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過了三十年,為什麼仍然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

2021-01-10 平分往事

1989年,北京電視臺電視劇製作中心在郊區租下了一個室內籃球場。作為拍攝基地,這裡有著先天的優勢——空間大、採光好,租金便宜,能夠反覆使用。為了收回成本,臺裡決定立刻上馬一部電視劇。

部隊大院出身的鄭曉龍,時年39歲,距離他拍《甄嬛傳》還得再等20年。時任製作部主任的他,對「京圈」的文藝工作者有著極強的號召力,他振臂一呼,王朔、趙寶剛、李曉明、魯曉威等齊聚一堂。

拍攝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知識青年們決定擯棄「大事件」,拍攝貼近老百姓的「小事」;

塑造一個什麼樣的人物?——要「美」,要是一位女性,她有著所有男人都渴望擁有的「妻子」的形象,還得是一位集萬千優秀品質於一身的道德楷模。還不夠,這位人見人愛的女性必須成為最「倒黴」的那一個。

電視劇大綱上報到臺裡很快得到了認可。50集篇幅,110萬成本,跟現在動輒上億的「大製作」相比,這個數字聽起來更像是天方夜譚。前20集劇本到手,導演魯曉威將演員一一敲定並投入拍攝,已經是1990年初了。

1990年11月,北京電視臺新戲開播——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渴望》。

《渴望》當年有多火呢?有幾個現象可以佐證:當年北京公交售票員報完某某站名後,總要加上一句「今晚播《渴望》」;而《渴望》播放當晚,大街上空無一人;50集電視劇播送期間,北京市犯罪率下降了30%——小偷們迷上了電視劇,並且被劇中人物的「善良」感化,金盆洗手者雖未統計,恐怕也不在話下。為此,《渴望》劇組還意外收穫了北京市公安局授予的「維護治安獎」。

因為一部電視劇而在普通老百姓中間引發「輿論海嘯」,《渴望》是第一次。

三十年過去了,國產電視劇每年以萬記遞增,可沒有任何一部劇,能超越當年《渴望》98%的收視率。即便拋開這個或許並不嚴謹的數字,《渴望》對一個時代的影響力,也讓所有後來者都望塵莫及。

「好人」與「壞人」:一個中國式的寓言

《渴望》開播三十年,之所以能夠穩坐「劇王」的位置,很大的原因在於對劇中人物的成功塑造。

何為成功的人物塑造?我們不妨借用莫言的寫作方法來解釋——把好人當成壞人來寫,把壞人當成好人來寫,把自己(作者)當成罪人來寫。

在《渴望》中,「好人」與「壞人」兩個陣營有著清晰的分野,觀眾能夠很快辨認出「應該被欣賞的」與「應該被唾棄的」:

比如女主角劉慧芳,待人誠懇,心懷慈悲,對養女小芳視如己出、不離不棄,她是「好人」;

而王滬生自私無能,毫無感恩之心,渾身散發著負能量,對待養女尤其苛刻,對待妻子不夠真誠,他是「壞人」;

宋大成樸實善良,任勞任怨,即便與劉慧芳未成正果,依然視劉大媽如親生母親一般。他身上有著我們所能想像的一切勞動人民應該有的優良品質,他是「好人」,無可爭議;

而王滬生的親姐王亞茹,尖酸刻薄,為求門當戶對,不惜拆散劉慧芳與王滬生的家庭,甚至因為她,間接導致了小芳重摔致殘,她是「壞人」——據導演魯曉威講,當年為了邀請到黃梅瑩來扮演王亞茹的角色,只在她面前拿出了前9集的劇本,他擔心黃梅瑩會因為後面劇情中角色的「黑化」而拒絕演出。可見,王亞茹這個角色有多招人恨。

就是在這樣清晰的人物評判之下,劇情圍繞著那個「撿來的孩子」小芳展開。「小芳」像是一個丟到劇中的試金石,讓所有人露出了真正的面目。

於是,觀眾看到了一位年輕的善良女性,因為做錯了選擇,被捲入生活的漩渦。劉慧芳為什麼選擇王滬生,而不是視她如珍寶一般的宋大成?這恐怕是許多觀眾無法釋懷的問題。而劇中劉慧芳與宋大成一個對話的情節,已經給出了答案。

劉慧芳說起她在很小的時候,被她的父親寄予了厚望。她的父親是個工人,沒有文化,但是指望著孩子能夠上大學,能夠有出息。但父親過早離世,困難的家境讓劉慧芳不得不從學校退學,去工廠做女工。

