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與十字架:土耳其與希臘複雜的愛恨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2020-12-27 騰訊網

現今土耳其共和國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口高達9成以上,基督教的人口相當少,但土耳其境內仍有許多重要的基督教遺址,每年吸引不少外國遊客前來展開宗教探索之旅。例如位於土耳其南部梅爾辛省的大數市有座聖保羅教堂,傳說是聖保羅的出生地,目前教堂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外開放參觀。

在土耳其為數很少的非穆斯林族群當中,又以信仰東正教的希臘裔人口為大宗。但從東正教紮根,到奧斯曼帝國帶來伊斯蘭教,小亞細亞半島這片土地上的東正教徒,是如何發展到如今只剩一小撮人?又過著怎樣的生活?答案一部分則要回到20世紀初的希土戰爭與人口互換談起。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君士坦丁堡被攻陷

從拜佔庭到奧斯曼帝國:帝國治下的東正教

從拜佔庭帝國時期開始,東正教就在小亞細亞半島這片土地上發展。君士坦丁大帝設都於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成為帝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其後拜佔庭帝國將基督教尊為國教,並發展成為東正教。至今土耳其許多教堂多為東正教式,就是與拜佔庭帝國的歷史息息相關。

15世紀後,拜佔庭帝國逐漸衰敗,君士坦丁堡也在1453年時被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率領的奧斯曼大軍所攻陷。伊斯蘭教的元素隨著土耳其人的到來,與原本的東正教互相混合。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保留許多拜佔庭的教堂建築並轉型為清真寺,現今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正是最好的文化融合例子。

當時奧斯曼帝國境內除了有穆斯林族群外,也仍還有為數眾多的基督宗教與猶太教信徒。為了管理境內不同宗教、種族的人民,奧斯曼帝國施行了國家系統管理法。以民族來區分的話,土耳其境內可略分為穆斯林、猶太人、希臘裔與亞美尼亞人;若以宗教區分,奧斯曼帝國主要由穆斯林、東正教、天主教、新教與猶太教組成。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社區以及自己推派的社區管理者,管理者則對中央負責。

在國家系統的治理下,包含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在內的所有土耳其,基本上都享有同等的權利與義務,非穆斯林族群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讓不同種族、宗教的人民可以在帝國中安居樂業。

但隨著奧斯曼帝國積極向外拓展,版圖愈來愈大,轄下人民的組成也愈來愈複雜。中央逐漸無法有效深入管治地方,通常委任地方仕紳管理,但這卻也埋下了後來造成帝國分裂的種子。

土希衝突下,離散的希臘裔東正教徒

自17世紀奧斯曼帝國經歷維也納戰役大敗後,帝國盛世開始走下坡,昔日風光不再。隨後又需與來自北方的俄羅斯,以及歐洲英法強權對抗,奧斯曼帝國愈是想掌控境內的非穆斯林區域,反而愈造成族群間的矛盾。帝國晚期,許多非穆斯林人民因害怕受到政府的猜疑而被懲罰,因此逐漸倒戈西方。

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在民族主義崛起與外部勢力入侵下分崩離析,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走向終點,取而代之的是由凱末爾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在凱末爾的政策方針下,人口組成急速走向單一,成為一個由土耳其人所組成的土耳其共和國,非穆斯林常被扣上西方分裂分子的帽子,境內非穆斯林人數也因此大幅下降。

其中有趣的是,從奧斯曼帝國時期的人口組成來看,非穆斯林人口約佔總人口的4分之1,其中以希臘裔東正教的人口最多,在1906年時約有280萬,其次是亞美尼亞裔居民,約有103萬人。但如今,東正教在土耳其式微,希臘裔更只剩下不到2,000人,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到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前的「土希衝突」有關。

希臘大約在15世紀時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在帝國的治理下長達約360年,直到1822年希臘自行宣布獨立,奧斯曼帝國立即派兵幹預,與希臘展開多年的戰爭,但希臘仍憑藉著英、法、俄的幹預,在1832年時正式宣布獨立成功。

希臘獨立後,奧斯曼帝國內部分裂的聲音愈來愈大,為了避免分裂,奧斯曼帝國頒布了新政策,讓原本豁免兵役的非穆斯林人民,也需要與穆斯林一樣履行當兵義務,不得以繳納稅金的方式抵免兵役。

