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千算,天則一算」,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算盤,算計著自己的收益,進而算計著別人。千算萬算,人算不如天算;算來算去,算自己!
《易經》共分作三部—《連山》、《歸藏》、《周易》,其中《連山》為《易經》之首,也是最早出現的易學作品,目前公認其出現時間為世界出現後的天皇氏時代。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易經》為闡述天地時世間之萬象變化的經典之作,是一部充滿辯證思維的哲學作品。
通常,《易經》會被人們看作是佔卜之書,其實並非未卜先知,而是在《易經》中有「天人合一」之思想,宇宙萬物與人類為同在,兩者相互感應,相互影響。
易經:人有千算,天則一算!這3件事已是「天命不可違」,受教了
第一件事:自己的工作。
人到五十,如果我們的工作已經很穩定,那我們就繼續安心工作吧。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即使我們在工作方面,沒有很大的建樹,那我們也要懂得順其自然。也許,好好地守住當下的這一份工作,用我們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準時上班下班,陪著家人一起過好溫馨的生活就好。
人到五十,如果我們還沒有一份像樣的工作,那我們也要學會順應天命了,好好地對待每一個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用我們辛苦賺到的錢,去養家餬口,去學會隨遇而安,也許,會讓我們活得更輕鬆一點。
所以,人到五十,面對我們現有的工作,我們要知道「天命不可違」的道理,學會順其自然,我們就能快樂地過好餘生啊。
第二件事:自己的理想。
人到五十,也許,我們兒時的理想,還沒有實現。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年齡,要想繼續實現自己年少輕狂的夢想,似乎顯得有些艱難的了。畢竟,我們已經人到五十,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面對老邁的父母,我們要懂得在家盡孝,面對上學或者已經開始成家立業的子女,我們需要去盡力扶持。
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如果我們再背起行囊,去四處打拼,就有點不大現實的了。人到五十,我們要明白,很多人的理想,也是不一定都會實現的,既然過了追求理想的最佳年齡,那我們學會釋然,學會安靜下來,學會接受現實,也許,也是人生的一種境遇吧。
所以,人到五十,如果我們發現理想還沒有實現,那我們就要懂得「天命不可違」的道理,學會接受現實,好好地安居樂業,也許,更是一種新的出發吧。
第三件事:自己的功名。
人到五十,我們已經進入了人生的暮年。往後餘生,我們更希望能夠過上安穩和平靜的生活,這時候,那些過多的利益追求,那些我們得不到或者已經失去的功名,我們要懂得放下了。
人到五十,我們才會真正的明白:很多東西,真的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而學會好好地珍惜現在,活在當下,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人到五十,我們已經慢慢地開始看破紅塵,看破紅塵中的那些是是非非,看破紅塵中的那些勾心鬥角,看破紅塵中的曇花一現的假象。
所以,人到五十,我們要懂得「天命不可違」的道理,就讓我們用心如止水的方式,去看待那些所謂的「功名利祿」吧。
這就是《易經》教給我們的處世之道,無論錢多錢少,官大官小,都要首先去修「德」,要孝敬父母,誠實守信,多做善事,只要「德品」修好了,修「小德」的小富貴,修「大德」得大富貴,人只要一心向善,一生就是快樂的
生而為人,就要修德,德不配位,必有殃失。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希望大家都能領略《易經》中的大智慧,因為每一卦都飽含處世智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都讀《易經》的原因了。馬雲作為中國最成功的商人,數十年間《易經》從不離手,始終堅持著「遇事不明問《易經》」的原則。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周期性的規律.通過對易經的分析,您將了解這一定律,並且您會發現這個世界非常有趣。並且可以按《易經》智慧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人生一世,真該好好學習下《易經》。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大家一本易經原文注釋譯文,讓大家讀起來簡單易懂,再也不用擔心自己讀不懂了。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一本僅需要58元,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一本易經,能讓你終生受益!
點擊上方連結就可以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