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感同身受,也要做最佳觀眾——《八佰》

2020-08-16 劇說挺好看吶

電影院在疫情期間沉浸半年之久,終於向我們敞開了大門。如果說有沒有一部電影讓人滿懷期待,那一定就是這部歷經波折抗日戰爭題材的歷史巨作——八佰

《八佰》原定在2019年7月5日上映,但又出於各種原因,宣布撤檔,而時隔一年,電影未上映,卻口碑出圈,一段只有五分多鐘的預告片火遍整個網絡媒體,那份悲壯的,沉重的,滄桑的歷史故事重現眼前,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欠八佰壯士一張電影票「成為了我們獻給百位烈士慷慨赴死的一份誠意。

為了還原中日戰爭第一次大型會戰的真實場景,導演管虎也是下足了功夫,整部電影斥資超過6億,全程採用IMAX攝像機拍攝;1:1實景搭建超過20萬平方米,還原真實戰場中的蘇州河;68棟建築,5000名群演……

除此之外,主要角色也集合了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魏晨等強大陣容,單看演員表,就知道這是一個鐵骨錚錚硬漢劇組。


從《鬥牛》,《殺生》到《老炮》,管虎是出了名的以刻畫小人物最為出彩,所以經過管虎這樣高要求,強訓練的指導下,《八佰》會為我們呈現出一副怎樣的戰場群像?著實讓人期待!



同時,電影還有《指環王》系列視效總監蒂姆克勞斯比和《霍比特人》場面指導的格倫鮑斯威爾加盟。十年磨一劍證實了導演管虎的那句「如果連我都不做這些事,今後就可能沒人做了」的從容和決心。

《八佰》主要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長期作戰,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在戰爭最後階段,日軍突破防線,閘北,江灣的軍隊被迫向西撤退。


最後由謝晉元率領88師524團第一營四百餘戰士死守在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掩護大部隊撤離。為了迷惑敵人壯大氣勢,謝晉元對外用團的番號聲稱有800人。電影《八佰》便是由這」八百壯士「得名。


當時的四行倉位於蘇州河北岸,東面便是英美公共租界,為了避免誤傷英美租界而導致列強抗議,日本不敢用轟炸或者炮擊,因此借力地利四行倉庫成為了一座易守難攻的堡壘。租界這邊的戰士孤軍奮戰,租界那邊的百姓搖旗吶喊。



面對強大的敵人,這無疑是一場註定送命的抵抗,四天四夜的連天戰火,譜寫著視死如歸的壯烈悲歌,「誓以我命固我土」悲壯誓言激勵著上海大批愛國青年奔赴黃埔軍校。一場國際性的抗日直播,讓租界裡的每一個人都不得不為這四百男兒豎起大拇指。


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導演管虎說,數字百之所以大寫,是因為旁邊有人!



四行倉庫如同是淞滬之戰中的一個片尾,坐堂看戲,戲演完了,有幾個人會認認真真看完離場,就像管虎說的,17個城市,400多人採訪,卻鮮有人知道那傳說中的八百壯士。


這不免讓我想起了馮小剛導演的那部《集結號》,同樣是民族大義,同樣是孤軍奮戰,不論號聲是否吹響,死去的戰士都需要一個名字,一份刻骨銘心的悼念,因為在寡不敵眾的那一刻,他們還是選擇站在生命的終點,守護腳下的土地。



「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但是、他們活過!」這大概就是管虎導演堅持10年也勢必要重啟拍攝的理由,有些人,有些歷史需要被記住。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終點的旗幟不能遮擋每一位戰士用血肉鋪的路,用靈魂鑄的牆,四行倉庫終將會被淞滬戰爭中的人們所忘記,但是《八佰》卻依然可以為我們重現當年的質感。