這項新政策,讓許多不願從軍的希臘裔居民開始離開奧斯曼帝國,當時約有16萬的希臘裔移民至希臘。除此之外,奧斯曼帝國意識到國內的少數民族已經成為西方國家著力分化的目標,便下令將居住在愛琴海沿岸的希臘裔移居至較安全的中部安納託利亞地區。

但大部分的人不願意放棄自身的財產與久居的家園,對於奧斯曼帝國的政策頗有怨言。而這些被迫遷移的希臘裔離開原居住地後,穆斯林也趁勢進駐希臘裔留下的舊村莊,這也是造成後來土耳其穆斯林與希臘裔之間爭端的開端。

以東正教為號召:回歸希臘祖國

隨著列強不斷侵略奧斯曼帝國,希臘也在巴黎和會後正式佔領西部安那託利亞地區。希臘軍隊來到西部安納託利亞地區後,發現本身的兵力無法控制整個安納託利亞地區,因而將腦筋動到了奧斯曼帝國下、同文同種同宗教的希臘裔同胞頭上,要求安納託利亞地區的希臘裔居民加入希臘軍隊,不料卻被斷然拒絕。

雖然同為一個種族,但奧斯曼帝國的希臘裔人民,當時的國家認同仍是土耳其。眼看利用族裔認同無法收服希臘土耳其人,希臘便想利用宗教來吸引希臘裔土耳其人歸化。

當時的東正教大主教多裡席歐曾發表聲明,表示希臘裔土耳其人對奧斯曼帝國不存在任何義務,同時也以宗教為名希望召喚希臘裔土耳其人重回祖國懷抱,加入希臘軍隊。甚至威脅如果不加入希臘軍隊,就將他們逐出教會;如果不捐款給希臘軍隊,就納入黑名單。

裡外不是人:希臘裔土耳其人的兩難

相較於族裔認同,以宗教為武器的手段顯然更能讓希臘裔土耳其人倒戈,有一部分的希臘裔土耳其人,就因此選擇加入希臘軍隊。但在希臘軍事控制下的西部安納託利亞區域,人民卻沒有選擇權,當地居民一律硬是被視為希臘人。

1920年時,希臘宣布西部安納託利亞32歲以下的男性,都必須加入希臘軍隊,與奧斯曼帝國作戰。部分不想加入軍隊的希臘裔土耳其人便逃到伊斯坦堡,光是1921年到1922年期間,伊茲米爾地區就有約2萬名軍人逃離希臘軍隊。

面對希臘的搶人攻勢,當時的凱末爾也下令,只要加入希臘軍隊,或被希臘軍隊俘虜而與土耳其軍隊作戰者,一律以叛國罪處以死刑。在希臘與土耳其的交戰之下,土耳其境內的希臘裔與土耳其人,彼此矛盾也日漸增多。

土耳其人不再相信曾經共同生活上百年的希臘裔人民,希臘裔人民也因為政府的政策,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看著穆斯林接管他們的財產,還要被社會懷疑是否真的忠心愛國。土耳其獨立戰爭後期,凱末爾的軍隊逐漸逼退希臘軍隊,收回許多被希臘軍隊佔領的區域,雖然當時凱末爾下令,不許軍隊對希臘佔領區的希臘裔居民施以暴力,但卻已難修補土裔與希臘裔間的關係。

在凱末爾軍隊到達伊茲米爾前,港口上擠滿了想逃亡的希臘裔居民,對他們來說,無論心中的國家認同是土耳其還是希臘,都已經不會被土耳其人民所接受。

人口互換:大時代下小人物的離合悲劇

眼看土耳其內部族群分化問題已相當嚴重,凱末爾在獨立戰爭結束、與協約國籤訂《洛桑條約》時,就和希臘達成交換人民的協議:強制將居住在安納託利亞地區的希臘裔東正教居民,與居住在巴爾幹半島的穆斯林互換。當時約有150萬希臘裔東正教居民從土耳其遷離到希臘,50萬的希臘穆斯林搬到土耳其境內。

雖然土耳其與希臘幾百年來曾經都在同一個帝國的統治下,除了宗教信仰外,兩國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其實相差不遠,但在交換人民下,新來的希臘裔穆斯林移民卻不會講土耳其語,對於土耳其也沒有歸屬感與國家認同,只是因為與土耳其人信仰同一宗教,就在雙方政府的安排下來到了異鄉,成為了土耳其人。

許多家庭在交換人民政策中被迫分離,土耳其也有許多書籍與紀錄片,討論動蕩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困境,知名電影《香料共和國》說的便是這段歷史下的家庭故事。

