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2020-06-18 九月的小書屋

說到馮小剛,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馮氏幽默。在20世紀90年代的尾聲,他通過幾部喜劇電影奠定了&34;和&34;的基調。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在提到他的喜劇作品時,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王朔

對於馮小剛來說,王朔就是他命中的貴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王朔,就沒有今天的馮小剛。

就連馮小剛也說,遇見了王朔,就等於黑夜裡遇見了北鬥星。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然而在1997年,王朔最落魄走投無路的時候,馮小剛託人給他送去5萬元,結果卻被王朔扔了出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想要了解其中內情,得先了解王朔。

王朔這個人堪稱是奇人,他自小在北京大院長大,後來建立了一個圈子,這個圈子裡的人也全是大院子弟,比如馬未都、葉京、姜文、趙寶剛、張元等一系列知名人物。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馬未都 王朔

為什麼說王朔是奇人呢?因為他實在是太有才華了。上世紀有一部電視劇叫做《渴望》,據說當時一到播放的時間,大街上都沒人了,大家全部回家追究。

這部劇,就是王朔參與製作的。

1988年,是中國影視劇創作困難重重的一年,但是這一年,王朔有4部小說《頑主》《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被改編成電影,這一記錄至今無人能打破。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後來導演姜文根據《動物兇猛》拍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直接拿下國內年度票房冠軍,讓主演夏雨拿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

可以說王朔在那個年代,絕對是當紅炸子雞,不僅電影火爆,而且他的小說也開創了一個流派:痞子流派。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好友馬未都曾在訪談中盛讚王朔:王朔的文學地位或者文學粉絲是非常多的,他作品的頂峰期,我覺得今天沒有一個作家能夠做到,影響了一代人。

那個時候,莫言、路遙、賈平凹、劉震雲、陳忠實都還沒有出名,還在努力創作中,王朔能脫穎而出,可見才華非同尋常。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在王朔最火的時候,馮小剛通過朋友的介紹,結識了王朔。

彼時的馮小剛還沒有出名,只是通過鄭曉龍的關係,到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做美工。

馮小剛久聞王朔大名,剛一見面就猛誇王朔的作品,甚至後來天天跟在王朔後面王老師長,王老師短地叫著,那叫一個親啊!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1991年,大名鼎鼎的《編輯部的故事》開播,編劇一欄掛上了馮小剛的名字。

其實當時大家都不同意給馮小剛參與編劇的,直到王朔說了句:&34;,這才給了馮小剛接觸編導行業的機會。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王朔雖然在國內如日中天,但是社會上批判王朔的聲音一直不斷,在那些所謂正義之士們的討伐之下,似乎喜歡王朔就是沾上了流氓痞氣,王朔就是低俗的的代表。

但是王朔面對這些口誅筆伐並未展示出他兇猛的那一面,他的類似於&34;&34;&34;這樣的一些書名和金句其實就是對這些批評最有效的消解方式,喜歡他的人有多喜歡他,恨他的人就有多咬牙切齒。

1997年,文藝界對於王朔的打壓已經達到了頂峰,幾乎只要和王朔有關的影視作品全部夭折。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王朔對馮小剛留下了這樣一句話:&34;。

隨後王朔遠走美國,從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聲遺蹟,除了馮小剛知道他的下落之外,他沒向任何人提起。

半年後,馮小剛的《甲方乙方》上映,火爆全國,票房高達3600多萬,成為了賀歲檔喜劇的標杆。要知道97年,饅頭才2毛一個。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甲方乙方》劇照

有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來,《甲方乙方》是根據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的。但是在演職人員表上,並沒有王朔的名字。

又過了半年,王朔從美國回來了,此時的王朔可以說是被全面封殺走投無路,在他最落魄的時候,馮小剛託人給他送去5萬塊錢當做稿費

王朔沒收這個錢,反而將這5萬塊給扔了出去。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王朔嫌錢少嗎?不是,他不認同馮小剛的藝術方式,二人在創作理念,人生理念上有很大的偏差

