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毀三立:耶路撒冷三千年,一座神的殿堂

2021-02-15 MydaoTravel

MydaoTravel Says

它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而今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名副其實:這座城市是亞伯拉罕系宗教之間鬥爭的焦點,是不同文明衝突的戰略角鬥場,是無神論與有神論交鋒對峙的前線,是世俗矚目的焦點,是惑人陰謀與網絡神話的發生地,是新聞時代裡全世界攝像機二十四小時聚焦的耀眼舞臺。

以色列深度人文之旅·春節

(2019年2月1日-10日)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西蒙•蒙蒂菲奧裡在代表作《耶路撒冷三千年》中,這樣描繪這座能引發人無數想像的城市:「3000年,大起大落的三毀三立。它的故事,早就不僅是城市發展史,更是一部宗教、政治、文化相互交織、混合的人類歷史。」

▲ 現在的耶路撒冷城景

 

在講耶路撒冷的歷史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在猶太教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立約。

對猶太人來說,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即跟上帝籤訂了契約,猶太族聖物「約櫃」正是用來盛放猶太人和上帝的「合同」——十誡石板),而耶路撒冷所在的古迦南地,就是上帝賜給猶太民族的「應許之地」。

《創世記》第12章第7節記載:

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說道:「我要把這土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拉罕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這種信徒與上帝之間的契約關係,在世界五大宗教中都是獨一無二的。明白了這點後,你大概就能明白為什麼猶太人對耶路撒冷有這麼深的執念——它不僅是家園是故鄉,更是精神和信仰的歸宿。

>>> 耶路撒冷建城 <<<

根據考古發現,耶路撒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但真正第一次建城,要到公元前1000年,大衛王徵服了當時住在迦南地的耶布斯人,將首都建在城南的錫安山上,並正式將耶布斯城改名為「Yerushalayim(耶路撒冷)。

▲ 在耶路撒冷考古發現的大衛城遺址

後來大衛王去世,他的兒子所羅門王繼位。在他統治期間,用來自推羅(古地名,今屬黎巴嫩)的巖石和香柏,建造了第一聖殿其中的至聖所內藏有猶太人最神聖最珍貴的約櫃(參考上文提到的「立約」概念,這也是最後確知的約櫃所在地),只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資格一年一次進入。

被毀之前,第一聖殿已逐漸取代其他的地方祭壇,成為全國唯一的宗教場所和朝聖中心。直到今天,全世界的猶太會堂祈禱時仍要面朝耶路撒冷,建築如果可能也設計成朝向至聖所所在的地方。

▲ 第一聖殿復原圖

>>> 第一次被毀 <<<

但到了公元前607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領大軍圍攻耶路撒冷,城牆被毀,聖殿被焚,大批金銀器皿連同國王和貴族,都被虜到巴比倫。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巴比倫之囚」,也是耶路撒冷的第一次被毀。

▲ 巴比倫之囚

直到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滅了新巴比倫帝國之後,猶太人才再次被允許回到猶太地,此時距離「巴比倫之囚」,已經過去了70年。他們立馬開始重建聖殿(就是後世熟知的「第二聖殿」,並重新修建耶路撒冷的圍牆。

此後的600年間,猶太地先後成為波斯帝國、希臘和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份,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興衰。

▲以色列國家博物館中的第二聖殿復原模型圖

正是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的公元33年,耶穌被時任羅馬駐猶太總督彼拉多釘死在十字架上。耶路撒冷是耶穌受難、埋葬和復活的地方,所以這裡對基督教同樣也有著不可替代的神聖意義(這解釋了後面十字軍東徵的原因,導致了耶路撒冷的第三次被毀)。

▲ 耶穌受難

>>> 第二次被毀 <<<

耶路撒冷的第二次被毀發生在公元70年。

當時,統治者羅馬人與耶路撒冷的居民猶太人衝突已久(👈,恩怨情仇之前在猶太人苦難史裡分析過,大家可以點擊閱讀)。一次失敗的反抗起義後,羅馬人惱羞成怒,將軍提多率領大軍圍困耶路撒冷長達4個月25天之久。入城後,他們拆毀了第二聖殿,只剩下部分牆基,即現在的「西牆」。

