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總算還是脫歐了。
英國和歐盟,首先於2020年的平安夜,終於達成了歷史性的脫歐協議。
這份《英歐貿易與合作協議》於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11時(北京時間2021年1月1日7時)正式生效。這也意味著英國脫歐過渡期正式結束,徹底脫歐。
這場耗時4年的「離婚」大戲,在鬧得一地雞毛之後,總算是「完美」收官。
平安夜談妥後,「小金毛」鮑裡斯·詹森那叫一個激動,發布並置頂了脫歐成功的推特,內容歡快響亮:「搞定了。」
順便,還配了張他本人的照片。圖中的鮑中堂,滿面笑容,春風得意,振臂高呼,大拇指高高豎起,感覺自己棒棒噠。
此前因脫歐先後辭職的前任首相卡梅倫和德蕾莎·梅伊也紛紛發推祝賀。
卡梅倫說:「在這艱難的一年,能以這個好消息收尾真是太好了。貿易協議來得很及時,是我們和朋友、鄰居、夥伴歐盟建立新關係的一個重要步驟。祝賀英國的談判團隊。」
梅姨也寫道:「非常可喜的消息!英國和歐盟就協議條款達成一致,這項協議將會為商業貿易提供信心,保持貿易暢通,期待接下來的一些細節展示。」
不知道伴隨著二位的,是怎樣的一種複雜的感情...
但詹森風頭正盛,非常得意,在記者會上,說了這麼一段話:
「我們達成了這個國家人民本能地知道可以做到,但卻被告知無法做到的一件事,我們重新掌握對我們的法律和命運的控制權,我們將重新我們監管法規的一筆一畫!」
「從1月1日起,我們將處於單一市場之外,英國法律只由英國議會制定,只能由英國法院的法官解釋,歐洲法院的直轄將要結束!」
字裡行間,都洋溢著歡快自信的氣息。
但仔細品起來,這段話的跟大西洋對岸那位金毛實在是一個味兒,傳達的意思就仨字:「我真棒!」
協議敲定之後,按照程序,需要歐盟政府進行批准,以及英國和歐盟雙方的議會進行投票。
歐盟政府和英國議會這邊兒,這兩天都陸續表態和投票了,進展很順利。
一向難搞的英國議會,以521票贊成、73票反對的絕對優勢對協議進行表決通過,贊成票的票數之高在脫歐史上絕無僅有。
當然,程序上,這份協議還需要歐洲議會的批准,可能在今年2月或者3月份做出最終決定,但是到目前為止,一切進展都還算順利。
說起來,這場脫歐大戲也真該結束了。
歷時4年半,中間英國首相換了3任,歐委會主席換了2個,脫歐日期延遲了3次,「脫歐」變成了「拖歐」,再鬧下去,吃瓜群眾也吃不動這個瓜了。
如今,脫歐大結局要來了,但因為中間耗時過長,談判過程過於複雜,大家對脫歐整個過程還是很懵。
比如之前卡了那麼多次,這次怎麼就談妥了?
協議裡都籤了哪些內容?雙方究竟又都做了哪些妥協?誰虧誰贏?
真正脫了歐的英國人,又都是什麼樣的反應?
