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很有必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做好性教育

2020-12-23 佑佑兜兜媽媽育兒經

這些天一直都在上社區舉辦的學習「如何成為一名保育員」的課程,雖然目前全職帶孩子,還不能出去工作,但是多學習、考一個證,對於自己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我很喜歡給我們做培訓的那個老師,她講的課非常生動、且容易理解,可以用三個字去概括「接地氣」。

這可能是因為她自己是一所幼兒園的園長媽媽,且有自己的孩子,很多的舉例都是拿她的孩子來進行「案例」分析。

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們上課的一部分,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性教育。

也許有人會問保育員需要了解孩子這方面的東西嗎?

其實,有需要也有必要。

因為孩子在成長的一個時期,已經開始有了性別的意識,或者對自我身體的好奇。

那麼如果是作為保育員的我們,在學校裡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候,他們的舉動或者不恰當的行為是需要老師去糾正、去引導,或者及時與孩子父母進去溝通的。

當然,如果真要給孩子普及性教育的知識,最主要、最重要的人物,還是和孩子最親近、最信賴的一個人。

為什麼我們要重視孩子對性教育的認識?

因為我們都知道性教育缺失的環境下,男孩就極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女孩就會遭受輿論的影響,還有給身體、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為什麼我們要讓孩子學習性教育的知識?我覺得有這幾個方面。

(1)孩子性別的敏感期

孩子到了一個年紀,就有一個性別的敏感期,他會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對他人的身體感到好奇。

他會想要知道男孩與女孩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她是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是短頭髮且還不穿裙子?

並且,孩子差不多4歲或者還更早的時候,就會喜歡問媽媽一個問題,「媽媽,我是怎麼來的?」

這些都是對性別、對自己身體萌芽的一個時期。

所以,做父母的我們,要給孩子解惑,普及正確的性教育知識。

只是有些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的孩子出生之後,因為交由老人帶,或者父母工作很忙,老人是主力軍人物,在老人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下,對孩子性教育的知識沒有做到位,更甚至閉口不談。

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孩子性意識淡薄,或者他自己去通過其他的渠道去獲得這方面的了解。

(2)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其實對於談性教育方面的知識,在孩子眼裡沒有我們成人那麼多的色情思想,他們就是單純的好奇,且在知道是怎麼回事之後,便不再執著。

舉一個老師她講過的例子。

她的一個女性朋友告訴她一件很苦惱的事情,5歲的女兒近段時間很喜歡坐在一個叔叔的大腿上,且有行為想去觸摸別人的私處。

對於這個媽媽很苦惱的事情,那個老師給她支了一招,就是讓他們一家一起洗個澡,讓小女孩認識到男孩與女孩身體上有什麼不同。

結果,經過那次之後,小女孩再也不做之前那樣的舉動了。

當然,我個人覺得,孩子已經有這麼大了,還是不建議用這樣的方式去認識他人的身體和自己有什麼不同。

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對身體這部分比較保守的原因,還有一點,如果家長在早期給孩子做好性教育的知識,那麼事情根本就不會發展到這一步。

所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身體,以及了解自己的身體發育,還有男孩與女孩有什麼不同。

在這裡建議大家可以通過性教育的繪本,給孩子去普及這類知識 。(《小威向前衝》、《小雞雞的故事》、《乳房的故事》、《我們的身體》都很不錯)

還舉一個例子。

在上課的時候某一個家長說了,自己的老公小時候在學校上體育課因為做運動,不小心撞到小雞雞,但是因為家裡沒有普及這方面的認識和重要性,加上他認為這是一件很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事情,所以一直瞞著老師和家長。

直到因為第二天腫大、疼痛導致走路都很困難,才和家長說了。

後面家長直接帶孩子去重點醫院,花了好幾萬塊錢,才給孩子處理好。

並且醫生還說,要再來晚幾天,都有可能會影響孩子後面的生育問題。

所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也是間接的告訴孩子,身體的重要性,有什麼事情,第一時間一定要告訴媽媽或照顧自己的那個人。

(3)讓孩子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如今性侵事件的頻發,讓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非常重要,要知道哪些是不能讓人觸摸的部位。

做父母的我們一樣的也可以通過藉助繪本的力量,讓孩子去理解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我不跟你走》、《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等)

