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邀你同讀 |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2020-12-27 澎湃新聞

汪涵邀你同讀 |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2020-12-24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大家讀書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自6月30日出版發行以來,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廣大黨員幹部和各界人士爭相學習閱讀,掀起了新一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熱潮。

中國外文局推出「大家讀書」融媒體項目——同讀、同聽、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並邀請我國各界專家學者、權威人士、青年代表等,錄製一部隨時隨地、觸手可及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聲書。

中國網將陸續為您推出「大家讀書」中的優秀朗讀作品。

今晚,知名主持人汪涵將為我們朗讀《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收聽系列內容

大家讀書│7 期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本期領讀人 ┃ 汪涵

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幹實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毛澤東同志稱這裡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這個比喻很形象,我看這裡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我們要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

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入黨誓詞字數不多,記住並不難,難的是終身堅守。每個黨員要牢記入黨誓詞,經常加以對照,堅定不移,終生不渝。

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從紀念館奠基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著落成後要來看一看,今天如願以償了,確實深受教育和鼓舞。在浙江工作期間,我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我們全體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這次集體出行,目的是回顧我們黨的光輝歷程特別是建黨時的歷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學習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明確肩負的重大責任,增強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奮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徵,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這裡是我們黨的根脈。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96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同時,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全黨同志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美好未來和最高理想前進;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的講話要點)