她父親的遺憾成為了她心中的渴望。她嚮往著「文化」,而「文化」所能代表的,是更大程度的尊嚴和更加體面的生活。

但是,宋大成在聽到劉慧芳的傾訴之後說,「慧芳,別想那些不實在的東西了。」

這當然是一種安慰的方式,卻是一種蹩腳的安慰方式。正因為宋大成過於追求「實在」,不想「難為別人」,這種打著時代烙印的「善良」變成了懦弱,將劉慧芳推到了王滬生一邊。

觀眾會明白宋大成的好,但身處其中的年輕女性劉慧芳,卻無法抵擋內心的渴望——她嚮往高度契合的精神生活,想要用一位丈夫來彌補父親留下的遺憾。她說,「我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推著一樣」——為什麼不選擇宋大成?這不是某個時代某個人的特殊問題,而是每個時代都無法解答的問題,這是人生的命題。

在這要緊的人生命題中,劉慧芳做錯了選擇。這個「好人」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是完美的。

重看《渴望》,你會發現劉慧芳這個人物性格有著明顯的斷層。20集之前,她善良、活潑,雖然替人著想卻並不委曲求全。在第12集,新婚的兩人因為小芳發生了爭吵,劉慧芳發火摔了憑票才能購買的雞蛋。

如果沒有記錯,這是劇中劉慧芳唯一一次大動肝火。這樣的女主角,是非常立體的,是讓觀眾「解氣」的。而後30集中,劉慧芳在一系列不幸的遭遇之後,成了一個幾乎任人欺凌、沉默不語的「老好人」。

有觀眾評論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更多的觀眾,對待劉慧芳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片中的王亞茹在評價劉慧芳時說,「我討厭她那副救世主一樣的面容「。

與劉慧芳形成鮮明對比的王亞茹,當然有她「壞「的一面。但作為一個知識女性,她的果決、堅定、敢愛敢恨依然使這個人物有著合理的複雜性。

在羅岡作為政治犯被帶走,女兒也不名下落的情況下,王亞茹瘋了一樣尋找羅岡。當她好不容易見到帶著鐐銬的昔日戀人時,伸手想要擁抱她,卻只換來一句「我不認識你「。

在追問女兒的下落時,王亞茹的絕望足以讓觀眾動容。

不得不承認,王亞茹是一位堅強的女性,她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儘管那原則顯得冰冷無情。

她也始終帶著成見,即便在故事的最後,慧芳的善良感化了這顆冰冷的心,但在她心中,「不同生活環境下長大的人,不適合生活在一起「。

你會覺得王亞茹可恨,但卻不能否認她說得是對的。

這個30年前,在億萬觀眾面前講述的故事,更像是一個中國式的寓言,貼近生活,卻大有深意。

39頓餃子:一場中國式的人間煙火

韓影老師扮演劉大媽這個角色,完全出於巧合。很多人不知道,劇中王滬生的扮演者孫松,在真實生活中正是劉大媽的扮演者韓影老師的兒子。當年在劇組,王滬生父親的扮演者藍天野老師,聽到王滬生在戲外也喊媽,以為是為了適應劇中的角色。

導演魯曉威當年先定下了孫松這個角色。某日去孫松家中,恰好韓影老師來開門,一句「來了,屋裡坐」讓他立刻感覺到,「這就是劉大媽在說話」,這個角色水到渠成。

北京曲劇團出身的韓影老師,19歲開始登臺,積累下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她44歲才首次「觸電」,上場就扮演「母親」的角色。到了50歲遇到《渴望》,劉大媽這個角色幾乎是為她量身裁定。

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最日常的行為是什麼?是為孩子做一頓飯。

在《渴望》中,出現了39頓餃子。而每一頓餃子,都與劉大媽有關。這個在劇中甚至沒有名字的人物,卻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在拍攝期間,導演要求「劉大媽」要繃著臉,不能笑。為什麼不能笑?因為她早年喪夫、生活艱辛,對兩女一子她既得當爹又要當娘。這是在那個年代裡,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女性。

她有稜角,說起話來氣勢洶洶,甚至不近人情,但無疑,劉大媽是《渴望》中最無爭議的討喜角色,沒有人不愛她。為什麼?因為她就是一個含辛茹苦的母親的樣子——生活雖苦卻不悲情。她不像女兒劉慧芳那樣軟弱,也不像王亞茹那樣堅硬。她有著恰到好處的「刀子嘴豆腐心」。更重要的,她還有著生活經驗所積累下的難得的「智慧」。她見事清楚,將智慧化於無形。

如果說《渴望》中劉慧芳、王滬生、宋大成等人物是將「許多人」的特質糅合於一身,而劉大媽這個人物,卻是最貼近觀眾的角色,她就生活在我們身邊。甚至有人會說,看到了劉大媽,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母親。

