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偉和張曼玉,作為總被相提並論的兩位華語影壇頂級演員,這幾年走上的是截然相反的兩條路。可在很多圍觀群眾看來,他們殊途同歸,都在揮霍浪費自己的才華。
梁朝偉是不愛惜羽毛接一堆爛片,而張曼玉是放著擅長的電影不演偏要去唱難聽的歌。一提起這兩人,總能聽到陣陣扼腕嘆息,為他們不值。
可真的是這樣嗎?
先從張曼玉說起吧。自從張曼玉加入摩登天空決心要做音樂之後,其實我一直都在期待她能出一張完整的唱片,左等右等,等來的卻是一檔偶像養成類真人秀。更意外的是,曼神在這檔節目裡坦白,幾年前她在草莓音樂節唱歌被攻擊難聽,她傷心得躲在家哭了好幾天。
然後說著說著就真的哭了……
看到她說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打擊,我第一反應是羨慕:哇女神就是女神,五十歲才開始經歷挫折,而且只是被網友批評而已。這人生也太夢幻了點吧。
然後一想她年輕時明明也有過挫折啊:剛出道時被批評沒演技,只是花瓶而已;和宋學淇戀愛時傾盡積蓄給對方做生意,卻還是以分手收場,人財兩失。
可能是那些事情過去太久,傷痛漸漸淡忘,也可能張曼玉對音樂就是特別看重,比演戲和戀愛還要重。大家都知道她是靠港姐亞軍出道,而在那屆港姐比賽中,有個環節是主持人問她,如果在唱歌跳舞演戲這幾種才華中選一樣,她會選什麼。
她毫不猶豫就選了唱歌,因為嗓音是天生的,跳舞演戲都能靠後天訓練,唱歌卻很難,不行就是不行。
這段話就像是18歲的她對自己的未來作的一番預言,後來果然都一一應驗:她從來都不是天才,演戲要靠錘鍊,演了幾十部戲後才擺脫花瓶標籤,慢慢成為影后紀錄保持者,而音樂夢想卻一直被擱置,遲遲踏不出那一步。
其實在張曼玉的巔峰期,想做歌手是很容易的。那時候娛樂業過於繁榮,資源多得用不完,只要你夠紅,根本不論嗓音條件如何,都可以出唱片。梁朝偉就出過好幾張,《一天一點愛戀》、《為情所困》傳唱至今。
還有劉嘉玲、王祖賢、袁詠儀、關之琳、吳君如、梁家輝、周潤發、張震……都出過唱片。
▲劉嘉玲王祖賢周潤發張震唱片封面
以上大明星也很少聽誰說有音樂夢想,都只是玩票而已,反倒是對唱歌執念最深的張曼玉,那些年一直按兵不動。我猜,大概是對音樂要求太高吧,不想玩票,不想唱口水歌,要做就得保證質量,而且得是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
2004年,張曼玉主演了封山之作《清潔》(《Clean》),導演是她的法國前夫阿薩亞斯,這部電影讓她拿到了演藝生涯最後一個也是分量最重的大獎——坎城影后。她在片中演一個搖滾歌手,原聲帶裡的四首歌都是她親自唱的。這大概就是讓她重燃音樂夢想的開端吧。
這部電影的原聲帶在網上得到的都是好評,豆瓣評分是8.5,大家對張曼玉唱歌普遍都是鼓勵支持,說她低沉的嗓音很迷幻,有韻味。
那後來風評是怎麼轉變的呢?很簡單,《清潔》本來就是歐洲小眾文藝電影,聽原聲帶的就更是純文藝青年了,而且這張唱片確實也製作精良,掩蓋了張曼玉聲音條件的不足,突出的是她聲音裡的氣質。而草莓音樂節放出張曼玉要登臺演唱的消息後,很快就成為一個大眾文化事件,張曼玉的星光掩蓋了一切,大部分觀眾趕過去純粹就是在湊熱鬧,他們平時根本不聽迷幻搖滾,再加上張曼玉首次登臺肯定會緊張,於是走音難聽就成了觀眾的普遍評價,別的也評不出來呀。
當時張曼玉在草莓音樂節上還幽默地自黑了一把:
我還以為她根本沒把網友評論放在眼裡,沒想到後來會在家大哭。
