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黃治鹼糧豐林茂濱州:擁河而居 匯聚「黃河」新動能

2020-12-22 德州新聞網

濱州市標誌性建築——黃河樓

採風團在小開河國家溼地公園採訪

打漁張森林公園花朝園內的黃河生態文化長廊

十裡荷塘景區


  □本報記者屈大鵬楊鳴宇
  黃河落天走東海,在濱州,穿城而過。
  她,雖淹沒了這裡的兩座縣城,卻孵化了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一家世界500強、五家中國500強企業。從鹽鹼如雪的「苦海沿邊」,到星光璀璨的黃河明珠、生態綠洲,這裡的徵途艱難而輝煌!
  今日黃河兩岸,高端鋁、高端化工、高效生態紡織、食品加工和畜牧水產業在全國版圖上熠熠生輝;黃河畔,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等城市「發動機」嶄新亮相;四環五海的規劃,黃河之星、十裡荷塘、打漁張等溼地園林扮靚市民生活。
  按照「富強濱州」建設的總體布局,濱州著眼將「黃河」元素轉換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以黃河治理打造生態保護樣板區。「蒲城水鄉、秀林蝦塘、九曲玉帶、千裡畫卷」的美麗景象,正呈現於眼前。
  既沿黃又沿海的濱州,不負黃河的饋贈!
引黃治鹼 魏武揮鞭的苦海沿邊已是糧豐林茂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
  吟此詩,人們品到的往往只是山海風光,卻不清楚碣石山下濱州百姓的生活常態。「不渴?喝喝就渴了!」這是那一帶百姓曾經常說的笑話。背後,卻是祖祖輩輩的悽涼:老井、池塘裡全是苦鹹水。他們發明了「屋簷窖」用來接雨水,待客的時候才捨得喝兩口。誰家有一缸甜水,等於有了彩禮、有了嫁妝。再看莊稼地,越往北越鹽鹼,地上仿佛鋪了厚厚的「雪」。
  怎麼辦?引黃!
  小開河引黃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10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30萬畝,設計引水流量60m3/s,於1998年底建成通水。它採取了大比降遠距離輸沙技術,將沉沙池設在灌區中遊,在全國開創了遠距離輸沙的先例,實現了引黃灌區的沉沙池無沙化目標。這一技術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小開河灌區承擔著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態用水的重任,解決了近50萬人祖祖輩輩喝苦鹹水的問題,支撐了以世界500強企業魏橋集團為代表的工業用水。多年來,該灌區將近百公裡乾渠建設成為「林水一體、荷香四溢」的綠色景觀長廊。 2017年12月,獲批「山東濱州小開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現為中國灌區協會理事單位、國際灌排協會會員。
  短短20年,小開河讓沿線從「鹼蓬滿地」變成「鳥類樂園」,展現了濱州水利人用行動演繹黃河三角洲的「塞罕壩」精神。霑化冬棗、陽信鴨梨、無棣金絲小棗的品質和產量明顯提高,年增糧食1.8億公斤,棉花近0.5億公斤,《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經濟半小時等欄目先後進行了報導。
  小開河之外,還有簸箕李、胡樓、道旭、韓敦、打漁張等引黃渠……黃河已成為濱州最主要的客水資源和淡水資源。目前,全市建有引黃水閘14座,擁有萬畝以上引黃灌區13處,灌溉面積580多萬畝、補源面積20萬畝,多年年均引黃河水12億立方米,受益人口360萬人,引黃供水範圍覆蓋全市95%以上人口和絕大部分工農業生產,在北部重鹽鹼地改良和河湖水系生態用水調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打漁張引黃閘則是引黃濟青工程的渠首,對保障膠東地區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安全,優化全省水資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城內河 母親河文化完全融入市民生活
  黃河·濱州,千年情未了。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燕生東說,古代四瀆之黃河、濟水都從濱州流過。在三千多年的歷史文獻上看,黃河與濱州的交集至少有兩千多年。濱州是夏商周等中原王朝最早接觸和經略海洋的地區之一,又是殷墟時期商王朝的製鹽中心和我國食鹽官營最早的地區,漁鹽之利也成為齊國強盛的重要經濟基礎。
  但黃河這個「母親」脾氣很大。 1855年黃河奪大清河河道入海後,就淹沒了濱州的兩座縣城:齊東縣城、蒲臺縣城。
  在河灘村,黃河水患是何種慘狀?是「哭爹喊娘、家破人亡! 」是幾代人營建的房舍毀於一旦,是全村人寄人籬下,是蘆蓬、沙裡旺等草根充飢。他們或投親靠友,或下東窪,甚至闖關東……由於洪水「碾壓」,甜水井被掩埋,全成了苦水、鹹水!
  同時,「隔河如隔山,一趟好幾天,踩冰淌冷汗,如過鬼門關」。被這道「懸河」橫亙東西,南北兩望,濱州人苦其久矣。建橋,成為濱州人破解困局的終極選擇。