這是一位具有典型特徵的中國式母親,圍繞在她周圍的,正是「中國式的煙火氣」。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

1992年,上海歌手毛阿敏抵達香港,參與TVB25周年的臺慶表演。

就在那一年,TVB播放了名聲大噪的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而那首著名的片尾曲《渴望》,正由毛阿敏演唱。

那晚星光熠熠,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等日後被封王封神的藝人還略顯稚嫩。而毛阿敏作為壓軸嘉賓,一襲白色長裙,利落的背頭,大氣華貴,豔光四射。她演唱的,正是那首日後仍被反覆提及的經典歌曲《渴望》。

《渴望》的片頭曲《好人一生平安》和片尾曲《渴望》的詞、曲作者,出自雷蕾、易茗夫婦二人。

據作詞易茗講,《渴望》的詞經過了無數次修改。最後一版改動之前的詞他記憶猶新——「細雨茫茫,空向寂寞。吹來風兒,不冷也不熱」——雖然呼應了女主角劉慧芳的命運,卻與上升的曲調不相符。考慮再三,他改成了「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地生活」。

而演唱這首歌的毛阿敏,當年恰逢事業的第一個坎。那一年,她因稅務問題,陷入短暫的低潮。在演唱《渴望》時,她整個人的狀態並不好,有幾個音甚至沒有唱準。但她低沉的心境,恰好增加了《渴望》的滄桑之感,成就了這一首奉為經典的佳作。

三十年前的《渴望》風暴,徹底改變了幾位主演的生活

《渴望》播出後,作為劉慧芳的扮演者,張凱麗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數不勝數的信件。有人向她傾訴,有人向她求助。無論走到哪裡,迎接她的都是最大的善意。這個「劉慧芳」的光環,她享用至今。

而王滬生的扮演者孫松卻遭遇了來自人民的指責、白眼、甚至是辱罵。在後來的擇偶問題上,他因為「王滬生」這個角色而倍受壓力。

那麼《渴望》帶給宋大成的扮演者李雪健什麼?

帶給他名和利,讓他出差在外,住上了最高級的總統套房。「那屋子真的很大,洗澡堂子也非常大,有看不夠的風景。我找不著北了」。

找不著北的演員李雪健成名之後,參演了電影《橫空出世》,在裡面扮演主持原子彈研發的馮石將軍。戲很好,演得也很好,唯一的缺點就是他胖了。圓潤的面龐不符合角色的設定。

「我在成名之前會為了角色減肥,後來也會,唯獨《橫空出世》那時候,我人太飄了,壓根沒想要減肥。就這一點,我永遠對不起觀眾。我感到羞恥。「

「好人一生平安」

當年,北京電視臺批給《渴望》劇組的110萬經費,實際只花了97萬,剩餘的13萬又交還給了臺裡。而那個租下的室內籃球場,日後又陸續拍攝了《編輯部的故事》、《皇城根》等幾部優秀的電視劇。

《渴望》劇組當年拍攝的最後一場戲,是徐月娟在失掉腹中的孩子後,心灰意冷,與宋大成的一場對話。

對話的內容是貫穿全劇的主題——「善良與成全」。借「好人」宋大成之口,點出了全劇的「劇眼」:希望世界能多一點愛,多一點溫暖,多一點幫助。

好人宋大成並未得到一個好的結局,而劉慧芳不幸的命運依舊未能改善,《渴望》成了一齣悲劇。而悲劇的意義是什麼?「悲劇是借用憐憫和恐懼,使情感得到淨化」——悲劇的呈現,會激發人對於「真、善、美」的追求。

《好人一生平安》,這個願望既樸素又真摯。但好人真得能一生平安嗎?或許不能,或許《渴望》裡的那句歌詞,形容起生活來才更貼切:

