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最長的一首詩《豳風·七月》

2020-12-20 茉莉花香醉

《豳風·七月》詩經中最長的一首詩。這首詩反映了周代早期的農業生產情況和日常生活情況,不僅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是一首傑出的敘事兼抒情的名詩。古人的智慧都是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比如二十四節氣等。這首詩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因為它的作者是部落成員,所以口吻角度極準,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凡春耕、秋收、冬藏、採桑、染績、縫衣、狩獵、建房、釀酒、勞役、宴饗,無所不寫。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ì)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sì),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yè)彼南畝,田畯(jùn)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yì)筐,遵彼微行,爰(yuán)求柔桑。春日遲遲,採蘩(fán)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qiāng),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jú),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yāo),五月鳴蜩(tiáo)。八月其獲,十月隕籜(tuò)。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zuǎn)武功,言私其豵(zòng),獻豜(jiān)於公。

五月斯螽(zhōng)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燻鼠,塞向墐(jìn)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shū),八月剝(pū)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茶薪樗(chū),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lù),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táo)。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sì)觥(gōng),萬壽無疆。

譯作白話文如下:

七月大火向西移,九月女工做寒衣。冬月北風吹得噼啪響,臘月寒氣凜冽襲人。粗布短衣沒有一件,怎樣度過這年關?正月裡修理好農具,二月裡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子兒女一同去,把飯送到地頭上,田官也十分高興。

七月大火向西移,九月女工做寒衣。春天陽光暖融融,黃鸝叫聲婉轉像歌唱。姑娘提著深竹筐,沿著田間小路走過,伸手採摘鮮嫩的桑葉。春來白天漸漸變長,採白蒿的人來人往,姑娘心中好傷悲,害怕要隨貴人嫁他鄉。

七月大火向西移,八月要把蘆葦割。三月蠶月修剪桑樹枝,準備好鋒利的斧頭,砍掉高高長枝條,攀著細枝摘取嫩桑葉。七月伯勞叫聲聲,八月裡把麻織。染絲有黑又有黃,我的紅色最鮮亮,給貴人公子做衣裳。

四月遠志結了籽,五月知了吱吱叫。八月裡田間忙收割,十月裡風吹樹葉落。冬月裡上山獵貉子,取狐狸的好皮毛,給貴人公子做皮裘。臘月裡獵人會合一處,繼續操練打獵的武藝。獵到小豬歸自己,獵到大豬獻王公。

五月蚱蜢腿動扇翅膀,六月紡織娘展翅飛翔。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來到屋簷下。九月進家門口,十月蟋蟀鑽進我床下。堵住鼠洞燻老鼠,封好北窗糊好門縫。可嘆我妻子兒女,辭舊迎新過新年,就在這屋裡過寒冬。

六月吃李子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打樹上的紅棗,十月裡到田間收稻穀。冬日裡釀成春酒,為了老人祝長壽。七月裡有瓜菜吃,八月裡來摘葫蘆。九月地頭撿起秋麻子,採摘苦菜為食砍伐臭椿為柴,養活我農夫自己。

九月修築打穀場,十月糧食收滿倉。黃米高粱早稻和晚稻,小米麻子豆麥全部收進倉。可嘆我們這些農夫,莊稼活剛收拾完,又要為官府築宮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裡趕著搓麻繩。趕緊上房修好屋,新春又要種百穀。

臘月去河面鑿冰咚咚響,正月把冰塊搬進窖中藏。二月是要趕早祭祖先,獻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降霜天變涼,十月打掃曬穀場。美酒敬賓客,宰殺羔羊大家嘗。大家一起登上廟堂,共同舉起漂亮的牛角杯,齊聲高呼:萬壽無疆。

這首詩從七月寫起,按農事活動的順序,以平鋪直敘的手法,逐月展開各個畫面。詩中使用的是周曆。周曆以夏曆(今天的農曆,又稱陰曆)的十一月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都與夏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

這首詩共八章。第一章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概括了勞動者全年的生活,有很強的代入感,一下子將人們的思緒帶入了那個艱辛的歲月,相當於一個總綱。第二章寫婦女蠶桑;第三章寫布帛衣料的製作;第四章寫獵取野獸;第五章寫一年將盡,為自己收拾屋子過冬;第六章寫為公家採藏果蔬和造酒,為自己採藏的食物卻是麻子苦菜之類,感嘆了農夫的辛酸;第七章寫收成完畢後為不停歇,又為公家修宮室,之後修理自家的茅屋,又春耕做準備;最後一章寫冬日裡鑿冰儲藏,以及一年一次的年終燕飲。

