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極速前進》第四季「奪寶奇兵」,節目嘉賓將化身為「極速精兵」,從香港出發,在十個歷史悠久的亞歐城市進行探險,爭奪這些文明古國的「國家寶藏」,充分展現出節目的多維度意義和價值。
作者:冷凇、劉俊
不知不覺間,《極速前進》已經迎來它的第四季故事。從2014年第一季「小太陽」鍾漢良&Jackie的奪冠,到2015年第二季韓庚&吳昕的問鼎,到2016年第三季郭晶晶&霍啟剛的折桂,《極速前進》給我們帶來太多美好的觀看回憶,節目自身也逐漸成長為叫好又賣座的「現象級」電視綜藝,並伴隨著當下這個電視綜藝「大時代」一同成長。
2017年8月4日起每周五晚22:00,《極速前進》第四季正式開播。這一季的嘉賓將邀請範冰冰&謝依霖、賈靜雯&修杰楷、吳敏霞&張效誠、鄭元暢&王麗坤、張繼科&張傳銘、強子&張星月、SNH48陸婷&許楊玉琢、鄧濱&王新宇,拍攝地點將遍走「東方之珠」——香港、北歐「最佳設計城市」——哥本哈根、「北方威尼斯」——斯德哥爾摩(兩期)、「三國故地」——合肥、「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東方巴黎」——胡志明市、「浪漫之城」珠海+「全球最富裕地區之一」澳門、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全球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上海。
本季節目將設置更貼合極速特質,同時更具有綜藝、電影氣質的主題——「奪寶奇兵」。節目嘉賓將化身為「極速精兵」,從香港出發,在十個歷史悠久的亞歐城市進行探險,爭奪這些文明古國的「國家寶藏」。當然,在呈現出的優質節目的背後,《極速前進》還展現出了多維度的意義和價值。
《極速前進》第四季主視覺海報
一、全球視野力:
「極速」推動中國傳媒外宣傳播的「前進」
《極速前進》不僅主打戶外競速元素,而且從第一季到如今的第四季一直以「行走世界」為特色,粗略數來,已經播出的第一季到訪了6個國家和地區,第二季為8個,第三季為10個。
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季節目共訪問6大洲的19個國家和地區,有亞洲的中國、印度、阿聯、韓國、土耳其、泰國、日本,歐洲的希臘、西班牙、法國、德國、俄羅斯、義大利,非洲的納米比亞、模里西斯,北美洲的美國、墨西哥,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對於有的國家和地區,節目還曾多次到訪。
一方面,中國電視綜藝的「國際行走」,鏡頭掃過之處,雖然以「極速前進」「闖關奪寶」的嘉賓為主體,但必然同時呈現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異域風貌和生活於斯的人們,呈現那些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如此不同的尋常人家、市井街巷、河川溪流、綠茵遠山,是「將世界展示給中國觀眾」。
如果沒有相對徹底和較比豐富的國際元素、異域元素的大量加入,如果只是打競速和戶外牌,那麼一定程度上說,《極速前進》難以像如今這樣從綜藝「大時代」眾多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
賈靜雯修杰楷在丹麥街頭尋找任務點
另一方面,這種中國電視綜藝的「國際行走」,必然也將中國人、中國明星、中國傳媒人、中國電視人的形象對外向世界展示,也就是「將中國展示給世界」。這不僅有拍攝過程中,嘉賓和攝製組的中國氣質展示,更有節目與當地活動或外宣活動的深度結合。
例如,《極速前進》第三季播出後,節目組收到俄羅斯駐華大使的感謝信,稱讚深圳衛視《極速前進》是「一檔非常有趣和生動的節目」,讓中國觀眾對俄羅斯有了更多的了解,促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這在2016—2017年中俄互辦『媒體交流年』的背景下顯得尤為具有現實意義」。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一個極為不平衡的現象卻隨之出現:中國傳媒的國際傳播力、中國形象的國際塑造力、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卻與中國當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極為不符。在國際傳播格局中「西強我弱」「外強我弱」的格局,依然沒有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的提升有多大改變。
自然,一檔節目難以改變這種格局,但是通過類似的電視綜藝的方式,以中國電視綜藝人的智慧,逐步更為直接地推進中國傳媒的國際傳播力的提升,不失為是一個新的值得外宣工作開拓的領域。當然,箇中的傳播手段的設計、傳播渠道的獲得、傳播效果的達成還需不斷設計規劃。至少《極速前進》已經在統戰工作、外交工作上發揮了作用,這也是與深圳衛視「海納百川」的視野和氣質相符合的。
鄭元暢王麗坤尋找諾貝爾得獎者籤名
二、本土改造力:
「極速」推動本土元素與綜藝融合「前進」