」《八佰》能否對得住諸位的犧牲與付出,不知道!但是諸位一定對得住82年前英烈們的犧牲和那時中國人的信仰!「 ——管虎

相關焦點

  • 楊紫看完流淚的《八佰》,憑什麼能感動無數觀眾?中國加油
    在影院復工的開始,管虎的新作品《八佰》作為第一部上線的國產大片,效果震撼人心!這部電影讓觀眾有著感同身受的體驗,觀眾們淚流不止,影院也淚流成河。在這部電影上映不久,楊紫也在微博上發文表示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讓每一位觀眾都非常感動,並直呼中國電影加油!
  • 音樂監製於飛談《八佰》配樂:做戰爭片,音樂要克制
    管虎帶著疑問,安排於飛在工作室看了《八佰》的順剪版。於飛形容看完後「震撼、心理憋屈,說不出話」。她發現,在沒有一點音樂的情況下,自己完全被劇中的人物打動,由此確定了整部影片配樂的方向:音樂要克制,除非是必要的地方,能不用音樂就儘量不用。自8月21日上映以來,《八佰》幾乎成了一個社會話題,於飛和她的配樂也受到關注。
  • 電影《八佰》,為何要叫八佰?真正的原因硬漢落淚,哭到不能自己
    01 致敬,並居安思危電影《八佰》一場戰爭片,仿佛身臨其景,置身於中。向片中的英雄們致敬,看電影《八佰》,居安思危,今日的和平,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八佰》:賺盡眼淚,究竟靠的是什麼秘密武器?看完這部電影,深刻思索。
  • 《八佰》的配角足以報最佳男主角
    表面上王千源在問姜武「女人是什麼滋味」,實際上傳遞給觀眾的是對生命的留戀。王千源感慨,演《八佰》擊退了他做演員做久了的疲憊感,他希望觀眾看完電影之後,能夠記住電影裡的角色,在心中留下一點灼痕。《八佰》的一段花絮裡,王千源談到:「如果可以報獎項的話,這部戲的配角都可以報最佳男主角。」
  • 電影《八佰》定檔,重燃觀眾觀影熱情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遊 歡近日,《八佰》片方發布定檔消息,宣布這部人們期待已久的國產大片將於8月21日上映。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網友熱議,大家紛紛表示期待《八佰》的上映。諸多業內人士也紛紛肯定《八佰》定檔,對剛復工復產的電影市場的恢復將產生不小的推動作用。除《八佰》之外,接下來,還將有一大批優質電影陸續定檔上映。
  • 電影《八佰》成不了救世主
    真的是不容易……《八佰》終於8月21日與廣大觀眾見面了,前期的點映創票房紀錄和各路明星等觀影捧場,真是好評如潮。電影的宣傳推廣做得是相當到位,絕對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電影首先是讓人看懂所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同時又能讓人身歷其境、感同身受、獲得視覺感官相符的反應那絕對是好電影成功的電影。
  • 華誼、影院、觀眾,為何都死磕《八佰》?
    ,電影行業要聚集人氣、恢復元氣還得靠頭部、新片衝擊;再者,來自於影片《八佰》本身,抗日正片,題材不錯,影片質量永遠是左右市場不變的核心;最後,華誼出品,雖近兩年的華誼兄弟一直戰戰兢兢,但部分觀眾對曾經風生水起的行業巨頭信賴度依舊留存不少。
  • 熱銷的《八佰》帶來的思考
    大片是光看外在還是也要看內在?當然是內外兼得為最佳。了解《八佰》的拍攝過程,導演和劇組在準備上是下真功夫的。《八佰》還是中國電影人首次完成全片IMAX攝影機拍攝的嘗試,對於戰爭題材的電影來說,IMAX的觀影體驗是最佳的。但使用IMAX攝影機是一個挑戰,攝影過程要求全程真實再現,這對背景的細緻度,演員全程的真實度更要求頗高,尤其演員壓力頗大,至於使用IMAX攝影機所增加的成本 就更不用說了。
  • 《八佰》要炸:國產片今年還能翻身嗎?
    《八佰》側重在兩點:一是「情緒」、二是「技術」。凡是看過的《八佰》的觀眾,普遍提到一點:太好哭了!!!這就是情緒,能夠激起觀眾的共情。在影片整體的氛圍營造上,鏡頭的表意為「情緒的實體化」而服務。,而這次《八佰》一經亮相便獲得好評,被稱為華語戰爭片新的裡程碑。
  • 《八佰》IMAX專屬海報曝光
    華語戰爭巨製《八佰》曝光IMAX專屬海報。超長橫版的海報設計如長卷緩緩鋪開,氣勢十足。作為亞洲第一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八佰》將於8月21日起全面登陸全國IMAX影院。《八佰》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的故事,真實還原抗戰史上的重要一役。《八佰》被視為8月IMAX大銀幕上最不容錯過的史詩巨製之一。
  • 電影《八佰》與愛國主義教育