當然,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也要注意一個度。

可能部分的媽媽在給孩子普及這方面知識的時候,會對孩子說,除了媽媽爸爸,或者照顧你的爺爺奶奶等人,其餘的人都不能觸摸、看你背心或者褲衩蓋住的部分。

這樣的說法確實是沒有錯,我之前也是這樣認為,可是前幾天孩子幼兒園要體檢的時候,我就發現了這個性教育『度』的問題。

那天孩子老師告訴我,學校會給幼兒園的孩子統一進行體檢,我忽然想到,給孩子檢查身體,有可能是需要查看孩子的隱私部位。

且鑑於之前帶他去體檢的時候,隔了有一年,加上我日常給他普及的性教育知識,我不知道他會不會對媽媽以外的女性查看他的隱私部位產生抗拒。(檢查是需要看男孩子的小雞雞發育有沒有炎症或者包皮過長)

所以,我問了孩子,如果體檢的時候是個女醫生,可不可以看你的小雞雞?

孩子當即回答我不可以,因為我是男孩子,女孩子不能看我。

所以,我那會才明白,要孩子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沒有錯,但是還有一個度的問題。

所以,我又重新給孩子普及性教育的知識,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因為要幫我們檢查身體,所以,有時候醫生看是沒有問題,但是最好有老師或者媽媽的陪同。(防止有可能有極少個別醫生有猥褻孩子的行為)

(4)讓孩子保護好他人的身體

一定要讓孩子有這個男女有別的意識,不能掀女孩子的裙子,不能看女孩子尿尿,要尊重和保護好女孩。

在日常中,對於有男孩的家庭,我聽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反正是男孩無所謂,又不吃虧。」

可正因為家裡有這種「反正不吃虧」的家長存在,所以很多的孩子對性教育方面的認識產生了偏差,或者做出了一些出格的舉動。

且,如果家長抱著這樣的心理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在這方面去佔便宜,那麼早晚有一天,孩子會用他的行為讓你們覺得「不吃虧」的認知去買單。

所以,家有男孩的家庭,一定得重視起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建立起正確的保護自己、保護她人的是非觀念。

我們只有從小把孩子這方面培養好,讓孩子像尊重媽媽一樣尊重女孩,那麼長大之後,孩子自然就會養成了尊重女性的行為,且這對於他以後的擇偶選擇,是非常有利的條件。

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教育和引導,那麼我們可以讓孩子從不掀女孩裙子、不隨意親吻、擁抱開始。

佑佑兜兜媽媽有話說:

我家孩子三歲不到就給他講性教育的繪本,我婆婆在一旁覺得孩子聽不懂,實際她是覺得這樣的行為屬於很隱私、很避諱的事情,不應該講給孩子聽。

其實這不過就是隔代育兒的思想差異。

我給孩子做的這些,是想讓他對性教育方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他認識自己的身體,最起碼要知道男女有別,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

在講述的過程也沒有什麼扭捏和不好意思的,因為我知道在性教育這件事情的態度上,你的情緒是直接會影響到身邊的孩子。

在這裡,真心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認真看待孩子性教育方面的知識,不要談「性」色變,且有必要關注孩子每一個年齡階段的生長發育。