▲ 到今天,你去耶路撒冷玩,都能看到很多猶太人聚集在「西牆」的遺蹟前哭泣,因此「西牆」也被稱為「哭牆」,是耶路撒冷城中非常神聖的地方

在圍城期間,城內糧食很快消耗殆盡,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大約110萬人喪生,10萬人被俘,很多被賣到埃及做奴隸。

這次圍城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一直到大約公元130年,耶路撒冷都沒什麼人居住。

>>> 第二次重建 <<<

後來,羅馬皇帝哈德良終於下令重建耶路撒冷城。但是作為對反抗起義的懲罰,他下令將耶路撒冷徹底剷平,新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

聖殿山上另建起羅馬神廟,同時將所有的猶太人趕出迦南,此後的400年都禁止他們進入耶路撒冷。猶太人的耶路撒冷變成了羅馬人的愛利亞加比多連。

公元313年,曾經被打壓、迫害的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赦令》後(👈點擊了解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興起),搖身一變成了國家正統宗教。處於羅馬統治下的耶路撒冷自然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比如聖墓教堂的建立。

▲ 很多基督徒相信,聖墓教堂所在地就是當時耶穌受難的地方

建築永遠是政權最好的外在體現。


而到了公元6世紀,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成了耶路撒冷新的主人,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相繼造了眾多清真寺。其中最有名的薩赫拉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至今仍是這裡的地標建築。

▲薩赫拉清真寺,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圓頂清真寺,建於公元691年,阿拉伯人認為這裡就是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地方

▲ 阿克薩清真寺,初建於公元705-709年之間

至此,耶路撒冷城內,猶太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正式開始了「剪不斷理還亂」的共存歷史。

>>> 第三次被毀 <<<

耶路撒冷的第三次被毀歸咎於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宗教之爭。(前面說過,耶路撒冷是耶穌受苦、遇難、復活的地方,也是基督教的聖地)

在阿拉伯人統治初期,這裡的宗教氛圍還算寬鬆,基督徒和猶太人只要繳納了人頭稅,就可以獲得自治權。但好景不長,公元1010年,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哈裡發哈基姆,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

這下,已經在歐洲佔據主導地位的基督教看不下去了。教宗烏爾班二世,號召十字軍為基督徒奪回聖城,這就是歷史上備受爭議的十字軍東徵的開始。

▲ 第一次十字軍攻佔耶路撒冷

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隊伍佔領耶路撒冷,他們屠殺了城內大多數猶太人和穆斯林,並在這裡建立了新的天主教國家——耶路撒冷王國(1099-1291),穆斯林不得入內。1173年,一個來到耶路撒冷的人寫道:

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滿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喬治亞人,只有200名猶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

1291年,耶路撒冷王國不復存在。在穆斯林和基督徒長達一百多年的混戰中——政權頻繁更迭(埃及、大馬士革、神聖羅馬帝國、花剌子模王朝、蒙古.),耶路撒冷的城牆拆了建、建了又拆,這是第三次被毀。

>>> 第三次重建 <<<

1517年,奧斯曼帝國佔領耶路撒冷,一直持續到20世紀。近半個世紀的穩定,使耶路撒冷從長期的紛爭中,得到暫時的平靜,但新的問題馬上又出現了——舊城面積僅1平方公裡,根本無法承擔迅速增長的人口。於是居民開始自發在城牆外修建新的居民區,慢慢地連在一起,就變成了新城。

當時城內主要是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亞美尼亞人,他們分別住在城市的東南、西北、東北、西南。這種分化並不絕對,卻成為一戰後英國託管耶路撒冷(1917-1948)時,將城市分為四個區管理的基礎。

▲ 現在的耶路撒冷老城區地圖,分為四個區管理

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經常發生衝突。比如,聖墓教堂當時竟然要同時供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亞美尼亞教會、埃及教會等使用,以至於教堂的鑰匙,不得不交給一個伊斯蘭家庭保管。