當時來到土耳其的希臘裔穆斯林,雖然初期適應不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多與一般土耳其人無異,後代的國家認同也是土耳其,許多人甚至不會說希臘語了,只會說土耳其語;反之亦然,遷移至希臘的土裔東正教徒後代,現在絕大多數也已不會說土耳其語。

如今每年在伊斯坦堡,都會舉行土希交換人民政策紀念日,邀請當時被交換至土耳其的家庭後代成員參與。不過土耳其社會對於該政策的褒貶不一,多認為是戰爭所造成的離合悲劇。

土希政府的交換人民政策,從塑造國家人民組成同構型的角度來看相當成功,但對於保護國內少數民族文化卻是一大傷害。交換人民政策降低了兩國文化的多元性,魯莽地以宗教信仰綁定國家認同,更加大了族群間的裂痕。

土耳其建國後第一座教堂的「共融」盤算?

雖然土耳其境內的基督教人口不到1%,在社會中也較少討論與基督徒或教會有關的新聞,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參加一座位於伊斯坦堡的東正教教堂動土儀式,卻罕見地引起各界熱議。

這座東正教教堂,是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座由官方興建的教堂,參與合作的伊斯坦堡東正教基金會表示,與政府交涉10年之久,政府才同意協助興建教堂。教堂預計將在2021年完工。

社會上對於政府撥經費,使用市政府的伊斯坦堡公有土地,替人口數不到2萬人的亞述人興建教堂,看法兩極:有民眾認為伊斯坦堡本就是擁有多元文化的城市,政府的作為是擁抱多元文化的第一步;但也有人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這種公共建設顯得過於奢侈,甚至懷疑可能是利益掛勾。這並不是土耳其第一次為國內的東正教徒修建教堂,2011年時土耳其政府也曾為位於伊斯坦堡的保加利亞鐵教堂進行整修計劃。保加利亞鐵教堂的整修期長達7年,斥資1500萬裡拉,終於在2018年時重新對外開放。

賽普勒斯:宗教與祖國的拉扯

土耳其開始積極興建與修繕教堂、拉攏國內東正教徒的深層目的,是否為希望藉由宗教,進而影響賽普勒斯的政治氛圍?

塞普勒斯在1960年從英國的統治中獨立後,又在1974年分裂為在北部以土耳其裔為主、親土耳其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以及在南部以希臘裔為主、親歐盟與希臘的賽普勒斯共和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上只有土耳其承認北賽普勒斯,希臘裔的賽普勒斯共和國則是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賽普勒斯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土耳其重要外交問題。對土耳其民族主義者來說,北賽普勒斯上居住著同為土耳其裔的人民,賽普勒斯島上的同胞,一直受到來自希臘裔居民的壓迫,土耳其身為宗主國,當然有義務保護同種的小老弟。

再者,土耳其與希臘之間自從奧斯曼帝國後期以來就衝突不斷,親希臘的賽普勒斯共和國如成功統一北賽區域,希臘在地中海東部海域的影響力將會大幅提升,進而威脅土耳其的利益。雖然賽普勒斯是否統一的議題時常成為歐盟、希臘與土耳其之間的熱門話題,但在區域政治與大國角力的政治環境下,賽普勒斯的統一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自2000年初,在地中海東部海域發現大量天然氣蘊藏量後,塞普勒斯問題就更加複雜。2002年開始,賽普勒斯共和國與埃及、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接觸,共同在地中海東部海域規劃出經濟特區,並進行天然氣探勘活動。土耳其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賽普勒斯共和國佔去所有資源,遂從2019年5月開始也逕自前往該區進行探勘活動。

以宗教為依歸的政治籌碼

土耳其的行動受到來自歐盟與美國的抗議,賽普勒斯共和國更是大力抨擊土耳其無視國際法。對於各界的批評,土耳其則是強調將會保護土耳其與北賽普勒斯在當地的利益,希望在天然資源的議題上創造雙贏的局面。地中海東部海域的天然氣資源讓各國摩拳擦掌,個個都希望能搶佔先機。土耳其為了保全自身利益,勢必需要支持北賽普勒斯和賽普勒斯共和國競爭資源,但同時又不能引起歐盟以及美國的強力反彈。

賽普勒斯希臘東正教教會有著一定程度的政治影響力,如果可以藉由教會的力量緩和土耳其與賽普勒斯的衝突,對土耳其來說是有益無害。

土耳其社會對於不同宗教也有相當高的包容度,在日常生活中,鮮少發生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的衝突。而土耳其政府尊重不同的宗教與民族,這些都有助於朔造土耳其良好的國際形象,也是土耳其在發展與歐盟、美國的關係中可以運用的籌碼。

