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ystems:科學家成功利用合成生物學和機器學習算法來加速人類...

2020-12-27 生物谷

2020年1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ystem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將合成生物學與機器學習算法相結合,利用血液和膽汁處理系統創建出了人體肝臟類器官,當植入到肝臟衰竭的小鼠體內後,實驗室培養的替代肝臟就能有效延長小鼠的壽命。基於本文研究結果,未來研究人員或許有望在犧牲精度或控制的情況下誘發並加速實驗室培養的器官的成熟。

醫學博士Mo Ebrahimkhani指出,懷孕長達漫長的10個月,出生後機體的新生器官需要較長時間甚至數月才能夠成熟,但如果一個人需要肝臟的話,或許等不了那麼長時間;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我們能夠在17天時間內得到具有四種主要細胞類型和血管的人類肝臟組織,同時只需要三個月時間就能讓其發育成熟到妊娠晚期階段的狀態。

圖片來源: Velazquez et al.(2020), Cell Systems.

如今其他研究人員嘗試使用生長因子在培養皿中誘導類器官的成熟,但這代價較高,而且會得到不一致的結果,且很容易發生人為錯誤;研究者表示,通常情況下會有不需要的組織或細胞類型出現,比如腸道細胞或腦細胞會生長在固體肝臟組織的中間。而遺傳工程技術就比較乾淨,但其協調發揮作用起來較為複雜,於是研究人員就通過聯合研究使用一種機器學習系統來逆向工程化人類肝臟成熟所必需的基因。

隨後研究者利用包括CRISPR在內的遺傳工程化技術來講大量成熟的肝臟組織(來自人類幹細胞)轉化成為「預先設定的肝臟類器官」。獲得的類器官越成熟,就會有越多的毛細血管和未發育的膽管細胞穿過薄薄的組織薄片,而這種微小器官的功能就越接近於其全尺寸的自然人體模型,能量儲存、脂肪積累、化學物質轉運、酶的活性以及蛋白質的產生都更接近於成年人提肝臟的功能(儘管其仍然不能完全匹配)。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想像的類器官應擁有三種主要用途,即藥物發現、疾病建模和器官移植;由於幹細胞來源於患者機體,而實驗室培養的器官能夠進行個體化處理,所以並不會有免疫排斥的威脅出現。當移植到肝臟受損的小鼠機體中時,這種新型肝臟類器官就能政工整合到動物機體中,並能持續發揮作用,即產生出現在動物血液中的蛋白質並延長動物的壽命。

最後研究者Ebrahimkhani說道,這或許是一項原則性的證明,表明該技術或許有可能未來會被更加廣泛地使用。我們所參考的是自然設計的人類肝臟,但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設計方式,比如,可以通過遺傳開關來保護組織免受病毒損傷,並以病毒的DNA為靶點來摧毀它,這或許就會使得這種新方法變得與眾不同。(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Jeremy J.Velazquez,RyanLe Graw,Farzaneh Moghadam, et al.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Directs Development and Vascularization of Multilineage Human Liver Organoids, Cell Systems (2020) doi:10.1016/j.cels.2020.11.002

