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老房子有些在藝術家所在的單位裡,這和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陳毅喜歡文學藝術有點關係,陳毅市長寫詩寫得大氣磅礴,懂藝術家想什麼。當然,在上海的藝術家們也懂上海老房子內涵。
以前我們曾在上海音樂學院聽到一個故事,說老院長賀綠汀拒絕過陳毅市長的好意,如果不拒絕的話,愛滋拉「天賜大宅」所在的淮海中路1209號早歸在上音大院內了,現在的淮海中路1209號,據說也歸了上音,其實不然,上音僅僅為解決師生停車難,借用了空地,房屋管理權在衡復。
下圖選自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和上海電影製片廠1981年合拍的電影故事片《陳毅市長》(話劇改編版),人藝老戲骨魏啟明將陳毅市長演活了。
進入正題,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文化機構:
外灘以西地區的好地段上,文化機構擁有佔地面積大、建築面積也大的花園洋房很正常的,我們先從安福路說起,一路過來有三家單位。安福路201號曾經住過吳國楨一家,更早,這裡是大律師小穆安素的宅院、最早,原始房東是江南船塢機器廠的船舶工程總監R.B.Mauchan。在吳國禎到來前,潘省三居住過,我們還查找到一家大單位,待會說。
[增補版]安福路201號:穆安素兄弟兩家
隔一條大馬路和一條小馬路相互走動很方便
1947年拍的生活組照,注意二樓窗戶裡有一盞立式燈,吳太太黃卓群書房畫室。
和孩子玩耍是吳市長放鬆的最好方式,下圖,黃卓群的牡丹花工筆畫功底可以的。
吳太太黃卓群和她的名字一樣,早年是中西女中校花;1926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的吳國楨回國先當教授後從政,吳博士和黃名媛1930年在漢口結婚,1946年5月吳國禎接替錢大均擔任上海市市長,43歲,少壯派。
1939年的小紅本記載著一條信息:勞赫德博士曾在此工作。
在一篇研究中央銀行的論文裡,我們發現了勞赫德的身影:
(1933年)7月,中央銀行理事會議決通過組織經理美貸棉麥事務處,由業務局經理席徳懋兼任經理。該處計分設購銷、運銷、會計、文書四科,席徳懋兼任購銷科主任,財政部顧問、美國人林奇(Mr.F.B.Lynch)、勞赫德(Dr.O.C.Lockhart)分別擔任運輸科與會計科主任,業務局匯兌科主任楊安仁兼任文書科主任。勞赫德在巨潑萊斯路201號上班,住的地方離上班單位很近,海格路400號的海格苑(如今靜安賓館)81室。密勒氏評論報曾報導:已擔任財政部鹽務局副局長的勞赫德1936年1月8日那天,他在斜橋總會不小心撞到玻璃門,傷勢不輕。
現在安福路201號大門修過了,很隆重的感覺,裡面照片流出不多。
安福路322號老洋房外面看不到其真面目,好在「永樂股份」【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打開了大門開闢出商用空間,老洋房得以被更多人欣賞到,有點可惜,大花園沒有了。
連結:非常好 非常美丨共享電影·閱讀時光
目前老洋房的一樓是家書店也是咖啡館,找個好位子,可以消磨一下午。隔壁的安福路300號原先」永樂宮「被改造為」多抓魚「線下商鋪,進去看空間挺有趣的,想像自己在電影放映廳。下圖,武康路1號(華山路831號)的老照片,其實將安福路322號和TA放在一起觀察,它們是兄弟樓。
來源:https://www.archdaily.com
安福路284號,後來在門口造了18層大樓,新門牌號碼為安福路288號。裡面的老洋房曾經被租借給鼎紅Club,2004年聖誕節那天清晨,一把火燒掉了老洋房兩樓部分房間,現在按原樣修復。
1939年小紅本顯示,安福路284號住過一個日本人叫三井。H. J. Van Hengel住260號,同一小紅本未記載H. J. Van Hengel先生身份,全是他太太信息,當年她是基督教女青年會上海分部總辦,還是上海女子曲棍球協會名譽會董( Shanghai Ladies' Hockey Association:Van Hengel, Mrs. J. P., hon. pres.)。順便說一句,安福路260號「啟廬」目前是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事官邸。
來源: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shanghai/anfu-road
1939年的安福路297號,目前編號為安福路255號,我們重新考證了原始房東的名姓和事跡,人家是俄國茶葉商人烏蘭諾夫。連結點進去看看:
年終專稿:安福路255號是新泰洋行大班住宅
俄羅斯貴族安得羅夫先生被誤傳了N多年該改正了
安福路過了烏魯木齊中路西一段現在基本是老外和文青小情侶承包了,老外口味的店多,沒有疫情的日子裡,小劇場話劇基本出一個火一個,晚上那個道路啊,堵,下午呢,愛菊小學放學,堵出翔,平時車行要算好時間點。
離開安福路,我們去永嘉路轉轉。
