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的董冬冬和陳曦,在過去十幾年合作的音樂作品佔據了影視螢屏的大半江山,《夏洛特煩惱》主題曲《一次就好》、《咱們結婚吧》主題曲《終於等到你》,《私人訂製》、《無人區》、《北京愛情故事》……馬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更是以樸實細膩的真情觸動著全國觀眾的心,被譽為年度最「暖心」歌曲。
王錚亮曾多次表示:能夠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無比激動,非常感謝《時間都去哪兒了》作曲者董冬冬與作詞者陳曦。製作完《歡樂頌2》的16首歌曲和配樂後,董冬冬和陳曦迅速投入到《軍師聯盟》、《遠大前程》的配樂中。
相攜而行十餘年,陳曦寫詞、董冬冬作曲,兩個人之間的默契流露於眼角眉梢。他們就像一個金字塔的底,對應不同的作品能長出不一樣的風格。
董冬冬祖上三代都是從事音樂方面的工作,爺爺是樂器製造師,父親在北京戰友歌舞團創作室搞作曲。家人希望他在音樂方面能有更深的造詣。他3歲學鋼琴,初中時受Beyond影響,喜歡彈奏一些流行歌曲,高中後主修古典音樂作曲,17歲便開始幫父親一起做電視臺晚會的編曲。為了能夠更加獨立,董冬冬從家裡搬了出去,高中三年經常上三裡屯南、北街演出,當時他還組了一個樂隊,在裡面擔任鍵盤手。
陳曦從小喜歡藝術,愛畫畫和手風琴,在滕州一中念書時曾參加過山東藝術學院演奏系的考試,結果沒考上,最後去了中國政法大學讀法律專業。在那學習近一年半,陳曦感到那邊的氛圍不太適合自己,她還是希望能夠和搞藝術的同學在一塊兒相處,便毅然決然地退學,複習準備參加藝考。
2001年3月,在北京電影學院候考的走廊上,董冬冬一眼望到了長相出眾的陳曦,彼時的他十分靦腆,不敢上前交談。直到9月7日在操場上軍訓,他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坐在樹蔭底下,「哎,這好像是當時那個女生,考上了!」董冬冬在心裡默念道。
幸運的是錄音系的他們在開學後被分到同一個班,慢慢地,董冬冬與陳曦對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大二結束後,學校要求學生分組拍攝短片作業,希望能從聲音的角度上來展示一下這兩年內所學到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董冬冬承擔了主要任務。
「他對音樂聲音比較成熟,已經能做這個事了,我們其他同學都還很稚嫩。」陳曦說。
進入電影學院後,董冬冬把之前學到的古典音樂和後來自己對流行音樂感興趣的部分結合在一起創作,逐漸發現更為廣闊的世界。
2004年,董冬冬接到青年導演王冰的電影《夏季無風》。裡面沒有歌,一個人寫旋律,所有編曲配器的東西都要他弄好,然後再找交響樂團去演奏。
大學畢業後,談了幾年戀愛的董冬冬和陳曦開始給各種大型晚會、動畫片、廣告……做音樂,逐漸有了自己的錄音棚和工作室。
他們並非一開始就奔向影視方向,因為它沒有一個清楚的門類,「我要玩爵士,可能單單就是一個爵士家。」但是真正要做影視音樂便會涉及各種題材,搖滾、流行、舞曲、Rap……
「一個人能從事影視音樂這條路,他首先得會配樂;其次要有完成歌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之上,還要對音樂的音響化以及音響的音樂化有一定的了解,具備這些才能勝任好這份工作。」陳曦說。
2006年,董冬冬和陳曦開始深度介入影視配樂,他們用蘇軾的《水調歌頭》重新創作了《但願人長久》的主題曲,並邀請了張學友來演唱。
《百媚千嬌》是董冬冬和陳曦真正意義上合作的第一首電影歌曲。2008年,寧浩導演的《瘋狂的賽車》裡邊有一小段需要女生來唱,它是要恢復一個30年代的背景,在留聲機裡放著。當這部戲上映以後,大家都去找這首歌,說這是周璇什麼時候唱的,最後才發現這是董冬冬和陳曦的作品。