其實啊,整個事件回顧下來,烏鴉覺得英國脫歐,真就脫了個寂寞。
1、卡相妙計安天下,梅姨反被聰明誤
首先,我們將視線拉回到故事最初的起點——2016年的脫歐公投。
這件事情,絕對算得上震驚世界的「黑天鵝」事件。
這場公投的發起,其實始於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的一場政治豪賭。
2015年大選,為了贏得更多的選票以保住連任,自己身為「留歐派」的卡梅倫,想要把有脫歐傾向的選民也拉攏過來。
他承諾,如果贏了2015年大選,一定在全國舉行脫歐公投。
贏了大選的卡梅倫信心滿滿地認為,就算進行脫歐公投,也一定會有超過一半的英國人願意留歐。
這樣不但可以堵住悠悠之口,甚至可以以此為籌碼去和歐盟談判,為英國爭取更多的國家利益。
但「機關算盡太聰明」的卡梅倫萬萬沒想到,事情會朝著他預測和期望的反方向一路飛奔回不了頭...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
直到投票結果出來之前,卡梅倫還深信,英國怎麼都脫不了歐。
但人算不如天算,脫歐派以51.9%的選票比例完勝留歐派的48.1%,英國脫歐公投正式通過。
公投結果宣布幾個小時之後,卡梅倫遵守公投脫歐通過就辭職的承諾,正式宣布辭職,幾個月後正式揮別唐寧街。
卡梅倫辭職之後,保守黨黨魁之爭隨即展開。
當時一度被認為最有希望接任卡梅倫的候選人,其實是現任首相詹森,但「小金毛」意外遭到了盟友戈夫的背叛,最終無奈宣布退出黨魁之爭。
最終,時任內政大臣德蕾莎·梅伊贏得大選,成功入駐唐寧街10號。
眾望所歸的梅姨在2017年3月29日,正式啟動了《裡斯本條約》第50條文件,為期2年的脫歐倒計時正式開啟。
當選之前,梅姨其實是低調的留歐派,但成為首相之後,她不得不扛起脫歐大旗,臨危受命,為了順利脫歐甚至一度表明自己「硬脫歐」的立場。
不過,在正式著手脫歐事宜之前,為了增加保守黨的在議會的席位,確保脫歐協議能夠在議會順利通過,梅姨6月份提前進行了一次大選。
但人算不如天算,大選舉行之前的幾個月內,倫敦接連發生恐怖襲擊,政府公關失敗導致了梅姨所在的保守黨支持率直線下降。
結果,這次大選反而讓保守黨丟失了大量的議會席位。
保守黨不但未贏得掌握議會多數席位所需的326席,倒把之前在議會裡的優勢也丟得一乾二淨。
這次提前大選的失敗,也為之後三年多的脫歐僵局埋下了伏筆。
英國脫歐有這麼一套標準流程:英國首相擬出一份脫歐協議上交歐盟,如果歐盟同意,英國議會就對這份已經達成的協議進行投票,議會的投票結果直接影響英國能否順利脫歐。
如果歐盟不同意,那麼英國議會全票通過也沒用。
但事實證明,這套流程當中,最卡的恰恰不是歐盟這環,反而是英國議會。
梅姨的脫歐協議三次被否,其實都都卡在了最後一關:英國議會投票不予通過。
針對梅姨提出的脫歐協議,英國議會曾三度進行表決,反對票和支持票分別為432比202,391比242,344比286,支持的票數一次比一次多,但最終始終未獲通過。
反對梅姨「脫歐」方案的,主要分為兩派人馬。
一是科爾賓領導的工黨,這幫人反對「脫歐」,想要發起留歐公投,脫歐協議他們大概率不會同意。
二是保守黨內以詹森為首的「死硬脫歐派」,他們主張「硬脫歐」,主張立即和歐盟斷絕一切政治、經濟聯繫,要快速、徹底地脫歐。
但脫歐是個麻煩事兒,牽扯利益方太多,並不是個一刀切的買賣。
儘管梅姨提出了多達8個脫歐方案,涵蓋了各種脫歐的方式和可能,但始終沒有任何一個能獲得英國議會的多數投票,彼時的英國議會,眾口難調,分歧巨大。
2、硬邊界再推脫歐期限,鮑中堂巧用朝三暮四
梅姨提出的被否決的協議中,最具爭議之處的「頭號難題」,是愛爾蘭和北愛爾蘭之間的邊界問題。
英國和歐盟國家的陸地邊界,不多不少,只有和愛爾蘭這一條。
英國、愛爾蘭、歐盟都認為「軟邊界」是最好選擇,三方一致表示不希望出現「硬邊界」。
儘管各方意願良好,實際談起來才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愛爾蘭邊界問題,其實談的是歐盟的單一市場(商品、人員、服務和資本可以自由流動)和關稅同盟(歐盟各國內部不設關稅等貿易壁壘)的問題。
英國「脫歐」後自然意味著也將脫離歐洲單一市場和歐盟關稅同盟,和繼續留在歐盟的愛爾蘭在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流程、進出口標準等方面都將出現不同。
據統計,北愛爾蘭和愛爾蘭邊境地區,每天有幾萬人跨越邊境去對面國家工作;北愛爾蘭31%的出口面向愛爾蘭。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從地區穩定上看,「硬邊界」都是致命的。
在愛爾蘭政府看來,英國你要「脫」就「脫」、要留便留,但不能有「硬邊界」損害我的利益。
但談著談著,英國發現,「硬邊界」雖然不方便,但公投結果不能怠慢,不能因小失大,設一個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雙方就這個問題爭執不下的時候,歐盟說話了:既然你們找不到其他解決邊界問題的辦法,不如用我提出的這個「備份安排」。
「備份安排」提出:如果英歐在「脫歐」過渡期內未談妥貿易協定,過渡期結束時,為了避免出現「硬邊界」,英國北愛將臨時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內且不設截止期,英國也不能單方面退出。
雙方當時確實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於是經過近一年的磋商,英國政府和歐盟雙方終於在2018年11月就「備份安排」的細節達成了一致。
但是英國人不幹了:那這個問題要是一直談不攏,北愛爾蘭是不就要一直「滯留」歐盟?這不就成「一國兩制」了嗎,損我們大英的主權利益,終有一天北愛非獨立了不成。
堅決不同意!此事免談!
