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尺晴
家,就是走得再遠,也要回來的地方——何炅
短片《七裡地》火了,由影后春夏、老戲骨金士傑主演,講了七裡地、三代人和一個關於「福」的故事。
東升是個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村娃,但他很爭氣,以全額獎學金考上了國外名校。
在送東升離開的路上,他爹囑咐說:「出去了,就不要老想著回來,用功讀書,給老曹家爭氣。」
父親給了東升一張「福」字,紅紙黑字,告訴他:福在哪兒,家在哪兒。
若干年後,東升的女兒帶著爺爺手寫的「福」字,漂洋過海回到老家過年。
車壞在半路,她足足走了七裡地,才走到那個貼滿了「福」字的家。
70年,漫長到可以終結一代人的生命。一張小小的福字,卻是三代人記憶的傳承。
隔著大洋,海峽兩岸,思念被凝結成兩個字——「回家」,簡短卻有力。
看完《七裡地》,很多人都說自己想回家過年了。那些搶不到的車票,背不動的行囊,擁擠的返鄉人潮,都不能成為阻礙回家的理由。
因為家到了,福才會到,愛才不會缺席。
回家吧,等等時光背後的父母;回家吧,望望記憶深處的故鄉。
前幾天,短視頻《啥是佩奇》刷爆了朋友圈。
大山裡的爺爺,每年都盼著兒孫能回來那麼一次。電話裡,爺爺問孫子想要什麼。孫子剛回答說「佩奇」,信號就斷了。
爺爺不知道佩奇是什麼,只好戴著老花鏡翻遍了字典,問遍了全村上下所有的人,終於按照鄰居的比劃,動手做出了一個「佩奇」。
可當他再打電話時,兒子卻說,不回來了。
那一刻,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這位老父親的失落。
就像有一盆冷水從頭頂澆下來,澆滅了所有的熱情和希冀。孩子,為何你如此殘忍。
正當老人垂頭喪氣地往回走時,兒子開車來接他去城裡過年了!老人嘴上埋怨,心裡卻開了花。他帶了一大堆特產和孫子要的佩奇,獻寶一樣一件件掏出來。
最後老人才知道,佩奇是頭小豬,「它爹是豬,它娘也是豬。」
大山,阻斷的不只是信號,更是與外界連接的步伐。不得不承認,很多老人被時代遠遠地、殘忍地甩在了身後。
他們跟我們有很大代溝,我們掛在嘴邊的新詞彙,他們聽不懂,只好傻傻地去補課,只為了跟你多說一句話。
他們願意為了愛你,小心翼翼地去觸碰新時代的尖刺,然後拼盡一切努力,把你喜歡的那朵玫瑰,親手捧到你手上。
他們或許笨拙,或許嘮叨,你不要煩,他們只是愛你愛得太用力了。
之前看了個新聞,兒女14年沒回家過年,62歲的老父親扛著一整袋土特產,千裡迢迢,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前去看望。
他在車站外等了一晚上,記者問他:「為什麼不住店呢?」
老父親回答:「已經很困難了,想省點錢給孩子們買好吃的。」
說罷,老父親笑得滿臉褶子,卻開心得像個孩子。
龍應臺說:「父母親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
或許很多年以後,你才會回過頭來,注視這沒有聲音的老屋。」
父母是會移動的老屋,你忙,沒時間回家,但他們實在想你想得緊,便不顧年邁的身軀,長途跋涉跑去見你。
幸好思念無聲,否則孩子啊,你一定會震耳欲聾。
他們裝了一麻袋土特產,不值什麼錢,但一想到你嘗到家的味道時,那股高興勁兒,再遠再累都值得。
他們活得緊巴巴,捨不得買臥鋪,捨不得住旅館,捨不得多花錢。但在你面前,他們特別大方,什麼都捨得。
大山裡,有這樣一個群體,家裡窮,父母去了大城市打工,他們只好留在家裡,跟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這群孩子,叫「留守兒童」。
他們的日子,是在泥濘的土坷垃中滾過來的,是在冰冷堅硬的石塊中踏過來的,是365天掰著凍僵的手指數出來的。
數夠了365,爸爸媽媽就回家啦!