相關焦點

  • 相思無憑,愛恨綿綿,剪不斷,理還亂
    相思無憑,愛恨綿綿,剪不斷,理還亂。從此後,千帆望盡,黯然銷魂,落日樓頭人獨立。把酒迎風人自醉,酒未沾唇先成淚。多少怨,入夢魂,薄情一去,音訊杳無。最怕,舊地重遊,往事又上心頭。當初相遇,梨花一夜千樹,流螢飛火,星爍月走,攜手遊遍芳叢。而如今,物是人非。 青梅花開花又落,不見你來嗅。庭院深深,一蓬秋草。鞦韆索斷,木馬零落,歡聲無覓處。
  • 《八仙前傳》定檔明年 鄭亦桐李宗翰愛恨糾葛
    《八仙前傳》鄭亦桐李宗翰上演愛恨糾葛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著名導演王淑志、楊建武共同執導,匯集了李宗翰、鄭亦桐、張明明、白珊、張卓文、丁野、閔政等眾多實力演員的鼎力加盟的神話大戲《八仙前傳》已經確定定檔明年,將在江蘇衛視
  • 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
    放眼如今的演藝圈,真正的模範夫妻少之又少,其他的情感生活總會有點複雜糾結,下麵團團就來盤點下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藝人情感問題。
  •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致。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
  • 明海大和尚:人世間是非永遠沒有盡頭,永遠理不清,剪不斷理還亂
    明海大和尚:人世間是非永遠沒有盡頭,永遠理不清,剪不斷理還亂明海大和尚:人世間的是非永遠沒有盡頭,永遠也理不清,剪不斷,理還亂。雖然在世俗的各種書本和說法裡,好像給我們一些信心,比如說會有這樣的句子:「歷史會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可是歷史是什麼?
  • 剪不斷理還亂!
    剪不斷理還亂!不久前《武動乾坤》的播出再次博得大眾眼球,畢竟有原作粉絲基礎,而且之前又出過電視劇,所以網友還是很樂於看熱鬧,看看到底是電視劇崩的厲害,還是動漫更渣?其實個人認為,還是動漫更好看一些。畢竟不需要考驗演技,而動漫配音不管怎樣,已經讓人很習慣了。電視劇《武動乾坤》有個橋段非常知名,就是楊洋飾演的林動竟然和甩拉麵的小哥非常神似,油膩開撩,莫名想笑。
  • 揭秘胡歌、楊冪、唐嫣和劉詩詩四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
    怎麼說呢,胡歌和楊冪、劉詩詩、唐嫣之間,確實是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啊,也不知道胡歌能不能當好端水大師,哈哈
  • 《小城之春》「剪不斷,理還亂」韓青意難平
    劇中,實力派演員韓青飾演的戴禮言,是一個身體長期抱恙的知識分子,在妻子曾經的戀人也是兒時的玩伴回城後,面對彼此錯綜複雜的糾葛備感煎熬。   《小城之春》講述了在春過微寒的戰後小城中,身體長久抱恙的戴禮言(韓青飾)和妻子周玉紋(盧芳飾)生活平淡無奇,陪伴在家的只有戴禮言的妹妹戴秀和老僕人老黃。
  • 揭秘曾經胡歌、楊冪、唐嫣和劉詩詩四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沒有一個人官宣過誰和誰綁定有過在一起的官宣,但是網上太多關於四個人的線索,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極其複雜!
  •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愛恨糾葛(上)
    今天我們來說說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關係,一般來說,我們拋出兩個國家,總可以在大體上,說出這兩個國家的關係如何,好還不不好,總有個主流。但是如果問你俄羅斯與土耳其呢?第一反應肯定是這哥倆關係不咋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15年,俄羅斯悍然出兵敘利亞,然後在當年的11月24日,土耳其軍方就擊落了一架俄軍蘇-24戰機,並導致一名俄軍飛行員喪生。
  • 盛會期間,愛琴海卻陰雲密布,土耳其要撕希臘
    1923年凱爾末的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與希臘籤定了《洛桑條約》,規定土耳其在愛琴海的領土範圍只限海岸線之外3海裡以內,這就意味著土耳其擁有的島嶼數量非常之少。土耳其一等國內穩定下來,就覺得希臘是趁人之危,佔了大便宜,於是便咬牙切齒,耿耿於懷。二戰後,情況又有了變化,義大利成了戰敗國,只好將它手裡的愛琴海12個島嶼和多德卡尼斯群島劃給了希臘人。
