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讀書人真正登上政治舞臺應該是西漢的事情。
在蠻荒時代,能打,能搶到食物,就是老大。後來進入文明時代,能修城池,修溝渠,造兵器比較受重視。再後來縱橫家耍嘴皮子也很重要。
但是歸根到底,讀書人要解決的問題是意識形態問題。
也就是為什麼是你家,而不是別人來統治。
在過去,統治者基本都是貴族,怎麼說也可以有個傳承,而且有家產,有私兵,有社會承認。
但是劉邦是赤裸裸的平民出身。而且壞就壞在他起來扎刺的時候已經47歲了。
47歲是個很可怕的年齡,因為那時候平均壽命也就35歲左右,你47歲意味著你的經歷,你的底細已經有太多人知道。包括蕭何曹參等一幹功臣,都知道劉邦就是流氓地痞出身。
劉邦爹媽也很長壽。因為彭城之戰時劉邦跑太快沒帶他們,還被項羽捉住,起碼鴻溝中分時候還活著。那就造成你想編段子說劉邦爹媽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也不可能,糊弄誰呢那麼多人都見過。
所以劉邦上任後就面臨這個問題。
首先提出藥方的是叔孫通(參考舊文《意外躺贏》),他的辦法其實是用複雜的禮儀,抬高皇帝,貶低臣子,形成等級制。實際上是降低社會溝通和交易的成本。
這一手,是有用的,劉邦都爽的說如今才知道當皇帝這麼爽(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但劉邦是開國皇帝,用我們的話說,是有克裡斯馬。他這樣一包裝,就算立住了。他的子孫怎麼辦?
大家服你,不見得服氣你的子孫。傳承的過程一定衰減。
到時候一定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為啥是你劉家做皇帝?
比如漢景帝時候,黃生和轅固生就在御前辯論過這個問題。
辯論的由來是湯武革命,也就是商取代夏,周取代商,算怎麼回事?
黃生認為,湯武都是亂臣賊子,弒君造反。
轅固生認為,彼時桀紂都是暴君,湯武起來是人心所向,天命所歸,不是亂臣賊子,反而是順應天命。
黃生又說:帽子雖然破舊,但是一定戴在頭上;鞋雖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腳下。為什麼呢?這正是上下有別的道理。夏桀、商紂雖然無道,但是身為君主而在上位;商湯、周武王雖然聖明,卻是身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過錯,臣子不能直言勸諫糾正它來保持天子的尊嚴,反而借其有過而誅殺君主,取代他自登南面稱王之位,這不是弒君篡位又是什麼。
轅固生一看就放了大殺器:照你這麼說,我們漢朝高皇帝算幾個意思?
漢景帝一看不對,就出來和稀泥,這事兒就算了。
這次辯論雖然沒有結果,但是把問題搬到檯面上了。意識形態問題不解決,靠兵靠錢,最後是靠不住的。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解決這個問題的是董仲舒。
現在很多人大概就是從那八個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上認識此人。
但其人真正解決的就是法統問題。
董仲舒認為,有至高神:天。天決定一切。
皇帝是天子,也就是上天派來統治世界的。
誰當皇帝不是誰拳頭大就說了算,而是上天決定的。
劉邦能當皇帝,就是上天選了他。不然秦當初那麼牛為啥就完犢子了呢?因為當初贏家順應天意,就橫掃六合,後來不順應就被拋棄了。
那麼誰來衡量是不是順應天意呢?一靠讖緯,二靠故紙堆,執行的是讀書人,用祥瑞來忽悠皇帝,用故紙堆的解釋權來篩選接班人,用天災的解釋權來嚇唬老百姓。
就此,讀書人和皇權結盟,皇權讓渡部分的權力,還有地位,榮華富貴給讀書人,讀書人來替皇權背書。
而現實上,能讀書的肯定也不是窮人,因為你讀書意味著你要脫產,不去種地,尋常人哪裡供得起?
但我們很清楚,什麼白雞白鹿麒麟之類的祥瑞,基本都假的。對各種自然現象的解釋也基本是胡扯,你說這幫人是裝神弄鬼,也不為過。因此,在科舉之前,我看把讀書人代表的權力說成是神權也沒問題。
既然是神權和皇權嘛,套路就都一樣了,比如讀書人經常拿天生災禍嚇唬皇帝,說出了這事情說明你作為君王有問題。反過來皇帝也會拿這個收拾不聽話的讀書人,比如出了災禍就要重臣以死謝罪。
但皇族需要靠血脈傳承,總歸會有不肖子孫。讀書人天下都有,大家互相幫助。因此其實讀書人掌握了意識形態解釋權後,就事實上立於不敗之地了。
直到:網際網路的出現。
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沒有,書又很貴,事實上只有少數人能讀書,能掌握知識。
而大部分普通人根本就文盲,就算很多官員,乃至部分皇族,因為事情很多,他真不一定有時間去好好讀書。這就造成知識的壟斷。
在科舉之前,事實上選官的辦法就類似於商業互捧。
比如你在家做個宅男也是不慕榮利,雖然你曾祖是太尉、大司馬;你在家種地和當地二代們互相吹捧也是得一可安天下。至於幾個年輕人開個茶話會針砭時弊,再來個大佬背書這幾個娃都不錯,最後舉個孝廉,做官則為大佬,退隱就是學閥,再去點評當年恩師的子孫,還不是美滋滋。
但網際網路壞就壞在,你過去說的話,幹的事情都是有記憶的。不僅如此,其他怎麼搞的也都是查得到的。這就給商業互捧帶來很大的難度。你看現在天才少年越來越少,還不是因為難度比較大,一不小心就翻車?
你再想找一堆人商業互吹,那也得人家配合你,就算配合你,你又不能阻礙吃瓜群眾的挑刺兒,但不是真的金剛鑽,幾個人經得起網際網路的反覆考驗吶。
至於殘存的那幾位嘛,聰明的某人(別以任何形式問是誰,問我也不說,瞎叨逼叨拉黑)及時割席交心,雖然被昔日故舊痛罵也在所不惜,如今洗白上岸數錢還不是美滋滋。蠢的某人還把服貿協議當做服裝貿易,這不是就漏了怯嘛。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啊,就不知道這善字兒怎麼寫。幾橫幾縱啊?
更多交流,請關注芥末圈(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經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萬字;試讀請點擊《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經更新至80章,試讀請點擊《【黑木崖系列】副教主倒灶(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