大項目。包陪麗=Cissy Pao Watari,婚後隨丈夫姓。

Cissy Pao Watari (L1), chairperson of Hong Kong Arts Centre, and a visitor looking at the art piece "Cycling in the Wind" by artist Xu Hongfei during the officiating ceremony of the Public Art Hong Kong (PAHK) at Hong Kong Arts Centre, Wanchai. 30 APRIL 2008 (Photo by K. Y. Che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攝影:diane_zhang0127 2019年3月21日

攝影:venuste 2019年9月30日

在武康路網紅打卡點之一的武康庭(Ferguson Lane),大搖大擺地走進去,這位可愛的小胖姐姐騎著自行車朝您踏過來。作品名字翻譯過來是《風中騎行》,去查了許鴻飛的資料,他更喜歡叫「一路歡歌」。

自1999 年起,許鴻飛以精湛造型功底獨創「肥女」雕塑,運用多個視角和不同媒材, 「導演」 了詼諧幽默、狀貌多變的肥女人雕塑「喜劇」。其作品通過肥重軀體與歡快心靈之間的鮮明對比反差,探尋大智若愚之拙與舉重若輕之巧、形體感官與人性共鳴的巧妙結合,通過誇張而精準的獨特造型來激發情緒歡騰的張力,讓現代人的心靈從沈重中獲得解脫(來源:https://www.ora-ora.com/zh/artists/37-xu-hongfei/)。


來源:http://ankengroup.com/cn/ferguson-lane/

武康庭376號(一期2700平米)是一個精品商業區,位於上海FFC的中心地帶。武康庭一期由5個不同體量和風格的單體建築組成,翻新後的建築非常適合零售,餐飲和辦公使用。項目建築為當代裝飾藝術風格。武康庭378號(二期4,000平米)對已經成功的一期進行擴建,包含了毗鄰的知名酒店。在合併這兩處物業的過程中,維護社區結構及公共關係成為首要任務之一(來源:安墾官網)。包陪麗是武康庭操盤手,讓老樓煥發了朝氣。《中國日報》採訪她,為她做了一個醒目的大標題:There's gold in the oldBy Zhang Kun (China Daily)
Updated: 2010-04-28 09:42

上海老洋房「掘金記」。通過修舊如舊,保存了城市文脈,最近,這兩句話傳遍了大江南北: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包玉剛(1910-1991年)與妻子黃秀英共育四女:大女兒包陪慶(Anna)、二女兒包陪容(Bessie)、三女兒包陪麗(Cissy)及四女兒包陪慧(Doreen)。包玉剛大女婿蘇海文(Helmut Sohmen)、二女婿吳光正、三女婿渡伸一郎、四女婿鄭維健。

上海工商人物誌(1948)【包玉剛】 1910年生 為靑年銀行家,曾在中央信託局及中國工礦銀行各分支行處主持業務,勝利後出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

包玉剛在香港的事跡不展開了。接著說他三女兒包陪麗和她丈夫在上海爆改老洋房的故事。她對《中國日報》記者說:

"At first you don't know what to expect, then every now and then you come back and see some improvements at the building site. An old house is like a diamond needing to be polished, or mud to be molded into a sculpture."說得很生動:對待老洋房真的是邊設計邊修繕,一棟老洋房就像一顆需要打磨的鑽石,或者像是泥土需要被塑造為一件雕塑作品。

來源:https://www.jessicahk.com

大概二十年前,我們就聽當地地產經紀人反覆嘮叨,呶,這是包玉剛房子,這也是包玉剛房子,偶爾路過復興西路、永福路口,有朋友會指指路邊老洋房說,這是包玉剛女兒買下來的。

今天,我們知道了更多被包陪麗夫婦以及她兒子爆改的上海老房子地址。如復興西路82號拳擊貓。

如汾陽路The Bull & Claw。

如富民路38號椰香天堂。

攝影:e.k_shanghai 2018年6月11日

如興國路372弄1號玫瑰廳和Rumors Coffee。

常看到如下解說詞:蔥鬱梧桐的興國路,一幢百年的花園洋房,這裡曾是一代船王包玉剛的府邸。現在成了「玫瑰廳」的所在,主打本幫融合菜,地道的江南風味。確切地說,是包玉剛女兒包陪麗買進的或包租改造的。