▲ 如今,聖墓教堂仍是各路基督教徒的朝聖之地,經常人滿為患

之後的歷史,大家應該很熟悉了。1948年5月14日,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及猶太援以協會主席戴維·本-古裡安宣告——「猶太國家在以色列家園建立,稱為以色列國」。宣言一發布,就成為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導火索。

▲ 戴維·本-古裡安:熾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第一任以色列國總理

戰爭結束時,耶路撒冷西部被新成立的以色列國佔領,而東部(包括老城和西岸)被約旦佔領。1949年,雙方籤訂停戰協定,劃定的停火線穿過耶路撒冷市中心,此後直到1967年,東西耶路撒冷都分屬約旦和以色列。

▲耶路撒冷城復原模型

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以色列迅速佔領了6.4平方公裡的原約旦耶路撒冷和64平方公裡的西岸——並宣稱「被佔領地區的居民假如自願放棄約旦國籍,可以獲得以色列國籍」,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接受這個待遇。

時隔2000年,猶太人再次控制了「西牆」,有媒體稱之為20世紀的「大衛對歌利亞」之戰。(歌利亞是猶太人宿敵腓力士人的將軍,是大衛王徵服以色列地區的強敵,後被大衛王打敗)

▲猶太人在西牆下禱告

1980年,以色列宣布,確定耶路撒冷是「永遠的與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東耶路撒冷,將成為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大家可以品一品,這些精妙用詞中看不見的火藥味。

▲各色建築混雜的耶路撒冷

三次被毀,三次重建,3000年的歷史,3大宗教的交織,凝集在一座城市中,世界上恐怕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像耶路撒冷這樣獨特。

它見證了染血王冠的更替,是多個帝國、王朝對陣的前鋒;它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共同的聖城——簡單的說,它是猶太人與上帝定下「約」的應許之地,是耶穌基督受難、埋葬和復活的地方,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處.每個宗教都將想將它「據為己有」,卻又不得不分享。

耶路撒冷存在著,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它的更多秘密,也見證新的開始和故事。相信每一個去過耶路撒冷的人,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特體驗。

文中所說的基督教,如沒有特別指出,都是指現在的天主教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以色列深度人文之旅

春節出行日期 :2019.02.01 — 2019.02.10

▲識別二維碼,立即預訂春節以色列線路!

費用包含
【住】

全程9晚精選住宿

【行】

全程當地用車(自由活動除外)

【食】

全程9天酒店早餐

7頓午餐

8晚酒店用餐

1晚安息日猶太家庭特餐

【票】

全程景區第一道門票

大衛塔夜間聲光秀

【講】

以色列博物館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

大衛塔博物館

馬薩達博物館

拿撒勒天使報喜教堂

海法巴哈伊花園

猶太人大流散博物館

特拉維夫美術館

【導】

當地專業文化嚮導

MydaoTravel 專業環球領隊

【籤】

以色列團隊籤證

(涵蓋行程的單次入境,可能根據當地政策要求調整)

【保】

美亞個人旅行保險50萬

戳 閱讀原文 連結,詳細了解每日行程安排,

更可以馬上報名!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更多路線旅行信息

緬甸|南美|土耳其|古巴 

城市文化小旅 | 美國66 |南極 

非洲 |巴爾幹

▼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預定春節以色列深度人文之旅!