  1972年10月10日,北鎮黃河大橋正式通車。它改變了黃河河口無橋閘的歷史,成為當時黃河下遊最壯觀的大橋。 1976年1月15日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獨立第七團一大隊7225號運-5飛機受中央委託,將周恩來總理的骨灰播撒在這座大橋的上空。
  目前,濱州境內建成通車的黃河大橋共有四座,其他三座分別是濱博高速濱州黃河公路大橋、濱州公鐵兩用特大橋、惠青黃河公路大橋。此外,濱州黃河大橋、沾臨高速黃河大橋正在火熱建設中。正因此,北岸的濱城區與南岸的高新區抬腿就到,再加上寬闊的黃河大道,讓母親河真正成了這座城的內河、景觀河。
  在水利保障下,沿黃村民「淤地整治」,四環五海、三十六湖、七十二橋的城市規劃讓這裡引領全國城市規劃之風氣,引黃而成的中海國家水利風景區、秦皇河水利風景區等溼地成為城市之肺。
  今天,跳出傳統種植模式,濱州沿黃文旅方興未艾。
  打漁張引黃灌溉工程,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重點工程,1951年由蘇聯專家設計,1956年動工建成引黃閘。在那,今天有植物100餘種,鳥類40餘種,喬木林3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73%,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森林氧吧。
  瞧,黃河之星生態園讓小街村從過去的「黃河渡口」變成集果蔬採摘、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看,十裡荷塘景區26種觀賞荷花7萬餘株,荷塘面積達500畝。乘小火車穿越花海、荷花池,清風徐來,水波蕩漾;望,博興喬莊南美白對蝦千畝以上養殖基地有11個,2019年喬莊鎮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白對蝦生態養殖第一鎮」。
城市「發動機」科技園借力黃河力量蓄勢待發
  母親河畔,栽下金梧桐,引得鳳凰來。嶄新的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是未來的城市「發動機」。
  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濱州的「牛鼻子」工程。從去年初提出戰略構想、當年9月領銜全市重大項目強勢開工,假期不停步、疫情不停工,僅10個月,一期工程全部主體封頂、首批機構入駐籤約,創造了濱州速度、濱州效率。
  它是個「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要素區域科創公共服務平臺,它既是富強濱州建設全面起勢、加快成勢的鮮明印證,也是濱州人行、濱州人能、濱州人成的有力證明,更是落實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攻堅擔當。「進場就開工」「起跑就是衝刺」「飽和施工法」「全員作戰」「壓茬施工」「有問題現場辦即刻辦」「人人都是施工方」等理念,都成為那獨樹一幟、帶頭創新的關鍵詞。
  目前,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已洽談各類研發、服務等機構300多家,其中有明確進駐意向的超過一半,進駐對象以研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商務服務機構為主。其中,一流團隊、高端人才雲集,如海歸博士後,北京大學、東華大學的科創團隊,中關村的跨界創新聯盟,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侯帥,一名英國博士後,曾加入英國國家製造技術中心,是世界第一臺增減材一體化設備的核心參與者。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他說:「我已融入濱州幹事創業的大家庭中,已是地地道道的濱州人! 」
  而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總投資約85億元,由魏橋創業集團、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信信託三方合作建設,是2020年山東省重大建設項目,也是濱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引領高質量發展、建設「富強濱州」的重要戰略項目。
  其中,科教園包括魏橋國科濱州研究院和渤海科技大學,服務配套區包括人才社區和K12學校。渤海科技大學項目是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的核心板塊,將按照「7+1」模式,設置智能製造與大數據、新能源、金屬材料、紡織材料、環境、高端化學、設計營銷和企業管理學院,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將建成可容納1萬名在校生的一流工科類大學。該項目對造福濱州人民、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借勢孫子智慧,打造「黃河智城」,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蘊藉著黃河力量、黃河智慧,將成為城市的未來動力源!
  苦海沿邊,崛起一顆黃河明珠。今天,擁河而居的濱州,正匯聚「黃河」新動能,奏響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黃鐘大呂!