    最近電影《八佰》熱映,雖然對影片本身質疑聲不斷,但片中所展現的民族精神不容抹殺!在民族危亡之際,中華兒女的熱血情懷可歌可泣!在學校教學中,《歷史》課注重整體脈絡,《思政》課注重系統教學,這樣只能讓孩子們學到知識,缺少感性認識,不能感同身受。長此以往,孩子們只會答題,難以進入歷史的情境,很難意識到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使命與擔當。現在的很多歷史題材影片都很優秀,主創團隊殫精竭慮,力爭做到真實性、思想性、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統一,這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 備受爭議的《八佰》,華誼兄弟的背水一戰
    曾幾何時,在抗戰題材上,國內觀眾基本上不需要過多的情緒渲染和視覺刺激,就會很快融入其間,這種感同身受,在盲目追求商業化和娛樂性的「抗日神劇」出現後,即告失敗。,通過群像化的視覺描述與步步為營的情感積蓄,為影片最後的高潮衝過垃圾橋一段,做足了準備和鋪墊。
  • 「八佰」裡的『觀眾』
    最喜歡「八佰」裡的一個鏡頭:一邊是燈紅酒綠的英租界--天堂,一邊是狼煙四起的上海城--地獄。電影故事講的比較破碎,所以不寫浴血奮戰的「八佰」,寫寫隔著蘇州河的「觀眾」吧,印象比較深刻。「你好像和這場戰爭沒有任何關係!」
  • 馮小剛:《八佰》是今年電影的復興
    《八佰》的火爆,給之前低迷的電影行業注入了生機與希望。 正如歷史記錄一樣,《八佰》講述的是一個營、400個戰士的故事,而不是單個的英雄。《八佰》沒有選擇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戰爭,而是選擇了真實的記錄。不過一次戰爭的失敗並不能代表我們輸了。
  • 《八佰》:不能忘卻的家國情懷
    《八佰》:不能忘卻的家國情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12 星期六 《八佰》同樣如此,但這裡的英雄更讓人真切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斷壁殘垣,硝煙瀰漫,滿目瘡痍。軍人和百姓認定,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被日寇欺負,十裡洋場的風塵女和唱戲的藝人們,都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共同構成了奮勇抗戰的群體,而他們每個人又都是有缺點的。戰士們南腔北調,各有小心思,各有小毛病,性格秉性也大相逕庭。但隨著戰程推進,無論是戰場的戰士,還是遙望的看客,都漸漸主動或被動投身戰場。
  • 《戰狼2》對比《八佰》,電影也要「生而逢時」
    即使《戰狼2》的票房成績如此優秀,還是會有人在雞蛋縫裡挑石頭,而這些人則是喜歡將《戰狼2》於美國戰爭片做比較。中國電影市場在2008年以前一直都是低迷的,2008年似乎是中國電影起飛的一個出發點,在2010年到2017年之間,中國電影也創造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成績,但是觀眾們對於電影質量卻沒有太多的要求,大家都沉淪於明星流量之中。
  • 影評《八佰》:中規中矩
    處於和平時代的你我,不曾經歷直面死亡的威脅,雖難以感同身受,但至少可以理解。影片便是以一個害怕死亡的農民小夥的視角作為切入點。逃至何處才是一個頭?這是小人物的悲哀,也是多數平民的絕望。為了活下去,竭盡所能,放下尊嚴,俗話有言:好死不如賴活著。
  • 因為《八佰》是華誼兄弟的,所以《八佰》是爛片?
    至此,《八佰》在我心中地位可以拍進中國歷史抗戰片前三的地位。但這,依然不能阻止大家說《八佰》是爛片,理由自然也很簡單,因為八佰而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情呢?其實說起來,倒也沒有那麼的人神共憤。這些事,演員自己不好說,但他們的粉絲卻樂意做一個「包拯」。當然,最重要的是,華誼這幾年拍的電影,基本都是爛片!爛到無以復加的那種,很多觀眾走進電影院之後都會感覺自己被華誼兄弟騙了票子錢,所以觀眾養成了一個共識:「華誼兄弟出品,一定是爛片。」
  • 《八佰》破27億!15億豪華大片都淪為陪襯,國產片要崛起了?
    前兩天,《八佰》再傳來票房好消息,這次《八佰》真的全是拯救中國疫情後的檔期,畢竟在這次的疫情之後,有這樣一部票房給力的電影實在是太重要了,《八佰》不負眾望,甚至打敗了《信條》這樣之前大眾十分看好的影片。就算是諾蘭的名頭也沒有將《八佰》的勢頭蓋過去。
  • 《八佰》裡血性的「羊拐」,讓觀眾喊話給王千源加錢
    「看完《八佰》,我最愛的是羊拐和老鐵送別的場面,哭慘了!」《八佰》上映第8天,票房已破15億。不知道每個看完電影的觀眾,是不是都會一遍遍在腦海裡回放片中細節?仿佛王千源、姜武、張譯等出演的人物仍舊栩栩如生。特別是羊拐和老鐵的告別戲,堪稱全片最令人難忘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