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耶路撒冷體驗千年文身|伊斯蘭教|科普特人_網易旅遊

2020-12-27 網易旅遊

提起文身,你會想到什麼?部落?潮人?搖滾?你也許還不知道,在耶路撒冷有這樣一種文身,超越了國籍界線,和信仰相連。很多外國人不遠千裡專門「打飛的」到這裡排隊體驗。

  文身超越國籍界限

走在老城耶路撒冷雅法石門的附近的石板街上,無需特別留意,你就會被一條長長的隊伍帶到這樣一家店鋪。店鋪乍看上去與周圍的生意鋪子並無區別,矮矮的小木門上掛著同樣木質的門匾,上面用英、阿雙語寫著店鋪的名字「拉祖克文身」。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膚色和發色、操著不同語言的人們,為了一個文身,心甘情願的在長長的隊伍中等待。這情景甚至讓你隱隱覺得,小店背後定然藏著大大的來頭。倘若你硬著頭皮拽住一個排隊的顧客詢問,他可能會強烈建議你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光顧拉祖克小店,因為他自己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專門從自己的國家乘坐飛機前來的。而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願望,還是他祖父和曾祖父的心願。是的,拉祖克文身給你的第一印象除了人多生意火爆之外,還要再加上一點,即它的聲譽超越了年齡和國籍的界限。而創造這種聲譽的,正是其與眾不同的寓意。

早在公元七世紀,隨著伊斯蘭教傳入埃及,埃及社會結構由信仰基督教的科普特人為主逐漸向伊斯蘭社會過渡。儘管相當一部分科普特人選擇皈依伊斯蘭教,但仍有部分人選擇堅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們請文身師在自己的右手腕內部繪上一個十字圖案,以此作為基督徒身份的象徵,以及出入教堂的「通行證」。而當時被委以文身「重任」的,正是拉祖克文身店。如今,靠文身來出入教堂的時代早已過去,但每年,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們,仍然懷著熾熱的心情,前往耶路撒冷朝聖,而旅途中的重要一站就是拉祖克文身店。他們來到這裡不是為了追趕潮流,而是為了在身體上留下朝聖和信仰的紀念。被選擇的圖案也和所謂的追求自我無關,也都是數百年來流傳至今的經典圖案。

  古老的文身家族

在拉祖克文身網站的首頁上,赫然呈現著這樣一行字「since 1300」,意思是這個家族從事文身業是從1300年開始的。後來出於生意的考慮,他們從埃及遷移至巴勒斯坦,也將文身引入到這個國度。同很多傳統手工業者一樣,拉祖克家族採用了父業子承的模式,將文身技藝代代相傳。

拉祖克家族在世界文身界中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他們是電文身器和彩色文身的首創者。而在此之前,由拉祖克家族使用的手工文身模板,由於年代古老、式樣經典,也被眾多傳記作者在書中記載。這種手工模板通常由橄欖木製成,圖案靈感往往來自聖經故事。顧客來到店裡,從眾多模板中挑選出自己心儀的一款交於文身師,文身師遂將模板像蓋印章一樣蓋到顧客的皮膚上,然後拿針頭按照印好的圖案文身(如圖)。這些橄欖木模板不易腐蝕,至今仍然被拉祖克家族妥善保存。其中一枚17至18世紀完成的模板被收錄在法國2015年「文身師與文身」大展上,圖案的主題代表復活,是當時的朝聖者、科普特人、亞美尼亞人頗為青睞的文身圖樣。

很多遊客因為拉祖克家族的古老而慕名前來。他們會要求文身師用傳統方式來進行文身,即選一塊傳承數百年的文身模板手工文身。尤其讓沃斯姆引以為傲的是,曾有美國的一位顧客多次來信,要求他過去親自文身,只為了保證文身的古老與純粹。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儘管緣起與宗教,但保持特色的同時融合現代潮流,一直是拉祖克家族不斷的追求。他們在臉書、推特上擁有自己的社交平臺,提供郵件和電話預約方式,甚至在工作時間之外提供專門私人文身服務。而至於文身的圖案,雖然拉祖克家族更為推薦傳統樣式,但如果你有意願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也可以提前將圖案發送給文身師,就可以獲得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文身。

由於拉祖克家族的存在,使得耶路撒冷成為世界最佳五大文身目的地之一。很多人在文身之後的數年仍然再次前來,只是為了請拉祖克家族文身師在文身下刻錄上年月日,用以紀念自己的第二次到訪。沃斯姆認為,這不僅僅是因為拉祖克家族的古老歷史,還因為他們有別於其他文身的文化內涵。巴以衝突升級時,他帶領拉祖克家族加入了公益組織,為爆炸襲擊的倖存者免費刺青。在講述自己第一次為倖存者刺青時,沃斯姆說,「顧客是一名以色列婦女,而這對於我而言十分有意義。我作為巴勒斯坦人,為在爆炸襲擊中的倖存以色列人刺青,是想向他們傳遞一種信念,即巴勒斯坦人不等於恐怖分子,而以色列人也不等於佔領者。」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責任編輯:劉星妍_liuxingyan