這首詩全篇用「賦」的手法,通過敘述一年四季的勞動,用樸實無華的語言,雖沒有濃烈的抒情,卻把農夫的辛酸體現的淋漓盡致。詩經中的詩歌多以抒情詩為主,敘事詩比較少,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通過寫景形象鮮明,對比鮮明,雖無過多的抒情詩句,僅有兩句感嘆「嗟我婦子」和「嗟我農夫」,卻表達了農夫濃鬱的辛酸感。通過詩中人物娓娓動聽的敘述,又真實地展示了當時的勞動場面、生活圖景和各種人物的面貌,以及農夫與公家的相互關係,構成了西周早期社會一幅男耕女織的風俗畫。

(《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每天讀一篇,分享一點自己的解讀與感悟。)

相關焦點

  • 詩經《七月》
  • 《詩經》的早期形態與「四詩」
    古代學者對這一問題也有過討論,顧炎武《日知錄·四詩》中提出的「四詩」說即具有啟發性。他認為:「《周南》《召南》,南也,非風也。《豳》謂之《豳詩》,亦謂之《雅》,亦謂之《頌》,而非《風》也。《南》《豳》《雅》《頌》為四詩,而列國之《風》附焉,此《詩》之本序也。」顧炎武所謂「詩之本序」,其實就是在探討《詩經》的早期形態問題。
  • 《詩經》中的農事與物候
    作為古代詩歌的開端著作,《詩經》記載了西周到春秋時期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數千年前,人們在田地間勤苦勞作的同時,借用民歌訴說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因而這些詩中大多的情感表達也多與某種植物相關。
  • 七月流火指酷暑難耐? 讓人望文生義的成語還有哪些
    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記者 宋宇晟)近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句出自《詩經》的詩文又因一些文章的錯用而受到關注。在不少文章中,「七月流火」被用來形容七月天氣酷熱難耐。但事實上,這四個字的本意並非如此。資料圖:7月11日,成都氣溫突破35℃。
  •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第四講 最美《詩經》:詩三百,思無邪(上)
    敬明,語出《詩經·魯頌·泮水》:「穆穆魯侯,敬明其德。」這是一句讚美魯僖公的話,翻譯過來就是端莊帥氣的魯僖公,您的品德端肅光明。很多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在為子女起名字的時候,尤其是生了女兒的父母都會捧著一本詩經,從頭翻到尾,連讀好幾遍,目的無非是找出個朗朗上口而又寓意美好的名字,結果卻發現,好名字都已「名花有主」。從古至今,那些從《詩經》中走出來的名字,讓人聽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 20歲的毛澤東讀《詩經》:從而走上革命道路,立志救民於水火
    二、青年毛澤東讀《詩經豳風》立下救國之志1913年,年僅20歲的毛澤東在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就讀時,在他的《講堂錄》裡,就記載了這樣的句子:「農事不理則不知稼穡之艱難,休其蠶織則不知衣服之所自。《豳風》陳述王業之本,《七月》八章只曲評衣食二字。」
  • 《詩經》中最美的句子,都跟它們有關
    孔夫子曾告誡弟子,人不可不讀《詩》,《詩》也就是《詩經》。讀《詩經》有三個好處,一可以從中學習寫作方法,因為《詩經》中有很多比興的手法,非常生動精彩;二可以學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治理國家的道理;第三,《詩經》中有很多動植物名稱,讀了可以長見識,增長知識。這本我國古代的經典流傳到日本之後,也聚集了一大批的擁躉者。
  • 《詩經》基本面貌解讀
    就後者而言,最典型的就是《豳風·七月》,它生動具體地記述了農民一年四季的艱苦勞作生活,周而復始,沒有閒暇,而勞動成果卻為統治者所享用,自己卻住破屋吃瓜菜,「無衣無褐」。類似的還有《魏風·伐檀》、《魏風·碩鼠》等。
  • 《詩經》中最悲涼的一首詩:我在他鄉,思念故裡
    每一首詩歌,都有它的靈魂,也就是它的主題,它蘊含著獨有的思想感情,或是愛國忠君,或是懷才不遇,或是男女相思,或是歡樂喜悅,或是憂愁苦悶,或是豪邁奔放……細細讀來,仿佛是穿越了千百年的時光歲月,看到早已成為塵埃的種種場景,讓人心有所感,深有所思,今天,就來說一說《詩經》中最悲涼的一首:我在他鄉,思念故裡。這首詩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採薇》,全詩為:採薇採薇,薇亦作止。
  • 豳風傳唱中的新生活(徵文比賽二等獎)
    《詩經·豳風》裡面的世外桃源就是這裡,那被人所神往的黃土地就是這裡。如今他叫旬邑,雖已沒有古典書籍中描寫的男耕女織,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現代化樓閣臺榭;一道道現代化的廣闊大道,但人還是詩經裡面的人,變化的僅僅是面孔,不變的卻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豳的精神、豳的人文、豳的擔當和豳的希望。