攝影:yuko.12315 2021年5月9日 

來源:https://www.tatlerasia.com

介紹一下,包陪麗在華盛頓大學讀書期間認識了來自日本的渡伸一郎,他當時就讀華盛頓大學建築系。兩人婚後育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也是建築師。Tommy Pao-Watari  has art and design in his blood. The son of artist-turned-businesswoman Cissy Pao (the brains behind Soho 189 Art Lane) and Japanese architect Shinichiro Watari, Tommy followed in his father's footsteps and also studied architecture at Harvard and Yale.哈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兒子在哈佛和耶魯進修建築學。

來源:https://artandliving.com/cissy-pao-watari/Because of her marriage to architect Shinichiro Watari, whom she met at college and with whom she has two sons, Cissy has learned a lot abou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hich has proven to be very useful. She has transformed more than ten historic garden villas in Shanghai, proving that developing real estate can be its own art form. 「The fun part,」 she exudes, 「is designing. I go to Shanghai, I put on my jeans and sneakers and visit construction sites, looking like a total slob.」1980年代,包陪麗在紐約畫畫謀生,某一天,她打電話給父親包玉剛,說,賣出了一幅畫,賺了八千美元。父親在越洋電話那一頭笑得非常開心。包陪麗和渡伸一郎組合成的藝術家、建築師團隊在上海做的事情,也讓她發現,在上海爆改後的十多棟優秀歷史建築,如同繪畫和雕塑,也是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 她說,「有趣的,在上海穿牛仔褲和運動鞋穿梭在施工場地,像一個邋遢鬼」。包玉剛萬般寵愛的千金小姐站在老洋房的改造工地上,可以想像一下。可以肯定,包陪麗和渡伸一郎的團隊做出來的都屬於上海城市更新的優秀作品。

自1995年以來,我們於香港及上海均參與了開發及活化多個房地產項目,成績斐然,有目共睹。例如在九龍區的喇沙利道28號項目、港島區的摩星嶺道 68 號項目,以及聞名的武康庭及香港西浦189(藝術裡)等獲得各項殊榮的發展項目,均屬集團已順利竣工的旗艦項目(康世集團官網)。

康世集團由渡伸一郎和包陪麗操盤。其中在日本的豪華進口車業務已傳遞他們另一個兒子來主持。
接著,在武康庭(武康路376號/378號)之後,包陪麗操作了永平裡6000平方米綜合體項目。包括5個單體建築和多種商業配套,永平裡探索性地使用拱廊和柱廊來激活三個區域內的公共庭院空間(安肯官網,康世集團合作單位之一)。

還有吳興路83-85號隱世繁華雅集公館。

來源:康世集團官網

來源:http://ankengroup.com/cn/wuxing-road/

還有泰安路沿街某號。

泰安路某弄某號。

康世集團一直在香港及上海兩地專門從事不同類型的優質物業項目的投資、開發及翻新發展,所涉及的物業項目包括住宅、酒店/服務式公寓、零售、工業及辦公樓等。我們的發展方針匯聚創意及智慧,著重生活品味,再加上優越的品牌價值及頂尖的設計標準,這全是我們集團賴以成功的基石(康世官網)。

還是香港筆桿子寫出來的話舒服:讓項目參與各方在塑造獨特城市面貌的同時也可以盡享箇中樂趣。其實就是兩個字:「雙贏」。下圖,包陪麗在聽郎朗彈鋼琴,笑得很燦爛。

來源:https://www.tatlerasia.com/the-scene/people-parties/lang-lang-fundraising-dinner