要做到性教育知識及時科普,有問題及時幹預,不把性別用作「不吃虧」的保護傘。

因為你的不教、放縱、默許,早晚有一天都會變成傷害他人也自傷的刀子。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性教育?在小學階段進行性教育有沒有必要?
    我校藉助每月一次的家長培訓普及性教育知識,引導家長重視兒童性發展。班級每月一次的性教育課程,依據年段不同,課程也各有側重。低年級從認識和明確身體的隱私部位開始,讓孩子通過討論交流,辨識可以有的行為和不可以有的行為,懂得人與人交往時身體和行為的界限。中年級則在低年級課程的基礎上,滲透保護自己、尊重他人的理念。
  • 性教育羞於啟齒,需要改變觀念,注意方式,很有必要
    性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護自己,了解自己,不對他人造成困擾和傷害,成為一個健康的人。每當看到一些「性侵」案件,我總覺得我國的性教育很是不足。性教育不僅包括未成年人還有大學生我國的性教育到目前沒有專門的課程,初中的生物課,有關於性方面的教育,但很多學校的老師都是避而不談,要學生自己看書,更糟的是我們對性教育存在著誤區。
  • 年幼的女兒懷孕,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能再羞於啟齒!
    其實在2008年教育部在《中小學健康教育綱要中》已經將性教育有關內容納入健康教育中。回歸家庭,父母也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知識教育。讓孩子知道那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學會隨時保護自己。從小缺愛的雯雯,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男孩,她認為自己找到了真愛。雯雯經常周六周日對奶奶撒謊,說出去玩,其實她是和小男朋友在一起,並且經常夜不歸宿。奶奶一直以為她是住在同學家,也沒有過多考慮。後來雯雯發現身體不舒服。去醫院看病時,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四個月。
  • 《17.3》:父母還對青春期孩子羞於談性?這部影片適合性教育
    我們的父母可謂都是談」性「色變,對孩子提的性問題一般會含糊其詞的敷衍過去。到70-80後的我們成為家長後,開始略有重視,但大部分還僅限於孩子幼年時的性教育。我家也是,女兒小時候藉助一些優秀的繪本,比如《小威向前衝》、《乳房的故事》...
  • 杭州小學女生廁所現月經提示牌:性教育有必要納入日常課程
    老師表示,女孩子一般五六年級會月經初潮,擔心孩子們遇到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處置,經過一番的討論,決定在女生廁所貼上粉色的月經提示牌。此外,校醫還在醫務室準備了很多的東西,有全棉衛生巾,一次性內褲,紅糖薑茶和暖宮用的暖寶寶、熱水袋等。
  • 與幼兒談性,陪孩子認識身體與性器官名稱
    很多家長面對剛出生的孩子,與他們互動時,自然會叫孩子的名字:「小嘉、你的名字叫小嘉,小嘉好可愛,媽媽好愛你,謝謝你來做我的寶貝。」再大一點,也會陪孩子認識自己身體構造的名字:「這是你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小手手……。」大人總是充滿愛地與孩子一起認識身體各部位名稱,孩子大一點還不會說話,大人會問:「小嘉的眼睛在哪裡?」當小嘉準確指出眼睛部位時,大人總是開心的笑著說:「答對了!你好棒!」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有了性教育,我們的孩子就安全了嗎?
    可能源於對自己性知識匱乏的強烈不安,自懷孕起我就開始關注孩子的性教育問題,早早買了一堆性教育方面的繪本,還將兒童性教育主題的動畫片看了個遍。為此我常常被身邊的朋友笑話:「你們家一個男孩,有必要如此緊張嗎?
  • 認識身體,保護自己,每個孩子必備的生理啟蒙,看這本書就夠了!
    認識和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前提和基礎,在認識的基礎上,識別哪些是不合適的身體接觸,哪些是危險的行為,便於孩子判斷以及保護自己----從這個角度而言,父母對孩子進行身體認知和安全知識教育,本書是一個非常好的藉助工具書。
  • 老師科普性教育被罵上熱搜: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嫌孩子太小!
    同樣,性教育也並非父母視為禁忌的生殖知識和性行為。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懂得生命、理解愛和尊重,學會接納和珍惜自己。當一個孩子抬頭看向我們,問出那些令人難以啟齒的問題,他們要的並不僅僅是答案。不妨參考下面這份性教育時間表:6歲前,引導孩子認識身體,保護隱私。比如告訴孩子生命的由來,了解性別的不同。同時,特別要反覆告訴孩子,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拒絕不舒服的觸摸。
  • 教孩子防性侵 先從認識身體開始
    這條新聞引發廣泛關注的同時,也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面對性騷擾、性侵害,如何教會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昨日,鄭報融媒記者探訪一家開設有性教育課的幼兒園,把他們教授孩子進行性保護的寶貴經驗分享給家長們。讓孩子認識隱私部位 學會自我保護幼兒園侯嬌老師通過做遊戲的方式,從「如何分辨男生女生」、「我們從哪來的」、「認識我們的身體」、「不要隨便摸我」4個環節進行講解。男孩女孩對半、16名5歲半的孩子圍成圓圈坐著聽課。孩子們人手一個布娃娃,看起來和平時見到的布娃娃差別不大。
