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d·line+studio 建築設計事務所簡介

2020-12-20 騰訊網

城市高端營造與鄉村地域實踐雙線並行文化在地研究與商業價值挖掘雙向平衡

城市高端營造與鄉村地域實踐雙線並行

文化在地研究與商業價值挖掘雙向平衡

「gad · line+ studio」由主持建築師孟凡浩先生和朱培棟先生創立於杭州。「line」即邊界,以建築設計為基點,「+」旨在突破傳統行業領域的明晰界限,以跨界思維為方式,實現策劃、規劃、建築、室內、產品、運營、景觀等各領域的無邊界整合,以多樣化的策略,與合作夥伴共同構建當代設計的價值共享平臺。'gad · line+ studio' is an innovative design studio founded by Mr. Meng Fanhao and Mr.Zhu Peidong in Hangzhou. 「line」 is the boundary, based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 aims to break through the clear boundaries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and use cross-border thinking as a way to realize the boundless integration of planning, architecture, interior, product, operation, landscape and other fields. By adapting diverse strategies, we look forward to share the value of design with our partners.

從城市空間塑造到鄉村文明振興,line+ 始終堅持批判性思考,營建根植於地域和文脈特徵的設計作品,回應並詮釋當代文化的多樣內涵。在保證高品質完成度的前提下,積極介入城市公共空間、高端人居環境、鄉村振興實踐、文化度假旅遊等多種項目領域,深入挖掘商業邏輯下的潛在價值,致力於成為文化與商業縫隙中的擺渡者。From the shaping of urban space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line+ always insists on critical thinking, builds design works rooted in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ds to and interprets the diverse connotation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high quality completion, w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project areas such as urban public architecture, high-end residential areas,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s, cultural tourism, etc., deeply explore the potential value under business logic, and strive to become a ferryman between culture and commerce.

近年來,團隊獲得了包括美國AMP Architectural Firm of The Year(全球唯一的年度建築事務所大獎)、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中國建築學會一等獎、英國Dezeen Awards最高獎(中國唯一項目)、AIA Shanghai Design Awards、德國iF Design Awards、義大利A' Design Award白金獎&金獎、WA 中國建築優勝獎、英國Blueprint Awards、美國Architecture MasterPrize、A&D Trophy Awards、義大利THE PLAN AWARD、加拿大AZ AWARDS、IDEAT Vision Award、美國Architizer A+ Awards評委會獎、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田園建築優秀實例、Archdaily中國年度十佳建築在內的國內外一系列獎項。Recently, our team has won a series of awards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AMP Architectural Firm of the Year, gold medal of Arcasia, First prize in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Award, Dezeen Awards, AIA Shanghai Design Awards, the Platinum & Gold A' Design Award, WA Awards for Chinese Architecture, Blueprint Awards,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D Trophy Awards, The Plan Award, AZ Awards, IDEAT Vision Award, Architizer A+ Awards Jury Award, MOHURD Excellent Country Housing Selection, Archdaily China TOP 10 of Year and so on.

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金獎

入圍WAF世界建築節最佳未來項目/休閒主導發展領域

多項作品被《DETAIL》、《Domus》、《SPACE》、《建築學報》、《建築師》、《時代建築》、《新建築》、《城市建築》、《建築技藝》、《建築實踐》、《室內設計師》、《ID+C》、《中國建築設計作品選》、《融合之間——轉型中的當代中國建築》、《中國當代青年建築師》、《藝術與設計》以及「Archdaily」、「Dezeen」、「ELLE DECOR Italia」、「Archinect」、「gooood」和「有方」等國內外專業雜誌和知名媒體收錄發表。同時,作品也受到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鳳凰衛視、《解放日報》、《三聯生活周刊》、《中國新聞周刊》、《第一財經周刊》、《新聞晨報》、《人物LIVE》、《上海日報》、《香港商報》等大量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在社會學、鄉建學、以及文化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其中,杭州富陽東梓關農居作為中國鄉村振興典範案例被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紀錄片《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收錄,並作為中國新農村範例榮登2018央視春晚片頭。Many works has been published by well-known media and public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such as DETAIL, Domus, SPACE, Architectural Journal, The Architect, Time Architecture, New Architecture,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Technique, Arichitectural Practice, Interior Designer, ID+C, Selected Works of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Fusion and Harmony-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Young Architects, Art and Design, Archdaily, Dezeen, ELLE DECOR Italia, Archinect, gooood and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ks have also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praise from a large number of social media such as CCTV, Phoenix Satellite TV, Xinhua News Agency, People.cn and Jiefang Daily, LIFE WEEK, China Newsweek, CBNweekly, Shanghai Morning Post, LIVE, Shanghai Daily, HKCD and so on. It has exerted a certain influence in the fields of sociology, rur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e. As a typical cas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Dongziguan Affordable Housing for Re-localized Farmers in Fuyang, Hangzhou」 was recorded by Discover documentary 「China: Time of Xi」 and also was awarded the title of CCTV Spring Festival Evening Gala in 2018.