前幾季的《極速前進》,在遊走全球的同時,一直不忘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節目之中,以使節目在「國際範兒」十足的同時也更符合中國觀眾的興味,彰顯該節目模式的中國媒體版本的特色,也對外展示中國綜藝節目和綜藝明星的獨特氣質。
而在第四季節目中,從播出的第一期我們就看到了大量中國本土元素的出現。例如,很好地將香港回歸的主題結合到節目內容中,遊戲環節與香港知名地標(如紫金廣場、維多利亞港、中環、迪斯尼樂園、銅鑼灣大坑蓮花宮、九龍鐵路鐘樓)無縫結合,回歸20年的情懷線也與節目敘事線融合得「無違和感」,節目嘉賓極速前進的背後呈現的也是祖國「極速前進」的圖景。
再如,節目環節中,融入了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像在維多利亞港灣進行划龍舟比賽、在銅鑼灣大坑製作並舞動火龍、品嘗並識別中藥啤酒中的藥材(「本草綱目」環節)、計算港幣匯率(「九章算術」環節)等,這些有著濃濃本土元素的名稱或內容,完全貫穿了該期節目的始終。
從《極速前進》的節目內容展示,包括近年來同樣火熱的文化類綜藝節目來看,本土元素不是「陳芝麻爛穀子」的東西,也不是「俗氣」「土氣」「無綜藝感」「無網感」的東西。中國本土元素可以釋放出巨大的綜藝魅力,有力推助中國電視綜藝的原創力提升,以及綜藝「大時代」的可持續發展,這考驗著中國電視綜藝人的智慧、活力和膽識。
範冰冰謝依霖挑戰划龍舟競賽
三、敘事節奏力:
「極速」推動綜藝敘事和品質不斷「前進」
《極速前進》的「極速」不僅體現在節目名稱中,也體現在節目敘事之中。
該節目的基本規則是,嘉賓不斷以最快的方式完成節目各環節的目標,最後以到達指定終點的先後順序評定嘉賓組合的最終名次,最後一名到達指定終點的嘉賓組合將有可能會被淘汰。
張繼科張傳銘等待宣布名次
「競速」類節目目前在綜藝市場已有不少嘗試,而難能可貴的是,《極速前進》從第一季開始,便充分釋放快節奏的「競速」元素,在有效保證敘事線索清晰的情況下,實現敘事懸念的張力。
第四季節目中,嘉賓將化身為「極速精兵」,前往北歐、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城市,在十個歷史悠久的亞歐城市進行探險。據悉第四季節目將把「競速」和「奪寶」兩種形式碰撞融合,將大量運用特殊賽制增強嘉賓組與組之間的直接對抗,繼續增強敘事節奏張力和綜藝效果。如此,在激烈的競爭中體現嘉賓組合在「極速」中拼搏前行的精神;也讓觀眾伴隨感受到各組明星和素人在整個過程中的成長,體味環球競速真人秀獨有的魅力。
陸婷挑戰高空任務
當然,《極速前進》也並未一味求敘事節奏和懸念的「快」,而是同時也有意注意了敘事中的多重問題——
例如,該節目在數量較多的嘉賓組合、頻繁變更競賽地點和任務的情況下,能夠有效使敘事線索簡明、清晰,甚至讓觀眾感受不到複雜敘事線索和線頭的存在,這符合觀眾在觀看綜藝節目中鬆弛娛樂的基本需求;
例如,在處理節目敘事的「統」與「分」的關係時,《極速前進》也注意到了「碎片收看」「伴隨式收看」是電視綜藝的重要特點,這就需要節目能夠給觀眾「隨到隨看」「隨時看隨時能接上」的可能,該節目的環節設置基本做到了整體連貫又相對條塊區隔的巧妙結合。
諸如此類的敘事打磨和創新,配合高畫質的視覺呈現,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助了中國電視綜藝品質的提升,有一定的行業領先模範意義。
強子張星月挑戰做宣紙
四、主流契合力:
「極速」推動綜藝與主流價值融合「前進」
除了在綜藝元素、品質、氣質等內部因素上著力創新之外,中國電視綜藝人還不應放棄更高層面的追求——
電視綜藝是電視藝術的代表形式,理想的電視藝術生態,不僅需要電視藝術在藝術維度發揮作用,而且還需要其在更加宏大的社會文化維度產生影響,參與正向社會文化的建構。
從更加宏大的視野來看,在一個撕裂的轉型社會,對主流價值觀塑成的推動,這使得電視綜藝的意義和價值不僅局限於藝術與文化的一個細小支流,更成為社會與文化發展或前沿性或支柱性的推動力量,中國電視綜藝人要有勇氣承擔這樣的使命。
就上述的更加宏大的要求而言,我們在《極速前進》中看到了一些實踐的努力。
這檔節目,自覺將綜藝的競速比拼,和展示嘉賓不放棄的努力遠行、前行精神相結合。於是我們常常在節目中看到嘉賓在體力極限的考驗中那些真實的汗水和淚水。默默之中,傳達的是一種正向的力量。
這檔節目,自覺將被敘事主體的明星和素人相結合。於是我們常常在節目中看到明星和素人共同協力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讓明星褪去所謂光環,讓素人釋放巨大能量,星素不同氣質之間,是一種人際和社會的融融。默默之中,傳達的是一種正向的力量。
吳敏霞張效誠與隊友一起拔河
這檔節目,還如前所述,自覺將國家需求和綜藝內容、傳統文化和綜藝創新相結合。於是我們能夠看到香港故事和情懷與綜藝敘事的無縫對接,看到傳統文化精髓和智慧與綜藝內容的渾然結合,讓我們感受國家故事、中華薈萃。默默之中,傳達的也是一種正向的力量。
總之,《極速前進》讓我們看到了鮮明的全球視野力、本土改造力、敘事節奏力、主流契合力;而改變永遠在路上,期待深圳衛視的高品質真人秀創新也永遠在「極速」的路上。
冷凇,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博士
劉俊,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教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