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心經講到此,遵經修行必證果……

2021-02-08 上法船認祖歸宗

影碟看的是故事,知識故事非智慧

有人影碟天天放,看後自己受啥益

自己受到啥啟發,自己修行啥改進

看了之後啥提高,自己從中學些啥

學了之後行沒行,看了不用目的啥

自己學些啥內容,表面演示虔誠修

實際思想不掛勾,裝腔作勢是演戲

不是真心在修行,修行修心重在行

口修無行非真修,言修無行是妄語

妄語造業修行啥,此類修人數量多

表面虔誠無功德,盲修瞎煉若干年

一無所得緊忙活,浪費時間耗生命

為啥不肯糾己錯,為啥不把明師訪

為啥自吹裝正果,無法無靈有啥果

有些小靈是仙靈,仙靈佛靈大不同

仙靈有限易中斷,佛靈永固伴終生

半仙滿足仙靈限,不解佛靈伴終生

修得佛靈升天界,仙靈離去一場空

自鳴得意不知錯,自魔自障誤一生

末法時期遍地仙,半仙之人跑得歡

東跑西顛求靈法,朝山拜廟緊折騰

勞神費錢無所得,枉費塵勞瞎折騰

無有明師給接引,四處亂撞無頭蠅

有的半仙只貪錢,因貪犯戒被收營

仙靈都是有時限,有形無形是一樣

同在六道輪迴中,正仙也求脫六道

借假修真求超生,有形無形共同修

仙人引路路暢通,仙人是言無形人

有形半仙靠無形,有形伴領無形修

相互借力易修成,不證佛果亦天仙

升到天仙上一層,半仙不解真佛意

害己誤仙一場空,收心皈依修佛道

人仙共修出成績,淨心正念行佛道

歪思邪念不受益,重整旗鼓行正道

改邪歸正來得及,半仙之人需自悟

除掉貪心正修佛,因小失大自吃虧

仙靈離退無所得,仙靈佛靈兩碼事

一天一地差別大,熄滅貪心修佛道

命中無有求不得,修到功成不求得

人生命運天註定,改變命運在修行

誠心修行信佛語,修心行善命改更

修心是為除邪念,修行是行善德功

修心主要破貪心,行是行善積功德

半仙出道貪心大,觸犯天條被收走

突然無靈不知情,仙走靈空自發蒙

正仙附體為救人,考核自己修行功

有的報恩有時限,功果完成仍修行

正仙修行求正果,也是希求得超生

修成人形再修佛,功果圓滿自然成

半仙之人明此理,改邪歸正領修行

仙人共修無彎路,仙人引路易直行

破除我執貪私心,棄小修大正果成

修得正果升天界,脫殼飛升上天庭

因貪自己造下業,終歸人財兩皆空

此段經文度人仙,人仙雙度是佛言

正仙正修轉人道,投生人道再修行

人仙共修同受益,互利互助早修成

修是修心修自己,行是行善積德功

廣施善德功果滿,三千八百果考核

功圓果滿天榜掛,標名掛號證果成

標名掛號憑功果,口頭表白非證憑

修是修心樹善根,行是行善立善功

善心善人行善德,善德善果實證憑

真憑實證達標準,超凡成聖如來封

如來封號成正果,永居天庭極樂宮

修心修心再修心,行善行善再行善

心心心心是根本,善善善善法王尊

修心為本白陽綱,以善為法萬教遵

離心言修是邪說,離善言法是邪教

善德功果證修心,修行功果是善德

善德心經講到此,遵經修行必證果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南無天元太寶阿彌陀佛

助資贈言

助資印書是弘法,不是個人為揚名

舍求印名非真善,印上名字無善功

應無所住真善德,助資弘法佛記功

佛力加持無漏帳,真善實德不留名

求印留名是貪心,貪心不除無善功

隨緣發心真善德,應無所住常生心

凡人記名非證憑,無為佛記是真功

書上印名無人識,功德無需凡人記

重在自己發心為,佛力加持佛光垂

助資印經,功德無量

——摘自《天傳普賢菩薩善德心經》

相關連結:

什麼是法船?怎樣上法船?千門萬教總收圓,收圓法船九朵蓮(九部天傳新經)

《天傳達摩菩提新經》文字音頻全集

《天傳觀音新經》文字音頻全集

《天傳彌勒新經》文字音頻全集

《天傳地藏因果新經》文字音頻全集

《天傳普賢菩薩善德心經》文字音頻全集

《天傳阿彌陀佛新經》文字音頻全集

《天傳如來佛祖新經》文字音頻全集

《天傳藥師佛新經》文字音頻全集

《天傳釋迦牟尼佛新經》文字音頻全集

無極老母坐鎮靈山法會開示全集

無極瑤池金母中元節法會開示全集

相關焦點

  • 此段經文度人仙,人仙雙度是佛言……
    ,自己從中學些啥學了之後行沒行,看了不用目的啥自己學些啥內容,表面演示虔誠修實際思想不掛勾,裝腔作勢是演戲不是真心在修行,修行修心重在行口修無行非真修,言修無行是妄語妄語造業修行啥,此類修人數量多表面虔誠無功德,盲修瞎煉若干年一無所得緊忙活,浪費時間耗生命為啥不肯糾己錯
  • 普賢菩薩善德心經
    ,我執不破枉勞神我執不破貪為首,求貪無舍缺善源修行根本是善德,沒有善德無功果僅憑嘴皮念經咒,一毛不拔缺善德無善無德賣假貨,空口白話修啥佛修佛條件善唯一,善德廣施積功果修行僅憑一張嘴,讀經背咒瞎忙活讀學不用是妄語,妄語犯戒修啥佛善事不為沒作惡,無有善行無功德一毛不拔鐵公雞,未言思念佛早知
  • 【經典與生活之華嚴經第四百五十五講】
    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經典與生活之華嚴經第四百五十五講,勇破魔軍第四十八講想陰魔第三講,貪求善巧第二講,咱們看經文:【經文/楞淺下/547上】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師父】這是佛的原文,這一種魔是想陰魔中第一魔,貪求善巧。這貪求善巧是想陰魔十種禪定的第一魔障。受陰已盡,而得意生身。
  • 《心經》裡的一個「心」字 奧義無窮
    六百萬字的《大般若經》以這篇二百六十字的《心經》為核心、為綱領。所以這個「心」字的本意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核心,所以叫《心經》。 「經」字的意思和我們中國傳統的解釋有相同的地方,佛教講「經者,聖人被下之言」,聖人為了教化大眾所說的話,叫做經典。經典的本意有「經常」的意思,聖人所說的話有真理性,常恆不變,具有穩定持久的權威性。
  • 學佛如何快速修行到菩薩境界品第
    第一步,先發菩提心,如果不知道發什麼樣的菩薩願的話,就跟著佛經裡講的佛菩薩發的願那樣發願。最好是發願利益眾生,《發願守戒,發願吃素,這都不屬於菩提願,入地的菩薩戒律400條起步,就算你沒有受戒你平常也要按照戒律修行,這個時候的戒就是很多違反戒律的事說不能去想,想想就是破戒了。如果受不了,那你就勤修行爭取往生。》記住,怎麼發願,日後就要這麼去做。
  • 禪定中大徹大悟,必先明白《心經》講什麼!
    就是沒有了修行這個念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相無住,就是法空。比如許多人練習打坐,就是因為有這個修行的念頭在。他就住於法中,就住於打坐中。要想法空,就必先性空。要想性空,就必先心空。要想心空,就必先身空。什麼是身空呢?
  • 《道德經》:到底是道重要,還是德重要?修行的人該如何選擇
    導語:在修道的人看來,《道德經》是一部如何讓自己真正去修道的經書。眾所周知,《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也就是說,它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對於修道的人來說,都能作為自己修行的指導。那麼問題來了,對於修行的人來,到底是道重要,還是得重要呢?修道的人,要以哪個為主,哪個為次?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先來看看《道德經》中對於道與德的論述。
  • 人修佛,必心誠,誠心修行佛知情.修行佛,信願行,無有強拉湊數名.信願行,情意真,多行善德佛光臨