-

代表作品

REPRESENTATIVE WORKS

/杭州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

Dongziguan Affordable Housing forRelocalized Farmers

/東梓關村民活動中心/

Dongziguan Villagers' Activity Center

/野馬嶺精品度假村落/

Mustang Ridge Boutique Home Stay

/飛蔦集 · 松陽陳家鋪/

Stray Bird Art Hotel

/漁鄉茶舍/

Teahouse in Jiuxing Village

/建德朔美術館/

Shuo Gallery

/松陽原舍 · 攬樹山房/

Songyang Original Cottage

/遠野 · 莫幹書舍/

Mogan Academy

/泰山九女峰書房/Jiunvfeng Study on Mount Tai

/隱居江南精品酒店/

Seclusive Jiangnan Boutique Hotel

/杭州錢塘江博物館/

Qiantang River Museum

/浙江普利斐特汽車科技公司總部園區/

The Headquater Campus of Zhejiang Percect Automobile Technology

/杭源裡超流體藝術生活館/Hangyuanli 「Super-fluid」 Artistic Life House

/杭州春月錦廬鄰裡中心/

Community Center of Magnificent Residence

/融創 · 湧璘府/

Sunac Wealth Masion

/融創金成 · 杭源裡/

Hangyuanli Residence

/綠城 · 春月錦廬/

Magnificent Residence

/杭州國際學校/

Hangzhou International School

/湖州交通醫院/

Huzhou Communication Hospital

相關焦點

  • line+LINK 預告 | 張海翱:人間煙火——柴米油鹽也有詩和遠方
    副教授、副系主任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研究所 副所長浙江大學 博士 / 戚山山Qi ShanshanSTUDIO QI建築事務所 創始人哈佛大學設計學院 碩士 孟凡浩Meng Fanhaogad · line+ studio主持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高級工程師南京大學建築研究所 碩士「
  • line+NEWS | 兩項作品入圍2019 LEAF Awards歐洲傑出建築師論壇大獎
    世界知名的歐洲傑出建築師論壇大獎(LEAF Awards)公布2019年度大獎最終入圍名單,參賽作品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全球各地的傑出建築事務所所有入圍及獲獎作品均將被視為建築設計行業未來的標杆。
  • line+LINK丨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
    gad · line+ studio主持建築師孟凡浩 & 朱培棟—多年耕耘三年成長總結 – 慎思 – 展望 12月20日(周日)13:00line+LINK特邀8位座談嘉賓以「空間賦能」為題呈現line+成立三年以來的設計探索挖掘其多元化實踐背後的共性與內在脈絡共同探討「空間賦能」策略下建築設計的更新與迭代 學術主持
  • 展訊丨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
    空 間 賦 能
  • 展訊丨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即將開啟
    開幕及研討會特邀建築評論家、策展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教授李翔寧擔任學術主持,以及劉宇揚、魯安東、曾群、張斌、張雷、周榕、莊慎(按姓名拼音排序)七位擔任評論嘉賓,與建築師孟凡浩、朱培棟共同探討「空間賦能」策略下建築設計的更新與迭代。△ line+辦公空間  攝影:潘傑自199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觸發了史無前例的建設熱潮。
  • line+ LINK 回顧|「空間賦能:孟凡浩&朱培棟設計實踐作品展」開幕式暨研討會
    展覽以「空間賦能」為主題,呈現gad · line+ studio成立三年以來,兩位主持建築師孟凡浩&朱培棟的設計實踐,通過四個實踐場景和四項賦能策略為line+的多元化實踐描摹出一個內在的脈絡:如何以空間為媒介,激發設計能量,實現價值的釋放與提升。
  • 乘風破浪,以line+的方式——2020半年訊
    ,是line+在教育類建築領域持續探究的又一典型案例,同時也是line+首個涉外項目。基於line+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影響力,融創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友成基金會委託line+進行規劃、建築、室內、景觀一體化設計。依託龍塘獨特的苗文化資源,龍塘民宿作為城鄉文化與情感連接的橋梁,傳承原生態苗寨文化與美好生活方式,打造城鄉交融的鄉村振興樣本。
