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社會對文身有負面印象?

2021-01-18 懂球帝官方

雖然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公布,但此前有許多媒體報導,中國國家隊將把有明顯文身的球員拒之門外。至少在比賽期間,有文身的球員要遮住自己的文身。於是,我們看到張琳芃代表國家隊出戰的時候,常常蓋住自己的大花臂。

張琳芃在國家隊常常遮住大花臂

這樣的消息甚至傳到了外媒耳朵裡,在亞洲杯期間,就有一位來自《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向裡皮提問:「阿聯挺熱的,球員遮住文身不熱嗎?」

這種現象似乎還形成了「文化輸出」。據伊朗媒體報導,伊朗足協也有可能不再徵召有文身的球員入隊,德賈加和阿茲蒙因為曾在國家隊賽事中暴露文身,被伊朗足協道德委員會約談。

無論大家對這種現象的看法如何,有一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在當今的社會中,許多人對文身是持有負面印象的。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範志毅就曾經談論過張琳芃的文身:「他應該把他手臂上的那些東西去掉。因為他是一個體現正能量的球員。而且文身對他經濟上也有影響,都沒人願意找他拍廣告了。」

那麼,中國社會對於文身的負面印象從何而來?

中國社會對文身往往持負面印象

中國古代:文身是夷狄習俗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嚴謹地寫,最好把刺青寫作「文身」而不是「紋身」。因為從古代典籍中看,都把它寫作「文身」,而「紋身」在網絡上出現的比較多,不是很規範。

關於中國文身行為最早的記載,基本都是出現在春秋時期的中國東南部。根據史書記錄,那個時候吳越地區(現在江浙一帶)的人有「斷髮文身」的習俗。

現在的江浙地區比較富庶和發達,但在當時,他們常被中原士人視為「夷」。「夷」這個詞本來指的是東方部族,後來泛指華夏族之外的民族,有一種輕蔑感在內,意思就是野蠻人。

實際上,春秋時期吳國的祖先是吳太伯,是西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後代,絕不是蠻夷。而越國的祖先是夏朝國王少康的後裔,也絕不是野蠻人,都是華夏族。

可是,中國儒家思想當中,華夷之辨看的不是血緣,而是文化。孔子就認為,「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當然,在這裡的「中國」指的是中原,不是目前意義上的中國。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華夏的諸侯使用了夷狄的習慣,那我們就把他看做蠻夷;如果蠻夷接納了華夏文化,那我們就把他們看做是華夏。

東漢時期的史書《越絕書》寫過:「越王勾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很明顯,在當時的人看來,文身屬於「夷狄行為」。

孔子的思想對中國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在儒家經典《孝經》當中,第一章就對「孝」進行了開宗明義。孔子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在儒家思想當中,一個人的身體,包括毛髮、皮膚,都是從父母那裡繼承而來,是不可以主動對其進行毀壞的。

滿清入關時,下了「剃髮易服」令,命令關內百姓改變髮型,留滿清的辮髮。這個命令引發了關內人民極大的反彈,他們許多人寧可失去性命,也不願意剃髮。即使清軍發布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還是有許多關內人民為了自己的頭髮而展開可歌可泣的鬥爭。

明朝名將閻應元鎮守江陰的時候,就曾寫下過:「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裡江山」。江陰保衛戰,沒有一人投降滿清,城破依然拼死巷戰,最終被清軍屠城,閻應元也壯烈犧牲。

當然,辛亥革命成功後,倒是有很多愚昧民眾不願意剪掉自己的辮子,這就另當別論了。

為了不剃髮易服,明末很多人為之死難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也多處體現了這種思想:《三國演義》中有曹操割須棄袍的橋段,除了反映曹操的狼狽外,還著力描寫了曹操的詭詐,為了逃命可以把鬍鬚割掉,從而體現出他的「奸雄」本性。《封神演義》裡哪吒剔骨還父,割肉還母,以此來表現哪吒的任性和意氣用事。

髮型和皮膚其實是一個道理。為什麼中國古人對「身體髮膚」這麼看重?除了「受之父母」的理由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如果「身體髮膚」起了變化,意味著中國的文化發生了變化。之前說過,「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當時人看來,斷髮文身,都是「夷禮」,用之則成為了「蠻夷」,不再是華夏子民。所以這件事情比命還重要。