    祝福中國庚子年十月十九日公開祝福中國2020年12月2日20:12接到鴻鈞老祖傳法文:三界之中清源開始,迷頑之人佛拋下 身難得,佛難逢,無緣難得觀音經。 得人身,又逢佛,新經傳來修彌陀。修彌陀,求成佛,遵經修行無差錯。
  • 心經感應:念誦《心經》為何哭泣流淚
    當初,唐朝唐僧唐三藏玄奘法師,就是念誦著「心經」西天取經成功的。 這部經是觀音菩薩傳給唐玄奘的。唐僧唐三藏立志西天取經,觀音菩薩變成渾身很髒的、疾病纏身的老人,考驗唐玄奘(進行慈悲心考試)。玄奘法師耐心細緻照顧老人,於是老人(觀音菩薩變化)就把《心經》傳給了唐僧。
  • 誰修誰得金剛言,多修多得是修功.佛渡眾生靠修行,證果不是仙佛給.修行達標受佛封,丹書詔告佛封號
    佛渡眾生靠修行,證果不是仙佛給。修行達標受佛封,丹書詔告佛封號。封號全憑修行功,無功無果不成材。功果全是修行來,日積月累功果豐。功果豐厚品級增,福慧雙修正修路。目的明確有勁頭,修行之力源於願。發願修行動力源,動能之力源於願。發願是因行是果,因果規律無更變。施捨是因得是果,為人富貴舍中來。持齋守戒是修因,破迷開悟是證果。忍辱修行是修因,為人端正品德高。精進修行是動因,智慧之果修中來。心地慈善是德因,福祿之果善德來。
  • 心經:常誦心經的好處
    即是不起念時,而見聞覺知仍舊了了,卻無分別,寂然不動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別人事,而可以心不顛倒,亦不逐境流浪,頓然歸到無心本位,此還是真心。至於念念流浪,不覺漸漸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體勿失的。這部心經,就教你凜覺的法子,用智慧觀照什麼是心?什麼是苦厄?又如何回歸到清淨寂滅無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心經》中的「苦厄」,到底指的什麼?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
    導語《心經》是佛教中重要的經典,從理論上說,它涵蓋了所有佛經的重要內容。所以稱之為三藏的核心,一點也不為過。話雖如此,一個人想要真正理解《心經》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的內容短小,從本意上來說,極難悟到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再加上牽涉的佛經眾多,到底哪一點與哪一部佛經有所對應,如果沒有通讀三藏,你也無法全部知曉。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很多人喜歡讀《心經》,認為即便不理解其中的內容,也能讓自己得無量福報。如果真的哪一天,遇到什麼事,忽然「開悟」,那麼自己就沒有白讀這部佛經。
  • 《心經》最後一句咒 是什麼意思?
    第一個「揭諦」表示要斷一切惡;第二個「揭諦」表示要修一切善;第三,「波羅揭諦」表示斷盡煩惱證得解脫;第四,「波羅僧揭諦」表示自己要斷煩惱證解脫,度大眾斷煩惱證解脫;第五,「菩提薩婆訶」表示自己斷金剛習氣成了佛,還要度一切眾生成佛。整個六百卷般若經就是講的這個事情。
  • 抄般若心經便能得般若智慧——上文下慧法師在大眾抄經時開示
    >抄寫此經功德無量無邊,得般若智慧。《般若心經》持誦功德文云:「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諸佛恩,當誦『觀世音』、『般若』百遍千遍無間,晝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心經是一篇渡人離苦得樂的經文,由唐朝自有中文譯本主本,經一千三百多年,已有難以估量的人加以念誦、抄寫。
  • 人有德,必有福!
    有德自然香,這句話道出了許多的人生哲理,也關乎你的道德水準和做人的品質。有德行的人,講究道德修為,自然是德高望重,會贏得人們的敬佩;不講德行的人,做事不能堂堂正正,損人利己,這樣的人,不招人待見,到哪裡都不受歡迎。因為這種人的行為自私自利,目中無人,為多數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