相關焦點

  • Cell解讀!科學家們真能利用CRISPR/Cas9技術來糾正人類胚胎中的...
    Dieter Egli教授說道,CRISPR/Cas9技術或許目前還不能很好地應用於臨床中用於糾正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階段所出現的突變。近些年來,該技術給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而且其發現者也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目前CRISPR/Cas9技術能幫助科學家們對胚胎中的細胞、活體組織和動物胚胎的基因組進行精確地編輯。
  • 科學家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二元蛋白質
    科學家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二元蛋白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32:56 美國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和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manuel Derivery團隊合作研發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二元蛋白質二級結構
  • 科學家利用工程化的人類組織成功編織出...
    2020年5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爾多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人造組織製成的細線成功編織出了血管,未來有望幫助修復疾病或損傷的血管。
  • 合成生物學頂級會議「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召開 行業龍頭凱賽...
    作為我國合成生物領域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會議,本屆大會吸引了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張先恩、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eorge Church、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工程和生物工程教授 Jay Keasling等眾多大咖雲集,共同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科學家利用scRNA-Seq繪製人類炎症性皮膚病轉錄圖譜
    科學家利用scRNA-Seq繪製人類炎症性皮膚病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4 16:26:16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廣泛研究所Alex K. Shalek和J.
  • 全面回顧2020年圖機器學習進展,12位大神論道、寄望2021年大爆發!
    目前,我們還不確定下一代圖機器學習算法應該是怎樣的,但是我們相信該領域的進步有賴於大家擺脫在 2020 年及以前佔據主導地位的消息傳遞機制。在 2021 年,我們希望圖機器學習技術能夠走進更具影響力和挑戰性的應用領域。近年來,有太多研究工作都著眼於簡單、同質化的節點分類任務。
  • AI不再黑箱:利用可解釋的膠囊網絡算法識別細胞亞型
    近日由北京師範大學張江組、中科研基因所蔡軍組合作發表的論文中,利用改進後的膠囊網絡深度架構,應用於轉錄組分析和細胞分類,取得良好效果並具有較強的可解釋性。 我們邀請論文第一作者王力飛博士,在周四(12月17日)的生命複雜性讀書會中做線上分享,解讀這項研究。分享將在B站和騰訊會議同步進行,參與方式見文末。
  • 看合成生物學如何顛覆人類認知
    1965 年,中國科學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 —— 結晶牛胰島素,標誌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徵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後,基因測序技術、DNA 重組技術以及基因編輯技術的建立,實現了人類 「讀基因」、「編基因」 和 「寫基因」 的夢想。生物學概念開始與工程學概念結合,合成生物學時代的到來,或將引領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
  • 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和群體遺傳學對腫瘤進行亞克隆重建
    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和群體遺傳學對腫瘤進行亞克隆重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6:00:00 英國癌症研究所Andrea Sottoriva、倫敦瑪麗女王大學Trevor A.
  • bioRixv:單細胞分析和機器學習確定了COVID-19的主要靶點
    2020年6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正在利用單細胞RNA測序來研究SARS-CoV-2如何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心血管醫學和計算機科學部醫學助理教授David van Dijk博士和實驗室醫學和免疫生物學助理教授Craig Wilen博士利用被感染的人類支氣管上皮細胞(HBECs)的單細胞RNA序列數據來確定病毒如何感染和改變健康細胞。在bioRxiv預印本伺服器上發表的這項研究中,作者確定了纖毛細胞是SARS-CoV-2感染的主要目標。
  • 2020年2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5.Cell重大突破:AI從超1億個分子中預測強力抗生素,殺傷超級耐藥細菌doi:10.1016/j.cell.2020.01.021一項開創性的機器學習方法已經從1億多個分子中識別出了強大的新型抗生素,包括一種可以對付多種細菌的分子--包括肺結核和被認為無法治癒的菌株。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名為halicin的抗生素是第一個被人工智慧發現的抗生素。
  • 合成生物學改變世界?Nature子刊盤點6大產品
    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發表文章展望了合成生物學的未來,該文選擇了最能彰顯合成生物學技術快速發展和價值的6款產品進行了重點介紹。這些產品有些已經上市,有些將於 2021 年上市。其中前 3 款產品是由工程細胞或工程酶經生產所得產物,後 3 款是將工程細胞直接作為產品進行使用。
  • 2021年IT領導者對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未來發展的期望
    人們期望在幾個關鍵領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機器學習:網絡攻擊者將使用機器學習(ML)技術查明漏洞來加速對網絡和系統的攻擊。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在疫情的推進下加快進行數位化轉型,網絡攻擊者將會迅速利用機器學習來發現和利用安全漏洞。 對人工智慧系統的攻擊:人工智慧系統也可能被黑客攻擊。
  • 外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幕後英雄:29歲女算法工程師
    因為要給黑洞「拍照」非常非常難,由於黑洞的性質,幾十年來,黑洞引發了公眾無數遐想,但就是沒有人知道黑洞的真面目。正是這個原因,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才受到公眾的高度關注。其實給黑洞拍照,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上一代人曾認為不可能做到。因為黑洞本身就是一個宇宙的陷阱,光和物質都無法從中逃脫,因此它是不可見的。但科學家可以追溯到光子消失的「視界」。
  • AI解決生物學50年大挑戰,破解蛋白質分子摺疊問題
    科學家們表示,Alphafold 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將幫助科研人員弄清引發某些疾病的機制,並為設計藥物、農作物增產,以及可降解塑料的「超級酶」研發鋪平道路。「這是該研究領域激動人心的一刻,」DeepMind 創始人、執行長德米斯 · 哈薩比斯說道。「這些算法今天已經足夠成熟強大,足以被應用於真正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上了。」
  • 顏寧等點評:AI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結構生物學何去何從?
    谷歌他們這次用「暴力」的機器學習,「暴力」地解決了 這個問題。這個做法的成功會對很多相關領域都產生深遠影響。有人說這個AlphaFold2會讓很多相關行業的人失業。我認為恰恰相反,它給很多領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和新思維,因而會極大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因此會產生更多更大的機會。即便是在蛋白質結構預測這個相對較小的領域,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以色列科學家造出新型大腸桿菌,可把二氧化碳...
    ▎學術經緯/報導 在最新的一期《細胞》雜誌上,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一支團隊發表了一篇非常引人關注的論文——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他們造出了一種自然界裡不存在的大腸桿菌
  • 霍金:人工智慧或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事件
    AI遵循了「計算機在理論上可以模仿人類智能,然後超越」這一原則。霍金說,近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比如電腦在西洋棋和圍棋的比賽中戰勝人腦,都顯示出人腦和電腦並沒有本質差別。霍金擔心:失控一方面,霍金擔心一些人利用人工智慧做壞事,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它將助長戰爭和恐怖主義,加劇世界動蕩局勢。
  • Moderna合作夥伴獲美國政府11億貸款支持,疫情下合成生物學將迎來...
    和 「半路出家」 的柯達不一樣,Ginkgo 雖然不是一家製藥公司,但在過去的十年中一直在致力於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產各類藥物和疫苗中的活性成分。這種方法就像用人力來拼一張複雜的 「拼圖」,所需時間很長,從而也就限制了酶的產量,因此這種方式沒有被大規模採用。而且據一位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業內人士表示,RNA 合成酶目前有很多家供應商,但質量參差不齊,「對最終產品的影響就像 70 分和 100 分的區別」。用生物合成法來生產酶的過程完全不同於化學合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