因此,關於「備份安排」的問題,梅姨任期內一直都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可憐的梅姨,忍著糖尿病的折磨,在倫敦和布魯塞爾兩頭來回奔走,跑斷了腿,磨破了嘴,脫歐協議一改再改,還是被自家議會頻頻打臉。
脫歐協議三次被否,吃力不討好的梅姨在議會陳述時一度「失聲」。
歐盟方面態度也很堅決:該談的都談了,不會再讓步。
最終,由於3次提交的「脫歐」草案均未在英國下議院獲得通過,原定於2019年3月29日的脫歐日期,在歐盟同意下又延長到了10月31日。
2019年5月25日,走投無路的梅姨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宣布,辭去首相一職,淚灑唐寧街。
脫歐的爛攤子,又繼續扔給了下一任首相。
2019年7月23日,「小金毛」詹森順利登基首相之位,接下了脫歐這個難啃的硬骨頭。
詹森領導的保守黨在2019年進行的大選中獲得了巨大優勢,最終斬獲了365個席位,成為了絕對多數黨。
這也是「小金毛」後來提出的新脫歐協議能夠通過議會的關鍵。
詹森是強硬脫歐派,在脫歐問題上的態度,比梅姨要堅決很多。
新保守黨政府組建後不久,鮑裡斯馬上以「無協議脫歐」來要挾歐盟在脫歐協議上作出讓步,否則會兩敗俱傷。
詹森強硬的態度,讓民心盡失的保守黨在支持率上馬上反超工黨,一轉此前的頹勢。
至於鮑中堂提出的新協議,其實大部分都和梅姨的協議內容保持一致的,比如大約330億歐元的分手費,脫歐後雙方居民的公民權利,以及過渡期的規定等等等等。
最大的變化在於,詹森的新協議,在愛爾蘭邊界問題上採取了歐英雙方「看起來」都比較能接受的複雜變通安排。
一方面,北愛地區會作為英國關稅領土的一部分,和英國其他地區同步退出歐盟關稅同盟。
但是,北愛仍要遵循歐盟的單一市場規定,還要實行歐盟的增值稅。
另一方面,北愛地區與愛爾蘭的邊界不設海關口岸,貨物邊檢將在運送貨物的港口進行,貨物凡進入北愛地區,要遵循歐盟各項檢查標準。
說白了,新脫歐方案針對這一問題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備份安排」。
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設計其實很大程度上緩減了愛爾蘭的海關壓力,但會造成北愛與英國的分離狀態更甚,而不是減輕。
相比於梅姨的版本偏向「歐」,鮑裡斯這版則更偏重「脫」。
為了讓歐盟同意取消「備份安排」和脫離關稅同盟,鮑裡斯在北愛問題上其實做出了巨大的讓步,只是巧妙使用了障眼法而已。
最終,下議院投票以329:299的30票之差通過了首相詹森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
不得不說,保守黨在議會當中的佔比優勢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僅僅半小時不到,議員們又以322:306的得票比否決了詹森為使「脫歐」協議成為法案而制定的「三天倒計時脫歐時間表」。
這又意味著,英國不可能在10月31日如期退出歐盟,英國不得不向歐盟要求第三次延遲脫歐,至2020年1月31日。
而鮑裡斯此前一直在喊的10月31日「不脫歐,毋寧死」、「寧願死在溝裡也不延遲脫歐」,一時間成為了各大反對派的笑柄。
3、歐盟沉迷打漁難自拔,英國敬酒不吃吃罰酒
2020年1月31日,英國終於正式脫離歐盟,開啟了計劃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
但是談判僅進行了一輪,因為新冠疫情,連鮑中堂本人都進了重症,英歐雙方不得不暫停談判。
直到4月20日,中間詹森感染了新冠痊癒之後,雙方才再度開啟了新一輪的談判。