  • 江南蝴蝶蘭為貓膩澄清什麼情況 貓膩不滿李沁事件剪不斷理還亂
    江南蝴蝶蘭為貓膩澄清什麼情況 貓膩不滿李沁事件剪不斷理還亂時間:2019-01-11 16:28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江南蝴蝶蘭為貓膩澄清什麼情況 貓膩不滿李沁事件剪不斷理還亂 近日,作家貓膩不滿李沁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起因是貓膩在宣傳活動上當眾說自己心目中小說《慶餘年》的女主角林婉兒並非李沁
  • 斷舍離:那些剪不斷理還亂就讓它過去吧,今天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
    我們在年輕時那些轟轟烈烈甜蜜或者心酸的愛情呀,總是讓人難忘,有些人成了你的白月光,有些人成了你的紅玫瑰,林林總總的情感,卻屬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最磨人。 剪不斷理還亂,這就是一種雜亂的狀態。內心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既有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又有對未來結局的擔憂。
  • 希臘與土耳其軍艦「險撞船」
    希臘國防部消息人士14日披露,一艘希臘軍艦和一艘土耳其軍艦12日在地中海東部對峙,險些撞船。土耳其方面暫未證實這起事件。  這名不願公開姓名的希臘官員說,希臘海軍「利姆諾斯」號護衛艦12日在希臘克裡特島與賽普勒斯之間海域執行任務時,朝一艘土耳其油氣勘探船駛去,迎面遇上一艘護航的土軍「凱末爾·雷伊斯」號軍艦。
  • 「芭蕾女神」譚元元再釀「舞蹈風暴」,演繹複雜纏綿的愛恨糾葛
    在本期節目裡,譚元元手持「王后」劇本,與王韜瑞、黎星共同演繹了一段複雜纏綿的愛恨糾葛,整支舞蹈悽美又動人,盡顯古樸風韻。兩位舞者都身穿美豔旗袍,不僅氣質絕塵還韻味十足,通過對角色的精準塑造為觀眾帶來了一段動人的革命情誼,將電影《風聲》糾葛、隱秘、壓抑的狀態展示得淋漓盡致,沈偉還誇讚「李豔超她做什麼動作都好看」。來源:周到【來源:周到客戶端】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職來逗往,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職場「孽緣」
    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職場「孽緣」: 2010年底,逗逗飛進入P公司人資部實習,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將還在學校每天留戀酒吧的職業超招聘進P公司。彼時,職業超尚不清楚逗逗飛的底細,以為此人乃公司老人,百般尊敬。
  • 剪不斷,理還亂,兩情相悅何繾綣
    縱然並刀如水,但面對一個「情」字,仍是「剪不斷理還亂」。你不知道一個人如何會走進自己的心裡,也不知道如何能將這個人,乾淨利落地從心裡掃地出門。原來人心是世間最奇妙的存在,它非常廣大,大到能容世間萬物;可它同時也很小,小到僅夠一個人容身。
  • 細數楊洋和井柏然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然而當你們在萌傾城夫婦的時候,君君已經開始回顧咩咩參加的綜藝節目了,在尋找他上過的綜藝節目時,君君意外的發現咩咩和井寶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首先,他們分別是影版和劇版的肖奈大神! 其次,他們分別是影版和劇版的小哥張起靈!
  • 希俄斯大屠殺:開啟奧斯曼土耳其崩潰的希臘民族之殤
    描述希臘起義軍和土耳其軍作戰的畫作1821年,積蓄已久的希臘獨立戰爭終於爆發。只是在觀點老套的土耳其那裡,希臘人並不以善戰出名的族群。所以起義在剛開始階段,並未得到帝國政府的應有重視。但領導這次起義的希臘民族主義團體友誼社,卻不乏相當多兼具民族主義激情和西方軍事思想的有力人才。
  • 郭德綱與曹雲金之間有5種複雜關係,剪不斷理還亂,能冰釋前嫌嗎
    關係之一:師徒曹雲金1986年出生,2001年拜得田立禾先生為啟蒙老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相聲生涯,他天資聰慧,與田立禾先生學習一年的相聲之後,便一個人來到北京,並於2002年拜得郭德先生為師,從此開始了二人糾結複雜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