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一次媽媽誰真的不知道準媽媽和寶媽之間有多大的差距。
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很多準媽媽被關心、照顧,被所有人捧在手心裡,但是孩子一降生,所有人又開始囑咐:要好好地照顧寶寶,不要讓孩子受傷。
但是卻很少有人叮囑寶媽:保護好自己!
最近有一位寶媽就用自己的經歷提醒了其他的寶媽,保護好孩子不受傷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我為你剖腹七層,你卻讓我變成了「獨眼」!
網上一位寶寶嶽嶽的媽媽發布了一則短視頻,並且配上了這樣的文案:{我為你剖腹7層,你卻讓變成了「獨眼」!渣男,但我依然愛你}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嶽嶽早上起床後就坐在了媽媽的頭髮上,媽媽想把寶寶挪開,於是睜開了眼睛。
結果眼睛正好碰到了寶寶遞過來的手指,眼睛直接就已經睜不開了。
嶽嶽媽媽趕忙打電話叫來了幫手去了醫院,然後回家後哭笑不得地發布了這則視頻。
看著嶽嶽媽媽臉上的紗布,真是非常令人心疼,幸虧眼睛受傷並不嚴重,很快就能康復。
只有當了媽媽才知道娃的殺傷力有多大。
其實像嶽嶽媽媽這樣被娃誤傷的情況不在少數,有的寶寶喜歡摳、用手打、用牙咬、用頭撞,甚至還會撇東西誤傷爸媽。
評論區每個家長的親身經歷讓人看了,都忍不住疼一下。
準媽媽的時候只看到了別人家「熊孩子」的討厭,與網絡上「寶藏娃」的活潑可愛,卻沒曾想當媽之後會受傷。
我也曾因為孩子亂關門,手指受過傷。
為什麼寶寶們殺傷力這麼大?
孩子喜歡「傷害」家長其實是一種生長發育必經的過程。
著名幼兒研究家蒙特梭利指出:人體上面有兩項事物與智慧有關係,一個是口,一個是手,當孩子能自由地使用自己的手時,手就帶了智慧。
當孩子長到6個月左右,就會進入「手部敏感期」。
他們會儘可能的掌握可以動手的機會,例如撕紙巾、扔玩具、扯頭髮、拍耳朵等。
而蒙特梭利認為,處於「手部敏感期」的孩子,他的手與他的大腦逐漸處於共同合作的狀態,大腦與手都會越來越靈活。
這個過程就是寶寶發展心智的過程。
所以承擔育兒重任的媽媽們,既要好好的保護好自己,又要及時制止孩子的危險行為,還要讓寶寶能夠鍛鍊自己的雙手。
所以我總結了一些安全小貼士,希望可以幫助到家長們:
1、把尖銳的危險物品藏起來。2、保持寶寶的手部乾淨,避免寶寶吃到髒東西,還要勤剪指甲,防止孩子傷害自己、抓傷父母。3、給孩子準備一些安全的、可以鍛鍊雙手的小物件,例如麵團、小皮球等。4、用明確的態度對待寶寶,經常對孩子微笑、擁抱、親吻,然後在他動手的時候,立馬冷淡,這樣通過表情,寶寶就知道什麼不應該做了。
我是寶媽,一位成長中的多平臺育兒作者,在育兒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每篇科普都是根據相關科學文獻和多年自我育兒經驗進行的總結,關於今天的討論內容,各位家長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會及時觀看並進行溝通,如果科普內容有什麼不足,歡迎大家指出,我會及時進行更正,帶給大家更科學有效的育兒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