相關焦點

  • 上海夫婦爆改陰溼老洋房 連關曉彤江疏影都來打卡
    在上海靜安區華山路,有一家老洋房改造的喜珈小院。它非常隱蔽,藏在一處不起眼的小弄堂後面,還要經過一處狹長的走廊。小院的主人非常隨意,賣咖啡還賣雜貨,菜單是按時令季節來做的,有什麼吃什麼。  但就是這麼一個小院子卻在網上爆火了,院子裡每天人來人往,有時還需要排隊等座,就連明星也來輪番打卡。
  •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上海老洋房?上海老洋房承載了多少歷史傳奇?
    上海現在共有約 4000-5000 棟解放前建造的老洋房,除了極小部分在市場上售賣,其中 90% 都已收歸國有,成為上海城市風貌的一部分。這些融合了東西方建築元素,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洋房,承載著太多的故事。   上海老洋房主要分布在徐匯區佔39%,長寧區佔29%,黃浦區佔9%,靜安佔9%,虹口區7%,其他區8%。
  • 船王包玉剛去世23年,四個女兒的愛情和財富?
    (包玉剛夫婦與父親包兆龍、四個女兒合影)包玉剛就像為他的船命名一樣,竟然按「ABCD」排列,分別是Anna、Bessie、Cissy、Doreen,中文名分別是包陪慶、包陪容、包陪麗、包陪慧,以示長幼有序。
  • 船王包玉剛去世24年,四個女兒的愛情和財富?——陳軒
    因此天然地對擁有4個女兒的包玉剛充滿了羨慕和嫉妒,出於父親的情感(當爹的應該都懂),對巨富的4個女兒之後的人生命運更充滿關切。於是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一一找了出來,並一一整理。「寧可自己辛苦,捨不得女兒不幸福」。當爹的都一樣。先上張瞳爺照
  • 《安家》:房似錦揭開上海老洋房的神秘面紗,老洋房「魅力」何在
    同樣是賣房子,《安家》以上海的房產中介為獨特視角,講述了當代買房人的焦慮和遇到的問題。上海的老洋房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導演安建和編劇六六花了大量篇幅介紹了老洋房相關的人和事。劇中徐文昌是賣老洋房的專家,還出版過老洋房的書。那麼上海老洋房究竟是什麼樣的?房似錦幫我們揭開了神秘面紗!
  • 安家老洋房原型人物是誰 老洋房原型在哪上海具體位置地方
    因此,鞏家花園洋房的原型,上海1.5億(或更多)的洋房,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太廟阿姨和她的家人在劇中所做的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真的發生在上海的洋房。微博的最初擁有者軟管當時似乎也講述了這個故事。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  安家老洋房原型人物是誰  在新播出的情節中,龔花園的老別墅的主人想賣掉老別墅,但是住在老別墅裡的親戚不願意借給他們一大筆錢,否則他們就住在老別墅裡。
  • 住在上海老洋房裡的年輕人
    他住在上海武康大樓。今年,綴滿名人故居、獨棟洋房的武康路成為上海網紅景點,咖啡店、甜品店、花店列成一串。而這條街上,建立於1924年、頗具設計感的老洋房武康大樓成了最具盛名的打卡地,樓下「長」滿了單反鏡頭和手機攝像頭。
  • 包玉剛、星河灣成最大黑馬!2020屆上海升學榜出爐
    如世外牛劍錄取從3人達到9人,往年幾乎沒有學生申請牛劍的包玉剛、上外附中和上中國際,2020屆也拿下了超過4枚錄取。公辦學校裡,上外附中和交大附中最強,外籍學校的上海美國學校和上中國際不分伯仲,協和國際的錄取每年也很穩定。民辦學校裡,包玉剛和星河灣是今年最大的黑馬,分別拿下了12枚和9枚錄取,趕超往年強校世外和平和。
  • 均價1.5億的上海老洋房,都是什麼土豪在買?
    據統計,上海全市現存的老洋房數量在4000-5000棟之間,但90%以上已收歸國有。國家規定,國有花園住宅自2004年起就已只租不售,私有產權的老洋房總共也只有500-600棟,其中產權清晰、可供出售的老洋房據陸偉估計全市只有300棟左右,這之中的一些還亟需修繕。地理位置佳、具有豐富人文歷史的老洋房,總價近年來都以億來計,其中漲價漲得最經典的,要屬愚園路上的嚴家花園。
  • 紀念包玉剛誕辰百年 包氏家族向上海交大捐1000萬設學生社會實踐基金
    圖說:包玉剛女兒包陪慶女士分享父親為人為事為善的故事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他是世界級的「船王」,是各國政要和企業家的「座上賓」,他「洋氣」十足,但仍堅守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孝敬父母、尊重老人、與國同行、促進教育進步,有著一顆不變的「中國心」。
  • 《安家》在老洋房裡到底藏了多少故事?這些發現也許會讓你很意外
    在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老洋房的故事越來越讓很多普通觀眾突然有了興趣。2018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上海被評為「世界一線城市」,更是被多個機構評為世界最安全城市之一,可讓上海人自豪的不只是上海現在摘得的這些殊榮,還有它歷盡滄桑的過去。
  • 【航運傳奇】爵士船王包玉剛