那張曼玉到底適不適合當歌手呢?我覺得是可以的,至少她的音樂品位不俗,聲音也是有氣質的。她的歌裡我最喜歡的一首是《如果沒了你》,很適合喪喪的時候或者發呆的時候聽,會沉溺其中出不來。
不過她可能還是更適合當錄音室裡的唱片歌手,或者多在舞臺上錘鍊錘鍊,膽子放大一點,不要理會網友的聲音,或許就會越唱越穩。
一個可以對比的例子是曾軼可,當年參加《快樂女聲》,也是小眾文藝風格誤入了大眾視野,因為唱功不好被群嘲,可她好像並不太介意外界評價,還是一心做好自己的音樂,十年後風評不就轉好了麼,參加《我是唱作人》一路過關,大家不光是對她的創作服氣,而且發現她越唱越好了,她的歌給別人都很難唱出那個味道。
曾軼可也是摩登天空的籤約歌手,算是張曼玉同門,不知道她們倆會不會私下交流一下。不過我知道張曼玉很欣賞宋冬野,有段時間經常約他聊音樂,倆人還一起吃過涮羊肉,宋胖子說之前還把她當女神,直到看她吃涮羊肉嘴角沾滿芝麻醬才如夢初醒,終於可以把她當身邊人看待。
▲張曼玉給宋冬野媽媽的籤名照
而且,宋冬野也說他見過張曼玉為網友差評而哭泣的樣子,看來那段時間真的是傷到了。
現在張曼玉加入摩登天空都五年了,還是只出了那兩三首單曲而已。所以大明星的追夢之路也並不比普通人容易多少啊,因為每件事都會被放大,都要承受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輿論壓力。
另一個例子是周迅,周公子也是個愛樂之人,還曾出過質量極高的唱片《夏天》和《偶遇》,但一直都有很多人嫌她嗓音粗嘎,前兩年她就公開聲稱不會再出唱片了,讓我這個周公子的音樂粉很是惋惜了一陣。唉,周迅聲音裡的靈氣和情感,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得來。
回到張曼玉。雖然受到過很大打擊,不過她說現在已經走出了負面評論的陰霾,以後還要玩下去,繼續做音樂。
還說現在很喜歡樸樹的歌,會聽得流淚,很感動。
於是就很期待,想聽張曼玉的新歌,想看張曼玉和樸樹會不會合作碰撞出火花。
看到這裡,相信你會和我有一樣的想法:張曼玉放棄電影去搞音樂,並不可惜。因為她真的愛音樂啊。
是,她的確更擅長演戲,但她已經厭倦了。之前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會不會心癢。
她說,會心癢,但再一想演戲時要化幾個小時的妝,然後一等又是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我想她之所以會厭倦的原因是,在電影界她早已達到了一個演員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已經走到頭了,如果再走,就只能是下坡路。而音樂不一樣,她可以重新開始,可以再次挑戰自我,看到自己成長進步的過程。即便這個過程可能比演戲還要難很多倍,畢竟一個人的嗓音是天生的,那也沒關係,她還可以給別人寫歌啊,寫歌更能施展音樂才華吧。
而且我很好奇那些覺得張曼玉不演電影很可惜的觀眾,你們又是怎麼看待現在的梁朝偉的呢?(咳咳,終於聊到梁朝偉了。)
在接連出了《擺渡人》、《捉妖記2》、《歐洲攻略》這一串低分爛片後,梁朝偉就被群眾論定為晚節不保、不愛惜羽毛的老藝術家,甚至還有「圈錢」「欠裸貸」這種難聽話。
唉,大明星難做,走上神壇的藝術家更難做。退出不演吧,會被認為浪費才華太可惜;繼續演吧,還是會被認為浪費才華太可惜。那到底是要怎樣啦!!!