  • 科普|要怎麼讓譜系兒童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首先,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具有不同存在意義,孩子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後,就會對自己的眼睛為什麼能看到東西,自己的耳朵為什麼能聽到音樂,自己的鼻子又為何能味道花香,而不再存有疑惑。又或者,孩子平常可能會出現一些生理反應,比如發燒、肚子疼、牙齒疼等,當他們了解自己身體的部位之後,即使出現了不舒服情況下,也能夠準確說出身體器官的名稱,那麼就可以讓我們家長知道如何幫助他。其次,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身體清潔習慣。
  • 在兒童節目出現幾名「一絲不掛」的成人,再不給孩子性教育就晚了
    很多西方國家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表現得比較開放,面對很多中國父母不敢開口的話題,他們往往表現得非常直接。就比如近期在丹麥的一個節目上有五位成年人直接一絲不掛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很多中國父母看到後都表示這種節目的尺度太大了,並不適合孩子看,但是他們國家的人卻認為這樣對於孩子性教育會更加的直截了當,孩子會更加容易地理解男生和女生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
  • 孩子「性教育」幾歲開始、教什麼、怎麼教?3個概念解決棘手問題
    很多被性侵的未成年人,並不知道自己受到傷害,或者以為是羞恥的事情,沒有跟父母講,更不會及時報警。究其原因,主要是性教育的缺乏,對此認識不足。提起性教育,家長們也很困惑,到底幾歲開始進行、教什麼、怎麼教,有什麼注意事項?家長們小時候也缺乏性教育,導致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一樣稀裡糊塗。
  • 17歲男孩因正常生理反應自殘,家庭性教育刻不容緩!
    如果父母曾告訴他勃起是男性的正常生理反應的話,悲劇是不是有極大可能避免呢?網上還看到過這樣一條微博。異性父母究竟應該如何和孩子相處?究竟該如何在家庭裡做好性教育?該標準認為,孩子的性教育必須從零歲開始,要以一種全面的、整體的方式來解讀性教育,把性看作是貫穿人一生的教育,即孩子自出生起就要接受性教育。該標準認為,在孩子每個年齡段和發展階段,可能會向父母問「性」有關的問題,出現一些特定的行為,例如觸摸自己的身體、展示自己的身體,看別人的身體等等。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他的性教育也開始了。
  • 這部性教育片,無數父母為孩子收藏了!
    我國大部分的父母就很避諱談論「性」。  他們偏執地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身為父母,他們對孩子的期望之一就是希望他們永遠「潔白無瑕」,因此與性有關的事對於他們來說是不能見光的。  而《17.3 about a sex》最大的亮點,恰恰就在於,它全方位地展示了這種家庭性教育的匱乏。
  • 幼兒園孩子們午休,「男女同床」引起家長們不滿,性教育要儘早
    如今,人們對性教育的認識雖然有所提高,很多父母也有意識給孩子進行相關教育,但仍屬於個例,大多數孩子仍存在性教育的缺失。最近有一段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幼兒園裡,小朋友正在午休,一個小男孩沒有睡,他看到旁邊女孩睡著了,便多次掀起旁邊女孩的裙子,這一幕被監控記錄下來。
  • 十四歲花季少女「看光碟」兩次懷孕,性教育缺失的孩子有多危險?
    為人父母,每天最擔心的莫過於自己孩子的平安健康。而當今社會缺失的性教育和性別教育,我們不禁為孩子們的安全捏一把汗。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小就忽視性教育,越早開始才會越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些從小缺乏性別教育的孩子,等他們長大了,他們可能意識不到要去保護自己的隱私和邊界。性教育也是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孩子一旦有了這方面的意識,也就明白了要自我保護,懂得了兩性之間交往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 認識身體 了解隱私兒童性教育走進成都社區暑期課堂
    7月24日,以「護苗成長」為主題的兒童性教育安全培訓活動,走進武侯區潮音社區。社區公益託管班的孩子們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了解如何保護隱私不被侵犯。活動開始,社工通過小遊戲「果園裡面有什麼」讓孩子們迅速集中注意力,並投入到此次活動中來;通過制定規則——「尊重、不取笑他人、保密、發言請舉手......」等規則讓活動更加有秩序。
  • 性教育,從來不是女孩的專屬
    所以,在給女孩做性教育時,也千萬不要忽視我們的男孩,學會自我保護、遠離性侵害。  其實性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壞孩子,而是為了保護孩子,讓孩子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結構和性別意識,針對性地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我們要考慮的,不是要不要談,而是如何表達,才能自然又不猥瑣。
  • 性教育刻不容緩!5本適合孩子的性教育繪本,馬上學習!
    我們不能把孩子的安全寄希望於別人的善良,我們能做的只有防患於未然。可是,儘管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性健康教育很重要,但是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性教育問題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困難。想和孩子好好談談「性知識」,卻總是羞於啟齒;不進行性教育怕孩子遇到壞人不懂得保護自己,講多了又怕孩子失去童真……於是,迴避,成了大部分家長選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