但是在這期間,談判雙方的矛盾再次逐漸顯現出來。
4月至12月的談判,英歐雙方在漁業、公平競爭環境這兩個之前就稍存爭議的議題上又開始扯皮,遲遲難以達成一致。
其實,漁業對於雙方經濟來說,都是最不重要的領域之一,但它關係到選票,因此雙方才在漁業問題上爭論不休。
英國剛開始堅持,3年內,歐盟必須放棄英國海岸80%的配額。
但是其他歐盟國家不答應了,提出在未來5年半內,歐盟逐步放棄25%的配額。並且放出狠話,如果在漁業問題上達不成妥協的話,這事兒就沒得談。
其實在捕魚權這個事情上,各國領導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比如即將面對2022大選的法國總統馬克龍。
因為反對黨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在法國北部兩個漁業發達的省份有大量的選民,如果馬克龍不在漁業問題上強硬,則更多當地選民將倒向勒龐。
英國呢?覺得這件事事關英國的主權和國民的情感問題,而且總有獨立傾向的蘇格蘭相比英國其他地區也更加在意漁業問題,為了預防蘇格蘭「脫英」,英方也是一步不讓。
(英國正式「脫歐」後,蘇格蘭政府首席部長尼古拉·斯特金迅速表達「脫英返歐」的意願,並稱英國政府在漁業問題上的讓步違背了其當初對蘇格蘭漁業的「重大承諾」)
但是突然,英國發現新冠病毒變異,為事情帶來了新的轉機。
英國19日宣布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之後,27個歐盟成員國除了希臘和賽普勒斯,其他通通直接切斷和英國之間的交通往來。
與其它國家宣布臨時關閉邊境的影響相比,最讓英國措手不及的還是來自芳鄰法國的禁令。
馬克龍一聲令下,從20日午夜起對來自英國的所有人員關閉邊境48小時,包括公路、航空、航海和鐵路貨運交通。
禁令一出,至少有1萬8000輛大貨車滯留在英國南部,蜿蜒的車隊一眼望不到頭,很多司機在路上被困數天,情緒失控直接跟警察打了起來,場面十分焦灼。
英吉利海峽是英國從歐洲大陸獲得新鮮蔬果供應的主要通道。
法國對英國關閉邊境,一些食品、藥品的供應都開始變得緊張。英國民眾不得不開始瘋狂囤積和生活用品,很多超市都被搶購一空。
民以食為天,茲事體大。
英法兩國政府周一一大早就啟動了緊急斡旋,針對禁令的問題爭執不休。
就在這個距離英國脫歐過渡期截止只有幾天的關鍵時刻,歐盟委員會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歐盟建議所有27個成員國都應停止對來自英國的航班和火車的禁令,重新開放貨運路線,主動擔任起了「唱白臉兒」的角色。
歐盟喊話各個成員國:在12月3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之前,英國仍是歐盟的一部分嘛,沒分家前還是自己人沒必要做的這麼絕。
但各國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冷眼看著英國就像那熱鍋上的螞蟻,干著急。
「巧」的是,就在英國宣布與歐盟達成協議、在捕魚權上做出重大讓步的前一天,法國又神奇般地對英國開放邊境了,箇中原因非常值得玩味。
因疫情而被「隔離」的英國,儼然成了一座「孤島」,實打實提前嘗到了「硬脫歐」的滋味。
4、美國大選小金毛左右橫跳,民意分化蘇格蘭又欲脫英
「硬脫歐」滋味不好受,但另一個讓詹森之前吵著要「硬脫歐」但又非常忌憚「硬脫歐」的原因,是已經贏得大選的美國當選總統拜登。
美國大選之前,川普為了讓英國不再實行歐盟嚴格的監管標準,好讓美國公司獲利,天天攛掇著詹森「硬脫歐」。
那個時候有著「英國川普」之稱的「小金毛」也很聽話,天天把「硬脫歐」掛在嘴邊。
