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科學家創造出人工基因組合成的大腸桿菌

2021-01-08 紅星深度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創造出了一個純粹人造基因組的生物體,這標誌著人類實現了自然界遺傳密碼的徹底重新編寫。

根據《自然》雜誌5月16日發布的最新論文顯示,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賈森·欽(Jason Chin)教授與其同事重新編碼了一個大腸桿菌菌株的全部基因組。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用實驗室合成的完整基因組副本替換了大腸桿菌的所有基因,這是朝著創造細菌邁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介紹,這些細菌通過基因改造,可以製成特定的聚合物等材料,並為在未來添加病毒抗性等新特性的生物製造鋪平了道路。

《利用重組基因組進行的大腸桿菌的全合成》 圖自《自然》

超過1.8萬次編輯,進行基因組內的「查找替換」

據《衛報》介紹,此次合成的人工基因組包含400萬對鹼基對,這些鹼基對是由字母G、A、T和C組成的遺傳密碼單位構成。這些鹼基對全部列印在A4紙上,長達970頁,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構建的最大基因組。

「之前我們完全不確定,是否有可能讓一個基因組變得如此之大,以及是否有可能對它進行如此大的改變。」領導該項目的合成生物學專家賈森·欽(Jason Chin)表示。

從水母到人類,幾乎所有的生命都使用64個密碼子。但實際上,這些密碼子中有一部分發揮著相同的作用。這64個密碼子中,有61個密碼子產生20種天然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可以像串珠一樣串在一起,形成自然界中的任何蛋白質,另外3個密碼子實際上是停止信號。

因此,劍橋大學的研究小組著手重新設計大腸桿菌基因組的主要工作,就是去除其中一些「多餘」的密碼子。科學家們仔細檢查了這種細菌的DNA,每當他們遇到TCG,即產生一種叫做絲氨酸的胺基酸的密碼子,他們就把它重寫為AGC,他們以類似的方式替換了另外兩個密碼子,等於進行了一種「同義詞替換」的改寫。

在超過18000次的編輯之後,科學家們已經從這種細菌的基因組中刪除了這三個密碼子的每一次出現,這意味著,重新合成的大腸桿菌只有61個密碼子,而不是通常的64個。

在此之後,重新設計的遺傳密碼然後開始化學合成,一塊一塊地添加到大腸桿菌中,取代了有機體的自然基因組,一種微生物的DNA編碼就此完全合成,並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種名為Syn61的病毒比正常病毒稍長一些,生長速度也慢一些,但仍然存活了下來。

新合成的大腸桿菌Syn61 圖自《衛報》

設計生命形式的重大利好:未來或用於生物製藥

賈森·欽教授相信,這樣的設計生命形式遲早會派上用場。

由於大腸桿菌和普通細菌的DNA不同,入侵病毒將難以在體內傳播,使它們實際上具有了抗病毒能力,而這可能帶來重大利好。因為目前,大腸桿菌已經被生物製藥工業用於製造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和其他治療癌症、多發性硬化症、心臟病和眼科疾病的藥物,但當細菌培養物被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汙染時,整個生產過程可能會被破壞,而這種經過重組的細菌就能夠避免這些問題。

這還不是全部——在未來的工作中,這些被解放的基因代碼可以被重新利用,使細胞大量生產蛋白質和藥物。

「因此,這一成功在一方面是技術成就,另一方面也向人類展示了生物學的一些本質特性,以及遺傳密碼具有多大的可塑性。」賈森·欽教授表示,解碼大腸桿菌基因組意味著,代碼中未使用的部分現在可以被用於其他作用。

而至於生物學本質特性的問題,賈森·欽表示,自從20世紀60年代起,當科學家們第一次破解這個密碼時,人們就一直不清楚為什麼它會以這樣的方式工作——有這麼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偏偏是這樣的一種方式?

1968年,DNA化學結構的共同發現者弗朗西斯·克裡克認為,一旦基本生命形式進化出來,三重密碼就會被鎖定,因為任何偏離通用程序的行為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劣勢。

「但是,通過移除密碼子,我們正在打破這種共同的語言,我們正在解凍代碼。」賈森·欽說。

科學家正在嘗試用更多編碼變化製造細菌基因組

實際上,前兩次合成細菌基因組是2008年和2010年在J.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創建的。

第一次進行合成的細菌名為支原體,其基因組比大腸桿菌要小,大約只有100萬對鹼基對,而且,在這次試驗中,並沒有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因此,此次劍橋大學科學家合成的大腸桿菌基因組的大小是它們的四倍,創造了新的紀錄。

