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沐浴之王》這部片子中規中矩,劇情套路均在意料之中,特別之處在於將「沐浴」搬上了大熒幕,除了貫穿全片的搓澡劇情,其實在影片後半段也給我們普及了些沐浴知識。
沐浴文化博覽會中,主持人通過遊館走訪向我們介紹了韓國特色桑拿房、日本湯揉儀式、巴西的捏腳、俄羅斯白樺湯浴、芬蘭的冷枝敲身、泰式按摩、印度頭部按摩、土耳其泡泡浴……這些沐浴習慣已然形成一種文化,向外界彰顯著各自的特色;
而在最後的沐浴大賽中,我們也了解到了我國沐浴搓澡的文化:
第一步自然是搓泥清潔,再到養生是沐浴的延展,熟練的技師能用技法通暢血脈;而最後的理療環節的敲背,是中國綿延千年的沐浴文化中最為古老的傳承……
2
沐浴,本是件很私密的事,但看完影片不禁讓人想了解一下沐浴洗澡的歷史。
在西周有「沐浴而朝,齋戒沐浴以祀上帝」的說法,也就是祭祀和朝見天子之前沐浴淨身,來表示內心潔淨虔誠。先賢將沐浴看作是淨身寧心的途徑;到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
唐朝時宮廷貴族大多喜歡在冬天進行溫泉浴,他們在有溫泉的地方大興沐浴建築,民間百姓沐浴時使用浴桶,可以讓整個上半身埋在水中。如西安臨潼的華清池,也是沐浴文化形成的標誌之一。
宋元時的沐浴,成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了元代杭州的澡堂中有男女服務員,除了服務洗澡還可以撓背、梳頭、剃頭、修腳。
到了近代的明清時期,沐浴真正深入人們生活之中。在揚州,休閒享樂的飲食文化和沐浴文化進行了融合,在一些浴室裡,沐浴結束後可以喝茶、吃水果和點心。
而民國時期的沐浴習慣,基本沿襲至今,除了保留下來的部分有很多地方已被「「發揚光大」:有錢人深愛泡浴池,寒冷冬日泡在汽水塘或水霧霞蔚的熱水池塘中享受著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3
如今不管時代再怎麼變化,但浴場一直存在且不斷更新迭代。在不了解沐浴文化及歷史之前,我對洗浴中心以及愛去湯池泡澡的男人是有很大的偏見的。那時不單純地以為:男人叫上夥計一起去洗澡、按摩那不就是去找樂子麼?
說是去乾乾淨淨地洗個澡,讓服務員給按摩放鬆一下疲憊的身體,但誰知道在裡面做些什麼,如今誰家沒個熱水器?還非得跑到外面跟朋友一起泡澡去,而且公共浴池肯定不乾淨,必然也有別的什麼不便與外人道的事?
直到自己了解完並體驗一次才知道:沐浴就是簡單的沐浴洗澡,浴場中有各種特色服務,如前文提到的泰式足底按摩、工作人員會十分溫柔地做好服務,讓你在沐浴中感受到帝王般的體驗……
而在巨多的豪華大浴場中,除了最基本的沐浴,還有餐飲、健身、娛樂等項目並存著,但不管業態如何演變,人們去的目的還是讓身心得以清潔放鬆;也不管從古至今人們洗澡的模式如何變化,但大家追求的兩條原則卻從未改變,那就是洗得乾淨,洗得享受!
而且,洗澡也只是洗澡而已,單純地看待遍地開花的浴場和頻繁出入的男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