「恩怨忘卻,留下真情,從頭說。」

相關焦點

  • 國產電視劇排行榜前十 這些巔峰之作你都看過嗎?
    排名第五《鄉村愛情》——入圍理由:農村題材巔峰之作這個肯定也有爭議。農村題材的作品很多,但能被傳播如此之廣,系列如此之多的唯有此片,趙本山真正意義上拍出了一個地道農村題材的作品,這部《鄉村愛情》中,講述的就是一個小村子裡,幾個普通人之間的嬉笑怒罵,他們太真了,小市井的氣息太濃了,他們的日常,就是中國農村人的日常,他們的想法,就是中國人日常的想法,不是嗎?替補:《渴望》《大地》
  • 國產電視劇的巔峰之作有哪些,你看過多少部經典電視劇?
    哪部電視劇是國產劇的巔峰?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很難回答全面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在國產劇中這種巔峰之作的經典電視劇實在是太多了。我在最近的個人自媒體中分享了很多上世紀70、80、90和00新年代的一些歌曲和電影電視劇文章,可以看到很多的群眾和觀眾的留言,全是滿滿的回憶。真正的經典好劇,每一部的電視劇都可以說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不論隔了多少年,翻出來都依舊好看!
  • 國產諜戰劇的巔峰之作!能否有機會被超越呢?
    於是鄭耀先成為了特務界人人得而誅之的特工,他在特務界的外號叫「軍統六哥」。而上線的犧牲讓他和組織失去了聯絡,解放後他化名國民黨留用人員周志乾,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繼續為組織提供重要情報。在自己「風箏」的身份被組織證實後,他仍然以隱蔽的方式,協助公安局破獲多起潛伏特務。在長達30年之久的特務生涯中,他時刻提防著敵人誅殺,並且忍辱負重,忍受妻子的離散,他早已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要付出這些必要的慘重代價。
  • 被嚴重低估的國產劇,他的巔峰之作
    沒有什麼時下流行的反轉,也沒有當下國產劇能衝上熱搜的「爽」。不同於馬大帥的「不體面」,範德彪曾有過一段春風得意的時光。小編相信這不是無意為之,更像是草根出身的趙本山夾帶私貨地諷刺了所謂「上層階級」的虛偽。
  • 五部國產經典諜戰劇:哪部才是諜戰劇巔峰之作?
    今天,筆者就近年來國家熱播諜戰劇中,給大家盤點五部較為經典劇集,看下大家覺得哪一部劇,算得上是諜戰劇的巔峰之作。這五部諜戰劇熱播後,不僅是取得口碑收視雙豐收,更是掀起了一波觀劇熱潮,同時也彰顯了國家文化軟實力。ps:你若一部都沒看,那就太可惜了!
  • 一部被低估的國產電影,李易峰演技巔峰之作,幾個月後被封神
    相對於李易峰,他那幾年產的影視作品並不算多,而《動物世界》是李易峰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全心全意投入,並精力達到自己演技巔峰的作品。不過誰也沒有想到,幾個月後,道歉的卻輪到了看過這部劇的網友。最近6月17號,我無意中發現了這部電影,去一探這部劇到底為什麼後期讓網友變化這麼大
  • 那些只有短短20集的5部國產劇,每部都是巔峰之作,你看過幾部?
    最好看的一部古裝言情劇,故事情節緊湊,內容豐富,當年的黃奕、李琳、聶遠、沙溢、娟子,都是青春正好靈氣滿滿。一直認為這部劇裡的雙女主「最正常」。一個活潑開朗但是不粗鄙,一個溫柔知書達理但是堅強果敢。說真的現在塑造的女主經常把沒有禮貌比作真性情,無理取鬧當成率真,把溫婉大方寫成聖母白蓮花,把畏畏縮縮寫成小家碧玉。2、《人龍傳說》劇集:20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港劇,沒有之一。
  • 國產劇中的巔峰之作,部部高口碑,全看過的叫你一聲大佬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國產劇的質量慢慢低下,現在高質量的電視劇已經不多了,而且歷史正劇往往沒有市場,很多年輕人也不太看這類型的劇,不過國產劇中,就屬歷史正劇拍得最好,在眾多的優秀國產劇中,歷史劇是佔了百分之七八十。
  • 國產劇中的巔峰之作,部部高口碑,全看過的叫你一聲大佬!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國產劇的質量慢慢低下,現在高質量的電視劇已經不多了,而且歷史正劇往往沒有市場,很多年輕人也不太看這類型的劇,不過國產劇中,就屬歷史正劇拍得最好,在眾多的優秀國產劇中,歷史劇是佔了百分之七八十。
  • 《瞄準》國產劇良心之作,劇情不注水,節奏緊湊扣人心弦
    這部一共有五十七集的高製作國產劇,使人看了後真正感受到何為國產劇的巔峰之作?它首先以前面幾集講述了發生在松江市詭異的一天,這還僅僅是電視劇《瞄準》的開始布局。 而且本片主要以快節奏的劇情表現方式,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其中最為獨特的一面就是:它的情節超出了觀眾的預判,它是以暗殺、間諜等等熱門懸疑元素作為表現方法。
