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上映取得3600萬元的票房。這是一個天文數字,90年代的物價,豬肉不過一斤2.6元,馮小剛感到意外沒有任何虛假。《甲方乙方》很好的確認「賀歲檔」的概念,也拉開「賀歲檔」的序幕,事卻從來沒那麼簡單。
1997年,馮小剛還是志得意滿,王朔卻被「人人喊打」。那段日子,王朔的作品和電影悉數遭到「封殺」。連續受到挫折之後,王朔便去往美國,江湖上沒有王朔的身影,卻還有著王朔的大名。
離開王朔,馮小剛不是喪失左膀右臂,而是沒有「大腿」。馮小剛很憂愁,似乎沒有王朔,創作靈感和題材都被抽的一乾二淨。為什麼馮小剛如此頹廢?那與王朔的結識交往離不開關係。
馮小剛第一次見王朔是通過鄭曉龍引薦,鄭曉龍與王朔都是大院子弟,兩人相識多年。馮小剛請鄭曉龍和王朔一起吃飯,席間,馮小剛便一直誇讚王朔,似乎都將世間的好詞用盡,很像電影《讓子彈飛》的開頭。
王朔是真性情,對馮小剛的溜須拍馬不認可,總覺得馮小剛要圖點什麼。馮小剛卻一臉正經的說:「就是單純的喜歡」,王朔心裡還是不喜歡。
簡單的誇讚就能拿下王朔,那就太小看王朔和馮小剛。馮小剛就像小跟班一樣,整天跟在王朔的背後,天天喊著「王老師」,讓王朔特別不好意思。
當有人問王朔,為什麼不會反感,王朔就說:「如果一個人天天誇你、拍你馬屁,你又怎麼可能生氣?」這不過是王朔的客套話,真相併不是這樣。
王朔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雖不太喜歡北京文化,但在「京圈」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而「京圈」大佬又不止王朔一個,鄭曉龍、葉京、馬未都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馬未都是《青年文學》的編輯,王朔是作家,從某種程度上,還需要討好馬未都。而鄭曉龍是電視製片廠的中心主任,論資歷和地位,都比王朔高。葉京和王朔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算是平輩,沒有高下之分。
馮小剛的到來讓王朔感到很「滿足」,有一個端茶倒水,還會辦事的小弟,誰能不喜歡。馮小剛獻殷勤,王朔自然要給他一些好處,便帶著馮小剛一起去《編輯部的故事》的劇組做編劇。
馮小剛不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抓著機會就使勁往上爬。《編輯部的故事》讓馮小剛打開知名度,其中,劇本的「失而復得」讓人覺得很可疑,但也不能過度猜測。
馮小剛不甘心只做一個編劇,而王朔是能為兄弟兩肋插刀,便提議鄭曉龍用馮小剛做《北京人在紐約》的副導演。從83年跟著鄭曉龍打雜,到93年成為副導演,馮小剛很不容易,但也說明這個其貌不揚的人對付那些大佬很有一套辦法。
王朔有提攜之意,馮小剛有向上爬之意,兩人一拍桌子,便成立一個公司叫「好夢電影公司」。馮小剛和王朔配合的天衣無縫,一個花錢弄交際,一個埋頭寫劇本,弄得有聲有色,但好夢不長。
當王朔遭到文藝圈抵制的時候,馮小剛才覺得「夢該醒了」,但還是難受的說「就像是一場夢,醒來還是很感動。」可難受歸難受,以馮小剛的性格又能悲傷多長時間,王朔一去美國,立馬擦乾眼淚,堅定著「人還是要往前看。」
沒了王朔,馮小剛確實落寞,但地球離了誰都轉。離開王朔,就馮小剛那機靈的小腦袋瓜怎麼可能過不下去。
王朔走之前對馮小剛說過什麼,馮小剛可能記得也不是那麼清楚,但唯一記得一句話「電影你該拍就拍,但不要署我的名,你有機會活,咱們就沒有必要一起死。」馮小剛感動的淚流滿臉,可能還想說:「大哥,你放心走吧,我一切都好。」
王朔前腳剛走,後腳就有貴人來找馮小剛。馮小剛定眼一看,原來是紫禁城影業公司的總經理張和平和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韓三爺。馮小剛的高興都快寫在臉上,心裡還想是哪陣風把你們這些神仙給吹過來。
張和平和韓三爺的目的就是要打造內地「賀歲檔」的概念,香港那邊的成龍已經開啟「春節檔」。馮小剛覺得這個想法很好,也覺得自己的春天又要來了。
韓三爺還特意叮囑馮小剛要在觀賞性下足功夫,馮小剛開始犯愁。堪稱「臥龍鳳雛」的王朔不在身邊,馮小剛沒轍也迷茫。但「雞賊」的馮小剛突然想到王朔的作品還在那,找找以前的不就完事。
馮小剛很下功夫,就像當初為結交王朔,跑到書店把王朔的書全買回家細細讀一遍,突然《你不是一俗人》讓馮小剛眼前一亮。
馮小剛便偷偷地將《你不是一俗人》改編為《甲方乙方》,而「甲方乙方」這個名字還是張和平給起的。聰明的馮小剛這一次又將聰明勁放在電影的署名上,考慮王朔有些「不合時宜」,便沒有提到王朔的名字。
《甲方乙方》的成功讓馮小剛沉浸在喜悅之中,把王朔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當王朔回國之後,紙還是包不住火,馮小剛自知理虧,便拿上5萬塊錢讓《甲方乙方》的製片人陸國強轉交給王朔,以作稿費。
馮小剛就記住王朔臨行前的一句話且一直按那句話辦事,若是被王朔問起,就顯得「無情又無義」。王朔當然沒有收,而且「客客氣氣」地將陸國強送走,將錢扔出來。
王朔當然不是嫌錢少,而是覺得馮小剛辦事太不地道,而兩者的藝術創作理念漸漸產生分歧,王朔生氣是難免的事。
可王朔再怎麼落魄,也是一個作家,身上還是有著文人的傲氣和骨氣,從來不會為所謂的錢而放下身段。在心裡,王朔還是有些看不上馮小剛。
後來,王朔創作一本《玩的就是心跳》被發小葉京改編為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其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角色「馮褲子」,不知道是不是在諷刺某個人。
那邊,馮小剛不聞不問,他不是當初那個被王朔提攜的小弟,而是有身份的大導,說話做事都要掂量掂量,但那5萬塊錢辦的真不叫一個事,枉費王朔的一聲「好兄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