時至今日,文身還是不被中國大多數人接受

身上刺字,是刑罰之一

秦末漢初的九江王英布,也被稱為「黥布」,指的就是他曾經受過「黥刑」。這個「黥刑」,就是往臉上刺字。這對於犯人來說不是一個很嚴重的刑罰,但對犯人的尊嚴是非常大的打擊。因為他的皮膚受到了破壞,而且大家看一眼他的臉,就知道他是犯人。

《水滸傳》中也提到,許多梁山好漢上山前臉上都有「金印」,敵對人員常稱其為「賊配軍」。這和之前提到的也是一回事,就是被流放充軍的犯人臉上的記號。所以在中國古代,刺字常常和犯人聯繫起來。

當然,也有人會舉出嶽母刺字的反例來。首先,嶽母刺字是一個傳說,正史對於這個故事的相關記載就一句話:

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當時嶽飛被陷害之後接受御史中丞何鑄的審問,為了表明心跡,脫下衣服露出自己的背部,上面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不是小說裡寫的「精忠報國」)。正史也沒有說明這四個字是誰刺的,沒有證據表明是嶽飛的母親刺的字。

嶽飛像

其次,這四個字是繡在背部的,平時生活當中是不會展示出來的,嶽飛此舉只是為激勵自己。在不展示的情況下,別人無從知曉他有文身。

南宋初年的那個時代,許多軍人會通過刺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與金國戰鬥到底的決心。王彥率領的「八字軍」本來是民間組織的義軍,後來被南宋收編。他們為了表明忠心,在臉上刺了八個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所以叫「八字軍」。刺字文身不是尋常舉動,他們正是通過這種非同尋常的舉動,來表明視死如歸的氣概。但這並不意味著刺字文身在南宋就是主流文化。

在《水滸傳》中還描寫了諸如九紋龍史進等擁有文身的草莽英雄,但他的角色是打家劫舍的綠林人士。至今還有那句玩笑話:「我們黑社會最重要的是有文身」,足以見得文身在許多人心中的相關聯想是怎樣的。

當然,本文並非評判文身正確與否,也無法評價不讓文身者進國家隊的行為對還是錯。本文只是通過歷史上對文身的一些看法,來說明中國社會為何擁有根深蒂固的對文身行為的反感。無論你是否選擇文身,都應該了解相關的歷史,這樣才能讓對文身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更可能相互理解。