  • 《詩經》中國最早詩歌集 讀十句經典領略詩歌之美 子曰:令人神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收集了許多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孔子曾對《詩經》有過看法: 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其意思:是詩經三百篇,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令人神往」(思無邪的意思是:沒有邪念,思想純正。 但這裡可以理解為令人沉醉、神往)。我覺得,詩歌之美,能讓人洗滌煩惱,忘卻生活的瑣碎,沉浸其中,更是心神皆醉。今天,推薦《詩經》的十句經典,送給大家。
  • 《詩經》中一首千古流傳的詩,乃千古第一首把女人比作花的詩!
    《詩經》是我國偉大的一部先秦時代的詩集,它的內容歌頌著當時的風土人情,歌詠著當時人們辛勤的勞作,歌頌當時民風的和諧,淳樸,其中一首詩《桃夭》,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了千古名詩,它優美的內涵,辭藻,以及描繪的情景,給了人們美的享受。
  • 男寶女寶起名:20個知書達禮的詩經女孩名字,願你們被世界溫柔以待
    中國人素來就有《女詩經,男楚辭》的說法,但是詩經中並不止唯美的女孩名字,也有俊美好聽的男孩名字,採用《詩經》取名,既浪漫又帶著期望。 一、知書達禮的女孩名字1. 樂澤出自《詩經》: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
  • 《詩經》中最歡樂幸福的一首詩:今天我要嫁給你啦!
    《詩經》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有311首詩,成書於春秋中期,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有先祖創業的頌歌,有貴族之間的宴飲,有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還有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風貌的形象反映。
  • 《詩經》中最純粹的一首愛情詩:我愛你,只是因為愛你
    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珠寶,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社會生活,因為勞動生產、男女相戀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音調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囊括了古體詩、近體詩以及格律詞,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朝,詞則起源於隋唐,盛行於宋朝,由於詩詞源自民間,所以詩詞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
  • 豳地為《詩經》之鄉
    文/鄭智賢         在305篇樂歌組成的《詩經》中,豳地《風》、《雅》、《頌》佔了一定的篇數,這是誰也抹煞不了的客觀事實,這為豳地成為「詩經之鄉」奠定了最基本的條件,但還需要文物考古的支持,史志典籍的證明,民俗文化的認可。在這幾方面,豳地的條件得天獨厚。
  • 《詩經》中最浪漫的一首詩:即便距離遙遠,也想漂洋過海來看你
    這句詩表達了求而不得、虛幻而縹緲的愛,如鏡中花,水中月,看得到花的嬌美,卻觸碰不到它的嬌嫩芬芳,感覺得到月色的清冷,伸手觸碰,卻只剩下漣漪拂過指尖的微涼。還有這樣的一首歌,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歌便是《漂洋過海來看你》,前幾句的歌詞為: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漂洋過海的來看你,為了這次相聚,我連見面時的呼吸,都曾反覆練習。
  • 《詩經》中的西周史:周公東徵
    我們不去考證所有歷史細節,看看《詩經》裡面記載了周公的哪些事跡。        《詩經·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徵,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徵,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 冷門詩歌:寫春天的小詩無一生僻字,讀來很美,作者名字卻不認識
    他們也不會像今天的我們一樣,很容易就被屏幕中的內容所控制。這只是被動地接受,而極少去發現存在於身邊的美麗景色。古人想獲得我們今天如此五彩斑斕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他們只能把目光投向於大自然當中,在季節的變換當中,在溫度的升降當中,在天氣的晴雨之中,尋找那片刻的溫柔的詩意,寫出精美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