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在疫情期間沉浸半年之久,終於向我們敞開了大門。如果說有沒有一部電影讓人滿懷期待,那一定就是這部歷經波折抗日戰爭題材的歷史巨作——《八佰》。
《八佰》原定在2019年7月5日上映,但又出於各種原因,宣布撤檔,而時隔一年,電影未上映,卻口碑出圈,一段只有五分多鐘的預告片火遍整個網絡媒體,那份悲壯的,沉重的,滄桑的歷史故事重現眼前,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欠八佰壯士一張電影票「成為了我們獻給百位烈士慷慨赴死的一份誠意。
為了還原中日戰爭第一次大型會戰的真實場景,導演管虎也是下足了功夫,整部電影斥資超過6億,全程採用IMAX攝像機拍攝;1:1實景搭建超過20萬平方米,還原真實戰場中的蘇州河;68棟建築,5000名群演……
除此之外,主要角色也集合了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魏晨等強大陣容,單看演員表,就知道這是一個鐵骨錚錚硬漢劇組。
從《鬥牛》,《殺生》到《老炮》,管虎是出了名的以刻畫小人物最為出彩,所以經過管虎這樣高要求,強訓練的指導下,《八佰》會為我們呈現出一副怎樣的戰場群像?著實讓人期待!
同時,電影還有《指環王》系列視效總監蒂姆克勞斯比和《霍比特人》場面指導的格倫鮑斯威爾加盟。十年磨一劍證實了導演管虎的那句「如果連我都不做這些事,今後就可能沒人做了」的從容和決心。
《八佰》主要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長期作戰,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在戰爭最後階段,日軍突破防線,閘北,江灣的軍隊被迫向西撤退。
最後由謝晉元率領88師524團第一營四百餘戰士死守在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掩護大部隊撤離。為了迷惑敵人壯大氣勢,謝晉元對外用團的番號聲稱有800人。電影《八佰》便是由這」八百壯士「得名。
當時的四行倉位於蘇州河北岸,東面便是英美公共租界,為了避免誤傷英美租界而導致列強抗議,日本不敢用轟炸或者炮擊,因此借力地利四行倉庫成為了一座易守難攻的堡壘。租界這邊的戰士孤軍奮戰,租界那邊的百姓搖旗吶喊。
面對強大的敵人,這無疑是一場註定送命的抵抗,四天四夜的連天戰火,譜寫著視死如歸的壯烈悲歌,「誓以我命固我土」悲壯誓言激勵著上海大批愛國青年奔赴黃埔軍校。一場國際性的抗日直播,讓租界裡的每一個人都不得不為這四百男兒豎起大拇指。
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導演管虎說,數字百之所以大寫,是因為旁邊有人!
四行倉庫如同是淞滬之戰中的一個片尾,坐堂看戲,戲演完了,有幾個人會認認真真看完離場,就像管虎說的,17個城市,400多人採訪,卻鮮有人知道那傳說中的八百壯士。
這不免讓我想起了馮小剛導演的那部《集結號》,同樣是民族大義,同樣是孤軍奮戰,不論號聲是否吹響,死去的戰士都需要一個名字,一份刻骨銘心的悼念,因為在寡不敵眾的那一刻,他們還是選擇站在生命的終點,守護腳下的土地。
「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但是、他們活過!」這大概就是管虎導演堅持10年也勢必要重啟拍攝的理由,有些人,有些歷史需要被記住。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終點的旗幟不能遮擋每一位戰士用血肉鋪的路,用靈魂鑄的牆,四行倉庫終將會被淞滬戰爭中的人們所忘記,但是《八佰》卻依然可以為我們重現當年的質感。
」《八佰》能否對得住諸位的犧牲與付出,不知道!但是諸位一定對得住82年前英烈們的犧牲和那時中國人的信仰!「 ——管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