美國研究集團克萊德·哈奇森(Clyde Hutchison)在評論這次最新成果時表示:「這種基因組置換規模,比迄今報導的任何完整基因組置換規模都要大。」

基因數量對比 圖自《自然》)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合成生物學研究員湯姆·埃利斯(Tom Ellis)表示:「他們將合成基因組學領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不僅成功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合成基因組,而且對基因組的編碼變化也達到了迄今為止的最高水平。」

但這些紀錄可能不會持續太久——目前,埃利斯和其他人正在為麵包酵母構建一個合成基因組,除此之外,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也正在用更多的編碼變化來製造細菌基因組。

紅星新聞記者 翟佳琦 編譯報導

編輯 汪垠濤

相關焦點

  • 以色列科學家造出新型大腸桿菌,可把二氧化碳...
    ,可以讓大腸桿菌「吃掉」二氧化碳,並從中獲取能量。 200多天後,大腸桿菌開始接受新的生活方式。350多天後,這些細菌完全接受了嶄新的命運。後續測序結果則發現,這些細菌裡,最少出現了11個新的突變,讓它們能夠適應自養的生活方式。其中,部分突變出現在固碳的循環中,另外一些突變則發生在一些功能不明的基因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單染色體酵母
    「該成果讓世界了解到生命形式可以通過人工改造化繁為簡,也意味著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覃重軍解釋。2010年,曾領銜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和他的科研團隊已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由基因組控制的原核生物——支原體,由此引起了轟動。無獨有偶,就在2017年,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傑夫·博伊克教授領導的包括中國團隊在內的全球協作組,完成了釀酒酵母5條染色體的化學合成,成功提供了第二個實證。
  • 臺南市黃金海岸大腸桿菌標準過高
    臺南市民假日常前往休閒遊樂的黃金海岸,其水質經有關方面檢測,發現大腸桿菌群超過甲類水體水質標準。
  • 薛之謙火鍋店驗出大腸桿菌,網友坦言這不是第一次了!必須嚴查
    不過近來他的火鍋店內餐飲用具,竟被檢驗出含有大腸桿菌,引起討論。據報導,上海市監局公布了食品安全抽檢報告,薛之謙經營的「上上謙火鍋」,其中熱水杯、調料碗被檢驗出大腸桿菌。且這已經不是火鍋店初犯,今年6月的時候,該連鎖火鍋店的另一家分店,同樣在清洗、消毒過後待使用的筷子上檢驗出大腸桿菌,當時相關部門被勒令改正。
  • 檢查出了兩次大腸桿菌
    明星開展副業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相反娛樂圈很多明星都有自己的副業,但多數都選擇做的餐飲行業,孟非開的麵館、孫悅開的餃子館、韓寒開的餐廳、陳赫開的火鍋店、胡歌開的日料店等等,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吸引客人前來消費,但是很明星只會開但是不懂得經營,有的開著開著就虧損倒閉了,有的卻在食品安全上出了問題
  • 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如今,伴隨著兩篇新論文的發表,由韓春雨首次發現並命名的NgAgo能否作為基因編輯的新剪刀,再度成了被關注的焦點。目前,科學家們用得最順手的基因剪刀就是CRISPR/Cas9,其開發者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科學家張鋒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娜等。
  • 為什麼雞總有大腸桿菌病,不要頭痛,專業角度幫你解決煩惱!
    對於養雞的朋友來說,大腸桿菌病是十分常見的疾病,很多養殖的朋友發現,只要雞生病,幾乎每次都有大腸桿菌,那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大腸桿菌病原發的少,繼發的多,所以多數都混感著其它疾病,而且臨床表現形式複雜多樣,比如氣囊炎,心包炎,急性敗血症,肝周炎,臍帶炎,眼炎、腦炎,輸卵管炎與卵黃性腹膜炎,出血性腸炎,慢性呼吸道症候群,皮下感染等病變,尤其是急性敗血症,卵黃性腹膜炎對我們養雞生產危害嚴重
  • 歐洲科學家在實驗室重組出新冠病毒並激活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一批歐洲科學家利用反向遺傳學技術在實驗室重組出新冠病毒。大型RNA病毒基因組(例如冠狀病毒),由於大小和偶爾的不穩定的原因,很難在大腸桿菌宿主中進行克隆和操縱,儘管大腸桿菌確實證明了對克隆許多病毒基因組非常有用,但就組裝和穩定地維持包括冠狀病毒在內的許多RNA病毒均有缺陷。
  • 科學家利用蜘蛛絲製造服裝和醫療設備