相關焦點

  • 《耶路撒冷三千年》
    02 書中金句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屬於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於每個人的想像當中,這是這座城市的悲劇,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一個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它還是唯一一個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人性本惡,所有文明道德和善,都是數千年不斷積累發展的成果。
  • 「殉道者」科普特人——ISIS斬首21名埃及基督徒背後
    前往利比亞之前,和漢尼一樣,這21名男子都會從日常生活中抽出時間到教會去,這為他們的信仰打下堅實的基礎,以至於菲菲注意到自己的父親和其他人面對兇手,「沒有低頭。」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在ISIS的屠刀前放棄信仰。
  • 耶路撒冷為什麼被稱為「聖城」
    基督教的《新約》中,耶酥預感到耶路撒冷遭受的苦難,在橄欖山上哭訴:「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我若不記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同樣也曾由衷讚嘆:「啊,耶路撒冷,真主在他所有土地中的選擇,世界從這裡展開,並將如同一幅捲軸從這裡收起,降落在耶路撒冷的露珠可以醫治百病,因為它是來自天國的花園。」
  • 耶路撒冷如何成為猶太人的聖城
    猶太人獲得許可返回巴勒斯坦,在那裡他們重建了耶路撒冷還有其中的聖殿。這次重建之後,耶路撒冷又存在了五百多年。延續到了古羅馬時期,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已經徵服了大片的領土。把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湖。位於地中海東岸的巴勒斯坦自然也是羅馬的囊中之物。當時的巴勒斯坦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但羅馬人還是扶持了一個猶太人的國王。作為他們的盟友。這個人就是大希律王。
  • 《天國王朝》影評:耶路撒冷的大同理想
    中世紀約一千年的歷史離不開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爭鬥,離不開雙方對於聖城耶路撒冷控制權的搶奪,無數人為了宗教的勝利犧牲性命。但人們似乎忘記了,在早期共存的年代,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關係並非那樣緊張,而是和平共處。
  • 走,去世界之心的耶路撒冷
    以色列:延續千年的嘆息和虔誠攝影、撰文:編號223想也沒多想,年初說著:「走,去世界之心的耶路撒冷」,過了半年,到了真正要出行的時候,整個以色列的形狀,才像透了墨漬的宣紙以色列是世界三大主要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簡單地排個時間軸,便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了猶太教,聖經舊約出現了;公元元年,耶穌誕生,而後創建了基督教;之後耶穌升天后六百多年,伊斯蘭教產生了。而這歷經誕生和發展的三個宗教,如今影響著世界上的億萬子民,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在最初,都是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起源的。
  • 既熟悉又陌生的「聖城」耶路撒冷
    史稱」第一聖殿」,四方的猶太教徒都到這裡獻祭朝拜,耶路撒冷從此成為猶太人民族精神與宗教信仰的中心。後來耶路撒冷爆發了猶太人反對羅馬統治的最大一次起義。羅馬帝國派出,皇太子提圖斯親自東徵耶路撒冷,耶和華聖殿化為焦土,100萬猶太人慘遭殺戮,其餘猶太人,或被擄為奴隸,或被逐出家園。
  • 旅行 耶路撒冷的今晨
    「耶路撒冷被猶太人獨佔了一千年,被基督徒獨佔了大約四百年,被伊斯蘭教徒獨佔了一千三百年,並且三大宗教沒有一個不是依靠刀劍、投石器或手榴彈獲得耶路撒冷的。他們的民族史講述了一個必然走向英勇勝利和突然爆發災難的毫無懸念的故事,但在講述這樣的歷史時,我已經努力展現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避免的,總是有很多選擇。耶路撒冷人的命運和身份並不明確。
  • 你不知道的耶路撒冷三大宗教
    耶路撒冷裡的三大宗教眾所周知,耶路撒冷是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城名意為「和平之城」,跟隨歷史的推演,耶路撒冷成為了「基督教(包括東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三教的聖城,下面就讓我們了解在耶路撒冷裡的三大教教。
  • 真相和神話同樣重要—耶路撒冷歷史脈絡(上)
    旅行〡讀書〡影視本文1880字〡預計閱讀5分鐘"耶路撒冷的故事,從來就不是地中海邊一個山間小城的故事,而是各種帝國興衰的故事,人類尋求神聖的故事,它既穿透千年的歷史,也映照著當下的現實,幾乎是人類文明史的一個註腳,這也正是耶路撒冷之魅,令人生畏,又令人著迷」。