  • 走進20個充滿意境的設計民宿,一起迎接春天
    : gad · line+ studio 位置 : 浙江 陳家鋪村依山而建,沿山體梯田階梯式分布,上下落差高達200餘米,整體呈現出典型浙西南崖居聚落形態。:小大建築設計事務所 位置 : 廣州 本項目是將老城區中心的7層建築改造成適合年輕人的設計型民宿,因建築密度較高,樓距較近,因此,既要讓民宿客人不與鄰居產生視線幹擾,又能享受充沛的自然光線。
  • 狂攬十餘項國內外建築大獎,杭州「最美回遷房」到底有多美?
    bygad建築設計事務所 兩年後,由gad建築設計事務所建築師孟凡浩帶領團隊設計的東梓關46幢「杭派民居」相繼完工。 bygad建築設計事務所 同時,本著經濟、實用、耐久的原則,考慮到建築成本及日後村民的日常維護和使用,設計團隊在建築工藝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上也下了大功夫
  • 建築、藝術、創意、生活
    中國的城市化使得城鄉差距非常大,鄉村空心化,人員外流,大量原住民仍然居住在年久失修的歷史建築中,居住環境非常惡劣,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與生活條件,杭州富陽東梓關當地政府決定一期先外遷50戶,遵循宅基地一戶一宅的分配方式,在老村落的南側,進行回遷安置。
  • gad新作|熱河山谷天空院子
    北方的四季涇渭分明,建築外觀色彩與場地形成天然的反差,純色的建築群在熱河山谷變幻的四季中皆能跳脫於前。然而建築的一部分還是融入自然的,就地取材的採用毛石、木頭、摻著稻草杆的手工土壤等原始的材料,像是對自然原始狀態的現實模擬。同時,長城烽火臺的形象概念化的嫁接於建築屋頂設計中,屋頂階梯的元素藉以回應長城的痕跡,自然而然的產生歷史的厚重深意與度假的輕鬆愜意的對比。
  • 「未來太空艙」—OMG建築事務所辦公室設計
    效果圖OMG建築事務所實景圖OMG建築事務所大氣謙和,卓爾不群OMG建築事務所選址在具有上海市第一門戶之稱的虹橋商務區,旨在創造工作與生活環境有機融合的創意辦公空間效果圖OMG建築事務所實景圖OMG建築事務所天空穿行,書寫未來OMG在設計中選取單色作為辦公室的主要色彩,從而清晰引導主要人行流線。同時在一個中性環境內調和不同功能區。光影作為設計的重要元素,在不同角度會給予空間別樣的視覺變化特徵。
  • 對話|孟凡浩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展:建築引領「共生」
    日前,孟凡浩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的採訪,談到了此次的參展作品,以及在日常建築實踐中的一些思考。孟凡浩率領其創立的「gad ·line+ studio」,致力於城市和鄉村雙線並行的創作實踐,他主張消解二元對立的格局,實現城鄉生活的融合與共生。
  • 中國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將對外資開放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八日電(記者餘東暉)中國將在加入WTO三年後向外資完全開放建築設計的部分領域;加入WTO五年後,外商可以獨資在華設立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  中國建設部勘察設計司司長林選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作此透露。他表示,目前中國已經開放中外合作和中外合營的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但不允許外商獨資開設。
  • 衝破限定,定義無限——line+的2020
    line+在「不平凡」的2020,繼續立足當下,以建築設計為器,深耕於中國的城市與鄉村,探索未來的定義。衝破的是模式、領域、平臺的限定,定義的是之於未來的歷史以及之於當下的未來。>1場展覽、1本作品集、3場研討會,以「空間賦能」為主題,呈現line+成立三年以來的設計探索,挖掘與探討多元化實踐背後的共性與內在脈絡,建築設計的更新與迭代。
  • 日式私宅 / 奧野崇建築設計事務所
    該項目是一個將原有建築夷為平地,並以此為基地重新設計建造的私宅。建築師利用既有場地的L形外廓,設計了一棟用於居住的主體建築,並在一旁配備了一個獨立的茶館空間。因此,建築師在新住宅的設計中也考慮到了一些過往的經典設計手法,並將其轉錄到本次的私宅設計中。
  • 深圳騰訊總部競賽設計方案公布—丹麥SHL建築事務所
    項目概況FACTS 業主Client/Tencent 建築設計項目規模Project Size/2,042,160m2 競賽方案Competition/2018 騰訊最終實施方案以騰訊官方公布為準 ARCHINA企業會員簡介
  • 如恩設計的阿那亞藝術中心將迎來全國第一家建築書店「卷宗書店」
    卷宗書店項目團隊出品人:馮楚軒 / 馬寅戰略合作:阿那亞/栩栩華生聯合呈現:阿那亞藝術中心/友誼萬歲項目負責人:馮楚軒/鄧圓也/郭嘉鋮策展人:鄧圓也策展團隊:全倬冉/杜涵茜 / 翁家若/郭嘉鋮/陳嘉文 / 趙海洋策展助理:姚嵐/夏夏/韓傑書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