但是,自從川普選情一日不如一日,拜登勝算越來越大,詹森又一改口風,稱要放棄「硬脫歐」誓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讓議會批准他的脫歐協議上面。
川普在位時就「硬脫歐」,拜登大選穩了就決定「軟脫歐」。詹森在脫歐方式上的態度180度大轉彎,跟拜登在愛爾蘭問題上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硬脫歐」意味著,愛爾蘭和北愛爾蘭之間,一定是一條「硬邊界」,這對愛爾蘭的經濟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拜登是愛爾蘭裔美國人,和愛爾蘭交集甚多。
早在今年9月,拜登就曾警告詹森:要是違反「脫歐」協議,那美英貿易協定指定就沒戲。
大選結束以後,拜登又致電歐洲各國領導人,「囑咐」各國要確保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不會重現「硬邊界」。
拜登的意思很明確。所以詹森在「向歐洲妥協」還是「硬脫歐」這僅有的兩個選擇上面,能選哪個答案很明顯了。
因此,在面臨12月31日這個過渡期截止的英國,早已是騎虎難下,看似有多條選擇,其實除了向歐盟妥協這條獨木橋,已經別無他選。
這份脫歐貿易協議裡,英國除了在愛爾蘭邊界和捕魚權的問題上做了大幅度讓步,在脫歐之後,所要面臨的問題,也夠英國喝幾壺的。
比如說,這份脫歐貿易協議裡,不涉及英國龐大的金融業還有服務業,對於英國如何進入歐洲金融市場,還有歐洲如何進入英國金融市場,通通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對英國的金融和服務業很有可能非常不利。
還有一直想要和英國分家的蘇格蘭,希望繼續留在歐盟,英國脫歐後,必定面臨蘇格蘭的獨立問題。
威爾斯此前也表示希望留在歐盟,蘇格蘭一旦獨立,那威爾斯也不會消停。到時候,英國可能就只剩英格蘭了...
英國脫歐可能是元氣大傷,但對德法來說,那就是天上掉餡餅。
多少年來,美國在外,英國在內,一大一小兩根攪屎棍天天折騰,攪得歐盟大事定不了,小事亂糟糟。
現在這個毒瘤終於滾蛋了,三巨頭變成兩巨頭,德法兩國在歐盟的話語權大大增強,成為了絕對的主宰,這兩國偷著樂還來不及。
英國脫歐,要說影響最大的,肯定還是英國人,那身在其中的英國人都是怎麼看的呢?
當然,一些脫歐積極分子深感不易:
「謝謝所有脫歐者長達4年多的堅持,共同面對各種針對個人的或者政治上的攻擊,同時與這個不願意承認民主選舉結果的系統進行鬥爭,瑞思拜!」
但是網絡上遍布更多的,是英國人鋪天蓋地的吐槽...
「呵呵,祝賀你們有這個驚人的成就。花了4年時間,和數十億英鎊,你們談出來個比現有協議(梅姨的脫歐方案)還爛的一個。」
「等等,這些協議看起來和公投時那些脫歐者承諾的不太一樣啊!繁文縟節,貨物邊檢,失去原有的數據訪問權...大家推特上發『我投的不是這個』這個趨勢是有道理的…」
「我們蘇格蘭人才不是英國人。我們還是歐盟一員,該死的英國佬。」
「歐盟,我們還會回來的,下一次,我們一定是已經治好了造成了本次脫歐的無知和小民思想的毛病!」
「別傻了,這根本就沒完。很快我們就會看到北愛爾蘭和愛爾蘭統一,然後蘇格蘭開始再次公投獨立。看著吧!」
4年折騰,終於「脫歐」,但看起來這恐怕僅僅是個開始,處理「脫歐」帶來的後續影響,也許不只需要一個4年。
參考資料:
央視網:「脫歐」四年長跑,三棒首相接力,如今終於撞線
知乎:如何看待 12 月24 日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後貿易協議?
新華社:解局 | 英國距「脫歐」可能還差這499公裡
帶你遊遍英國:英國終於脫歐了!網友們憋了很久的吐槽,終於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