王朔的理念是平民視角的精英式批判。

馮小剛追求的徹底平民主義意識創作。

所以馮小剛註定會迎面走向&34;影像風格,並逐漸與劉震雲,劉恆接觸並與王朔分道揚鑣。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從創作角度上來說,王朔看不上馮小剛的創作思路,這5萬的稿費拿著也就格外燙手,文人的氣節,王朔身上還是很足的。

馬未都曾說:王朔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依舊保存了作為一個作家基本尊嚴的人,他不為五鬥米折腰,不願去跪舔那些所謂的美好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王朔的作品幾乎每一本都能稱作經典,他的小說幾乎全都被翻拍成了影視劇。當年我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時多次忍不住拍案叫絕。

王朔對於中國文學是有開拓性的。他半發現,半創造了一種以北京話/普通話為基礎,從平民角度出發,帶有底層色彩(&34;)的漢語表達方式。

王朔的&34;從人物形象到情節對白,都極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京片子味兒不惹人厭,甚至有時會讓人不自覺地發笑。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王朔的文字,具有必要的啟發性和叛逆性,但是不至於產生反抗心理,因為書裡寫的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不會反抗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樂於接受王朔的文字。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王朔的作品,那麼我要把這套王朔作品集推薦給你,裡面收錄了王朔最經典的幾部小說:《動物兇猛》《我是你爸爸》《致女兒書》《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看上去很美》《知道分子》。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為何卻被扔了出來