相關焦點

  • 文身:一種痛感與美感並存的中國故事
    罪與蠻,中國對文身的初始印象提起「文身」,不少人都犯過望文生義口誤——把它叫成「刺身」。刺身並非鄰國的發明,中國人吃魚生可以上溯到周朝,這道菜就是孔子說過的「膾(鱠)」。墨刑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肉刑,從商代綿延到晚清。雖然比起刖刑(砍腳)、劓刑(割鼻)這些輕不少,但它的「適用範圍」實在是廣得離譜:《尚書·呂刑篇》是這麼寫的,「墨罰之屬千」。就是說,大概有千來種罪狀,都可以招致讓人獲得一塊刻在臉上的「文身」。
  •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酷愛漢字文身?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酷愛漢字文身?在我們搜集的這份外國名人中文文身列表裡,賈斯汀·比伯就還挺能打的。這位加拿大明星就有一個漢字「曲」的文身。 Rapper Nicki Minaj has 上帝與你常在 'may god always be with you'.饒舌歌手尼基·米娜史手臂上文了個「上帝與你常在」。
  • 紋身還是文身?有了它就是壞孩子嗎?其實古人未必這麼看
    文身是貼近我們生活的一種時尚符號。擁有文身,是現代「新新青年」追逐時髦和彰顯個性的一種特殊方式,也是令諸位家長大為頭疼的社會風尚。老祖先們怎麼發明了它?它又為什麼能延續到今天呢?老年人通常被當作是社會中最具智慧者一、紋身還是文身?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文身」和「紋身」兩詞均被收錄其中。文身的釋意如下:1.在人體上繪製成帶顏色的花紋或造型2.猶修身。
  • 因為文身,所以分手?東亞文身辣妹們什麼時候才能光明正大將圖案秀出來
    在這裡,擁有文身的東亞女性仿佛天生自帶「原罪」。在日本生活了將近10年的外國女性Casie曾在《文身與愛情》裡寫過,如果你有文身,和外國人交往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若是和日本人交往,過程可能略有掙扎。在日本的十幾年中,通常會遇到三種日本男性的反應,第一種是本來就會文身或者對女性文身沒有偏見的男性,而這種人大多數有較為開闊的思維和對文身文化感興趣的。
  • 雙語:為什麼很多外國人酷愛漢字文身?
    在我們搜集的這份外國名人中文文身列表裡,賈斯汀·比伯就還挺能打的。這位加拿大明星就有一個漢字「曲」的文身。Rapper Nicki Minaj has 上帝與你常在 'may god always be with you'.饒舌歌手尼基·米娜史手臂上文了個「上帝與你常在」。
  • 文身 | 屬於硬派風的「兵器」文身
    男性都喜歡軍事元素,它能給人帶來一種硬派的印象,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開放,軍事元素不在是簡單的出現在電影上,現在已經延伸至藝術品、服裝、文身等領域。當中,在生活中接觸得到的最多就是服裝,迷彩、軍靴、包包等,除此之外文身也可以很好體現軍事文化。若你是刺青迷,一定會對「刺青兵器」情有獨鍾。
  • 想不到,中國女孩的文身比男人更大膽
    蟬主聽說第一個文身就像初戀一樣,五味雜陳還特難忘: 有被騙的無奈,有初嘗的興奮,有難以啟齒的苦澀....那麼,你還記得自己的第一個文身嗎?蟬主在上周日發起了一場【說說你的第一個文身】徵集,收到來自銀河系各地的500多份投稿... 多圖,長文,有的催人淚下,有的實力搞笑。而出人意料的是,小姐姐的文身普遍比男生大膽。我們身邊總有很多不了解情況,就喜歡一概而論的人,他們總認為「文身就是裝逼」。
  • 港媒:越來越多中國女性正愛上文身 不再受傳統眼光束縛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港媒稱,數百年來,中國人一直把文身視為可恥的東西。它曾經是罪犯或性工作者的標記。但明星文化不斷增長的影響力正在改變這一切——對女性而言尤其如此。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6日報導,在中國,這種趨勢沒有什麼地方比上海更明顯。
  • BGL:什麼是好的文身?我只能說BGL就是好的
    當然,以我接觸文身師的經驗告訴我,千萬不要被文身師的外表欺騙,他們大多具備「反差萌」屬性。做卡通的日常喜歡血腥cult片兒,做暗黑的日常打扮可可愛愛,滿頭滿臉文身的文身師日常親切和善……做好了被打破第一印象的準備,我見到了他們。經歷了幾天的宵夜、喝了幾場大酒、採訪,果不其然,人千萬不要以貌取人,太相信第一印象。
  • 南越國文身攻略
    梁王知悉後道:「小諸說的有道理啊」,於是整頓衣裳來接見諸發,開心地說:「先生您久等啦,這邊請入席,白的還是紅的,先喝三杯吧?」。諸發大喜。以上故事來自西漢劉向編纂的《說苑·奉使》,故事反映了越人斷髮文身的習俗。不過劉向大叔他讀的書多,受不了這種大白話,於是寫得比較有格律地說「割發文身,爛然成章,以象龍子者,將避水神也」。