相關焦點

  • 《耶路撒冷三千年》
    書名:《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  [英] 西蒙·蒙蒂菲奧裡01 聽前思考耶路撒冷為何如此重要?耶路撒冷和三大宗教有何關係?耶路撒冷都上演過哪些衝突紛爭? 02 書中金句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屬於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於每個人的想像當中,這是這座城市的悲劇,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一個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它還是唯一一個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人性本惡,所有文明道德和善,都是數千年不斷積累發展的成果。
  •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中國之旅完全信息指南
    風靡全球的歷史著作《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我們這個時代最會講故事的歷史學家,西蒙·蒙蒂菲奧裡,將於11月26日—12月1日攜他的全部簡體中文作品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前言和序
    所以三教被作者稱為亞伯拉罕系宗教。在中國,很多人把新教叫做基督教,是不準確的,但已經快約定俗成了。請參見我寫的《淺說基督教》。太多的先不說了,先看看我的博文《耶路撒冷老城-上》和《耶路撒冷老城-下》對耶路撒冷有個簡單的認識吧,我那次去是跟團,所以也留下很多的遺憾,有機會希望再訪耶路撒冷。
  •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蒙蒂菲奧裡:我在蘇聯經歷了很棒的冒險
    他策劃並出鏡主持BBC歷史紀錄片;專著《葉卡捷琳娜大帝與波將金》被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買走影視版權,在即將完成的電影中,他親自擔任製片;《耶路撒冷三千年》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暢銷全世界。知乎上「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奧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提問下,用戶回答:「是一個博學多才,家族背景強大而又富裕的光頭。」
  • 又一座三千多年的人類文明遺蹟被毀了
    原標題:又一座三千多年的人類文明遺蹟被毀了又一座人類文明遺址被戰爭毀了,這次是西臺帝國的艾因達拉神廟(Ain Dara )。1月20日,土耳其對敘利亞阿夫林地區庫德武裝發起了代號叫「橄欖枝」的軍事行動。八天過後,土耳其對敘利亞發動空襲,轟炸了艾因達拉神廟。
  • 在耶路撒冷遇見天國王朝
    伊娃·格林1.為什麼是耶路撒冷這個地方是如此嬌美,以至於猶太人在其神聖經典中以女性的口吻描述它——通常把她描繪成無恥的蕩婦,或者是被愛人拋棄的受傷的公主。耶路撒冷是一個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它還是唯一一個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耶路撒冷三千年》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和城市裡,上帝為什麼選中了耶路撒冷?
  • 既熟悉又陌生的「聖城」耶路撒冷
    大家對耶路撒冷的熟悉,多是來自新聞裡的中東戰爭,陌生是因為我們對他的歷史卻知道得很少。為什麼這裡總是戰爭不斷?為什麼這裡會成為三大宗教的聖地?下面始末君就帶您看三個景點,為什麼呢?不是歷史課嗎?因為這三個景點串聯了耶路撒冷的整個歷史。
  • 你不知道的耶路撒冷三大宗教
    耶路撒冷裡的三大宗教眾所周知,耶路撒冷是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城名意為「和平之城」,跟隨歷史的推演,耶路撒冷成為了「基督教(包括東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三教的聖城,下面就讓我們了解在耶路撒冷裡的三大教教。
  • 耶路撒冷在耶穌誕生前都經歷了什麼?
    聖城耶路撒冷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間,佔地面積126平方公裡。耶路撒冷對於是猶太人來說是上帝的「應許之地」,對於基督徒來說是耶穌傳教之路的起點,對於穆斯林這是先知默罕默德「夜行登霄」之地,因此被稱為三大宗教的發源地。然而最先是誰發現了這個地方?
  • 旅行 耶路撒冷的今晨
    另外關於這片迦南之地三千年的歷史故事,猶太人多舛的歲月,三大宗教緣何都誓死相爭這一方聖地,請出門左轉查閱維基百科(切莫百度百科)或者跟我一樣啃讀《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       在心裡種下「以色列」這顆種子是因為一本名叫《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書,從香港的誠品背回,厚厚的書脊也在告訴你這段歷史的延綿悠長。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6-(2&3)新的聖殿