    他就是爵士船王——包玉剛。而立之年終啟航  包玉剛是「太平紳士」包兆龍的第三個兒子,也是七個兄弟姐妹中最具魄力和膽識的一個。1931年,他被父親送到上海學習船舶。因抗戰爆發而棄學的包玉剛,沒有依從父命繼續大學深造,而在當時的中央信託局謀生。
  • 「世界船王」包玉剛的子女後人今何在?四個女婿一個比一個牛
    包玉剛,名起然,浙江寧波人。他是世人公認的華人世界船王,早年在上海中興學堂讀書,抗日戰爭時期擔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9年到香港開始從事航運生意,主營進出口貿易,經過20多年的潛心經營,他名下的環球航運公司擁有210多艘船隻,總噸位超過2100萬噸,包玉剛也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船王。隨後他又在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10多家子公司,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運輸等業務。
  • 上海100幢老洋房久遠的故事
    品讀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從今天起蘇杭爺為大家講述100幢屬於哪個年代的上海老洋房名人舊居的故事,並配有滬語視頻。由於視頻的限制,每次只能上傳十段,因此每次展示十幢老房子。視頻以抖音裡的「上海寶爺」為主,一併感謝。
  • 熱播劇《安家》裡的上海老洋房,買不起還不能看看嗎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像我一樣,比起劇情,小編對那些有原型的上海老洋房產生興趣,等以後特別想去上海看看那些精美且充滿歷史氣息的老洋房。圖自 | 微博@都好說但是要先給錢如果要用一類建築來代表上海,那一定是「老洋房」。
  • 【增補版】上海文化機構內的老洋房數一數
    安福路322號老洋房外面看不到其真面目,好在「永樂股份」【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打開了大門開闢出商用空間,老洋房得以被更多人欣賞到,有點可惜,大花園沒有了。裡面的老洋房曾經被租借給鼎紅Club,2004年聖誕節那天清晨,一把火燒掉了老洋房兩樓部分房間,現在按原樣修復。
  • 上海老洋房酒店全盤點
    今天就先說道說道這些公館老洋房酒店,各有各的故事啊~~上海首席公館酒店(原「金牙齒阿三」住宅),位於上海歷史名區新樂路(原法租界),中國精品酒店聯盟成員單位。是一座建於1939年的西班牙老洋房院落,原名竹苑,位於吳興路83、85號,於2014年秋悄然變身,成為上海最黃金地段的新興貴雅之地。掀開歲月藤蔓、循跡老上海的記憶光澤,這座老建築,見證了這座城市歷史,也承載了這座城市的氣質(小編雖然不文藝,但是喜歡這種回憶感)。15間客房風格迥異,無一複製,精緻與文雅,歷史與記憶是對這裡的一種詮釋。你還有何見解?
  • 《安家》中三棟上海老洋房,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命運
    《安家》劇情繼續穩步推進,一個接一個精彩故事也在觀眾面前呈現,尤其是劇中連續出現的三棟上海老洋房,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命運,更是讓人慨嘆,每一棟上海老洋房都有著一個上海灘的傳奇故事。上海老洋房龔家花園先來看在劇中最先出現的上海老洋房龔家花園
  • 上海老洋房的精彩不只是...
    《安家》播出截圖原來,這本書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老上海」系列叢書之一,全名為《回夢上海老洋房》,作者宋路霞是擅寫近現代家族史、上海地方史、上海老房子文化的專家。去年出版的《圖說上海老洋房》一書中,宋路霞曾回憶自己的老洋房研究歷程。她所寫的第一本洋樓書《洋樓滄桑》1999年由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後有《上海洋樓滄桑》《回夢上海老洋房》《上海頂級老洋房》《上海洋房》等多本。最新的《圖說上海老洋房》是在過去出版基礎上加入新材料和圖片的整合本,同樣由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
  • 上海最負盛名的別墅,曾是李鴻章的私家花園,老洋房的代表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154,閱讀約3分鐘打開上海老城區的手機地圖,可以看到滿屏的"故居"、"舊址",遙想當年老上海的輝煌。上海老洋房承載著老上海灘的歷史故事,每一棟房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越老越珍貴,為今天的上海增添了幾分風情幾分韻味。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上海最負盛名、保存最完好的老洋房——丁香園。位於華山路的丁香園,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築師羅傑斯來滬時,由晚清名臣李鴻章設計建造的,整個建築融西方園林住宅和中國江南園林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