永嘉路上有兩處: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和上海滑稽劇團,後來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入駐永嘉路383號;永嘉路345弄6號,原先上海滑稽劇團所在地,目前被一個做普洱茶的老闆改為」大可堂「,老闆叫張奇明,把」奇「字上下分開:大+可=奇。連結點進去看看:
永嘉路345弄6號大可堂:
深宅大院的1949年前一任房東朱靜庵是絲業大亨
老洋房集中的汾陽路上也有兩棟屬於文化機構,上海越劇院所在的汾陽路150號目前已經轉身為上海滬劇院所在地,上海藝術研究所一直比較低調。
1960年6月,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入駐汾陽路150號白公館。1975年中期,房子給了上海越劇院,中國畫院到不遠處的嶽陽路安家。
汾陽路150號太有名,歷史上進出的人物都有名。
汾陽路150號的高檔餐廳和酒吧撤退之後,修復開始了,華建歷保院的文案是這樣寫的:工程整體恢復原有的建造邏輯,新增陶板與陶棍幕牆,突出外立面的整體風貌修復;室內復原空間秩序,重點修繕了天花裝飾,室內壁爐和水磨石弧形樓梯等精緻的細節設計。
連結點進去看看:
白公館裡來看戲—汾陽路150號亮相啦
發布:上海市綠色建築協會
攝影:歐陽崇德
常熟路100弄10號的上海歌劇舞劇院院落,大到可以在此開發出寶立大廈商住兩用樓,1939年的小紅本記錄著,此地曾做過蘇聯駐華總領事館,沒想到吧。
武定西路1498號的上海愛樂樂團(上海電影樂團)剛整修好不多時候,我們去拍攝,工地在收尾,陪同我們去的雪梨老師說,花園裡的噴水池中間的雕塑和原先完全不搭界。連結點進去看看:
雪梨的上海往事:我的外公嚴折西
我家曾住在武定西路1498號上影樂團大院裡
新華路上的上海民族樂團(上海輕音樂團也在一起)、虹橋路上的上海舞蹈學校內保存下來幾棟老洋房,現在新的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樓掩蓋了老洋房風採。
一般人不太想到,上海雜技團有老洋房,待會說。上海崑劇團在紹興路9號,原先是法國警察俱樂部;上海京劇院在嶽陽路168號;上海電影演員劇團在武康路395號;上海社會文化管理處在巨鹿路709號,原先是上海市文化局辦公樓,最近,我們在查證巨鹿路709號史料。
上圖為紹興路9號大樓舊照,1949年後,先為上海淮劇團、上海京劇院、上海市戲曲學校等辦公用房,上海崑劇團1978年建團後進駐該大樓。
注意上圖的左下角,原先的義大利總會新會址,現在的上海市文學藝術聯合會所在地。上海文學藝術聯合會簡稱文聯,延安西路和南京西路交叉三角地上的大宅門,非常可惜,建造延安高架路時候破壞了其南面的風景。
上海市作家協會最為大家熟悉,其所在地的巨鹿路675號以前是民族資本家劉鴻生弟弟劉吉生私邸,我們查證到,很長一段時間他並未居住於此,出租給了江蘇銀行做上海總部,從日本人出版的地圖比對出,此宅也做過橫濱正金銀行辦事處。
上影集團旗下有四棟超級大花園洋房,分別在在永福路52號和安福路322號和淮海中路796號以及萬航渡路618號各一處,一般人只能永福路門口看個側面。正面很漂亮,純地中海式建築。淮海中路796號原先上海電影局大院現在是奢侈品集中地,也有一家高檔會所。
發布:上海影視樂園
連結點進去看看:
①永福路52號的原始房東考
②淮海中路796號:煥發「舊」顏的雙子樓
曾是地產商姜忠汾(炳生)大宅院
上海音樂學院大學部、附中附小部和上海戲劇學院裡的老洋房都很嗲,但它們屬於教育機構,不在本專題範圍內。想起來,出版社算文化機構的呀,上海辭書出版社原先何東大宅門(陝西北路457號),北京西路往北、路西側大花園全是他家的,下圖也只是他家的側面。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在新華路200號,中式大屋簷有特色。
紹興路54號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一樁往事看報導:
六億!上海灘「傳奇大佬」杜月笙公館天價出售!
上海電視臺未拆除斜橋總會(南京西路651號)的話,南京西路1288號新華社上海分社未拆除建造上海商城的話,可惜了....,看看老照片吧。
上圖的拍攝者是少年攝影師艾芙葛瑞,他的故事連結點進去看看:
【增補版】偉大的少年攝影師Ephgrave
下圖,連結點進去看看:
①Jack Birns所攝的南京西路1288號舊影
新華社高級記者吳復民傳來珍貴老照片
②[增補版]南京西路上海商城原址曾有一棟
超級大花園洋房
原始房東克萊格H.J.Craig是公益洋行大班
上海有個工藝美術協會,但不算在文化機構的編制,屬於以前的輕工業局,如果它算文聯內,汾陽路79號小白宮問鼎文化機構最佳老洋房,誰都沒有異議。
連結點進去看看:
汾陽路79號曾住過一個法國絲綢巨商
大麥田Henry Madier 也叫麥地和萬地
如今大宅開放收門票8元錢
最後說個隱蔽大宅,現屬於上海雜技團,延安中路549號,靠近陝西南路口,只有進去了,才知道裡面別有洞天,也體現了當年的建造者追求中西合璧,在較大的地皮上,西式的屋中式的園相得益彰。這裡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煦園「。前一陣子,我們帶隊進入煦園,大家都很驚喜,目前這裡是一個文創園區。
連結點進去看看:
上海鬧市竟藏著個mini園林老洋房?
趁還沒火,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