在電視劇上,董冬冬和陳曦第一次合作的是2007年熱播的戰爭戲《仁者無敵》的片尾曲《未曾離開》,柯以敏唱的。接到這部劇時,董冬冬認為自己寫不出詞,另外看過的書也沒有陳曦多,於是拉著她來試一試。故事的背景是那一代人為了建設國家,勇於奉獻自己的生命。而陳曦在寫詞的時候,從新的角度去解讀:雖然你們的生命不能延續,但靈魂卻鑄就了國徽,未曾離開。董冬冬看到後覺得她太適合幹這個了。
從此之後,他們合作的作品大多是由陳曦來寫詞,董冬冬作曲。在創作上,董冬冬和陳曦習慣先詞後曲,因為董冬冬習慣按歌詞的結構和韻腳來寫曲,這樣的詞曲配合更加緊密。另外影視音樂與流行歌曲不同,它更看重的是歌詞所表達的意境。為了防止董冬冬天馬行空,陳曦通常會先寫文字,她對音樂色彩和旋律都把握得十分精準,等到董冬冬配樂時便顯得更加從容。
但也有例外,電視劇《歡樂頌2》中,董冬冬和陳曦一共創作了16首歌,「五美」每一個人都有,男主角也有,他們請來了很多唱將。涵蓋搖滾、流行、爵士等各種音樂風格。
「我們發現需要一首上帝視角的歌,就是兩分鐘沒有對白。我想可不可以反過來先寫爵士的旋律,然後讓她來填詞。」陳曦沒有改任何一個旋律,按照董冬冬的曲把詞填得十分舒服——這就是那首《只要你一個》。出來後,需要一個男低音來唱,董冬冬哼了一個Demo後,導演覺得他聲音的質感不錯,於是決定讓董冬冬自己來唱這首歌。
這並非是董冬冬第一次開嗓,《婚姻保衛戰》片頭曲《你忙你忙》也是他唱的。2011年,董冬冬接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通知,《婚姻保衛戰》入圍了首屆亞洲彩虹獎,趙寶剛公司的製片人讓他去香港唱歌。董冬冬自認為不行,謝絕了對方的好意,但節目已經被報上去了,最後他穿著背心在臺上唱rap。
「現在就想如果有適合我這種風格的,我不會像原來那樣非要死命地當幕後。」《只要你一個》在網易雲音樂上出來之後,有許多網友評論,董冬冬看到後感覺挺有趣。
不論是涉及家庭、戰爭還是喜劇等各式各樣的戲,他們創作的歌曲成功率都很高。
在《私人定製》裡面,他們為整個橋段編排了一個MV,把《時間都去哪兒了》放了進去,正好將前面所有表達老人生活的場景都融入到音樂中。當電影裡以這種形式出現音樂的時候,不論是被感動,還是被大家記起,對觀眾的影響都是非常深刻的。
「只要你下了苦功夫,別人一定能感覺到你的作品是有溫度的。」陳曦說。
他們就像一個金字塔的底,對應不同的作品能長出不一樣的風格。
陳曦十分溫柔,不管是親情《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是愛情《終於等到你》,她都是很直觀地用自己的感受來寫歌。而寫年代寫兄弟,像《永不磨滅的番號》片尾曲《義氣》「人活一世/爭一口氣/有散有聚/勇闖天地……」她所用的詞又會讓你感覺像是一個特別純的老爺們兒。
而董冬冬從小老實,很少發愁,即使糟糕的東西他也會看到好的那面。當《咖喱咖喱》與《阿凡達與屌絲男》這類作品出來後,所有人都不相信是他們寫的。「我性格裡也有幽默的那面呀,加上陳曦的兩面就有四種風格。」
「我還不止兩面,你也不止兩面。」陳曦略帶傲嬌地說。
「八面,八面,我認為重要的這些都是性格決定的。」董冬冬說。
他和陳曦都是有各自性格的人,但是他們倆能抓得住作品的需要,對得上作品的性格。
比較幸運的是董冬冬與陳曦生活在一起的十幾年裡,在價值觀和情緒化上幾乎沒有分歧。
每次拿到劇本,他們倆都會坐在一起探討,雖然各自角度不同。只要是能讓作品變得更好的建議,對方都能虛心接受。
董冬冬和陳曦合作十幾年,一共創作了170首歌,8000首配樂,為120部劇和20部電影服務過。他們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音樂相關的事情上。
「玩樂器,看電影,生活中有太多東西令他捨不得放下手,就沒有把心放在睡覺上。最近流行手碟,買回來後他一個晚上就敲會了。」董冬冬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
他們生活得十分簡單,所有的事情都看得通透,願意去嘗試每一個不同的作品。即使工作量很大,在董冬冬和陳曦看來是件十分幸福的事。