如果你能從王朔的書中領悟到什麼道理,那也許就是這些書的意義所在;如果能獲得積極的力量,那更是它的職責所在;如果都沒有,那也能從中收穫笑聲獲得快樂。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卻被扔了出來
    2007年王朔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發廣泛關注。1997年,王朔走投無路,馮小剛託人送去5萬元,卻被扔了出來王朔第一次當導演,拍《我是你爸爸》,馮小剛是執行導演。
  • 馮小剛拿出6萬現金,去看望王朔,卻被人扔了出來
    1997年,馮小剛把王朔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甲方乙方》,票房高達3600萬,作為導演馮小剛獲得分紅120萬。王朔是有名的大作家,馮小剛的貴人,可以說沒有王朔,就沒有今天的馮小剛。1991年,王朔擔任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裡的編劇,便想讓馮小剛也參與進來,因為馮小剛沒有經驗,很多人不同意。王朔撂下一句話:「如果不要馮小剛,那我也不來了。」成功把馮小剛帶進了編輯部。兩人稱兄道弟,還合夥開起了公司,拍攝電影《我是你爸爸》,王朔擔任導演,馮小剛是主演兼小跟班。
  • 「好兄弟」王朔與馮小剛的5萬元洶湧往事
    1997年,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上映取得3600萬元的票房。這是一個天文數字,90年代的物價,豬肉不過一斤2.6元,馮小剛感到意外沒有任何虛假。1997年,馮小剛還是志得意滿,王朔卻被「人人喊打」。
  • 為何馬未都說:馮小剛和王朔之間,就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
    毫無疑問,馮小剛是一個拎得清的人,他馬上化身為王朔的一個迷弟,一個萬分崇拜的粉絲,將王朔的很多小說倒背如流,就算有人指定章節都沒問題,把王朔當成自己的人生導師。可惜馮小剛在1984年到1990年的6年間,一直是做美術指導方面的工作,只能算是電影的邊緣人物。不過在這期間,他也接觸到了馬未都、葛優、王朔、等諸多的名人,為他日後成為編劇打下了人脈。
  • 王朔評馮小剛:欺下媚上!用5萬元侮辱人,不愧是被嘲諷為馮褲子
    文丨春秋來信題丨王朔評馮小剛:欺下媚上!用5萬元侮辱人,折騰幾十年依舊馮褲子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馮小剛的看法!注意,那時的王朔正是處於巔峰時期,乃至於一九八八年,剛剛被媒體不約而同的冠上「王朔年」的殊榮。注意,這可是一九八八年,而非是現在,隨便一個小明星,花點錢就可以炒作出類似的噱頭來。就類似的榮譽而言,王朔可以說是內地娛樂圈中的第一人,別人再得也都是玩剩下的。
  • 馮小剛給王朔5萬現金卻被扔進了垃圾桶
    1997年,馮小剛把王朔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甲方乙方》,票房高達3600W。王朔剛從美國回來,馮小剛拿著5萬現金去看他,王朔直接把錢丟垃圾桶了,兩人以後再無交集。然而王朔缺席了女兒的婚禮,馮小剛成了證婚人。
  • 馮小剛,王朔,「相愛相殺」的那些日子
    1958年2月12日,國家號召全國「除四害」,3月8日全民開始學雷鋒,3月18日馮小剛出生(在北京)。5月1日,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開始試播。6月15日,北京電視臺播出了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8月23日,王朔出生(在南京)。一個北,一個南,距離他們「勝利會師」,還要再等28年。
  • 《甲方乙方》之後,王朔與馮小剛的故事
    那就是「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1997年之後不再合作的事。甲方乙方》為何不署名,和馮小剛寫的是對得上的。1998年的《不見不散》,當年內地票房第一。1999年的《沒完沒了》,次年內地票房第二。2001年的《大腕》,次年內地票房第二。2013年的《私人訂製》,成為當年賀歲檔票房最高的電影,馮小剛在接受採訪時還提到王朔,說「王朔肯定有話要說」。
  • 王朔「嘴炮人生」:白巖松肉喇叭,趙忠祥公交車,馮小剛欺下媚上
    首先普通吃瓜群眾對於公眾人物的了解,大多只局限於鏡頭和媒體前,並不怎麼深入,大多也都是可以塑造出來的。而王朔作為圈內人士的大佬而言,肯定會知道和了解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進而才能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其次王朔的人生履歷也是相當的豐富,因為經歷過,所以更加懂得!
  • 1997年,馮小剛帶5w找王朔登門謝罪,被拒後淪為「馮褲子」
    1997年,馮小剛帶5w找王朔登門謝罪,被拒後淪為「馮褲子」說到馮小剛,大家肯定都不陌生。01馮小剛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58年3月馮小剛在北京大興區東冠英胡同裡的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父親是老師,母親是印刷廠裡的保健醫生。