●讀書嘉賓●

汪 涵

知名主持人

聯合製作:外文出版社 中國外文局煦方國際公司

原標題:《汪涵邀你同讀 |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
    撫今追昔祭英魂,鑑往知來守初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致敬先烈更要傳承遺志,繼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接力前行。捍衛烈士,以法律的名義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緬懷烈士,以儀式來彰顯儀式是傳承的彰顯。回顧過去的四個烈士紀念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會來到天安門廣場,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 姜昆邀你同讀 |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姜昆邀你同讀 |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20-11-26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華時評·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再遠的路,能「走得好...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題:再遠的路,能「走得好」就近了新華社記者魏玉坤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全面總結了我國交通發展成就。進入新發展階段,交通更需秉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著力提升效率和品質,讓運輸服務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加快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出行模式和貨物流通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
  •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 | 重讀抗戰家書與先烈詩章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疫情這場大考中,浮現了許許多多平民英雄。
  • 「等·你的故事」徵文欄目|一切向前走,不忘來時的路
    編輯:曹加蘭|責編:文娟|核稿:謝坤「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2016年,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大會上說了這樣的話。時光白駒過隙,這句話所蘊含的價值卻永不過時。
  • 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
    我回到我居住的城市,再次走過那走過千萬次的路。記憶中的原版磁帶行、新世紀眼鏡行,那買過數不清雜誌的小鋪子,都已經消失不見了。騎著自行車壓過這條路的人,也沒有記憶中稚嫩的臉龐了。學生時光,仿佛一條很長很長的長廊,當回過頭時,卻覺得那些日子,那麼長又那麼短,長的讓我再也不想回去,短的讓我再也不能回去。
  • #1921定檔# 2021年7月1日,邀你同赴百年之約!
    2021年7月1日,邀你同赴百年之約[中國贊] 心中有理想,眼裡有光亮2021年7月1日,邀你同赴百年之約[中國贊]以青春之名,再現歲月裡閃光的記憶2021年7月1日,邀你同赴百年之約[中國贊] ​
  • 人生的路,難與易都得走;世間的情
    人生的路,難與易都得走;世間的情,冷與暖總會有。別喊累,因為沒人替你分擔;別言苦,因為沒人替你品嘗;別脆弱,因為沒人替你堅強。晚安。3. 美好的夢想,從一句「晚安」開始!朋友們,晚安好夢!4. 願一世,只為你痴,歲月吟詩,脈脈相思。願一夢,只與你同,我我卿卿,風雪與共。願一生,為你痴狂,笑醉何妨,甜蜜追隨。相牽一輩子,愛你永不變!親愛的,晚安。
  • 劍來:背著一個心儀的姑娘走再遠的路也不累
    一句「背著一個心儀的姑娘走再遠的路也不累」的長輩口吻的調侃,讓平安再無戒心。當年為活命,扛著寧姚比採花賊跑的都快,絲毫旖旎念想都無。而今朝,終究是懂了男女大防的神仙眷侶了。這份喜歡,如平安的早慧,皆如當年。「就在此時,有一個熟悉嗓音火急火燎地響起,愈來愈近:「寧姑娘,傻乎乎站著幹嘛?!跑啊!
  • 謝佳卿《不忘來時路》 廖建中 詞 江 暉 曲
    有人說圓規之所以能夠畫出圓就是因為它有一個不動的定點,對於我們來說,這個能夠讓生命圓滿的定點就是我們的初心,而這首《不忘來時路》就是秉承著「走再遠也不忘初心」的精神所創作出來的,寓意我們的事業走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的一路坎坷曲折和為人民服務的初衷。
  • 品讀 | 我很幸福,走了自己想走的路
    一路上,爸爸表現得有點兒怪,再三叮囑我一定注意身體,不能太累,萬一不舒服,要第一時間告訴他。爸爸在武漢陪了我幾天後,就回北京了。我送爸爸到校門口的公交車站時,心裡湧上了莫名的傷感。 我任由淚水在臉上流淌,痛快地哭了個夠,但從那天起,我知道了自己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休學一年後,我向爸爸提出,要回學校繼續學業。按醫生的診斷建議,我是不能復學的,但爸爸看了我一會兒後,平靜地說了3個字——「不反對。」
  • 來時的路
    那都是過去很久的事情了,久到我自己都不再記得。熟悉的字體,陌生的內容,曾經熱血沸騰為之努力的夢想,慢慢地在我心裡勾勒出一幅少年時代的藍圖。生活就是這樣,走著走著漸漸地因為各種事情,就忘記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走這條路了。
  • 金馬影后春夏用9分30秒獲贊無數:家,是走得再遠,也要回來的地方
    文 | 三尺晴家,就是走得再遠,也要回來的地方——何炅看完《七裡地》,很多人都說自己想回家過年了。那些搶不到的車票,背不動的行囊,擁擠的返鄉人潮,都不能成為阻礙回家的理由。因為家到了,福才會到,愛才不會缺席。回家吧,等等時光背後的父母;回家吧,望望記憶深處的故鄉。
  • 中福會少年宮「十一」邀您 回望來時路 說出心中愛
    南昌路、瑞金路、遵義路、延安路、建國路……」  今年十一,中福會少年宮邀請全市親子家庭,拿起《尋訪手帳》,走出家門,來一次特別的家庭尋訪之旅。一起去看一看,訪一訪這些蘊含紅色基因的路名,通過繪製個性地圖,回望新中國的開創之路、發展之路,用這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對祖國最誠摯的愛!  打卡城市路名,追溯紅色記憶  上海城市路名中體現著百年的紅色基因,十一前夕,中福會少年宮帶領少先隊員打卡紅色路名,回望歷史事件,感悟精神傳承,品讀這些印記鉤織而成的歷史長卷。
  • 《我和我的家鄉》:走的再遠也別忘了回鄉之路
    陝西地區情節與江浙故事相似,都是講述師生故事,不同的是一個以教師的視角,一個以學生的視角來展示。要本人拿著社保卡到指定醫療地點就醫,不帶卡是不能報銷的,繳費時社保卡也要與醫療單據一起交。 帶著這個信念,他的學生真的練就一身本事,走出了大山深處,成為眾人皆知的「網紅」閆飛燕,遺憾的是老師已經不在了,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學生從來沒有忘記老師殷切的教誨,反而學成歸來建設家鄉。
  • 人生的路,好與不好都得自己走!
    每個人的路都得自己走,累不累,腳知道。  每個人的淚都得自己擦,苦不苦,心知道。  不是所有的傷痛都能說明,忍久了也就習慣了。  人生的路,悲喜都是自己的;生活的苦,累與不累都得自己受。  腳下的路,沒人替你決定方向。心中的傷,沒人替你擦去淚光。
  • 朗誦:美好一直與你同在
    美好一直與你同在作者 | 青青子衿 · 朗誦 | 茉清攝影 | 風信子 · 編輯 | 絹子於是,在靜默中,在孤獨中,只能聽任傷口慢慢疼痛,慢慢結痂,慢慢生長。當把心痛和無言都拋之腦後,我們發現,從傷痛的地方,成長出來的不單單是傷疤,更多的是美好與自信,是陽光和明媚,是堅韌和勇敢。
  • 你要走的路,神已經在前面走過
    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裡,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  前面是基立溪,現在是撒勒法。基督徒永遠不缺少功課。你能在基立溪得勝,不一定在撒勒法得勝。你能和神打交道,未必能和人打交道。
  • 與你同在 愛無國界
    演員們都很理解時間的變動,也都儘可能提早趕到現場暖嗓,打磨團體演唱的部分。「他們最後都完成得很好,這些大家看視頻就可以知道了,」洛朗·班說。10點時,《唐璜》劇組的7名成員都順利完成了他們負責的唱詞,準備趕往排練場。而這短短的4.2公裡,車子卻開了整整一個小時。當他們在11點準時到達排練廳大門口的時候,大家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即使睿智如汪涵,也難免翻車,你怎麼看?
    在慶祝青年節晚會上,主持人汪涵轉述兒子的話,以一個五歲孩子的口吻表達,感謝疫情能讓爸爸有這麼長時間的陪伴。汪涵疑似「翻車」了!——疫情怎麼可以用「感謝」?兒子今年已經五歲,自己陪兒子的時間特別的少,以至於這次疫情這麼嚴重,哪怕小兒子都不能出去玩耍,也還是特別開心,因為有爸爸陪伴著自己,以前是不敢想像的,所以汪涵小兒子,才會說感謝疫情讓爸爸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自己。儘管被機智的白巖松將話題帶岔開,緩解了尷尬,可還是引起網友許多質疑。汪涵就沒有錯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