董冬冬從小就喜歡三國,不論是小人書、動漫還是電視劇,董冬冬都看了許多遍,「司馬懿他腹黑,因為和諸葛亮是對立的,然後大家就特別討厭他。但是從歷史觀的角度來看這個人,他最後是成功的。一個成功者,你不能說,他把你喜歡的人弄死了,然後他就是不成功的,是一個壞人。」當《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這部戲重新去解讀三國歷史的時候,順帶把曹操也重新解讀了一下。董冬冬和陳曦在《短歌行》的創作中一上來就是副歌部分,恢弘激昂,凸顯曹操在當下時空的人物性格與心理狀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我們對古代一些厚重的東西都很感興趣,因為它能激發創作者的想像力。像《人民的名義》這類現實題材之前從未被拍過,就很有意思。」
接到戲後,董冬冬和陳曦有種摩拳擦掌的味道。《人民的名義》從一開始籌備就找到他們,主創對劇的配樂非常重視,雖然是一部反腐正劇,但是希望能有更多吸引年輕人的元素在內,BGM能烘託劇情,OST能讓人聯想細節。
十年前他們和李路導演曾合作過《好想回家》,彼此有良好的信任和了解,因此在音樂創作過程中,無論配樂還是主題曲,都寫得十分通氣。尤其是大風廠熬一宿那場戲,需要表現達康書記、陳巖石老檢察長很辛苦的狀態,光用純音樂表達不了那種情感。所以董冬冬和陳曦花了一周才寫下插曲《誓如當初》,要的就是出來一種「燃」的感覺,後來,陳海被撞也用到這首歌。
書法、喝茶、旅行,甚至養貓與插花……董冬冬和陳曦的業餘愛好太多了。每天工作完回到家中,他們看到烏龜在地上爬會感到十分開心,然後小心地餵東西給它們吃。
董冬冬陳曦家裡有一個十米寬兩米高的書架,裡面放有3000多本書,都是陳曦的。最近她在看《幽夢影》和《黃帝內經》,陳曦想把中醫這塊兒再拾起來回味。她特別喜歡離生活遠一點的東西,這樣在創作上能夠與當下社會上的作品區分開來。「大家都喜歡看身邊的人在做什麼,其實你可以看看蘇軾在寫什麼。」陳曦說,「你的眼界會拖垮你。看到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你寫出來的東西也就自然不同。」
在她的影響下,董冬冬也養成了看書的習慣,追了很多年的美劇,看完《權力的遊戲》的原著後,他找到別樣的收穫。
對董冬冬和陳曦而言,創作與生活是密切聯繫的。他們每次在一起看電影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分析音樂和劇作。真正放鬆的時間是每年三到四次出國旅行,但到後來也會帶上樂器。
陳曦喜歡美術,經常帶他一起去博物館;董冬冬喜歡美食,帶她吃遍世界上所有好吃的餐館。
「我們倆特別逗,能一直走到今天,是因為都愛吃海鮮,陳曦從來就不吃肉。」董冬冬特別喜歡腥的味道,為了海鮮,小學二年級便拿著自己的壓歲錢去菜市場買蛤蜊和小螃蟹,然後讓姥姥幫他煮。到法國尼斯,他們點了生蠔等一桌子海鮮。
由於工作的原因,他們每天在家的時間很短,董冬冬早晨會蒸一點包子或粽子,然後再做碗雞蛋湯給陳曦吃。
「他做飯很好吃。其實當你學到一個新技術的時候,你要不斷地去鞏固它,讓它達到一定的水準。」陳曦說,「我覺得一個好的創作者一定是會生活的人,那種特別極端的天才,我們膜拜就好。如果他連生活都不熱愛,根本就寫不出東西,這是非常痛苦的。家中的花花草草冬冬看到後,你就會發現他眼睛裡在放光,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這個東西,他真的愛這個世界。所以你給他什麼,他都會乘以它的熱愛,然後將它做出來。」
關於未來,董冬冬和陳曦希望能繼續保持充沛的興趣與創作力,和有緣的人有緣的戲一起合作。
董冬冬、陳曦部分作品
時間都去哪兒了 電視劇《老牛家的戰爭》
一次就好 電影《夏洛特煩惱》
以人民的名義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
我們 電視劇《歡樂頌2》
短歌行 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千秋 電視劇《武媚娘傳奇》
義氣 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
終於等到你 電視劇《咱們結婚吧》
一念之間 電影《道士下山》
山河故人 電影《山河故人》
······
文/張軍
編輯/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