相關焦點

  • 濱州與黃河「似曾相識燕歸來」
    自1855年黃河路過濱州入海,至今的160餘年間,「河雖屢決,然皆分溜少奪溜」。就是說,黃河從山東入海,雖然屢次決口,但是都是分流,而並非主流,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改道。黃河決口,並非全溜都走新路,決口時,原河道依舊浩蕩奔騰。 摘錄宣統《山東通志》記載的事關濱州的漫溢、決口、斷流等重要事件,並整合其他史料如下。
  • 天下黃河富寧夏:引黃灌溉造就「塞上江南」
    兩漢時期,開始大規模向寧夏北部移民戍邊,引黃古灌區得到快速開發。漢武帝時,在大力打擊匈奴的同時,加大了北方邊疆區域的開發力度。中央王朝通過一系列措施和優惠政策諸如補貼耕畜、農具、籽種等方式鼓勵移民到北方邊疆區域。《漢書·食貨志》載,元朔三年(前126)、元狩三年(前120 )和元狩五年(前118),先後遷徙到北方邊疆地區的移民多達80 萬人,其中徙居寧夏北部引黃古灌區的人數達30多萬人。
  • 山東省黃河文化主題創作採風寫生團走進濱州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12月21日,由山東畫院組織的「山東省黃河文化主題創作採風寫生活動」走進我市,來自我省20餘名著名畫家先後赴黃河之星生態園、黃河樓、打漁張森林公園、蓮花書院等地進行採風寫生。濱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立平陪同。
  • 第九屆黃河三角洲(濱州·惠民)綠化苗木交易博覽會開幕
    10月12日,第九屆黃河三角洲(濱州·惠民)綠化苗木交易博覽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中國北方花木博覽園舉行。活動共吸引了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的200餘家企業參展。
  • 140餘幅照片講述濱州改革開放40年巨變,展出進行中……
    作者:王迎春004  徒駭河廿裡堡老閘拆除後2017年又建新閘,「無棣校車管理模式」成為全國校車模板 041  上世紀90年代,黃河交通遠沒如今多樣,渡船是沿黃村民跨河耕種重要工具 042  深秋時節傍晚,黃河岸邊幾位回家棉農駐足觀看正在濱小鐵路上施工的火車
  • 【直播預告】央視新聞走進博興打漁張引黃灌區 非遺傳承人帶您品味...
    央視新聞直播跟著黃河入大海「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九曲黃河,從青海奔騰萬裡,穿越九省,來到了山東的入海口。央視新聞特別節目《跟著黃河入大海》最後一站,繼續行走齊魯大地,來到濟南、淄博、濱州、東營。一起來聽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講黃河故事,聊黃河與中華文明;去壯闊的黃河三角洲,看河海交匯,水天三色的奇觀;聽非遺呂劇傳承人高唱《沿著黃河向大海走》,逛民間黃河文物收藏家的博物館。在這裡,我們還將唱響黃河,送黃河源頭水入海。
  • 範曾先生為蘭考題寫「上河恬園」
    懷著對黃河的敬畏、對黃河文化的崇尚、為延續黃河歷史文脈以及對蘭考無比的深情厚愛,範曾於9月10日上午在北京,題寫了「上河恬園」。範曾用古樸、典雅、清新、俊逸、端莊、靈動的厚重書體,更深刻地彰顯了「上河恬園」的內涵。
  • 濱州地標黃河岸邊唐賽兒:那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在山東濱州城南,黃河大橋的北段,交通要道四通八達,寬闊的十字路口中間,高高的白色柱子上,有一座黑色的威風凜凜的騎馬戎裝像,身披鬥篷,手持兩把長劍,一隻長劍直指前方,似乎指揮千軍萬馬衝鋒一般。這個雕像是濱州這座城市的一個標誌,這個巾幗英雄叫唐賽兒。濱州是她的家鄉,這是家鄉人民紀念她的一種方式。
  • 中國夢·黃河情|中科新經濟科創園 踐行新舊動能轉換、黃河戰略的...
    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將深入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來到濟南中科新經濟科創園。
  • 走黃河 看生態|河南東北角演繹「黃河故事」
    1855年,黃河在蘭陽(今蘭考縣境)銅瓦廂決口,改道向北,經濮陽境內進山東流入渤海。從此,濮陽又與黃河緊緊聯繫在一起。濮陽人民譜寫了一個個改天換地的黃河故事。雄安清水黃河來9月25日,濮陽縣海通鄉甘稱灣村。這裡是佔地2600多畝的引黃入冀補澱工程沉沙池。滾滾的黃河水裹挾著泥沙正源源不斷地流入沉沙池,沉澱後的清水則奔向千裡之外的雄安新區,緩解白洋澱的乾渴。
  • 「幾」字彎上看黃河
    河套平原是位於黃河「幾」字彎上的一片扇形衝積平原,因水而生,依河而興。黃河之於河套地區的意義,也許只有生活在這裡的人才能體會。內蒙古水利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在內蒙古人眼裡,黃河不僅僅是母親河,更是內蒙古人民的生命之河。
  • 弘揚地方文化 打造文化產業品牌 文化基因賦能「富強濱州」建設