  • 海南三亞女學生重返校園 因有文身差點被停課
    原標題:海南三亞女學生重返校園 因有文身差點被停課「本來是覺得有意思,看著身邊有文身的人越來越多,自己也想嘗試一下。」小韓說。   當時的小韓並沒想到文身在日後會給她造成的困擾。當她於今年9月9日來到三亞市高級技工學校報名後,由於手上的文身違反了相關規定,小韓的班主任要求小韓儘快清洗文身,否則將作停課處理。「文身就在手上,當時報名填寫表格的時候就已經有老師看到了,可是直到軍訓開始後才告訴我不能有文身。
  • 《蝴蝶結101張》文身素材@文身手稿
    《蝴蝶結101張》文身素材@文身手稿中國結由於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 。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梁武帝詩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宋代詩人林逋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詩句。一為相思,一為別情,都是借 "結"來表達情意。 至於結的表意價值,歷代文人墨客有大量生動的描寫。
  • 當文身不再是異端,一個人的身體可以用來表達什麼?這是他們的故事下
    當墨水進入你的皮膚,你就一定在表達什麼關於文身的故事,我們採訪了 11 個人。他們生活背景不同,又在不同的時間,出於不同的目的去文身。無論過去還是最近,決定文身的時候,他們大部分的人都有壓力,一部分的壓力出於自己需要決定一個永恆的印記,另一部分壓力來源於旁人對文身的壞印象。有一個採訪對象完整地講述了他的故事,卻在最後堅決表示不予公開。
  • 當文身不再是異端,一個人的身體可以用來表達什麼?這是他們的故事上
    關於文身的故事,我們採訪了 11 個人。他們生活背景不同,又在不同的時間,出於不同的目的去文身。無論過去還是最近,決定文身的時候,他們大部分的人都有壓力,一部分的壓力出於自己需要決定一個永恆的印記,另一部分壓力來源於旁人對文身的壞印象。有一個採訪對象完整地講述了他的故事,卻在最後堅決表示不予公開。
  • 到耶路撒冷體驗千年文身|伊斯蘭教|科普特人_網易旅遊
    提起文身,你會想到什麼?部落?潮人?搖滾?你也許還不知道,在耶路撒冷有這樣一種文身,超越了國籍界線,和信仰相連。很多外國人不遠千裡專門「打飛的」到這裡排隊體驗。
  • 低俗到時尚|唐代刺青本是一種刑罰,為何成為人人追捧的「文身」
    「文身」是文化和信仰相互交合地方產物,,在如今現代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特別喜歡這種疼痛的美麗,紋身俗稱刺青,是通過一種帶墨的針刺入皮膚,從而製造一些圖案或者字眼出來,在如今有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用刺青這種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個性,而這種民俗現象在我國起源甚早,在唐代時期,唐人文化繁榮昌盛,文身習俗逐漸被中原地區人民所接受,不僅沒有成為夷狄陋習,反而「以美為飾」
  • 疑惑:為什麼中國軍隊不允許有紋身,而國外卻不禁止呢?
    作為人類輝煌歷史文化的一部分,紋身的歷史已經有2000年之久。在現代社會,紋身也成為一種常見現象。不過在不同國家,對紋身的看法又不盡相同。在歐美、日本等國,現代紋身藝術流行較早,人們已不再把紋身當作禁忌。而在中國,由於受到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對紋身的認知還大部分停留在黑道人物的專利品上。直到近幾年,紋身藝術才慢慢被人接受,少了些偏見,多了些欣賞。
  • NBA球員為什麼喜歡文身?_運動家_澎湃新聞-The Paper
    【編者按】NBA球員酷愛文身。艾弗森、科比甚至老實如鄧肯,都是文身的愛好者。但是,你了解這些球場大師每一處文身的意義嗎?NBA所富含的魅力,就在這一個個小小的圖案中。JR史密斯。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文身疼嗎?非常疼。
  • 中國新說唱請了個外國人,滿身文身怎麼上節目?打碼?
    中國新說唱請了個外國人,滿身文身怎麼上節目? 自《中國有嘻哈》這說唱節目火了之後,接著就有了《中國新說唱2018》和《中國新說唱2019》兩季,也是成了夏天觀眾最期待的節目之一。
  • 文身就是癮,不然Justin Bieber、騷當等名人為什麼又添新文身?
    之所以耗費那麼長時間,是因為騷當之前背部就有文身,此次的大面積圖案,對之前的兩個圖案幾乎是完全覆蓋,刺青師Bryan Randolph也許是考慮到整體美觀才作此設計。作為潮牌金銀帝國的主理人之一的王陽明,當初在《我可能不會愛你》中以新人之姿完美演繹劇中高富帥丁立威,脫去上衣露出背部的刺青,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