    第三節尼希米:波斯人的衰落需要記住的人:大流士一世需要記住的事:所羅巴伯重建第二聖殿(居魯士批准,大流士出錢)居魯士大帝戰死後,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繼位,前525年徵服了埃及前522年,岡比西斯二世神秘死亡,他的護衛長大流士(也是阿黑門尼德貴族)奪取了王位,史稱大流士一世(Darius I)。關於大流士取得王位的過程,書中用了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說法,大流士作弊了。看來希羅多德的《歷史》該讀一讀了。耶路撒冷聖殿的重建工作,也在大流士繼位後,重新啟動。工程的總負責人是從巴比倫回來的所羅巴伯(大衛的後代)。
  • 走,去世界之心的耶路撒冷
    以色列是世界三大主要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簡單地排個時間軸,便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了猶太教,聖經舊約出現了;公元元年,耶穌誕生,而後創建了基督教;之後耶穌升天后六百多年,伊斯蘭教產生了。而這歷經誕生和發展的三個宗教,如今影響著世界上的億萬子民,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在最初,都是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起源的。
  • 耶路撒冷:天使曾在這裡哭泣
    走進耶路撒冷:「古老的聖城耶路撒冷,處處都充滿著神秘的氣息等待著您的探索,當您踏足這片土地之時,仿佛時間穿越回千年前,這座城市到處都充斥著古樸、神秘的氣質。」各位書友,周一早安,今天我們開始共讀《耶路撒冷三千年》。
  • 耶路撒冷,為啥被人稱為「聖城」,貧窮限制你的想像!
    耶路撒冷(阿拉伯語,英語,希伯來語,拉丁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耶路撒冷位於近東的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地理位置位於猶大山區,地中海和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1980年,以色列立法承認耶路撒冷為該國「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大多數國家都在特拉維夫設有大使館。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 一文讀懂耶路撒冷
    和巴以衝突有關,那就是很關鍵的三教聖城耶路撒冷的問題。這幾天耶路撒冷發生多次襲擊事件,以色列也開始在東耶路撒冷修建隔離牆,以保護猶太人社區。恰好,近來有同學希望坐觀君(微信號:china_2049)談一談耶路撒冷還有羅馬帝國。這都是很有意思的話題。
  • 蒙蒂菲奧裡:川普中東政策對21世紀耶路撒冷的影響
    西蒙·蒙蒂菲奧裡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在國內暢銷多年,全新增訂版於近期上市,新增了闡述21世紀局勢變遷下的耶路撒冷問題:川普中東政策對以色列的影響和2019以色列大選的進程。由浦睿文化授權,刊發新增的部分內容。
  • 我在以色列——耶路撒冷(1)哭牆
    答案牽涉三千年前古猶太國的歷史,挺複雜,卻也繞不開跳不過。很久很久以前,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生活在古代的巴勒斯坦。後來,亞伯拉罕的後人流落到埃及,並淪為了法老的奴隸。再後來,一個叫摩西的先知,帶領這些猶太人逃出埃及,路途歷盡艱辛。(再次推薦電影《出埃及記》)由於摩西信念堅定,絕處得以逢生。在穿越「西奈」半島時,他得到了上帝的啟示!
  • 真相和神話同樣重要—耶路撒冷歷史脈絡(上)
    正如《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奧說的「唯有耶路撒冷,真相和神話變得同等重要,甚至神話本身也構成一種真相",由於我缺乏對中東及歐洲文化的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沒有認真閱讀過聖經,以至於閱讀很多關於耶路撒冷的書籍充滿困惑,感覺就是不斷的戰爭和殺戮,宗教之爭更是令人找不到頭緒,但是那個神秘的地方卻總是引起我的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 99%的江山人可能沒都見過這座千年古寺,它歷經三毀三立,背後的故事...
    ,叫太陽山,海拔有1348米,山上有一座很有名的寺廟,叫岱嶽寺,據說建於明朝。也許99%的江山人都不知道,在太陽山的背後,還有一座寺廟,叫琚源寺。這個寺廟建成時間比岱嶽寺早了近500年,它更有來歷,更有故事。友人邱招席先生曾經拍了一組琚源村的照片,雲霧妖嬈中的琚源村,層林青翠,欲虛還實,紅色的夯土牆泥瓦房,淡紅淺灰,一抹霧煙似動似靜,仿佛是仙境。
  • 耶路撒冷為什麼被稱為「聖城」
    「聖城」之名耶路撒冷坐落於西亞猶大山地南部,海拔790米,面積126平方公裡,人口80萬。在歷史上,整座城市東瀕死海,西臨地中海,北枕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南俯古埃及文明。耶路撒冷沐浴著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的滋養,是聯通亞、歐、非三大洲的重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