    研究人員在1990年首次克隆出蜘蛛絲基因,以期將其植入其他生物體來生產絲。蜘蛛無法像蠶一樣被養殖,因為它們具有地盤性,並且會同類相食。如今,大腸桿菌、酵母菌、植物、蠶甚至山羊都能通過基因改造大量產出蜘蛛絲蛋白,儘管這些蛋白通常比蜘蛛自身的蛋白更短、更簡單。公司已成功地將這些蛋白轉入強韌程度足夠高的線中,從而產生一些服裝原型,包括阿迪達斯公司的跑鞋和北臉公司的輕便大衣。
  • 人類是如何「操縱」基因,獲得自己想要的藥物的?
    那就是對DNA進行手術把A生物的基因,放到B生物的基因組裡面讓B生物也能表達出A生物某個基因實物或功能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因重組。然後,科學家把人的胰島素的基因通過剪切酶給剪切出來還有質粒的部分基因也用相同的酶進行剪切再進行基因的替換那麼這個大腸桿菌的質粒呢
  • 薛之謙又攤上事了,上上謙火鍋店餐具被檢測出大腸桿菌群
    然而,這家網紅火鍋店,所使用餐具近日卻被檢測出了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分布較廣,在溫血動物糞便和自然界廣泛存在。調查研究表明,大腸菌群細菌多存在於溫血動物糞便、人類經常活動的場所以及有糞便汙染的地方,人、畜糞便對外界環境的汙染是大腸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 印軍連廁所都沒有,班公湖大腸桿菌含量激增:石頭上全是髒東西
    印度國家微生物資源中心-細胞科學國家中心的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成果,因為在印度一側班公湖附近,增加了大量人口。因此導致大量「營養物質」排入水中,湖水中大腸桿菌群落的含量出現了激增情況。因為從夏天開始,印度第14軍,第17軍部隊開始大量進入山區部署。導致這一地區印軍數量從數千人增加到5萬人。
  • 海雲舟:薛之謙火鍋店檢出大腸桿菌,明星餐飲店為何事故頻發?
    大腸桿菌在食品安全管理裡面是不允許被檢出的,大腸菌群被作為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汙染常用指示菌之一,是衡量食品衛生狀況的重要微生物指標。根據我國強制性標準《消毒餐(飲)具》規定,消毒餐(飲)具不得檢出大腸菌群,可能會引起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檢出即為不合格。
  • 科學家首次確認「聰明基因」!
    我們都知道,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中,約99%是相同的,但人類的腦容量卻是黑猩猩的3倍。因此,可以推斷出,生物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先祖曾發生了基因組變異刺激了大腦生長。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所研究人員早些年識別出一種只有人類和現已滅絕的人類近親尼安德特人與丹尼索瓦人才有的基因。
  • 大腸桿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幼犬和幼貓多發,飼養不當是問題關鍵
    今天獸醫小明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大腸桿菌病,也是幼犬、幼貓容易患的病,想了解的鏟屎官可以接著往下看哦。什麼是大腸桿菌病?相信鏟屎官們如果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疾病一定是一頭霧水,別著急,讓獸醫小明解釋給你們聽。大腸桿菌病是一種由大腸桿菌引起的幼犬、幼貓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以發生敗血症、腹瀉為主要特徵,並且是人畜共患病,可經口傳播給人。不過鏟屎官們不要過度緊張,這種病的致死率是不高的,而且它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導致幼犬、幼貓發病的。誘發大腸桿菌病的原因有哪些?
  • 大腸桿菌超標20倍,主要原因真的是屎!
    今天早上CBC News緊急公告稱Sunset Beach的大腸桿菌含量嚴重超標正常的海灘海水中大腸桿菌的含量如Kitslano Beach才63/100 ml但Sunset Beach一個小時內大腸桿菌的含量居然是1375/100 ml直接超標20倍!
  • 澳洲又一款牛奶恐染大腸桿菌召回 7-11有售
    (《雪梨先驅晨報》圖片)據7號臺和《雪梨先驅晨報》報導,由於擔心受到大腸桿菌汙染,再有一款鮮牛奶產品被緊急召回。今日上午,7-11便利店針對2升瓶裝全脂牛奶發布召回令,產品保質期到2020年2月24日。這款鮮奶在新州和首都領地的7-11門店均有售。
  • 重大突破:雙歧桿菌BB-12可組合流感疫苗研發
    自1985年起,動物雙歧桿菌BB-12®就被運用到食品和膳食補充劑中。在 370篇科學數據研究為基礎,並實行了180項臨床研究後,已經成為世界上公認的全球文獻記錄最完備的雙歧桿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已將雙歧桿菌 BB-12® 列為公認的安全類添加劑 (G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