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段時間因為職稱評定的需要,在百度學術上申請了自己的ScholarID:CN-BRF0ZATK。查論文的時候,無意中找到2002年刊登於《電影評介》的一篇文章,作為論文被上傳。通過這個平臺,我找到了6篇論文和論著,都是所刊登的平臺通過維普、知網、愛學術等系統為自己保留下來的。
我已經忘了寫過《雲上的日子》這篇文章,也沒有保留,但記得看過,因為蘇菲·瑪索的裸體太經典了。文章也是記錄一切的好方法,感謝系統保留了這麼早之前的文章,所以轉帖於此。
《雲上的日子》(1995)是法國名導演安東尼奧尼的壓卷作品,在電影史上被稱為經典之作。
《雲上的日子》屬於那種像讀文學作品那樣用心去感受的電影,是典型的藝術片。它根據安東尼奧尼的短篇小說集《泰伯河上的保齡球道》中的四個短篇改編而成。影片中一個電影導演在搜集素材,他把適合用電影語言表現的場景拍攝下來,在尋訪中遇到了以下幾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一位年輕的給排水工程師在一個小鎮的旅社裡與一位女中學教師邂逅,兩年後他們再次在另一個小鎮相遇,工程師雖然試圖走進她的生命,但終究他還是沒有越過最後那道障礙。邂逅無疾而終。
第二個故事是導演在一個港口小鎮與一位開服裝店女子的邂逅。女子說去年她親手殺死了父親,服了3個月的囚禁後出來。女子沒有告訴導演自己為什麼要殺父,我們也無從得知這是女子的臆想還是事實。
第三個故事是一位義大利年輕女子和一位長駐巴黎的紐約男子在巴黎一家咖啡館的邂逅。此後的3年中,男子周旋於妻子和年輕女子之間,給兩個女人都帶來極度的傷害與痛苦。後來忍無可忍的妻子出走另租房屋,和房東——一位同樣遭遇妻子背叛的男子邂逅。
第四個故事是在一個雨夜的小鎮上,一位年輕男子與一位信奉宗教的女子邂逅,他愛上了她,但她卻說明天她將要進修道院把自己奉獻給上帝。
影片中貫穿始終的人物——導演,就像是一個冷眼旁觀芸芸眾生情感故事的邊緣人,他的工作就是感受別人的生活,然後記錄下來,使這些故事成為自己下一部電影的內容。我們會覺得這些情感故事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紛紛擾擾的情感糾葛無法用「非對即錯、非黑即白」地給出簡單的答案。
老實說,這是部需要解析的電影,也是部需要調動你全部感受但無須看得太明白的電影,就像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除了短故事之外,中間穿插的老畫家描摹名家畫作、導演模仿畫中人動作、列車上偶然閃過的一個形似出走的女子都沒有具體的內容,這些都說明了什麼呢?也許是導演眼中又一些人的生活罷了。
法蘭西應該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一個民族吧,影片中我們找不出商業的痕跡。幾乎人人都愛藝術,家裡掛的畫,陳列的圖書,人們嘴裡說的話和生活習慣,都和藝術有關,人們都在思考活著的意義。安靜的小鎮,布置很藝術化的房間,風沙攪動的大地,靜謐的小徑,能聞見海腥味的港口,孤獨的公寓,陰冷的雨夜,鋪著猩紅色地毯的老式樓梯,等等。一個個故事發生的地點、場景都不同,相同的是男人和女人永遠存在的邂逅。人物談論的哲學或文學的話題有時不得不讓你沉思默想,比如對說話的質疑——「人們為什麼渴望與人交流,是希望把自己印在別人的心上嗎?」比如對電影記錄的思考——「每一個映像背後,還有更忠於現實者,而在那映像之後還有另一個,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直到那絕對的、無人可見的、謎一般的終極現實」等。
我還注意到片中的人物都愛穿風衣,法國人愛穿風衣,或許和溼冷多變的氣候有關,或許與他們自由隨意的性格有關,他們在風中走時隨風飄動的衣袂,也無時不在展示著法蘭西民族特有的浪漫。
《雲上的日子》是關於邂逅的故事,情愛離不開性愛,特別是以展現人體為美的西方。四個故事中除了最後那個女孩要進修道院的故事外,每一個故事都有邂逅的男女裸露身體的場景,無論是做愛或不做愛,畫面都處理得很美,讓我們感到人體流動的美感和性愛裡蘊藏的情愛。
《雲上的日子》,也許可以這樣解釋:邂逅就像雲朵行走那樣隨意,情愛就像飄浮雲端那樣迷茫,性愛就像雲中漫步那樣飄飄欲仙。無常的,流動的,偶然的,誰也無法預料來去,誰也無法獲知結局,但它就是這樣地發生著。
(導演獲第六屆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刊登於2002年《電影評論REVIEWS》)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End
馬太福音6:33-34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小洋樓,媒體人
圖書《戀戀韓情》(合著)《韓碟》《美國遊記》《我不是娛記》《天堂電影院:高分電影裡的情愛》作者
今日頭條號「小洋樓杭州&34;小洋樓」:http://blog.sina.com.cn/louxiaoyang
微信公眾號:光影流轉 唯愛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