    □ 本報記者 程芃芃在濱州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開幕會上,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提出濱州「七強之路」。其中一項是:市之強,強在文化自信。在全市推進動能轉換、開展「雙招雙引」等事項全面發力的情況下,文化作為一股激發民眾幹事創業熱情的軟實力,正不斷推動「富強濱州」建設取得更多豐碩成果。「文化自信的表現就在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展示、傳承,並賦予時代精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子智慧,造就了濱州『智者智城』的優秀文化基因,正紮根厚植到濱州各項事業發展之中。」佘春明說。
  • 濟陽縣祖孫倆墜入引黃渠 近百人搜救打撈上岸已身亡
    當晚,崔寨派出所民警調取崔寨村周邊監控排查後發現,小澤奶奶騎三輪車帶著小澤從村裡一條東西向幹道往西行駛,駛向邢家渡引黃渠,隨後進入監控盲區。沿著這條線路搜索,7日凌晨00:30,民警在崔寨村西前街橋附近引黃渠生產路一溝邊,人們發現了小澤奶奶的衣服,河道邊還有泥土脫落的痕跡。
  • 李昊林:王景治河 「十裡立一水門」 新解
    及下通靈鳴,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離,墳井毀滅。良由水大渠狹,更不開洩,眾流壅塞,曲直乘之所致也。至若量其逶迤,穿鑿涓澮,分立堤堨,所在疏通,預決其路,令無停蹙,隨其高下,必得地形,土木參功,務從便省。使地有金堤之堅,水有非常之備。鉤連相注,多置水口,從河入海,遠邇逕過,瀉其磽潟,洩此陂澤。
  • 【中國夢·黃河情評論】保護母親河 打造幸福河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撫今追昔,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號召「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到新時代實現「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70餘年來,黃河歲歲安瀾,已經實現近20年不斷流,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策馬濮上踏歌行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濮陽站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新臺有灑,河水浼浼。《詩經·邶風·新臺》摹繪的就是濮陽一帶河水盛大充盈、湍急豐沛的盛景。河南濮陽地處黃河河南段最下遊,黃河過境167.5公裡,佔河南省的23.6%。境內黃河流域面積2142平方公裡,佔河南省的42.9%。
  • 黃河河口管理局舉辦「幸福河,我們的河」專場文藝晚會
    據悉,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黃河河口管理局舉辦這場以「幸福河,我們的河」為主題的文藝晚會,現場通過情景劇、歌曲、舞蹈等節目形式,演繹黃河故事,展示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取得的成績,展現黃河兒女的精神風貌。
  • 黃河下遊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黃河生態研究...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12月17日,黃河下遊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黃河生態研究中心(濱州)成立會議在濱州舉行。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記者手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進入新時代,在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已成為沿黃九省區重構經濟版圖、挺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常態。
  • 他山之石丨濱州醫學院:堅守育人初心 牢記醫者擔當
    堅持黨的領導把牢發展航標圍繞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濱州醫學院積極探索符合中央要求和學校特點的黨建路徑,確保學校黨建高起點謀劃、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推進,為辦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匯聚起磅礴力量。黨建引領,築基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