  • 吃軟飯、自稱「流氓」,把馮小剛當小弟,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1988年,王朔的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發表,一下名聲大噪,這一年被稱為王朔年。  由王朔改編的《編輯部的故事》成了現在國內喜劇的鼻祖。  與馮小剛的淵源  在王朔最火的那些年,馮小剛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毛小子,在劇組裡做起了美工師,王朔是他的偶像,還把他比喻成北極星。  王朔雖然很享受有個小弟整天對自己吹捧,內心卻始終不把馮小剛放在眼裡,覺得他油嘴滑舌的不是什麼好東西。
  • 吃軟飯、自稱「流氓」,把馮小剛當小弟: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1988年,王朔的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發表,一下名聲大噪,這一年被稱為王朔年。 與馮小剛的淵源‍ 在王朔最火的那些年,馮小剛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毛小子,在劇組裡做起了美工師,王朔是他的偶像,還把他比喻成北極星。 王朔雖然很享受有個小弟整天對自己吹捧,內心卻始終不把馮小剛放在眼裡,覺得他油嘴滑舌的不是什麼好東西。
  • 王朔和馮小剛「恩怨史」,馮褲子不是白叫的!終被「葉京」拉清單
    一九八八年,王朔憑藉著《頑主》等四部作品相繼登上大屏幕,正式拉開自己輝煌而偉大的職業生涯的班序幕,甚至還被眾多媒體將一九八八年,推崇為「王朔年」。雖然,如今類似的噱頭早已爛大街,似乎隨便蹦出來一個三線小明星,都可以炒作出這樣的標題來。可是,在當年,對於整個內地娛樂圈而言,可是開先河的行為。換而言之,在此類榮譽面前,王朔是祖宗!既然王朔這麼厲害,他在演藝圈中推出幾個新人來了啊?
  • 馮小剛被稱「馮褲子」,崔永元不是第一個,原因在這裡
    有時候我們很好奇,為何馮小剛,馮大導演會被稱為「馮褲子」呢?是不是因為崔永元的關係,又或者是崔永元根據什麼幫他起了這樣一個稱號。因為在大多數網友知道馮導有個這樣的稱號時,都是從崔永元的喊話中得知。崔永元與馮小剛之間的恩怨,很多網友都知道,來自馮導的《手機》。
  • 馮小剛三次痛哭成名導,王朔兩次挨罵隱江湖,京圈老炮的隱秘往事
    這時馮小剛找到王朔,說希望能一起把這個本子弄完。那時候馮小剛對王朔的小說倒背如流,寫出的電視劇和王朔真假難辨。劇本重寫完,馮小剛說之前丟的劇本找到了。1993年,馮小剛拉上王朔,投資十萬塊,開了「好夢公司」,王朔是董事長,馮小剛是總經理,公司總共三個人,董事長天天自己擦桌子。公司成立那一年,馮小剛和王朔也走向了不同的命運方向。
  • 23年前,王朔趕走送錢的馮小剛,友情破裂的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1986年,馮小剛做東,請鄭曉龍和王朔一起在燕京飯點吃飯,自此就開始追隨王朔。見對方瞧不上自己,馮小剛整天「王老師,王老師」地叫,在王朔身邊軟磨硬泡。1990年,王朔和鄭曉龍共同策劃了《編輯部的故事》,講義氣的王朔把馮小剛也帶進了劇組。作為主編的王朔在拍攝到一半時,發現自己把唯一修改好的劇本弄丟了,這下麻煩了。
  • 王朔談中國導演:馮小剛欺下媚上,善於利用他人,拍的再好也不看
    王朔,一個對於年輕朋友較為陌生的名字,如若放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則是文藝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尤其是在娛樂圈之中,可謂是京圈大佬。在1988年,憑藉著同時有四部影視作品搬上大屏幕,而被媒體不約而同的稱作「王朔年」。注意,這可以是內地娛樂圈中第一位享此殊榮者。
  • 馮小剛:傍著鄭曉龍搭上王朔,「拋棄」妻子女兒,二婚娶徐帆
    於是,在鄭曉龍牽線搭橋下,馮小剛就顛顛兒的跟在王朔後面了。王朔雖然不喜歡馮小剛,但架不住他整天老師長老師短的叫著,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一來二去的,就把他帶進了自己的朋友圈。於是,馮小剛就這麼抓住了改變自己人生的第二次機會。1990年,王朔和他的朋友們籌拍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 1977年,馮小剛攜5萬拜訪王朔被拒,此後「馮褲子」如影隨形
    也正是在鄭曉龍的引薦下,馮小剛認識了王朔,從此他就成了王朔的跟班,葉京曾說:馮小剛最大的聰明就是善於借鑑和利用比他還聰明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王朔總算認可了馮小剛,1994年,兩人一起合作開起了「好夢電影公司」,光聽這名字我們就能發現,最初兩人只是鬧著玩,如果美夢成真最好,如果夢碎也無所謂。
  • 馮小剛的那些年 、那些人、那些事
    那是23年前,1997 年12月24日上映的。 網友評價說,電影整場就是荒誕的幽默感。 在講套話、官話,不講人話的年代,似乎也像一股清澈的流水聲,顯得別樣的可愛,讓人耐聽。雖知道是調侃的話。影片最後,葛優很深沉地說,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像這樣的說話方式,不僅只是好好說話的表現,後來,似乎成了一種關於幽默表達的北京模塊。應該是幽默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