對於他們來說,春節是唯一值得期待的節日。因為有爸爸媽媽在,才是一個完整的家。
他們想問:爸爸媽媽,你們想我嗎?話未出口,思念的淚水早已滾滾而下。
他們想說:爸爸媽媽,別走了好嗎?可他們如此懂事,把心裡話悄悄藏起。
所有的懂事,背後都是思念種下的刺。
父母不在時,他們數著日子盼過年;父母回來了,他們數著日子,盼年過得慢一點。
他們多想任性,死死抱著爸媽不撒手。
除此之外,他們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父母留下來。他們只是,不知所措了而已。
過年不回家,不是不想家。而是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啊。
一位民工,從事高空高危行業,在外打拼20年,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
記者問他:「你想家嗎?」
民工舔了舔乾裂的嘴唇,回答:「上有老下有小,想家有什麼用啊?」
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兒子能好好讀書,不要走他老爸的老路,跟個要飯的一樣。
說完這句話,民工不自在地抓了抓頭髮,隱隱紅了眼眶。
兒子學習好,有出息,或許站在兒子面前時,他會緊張得連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或許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丟臉、不夠體面。
但那又怎樣呢?
所謂父母,就是對著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的人啊。
他用最樸實的勞動支撐著一個大家庭,他是個偉大的人。他說想家沒用,但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心。
如果有一天,父母說他想你了,你要知道,不是他們這一天想你了,而是這一天,他們憋不住了。
一對夫妻,在上海火車站工作,為了不被辭退,足足有6年沒回家過年。
最開始,孩子還打電話來,到後來,孩子都記仇了,說她們不關心自己,連「媽媽」都不肯叫了。
她們每天4:30起床工作,月薪3000,而過年時,可以拿到一天200元的雙工資。
孩子,媽媽哪裡是不想回家,不想你啊?媽媽只是怕給不了你更好的生活,想給你多掙點錢罷了。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別怨媽媽,媽媽只會比你更難過,媽媽真的真的很想你。
短片《三分鐘》,曾勾出了多少人的眼淚。
一位女列車員,多次過家門而不入,只有在列車停靠的三分鐘,才能在站臺抱抱自己的兒子。
孩子見到她,一時不知該開口說什麼,只好背起了九九乘法表。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寶寶以後再背,我們沒多少時間了。」
一旁的姐妹告訴她:「你讓孩子背完吧,為了背給你聽,他準備好久了。」
當孩子終於背完「九九八十一」時,列車也要開了。
孩子,媽媽多想一直陪著你,聽你背九九乘法表,陪你回家過年。可媽媽還有工作,還有那麼多人等著回家過年,請你原諒媽媽,好不好?
女列車員忙著幫旅客檢票、搬行李,她見證了那麼多相聚,卻成全不了自己的團圓。
「媽媽,過年我不回家了。」電話中,年輕的士兵們如此說道。
「因為部隊今年任務比較重……」他解釋得小心翼翼,父母也聽得無比心酸。
「要不我和你爸爸去看看你?」
「別來,別來,不要來……」
說完,他埋頭大哭,久久無法平復。
其實想人想得厲害的時候,表現出來會淡淡的。就像餓了許多日的人聞到炊煙,但知道不是自家的。
而我想說的是,爸媽,我好想你們,我好想回家。但我怕你們來了,分開時我會更難過。
他們說,革命軍人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他們也想家,但他們選擇舍小家為大家。時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狀態,一聲號令,保家衛國。
他們對國家毫無虧欠,對家人卻愧疚太多,太多。
他們是-43℃時,在漠河守衛祖國的邊防戰士,8年了,只在家過過一回春節。
她們是東奔西跑的列車員,這是她在列車上度過的第5個春節。
他們是指揮交通的交警,連續3個春節都把休假的機會讓給了同事。
她們是時刻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看著病人出院團圓,就是她們最大的幸福。
他們是凌晨1點還在送外賣的小哥,送給顧客熱騰騰的飯菜,自己卻在寒風中疾馳。
他們是大半夜接送乘客的計程車司機,送別人回家團圓,自己卻漂泊在外。
他們是凌晨就在打掃街道的環衛工人,鞭炮的熱鬧是別人的,他們只有一地殘屑……
他們走的,是一條註定逆行的路。在萬家燈火點亮時,他們選擇了負重前行。當所有人都回家時,他們選擇了堅守。
正是這群可愛的人,用自己的孤單,成全了更多人的團圓。
知乎上有個提問:過年對於當代人的意義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是:在這一年裡曾有這麼一個時刻,早上睜開眼睛,會想到這是新一年的新開始,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
因為你愛的人都在身邊,歡喜熱鬧近在眼前。
無論過去的一年是幸福、是悲傷、是困難、是順利,在這一天,一切清零,讓我們重拾希望,從頭再來。
「年」是一種儀式,「家」是一段時光。
在外漂泊多年才明白,世間最溫暖的祝福語,無非就是那一句:
歡迎回家,新年快樂!
推薦閱讀
▼
點擊淺藍色字體直接跳轉至文章
封面圖、頭圖來源於百度,
文章內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