要一個演員一直演高質量的電影,部部都得是經典,這實在是強人所難。就算是梁朝偉的巔峰期,也從沒達到過這樣的程度。
就說1997年吧,這一年梁朝偉先後有三部電影上映,分別是《春光乍洩》、《最佳拍檔之醉街拍檔》、《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春光乍洩》當然是經典啦,可後面兩部,你看過嗎?反正我是沒看過,看網上評分也很低。
再說2000年,這一年梁朝偉也有三部電影上映,分別是《花樣年華》、《東京攻略》、《俠骨仁心》。《東京攻略》就是開啟《XX攻略》系列的第一部,你們眼裡的圈錢商業片。
梁朝偉先生,從出道到現在,接戲的標準可是從來都沒變過啊,一直都是文藝商業兩條線,嚴肅深沉的輕鬆無腦的都不拒絕。只是當經過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沉澱後,我們只記住了那些經典文藝片,然後就想當然地把藝術家的高帽戴到他頭上,然後在他打破你的臆想後氣急敗壞跳出來訓斥他。這明明就是莫須有的「捧殺」吧,梁朝偉何其無辜!
實際上,梁朝偉不過就是香港電影圈最典型的一份子而已,把電影當成工作,而自己就是打工仔,最要緊的是「有工開,有食搵」。作為打工仔,當然不會像藝術家那樣挑挑揀揀,能有得演就不錯了。
很多年前梁朝偉上《藝術人生》,主持人把他捧為藝術家,他就一口否決:「不覺得自己是藝術家。」
這當然是梁朝偉自謙,他當然不是普通的打工仔。我覺得他的特殊之處在於,把演戲當做自己存在的一種必要方式。我記得他以前接受採訪好像說過,只有在戲裡面他才是放鬆的,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而平時他都太緊繃了。
這種狀態有點像我喜歡的香港導演許鞍華,許鞍華幾十年來也是一直在拍戲,好戲爛戲都拍,她說自己經常根本沒耐心等到所有條件都到位,哪怕明知道時機還不成熟,也要儘量拍。因為她停不下來,只有在電影裡,她才能有一種活著的存在感。
關於許鞍華我寫過一篇巨長的文章:《「失敗者」許鞍華》,看完你或許就明白了,為什麼新片《第一爐香》演員人選明明不合適,她還是要拍。
▲《第一爐香》開機合影
張曼玉早期也演過不少爛片,後來大概是在歐洲文藝圈待久了,就養成了藝術家人格,在藝術上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上則越來越散漫自由。她還明確表示過對梁朝偉的意見,覺得他不該接那麼多爛片。
梁朝偉當然也不想接爛片的,不管是《擺渡人》還是《捉妖記2》、《歐洲攻略》,光看陣容也挺強大,如果拍得好,也會是不錯的商業片吧。誰知道後來會拍成那樣呢?而張曼玉如果沒有退出影壇,她作為女演員可以選擇的範圍,只會比梁朝偉更窄,結果也只會更慘烈。
梁朝偉和張曼玉,很多人覺得他們才應該是一對,因為都有文藝氣質,可細細看下來就會發現,他們畢竟是不一樣的:梁朝偉緊繃,張曼玉散漫;梁朝偉深沉,張曼玉昂揚;梁朝偉習慣因循舊路,這讓他有安全感,而張曼玉會走出舒適圈,去不斷拓寬自己。即便只看戀愛方式,兩人也完全不一樣,梁朝偉長年守著一個女人,而張曼玉會在不同的男人之間穿梭。
很難說這兩條路孰優孰劣。我覺得都挺好,因為他們都活成了自己最舒服的樣子。
圍觀群眾動不動可惜這個可惜那個,這很可笑吧。他們的成就早就被寫入了影史,哪裡輪得到你們來指指點點?
所以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梁朝偉和張曼玉,誰比較可惜呢?
答案應該是觀眾。不管梁朝偉張曼玉演還是不演,我們都看不到什麼好作品。我們多可憐啊,誰來可憐我們呢?
你還可以繼續閱讀肖渾的文章:
臺灣電視劇史上最高分,為什麼會是它?
你見到過林志玲的靈魂嗎?
張亞東,一個非典型直男身上的迷之吸引力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肖渾
公眾號:wohenxiaohun
微博&豆瓣:肖渾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beibeijia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