  • 【走進以色列】耶路撒冷&死海,一生必去一次的不死聖地!
    對於大家都擔心的戰爭問題,要知道,以色列國防十分發達,據說哈馬斯發射火箭彈到以色列境內時,許多以色列人對自己國家的攔截技術太自信了,不到防空洞躲避,而是圍觀「鐵穹」攔截,看天光閃爍或縷縷白煙冒起。  更何況,早在8月26日,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在加薩走廊就達成了停火協議,所以更無需擔心安全,只有遺憾沒能看到鐵穹攔截。
  • 一文讀懂耶路撒冷
    阿拉伯帝國崛起與擴張(伊斯蘭教)之後耶路撒冷及周邊地區一直處於拜佔庭與波斯的薩珊王朝的來回拉鋸之中,直到時間來到了公元7世紀,這個時候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崛起並創立了伊斯蘭教,並且在傳教早期穆罕穆德規定了穆斯林的朝拜方向為耶路撒冷(後來才改成今天的麥加)。至於穆罕穆德有沒有真的到過耶路撒冷一直是宗教間一個吵來吵去的問題,按下不表。
  • 《天國王朝》耶路撒冷的意義,以及曾經開明的伊斯蘭世界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強烈矛盾由來已久,但耶路撒冷城下酣戰的雙方似乎已經忘記了兩教曾是同宗同源的歷史。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在反對多神教和偶像崇拜上有明顯的共鳴,其自身教義也與基督教多有相似;在早期共存的年代,二者關係並非那樣緊張,而是和平共處。
  • 耶路撒冷哭牆太多悽美傳說!
    耶路撒冷舊城位於耶路撒冷以東,東鄰橄欖山,南傍錫安山,面積僅有1平方公裡,卻分成了四個區:猶太教區、伊斯蘭教區、基督教區和亞美尼亞教區,位於舊城內的聖殿山,是猶太人最神聖之地。        我們從伊斯蘭區的城門入口,步行前往哭牆的一路上,不時地可以見到街旁屋角處站著三三兩兩荷槍實彈的軍警,而哭牆廣場各個方向的所有入口,都設有安檢門和安檢機,讓人體驗到以色列特有的緊張氣氛。
  • 疫情期間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信靠主的復活
    童子軍仍參與東正教「聖火」儀式 今年由於實施居家隔離措施,到教堂取聖火已經不可行,而聖火儀式對耶路撒冷的東正教徒來說非常重要。阿拉伯東正教俱樂部主席、童子軍領袖Mousa Emil Jarjoui仍有辦法在困境中做出調整,他們將聖火送到居民家中,以避免人群在教堂外大規模聚集。 「今年,我們面臨由疫情而來的更大的挑戰。
  • 三毀三立:耶路撒冷三千年,一座神的殿堂
    607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領大軍圍攻耶路撒冷,城牆被毀,聖殿被焚,大批金銀器皿連同國王和貴族,都被虜到巴比倫。萬人被俘,很多被賣到埃及做奴隸。這次圍城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一直到大約公元130年,耶路撒冷都沒什麼人居住。
  • 耶路撒冷,為啥被人稱為「聖城」,貧窮限制你的想像!
    耶路撒冷(阿拉伯語,英語,希伯來語,拉丁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耶路撒冷位於近東的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地理位置位於猶大山區,地中海和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1980年,以色列立法承認耶路撒冷為該國「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大多數國家都在特拉維夫設有大使館。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簡史
    第四代君王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所羅門的成績其中之一就是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座聖殿,供大家朝拜,唯一的神。到第五代時,王國分裂了,北部的十個部落不認這個國王,自己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南部的兩個部落,延續大衛的血脈,以猶大部落為首領,建立猶大王國。兩國之前都有交戰。
  • 蒙蒂菲奧裡:川普中東政策對21世紀耶路撒冷的影響
    21世紀的耶路撒冷,猶太人佔絕對優勢,但在三十二萬巴勒斯坦人中,許多是薩拉丁時代古老耶路撒冷家族的後裔,生活在沒有資金支持的自治區,常常承受來自猶太定居者的壓力。不承認巴勒斯坦人的正當權利,不尊重耶路撒冷既是猶太教聖城也是伊斯蘭教聖城的真正歷史,就不會有長久的和平。
  • 十分鐘看明白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的關係|文史宴
    耶穌基督教發展到了後來,有了自己的經典《新約聖經》,也有自己獨立的基督教會,這樣它就同猶太教完全分離了。由於基督教派生於猶太教,與猶太教有著如此密切的淵源關係,所以恩格斯也曾說過:「基督教是猶太教的私生子。」基督教的《聖經》是由《舊約》和《新約》兩部分組成的。所謂《舊約》,就是猶太人的《希伯來聖經》,是猶太人與上帝訂立的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