  • 懸疑劇、權謀劇、愛情劇!盤點20年來20部巔峰國產劇
    近年來,許多美劇、韓劇佔據了各大影視榜單的前列,在這樣的形勢下國產影視劇也重振旗鼓,鍛造出《琅琊榜》等為人稱讚的作品。其實國產劇從不乏佳作,近20年來,就有20部題材各異的巔峰國產劇,看看哪部作品才是你心中的經典之作吧。
  • 《大明王朝1566》,國產電視劇巔峰之作
    沒想到10年過去了,這劇竟然意外躥紅,在豆瓣上取得了逆天成績:97分!就目前為止,這是國產劇的最高分數了。尤其是優酷今年放出了高清版,引來關注無數。這部戲被稱為「神劇」、「中國電視劇巔峰之作」,仔細觀之,絕不是虛誇。
  • 邵氏三部曲,國產恐怖片巔峰之作
    小編今天要推薦的這幾部電影,可以說是國產恐怖片的巔峰之作了,對於喜歡看恐怖片的小夥伴們來說,絕對不容錯過!第一部:《邪》劇情簡介:民國初年,廣州西關陳家家道已中落到,只剩陳秀英,其入贅的丈夫楊振宇及服侍秀英的丫鬟。
  • 內地武俠劇的巔峰之作《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是內地武俠劇的巔峰,難道在這部劇播出之前就沒有可與之媲美的優秀武俠劇嗎?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若論武俠劇,內地與香港比,那不是被甩兩條街的事。本來內地的電視劇就起步較晚,在80年代初,當香港電視劇在大陸颳起「武俠風」的時候,內地的導演們還在拍一些上下集的生活劇,很少有超過10集的電視劇,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那部根據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8集電視連續劇《武松》了,當時也是萬人空巷。
  • 十六年了,《水月洞天》仍然是國內古裝玄幻武俠劇巔峰之作
    比如《魔界之龍珠》《穿越時空的愛戀》《魔劍生死棋》《仙劍奇俠傳》《少年王衛斯理》等等。而要說到既有包含武俠,有帶有玄幻色彩的古裝劇,要數2004年播出的《水月洞天》最是巔峰。區別於傳統的武俠,《水月洞天》可以算得上是國產劇中的一次大膽嘗試,以一種奇幻為主體的風格打開電視劇新領域的大門。高質量新穎的創作,不僅獲得了收視率保證,還贏得了口碑,更是鑄造玄幻界的傳說!目前在豆瓣評分上仍高達到8.3分,可笑的是特效更加逼真的今天,竟然沒有一部玄幻劇超過這個評分!
  • 1987年豆瓣超過8分的10部國產劇(下),不可超越的巔峰之作啊
    上一次我們盤點了1987年豆瓣超過8分的10部國產劇的上半部分,今天我們繼續盤點。《動物王國竊案》是由向陽執導,吳渝森、向陽兩人聯合編劇,沈小謙、於鼎、楊成純、尚華、丁建華等人配音的兒童動物劇,《女駙馬》由朱茂松執導,韓再芬、熊辰龍等人主演的黃梅戲電視劇,說的是湖北襄陽道臺之女馮素貞冒死救夫
  • 233部職場劇告訴你:國產職場劇為什麼這麼爛?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DT財經(ID:DTcaijing),作者: 仙貝,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說真的,國產劇從不讓人失望的一點,就在於它總是讓人失望。尤其是今年的兩部「開年大劇」《安家》和《完美關係》。
  • 宮鬥劇的經典,於正的巔峰之作《美人心計》
    這部劇小編認為是於正導演的巔峰之作,同時也是林心如演技的巔峰,這部劇的選角和服化道都很好,演員都可以擔得起美人這個稱呼,這部劇有宮鬥,有權謀,有歷史,也有愛情。多說帝王無情,但是這部劇中的竇漪房和劉恆確是愛得深沉,帝後之間永不相問的感情確實讓人羨慕和動容,在深宮之中他們讓人相信君王之家也有情愛,也會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付出自己全部的真心,既然是電視劇我們就不用去在意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總之在這部劇中帝後CP是絕對沒有一點點問題。
  • 《大鬧天宮》是國產動畫片的巔峰之作
    文/知乎王敬之國產動畫,出道即巔峰。而屹立於巔峰之上的,就是距今已60年的《大鬧天宮》。
  • 雍正王朝:看明白了江夏鎮,你就知道了何為國產劇的巔峰
    可以說縱覽古裝劇乃至國產劇,雍正王朝都屬難得一見的經典之作,可以說是國產劇的巔峰。那麼這部電視劇為什麼這般經典呢,這般經久不衰呢,到底有何亮點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在這裡依舊老生常談的說一次哈,本分析文章只談劇不說史,並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正史的說。只是分析分析雍正王朝這部經典電視劇蘊含的各種人生道理和職場道理,所有分析都是基於雍正王朝電視劇的劇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