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近期,在許多地方都出現了「網抑雲」這個梗,每日到點抑鬱。
這種情況甚至出現了人傳人現象,患者病發症狀十分準時,只會在凌晨12點集體發作。
每當夜晚12點,「網易雲」就變成了「網抑雲」,一開口人人都是「喪」文學家。
「網抑」指的是「網絡抑鬱症」,部分網友因為長期沉迷 聊天、視頻、遊戲等無規律的網絡活動而患上的抑鬱症。
可漸漸地「網絡抑鬱症」變成了在「網絡上宣稱自己患有抑鬱症,並希望能獲得網友們的情感共鳴」。
音樂最容易激發人們的共鳴,而 網易雲 常常因為歌曲的評論區內容,讓很多聽同一首歌的人產生了共鳴,就這樣「網易雲」變成了「網抑雲們的舞臺,有病你就來。」
網易雲的歌曲評論區最常見的是種種負面情緒:抑鬱、焦慮、孤獨……
聽歌分享情緒這件事本來沒毛病,但有些人不管聽什麼歌,都能隨便來上幾句段子:
「有的人8歲就死了80歲才埋」
「我今年12歲已經重度抑鬱20年了」
「媽媽在我出生前就走了,現實裡沒有一個人理我」
日常用來聽歌和分享生活感悟的網易雲,就這樣漸漸成了「深夜哲學家們」的「傷痛文學素材庫」。
在網易雲的評論區裡,有些人是真的抑鬱了,而有些人卻是在寫段子。這些評論後的一個個
高贊,不自覺地讓人老淚縱橫,感慨人生真難。
「強行喪,強行悲傷,強行抑鬱」這股風影響了很多人。
段子受到了追捧,真正網抑的患者卻墜入了更深的深淵,抑鬱症淪為笑柄。頻繁消費抑鬱也變成了一些人展現存在感的手段。
「就你這抑鬱程度,也配聽我們網抑雲音樂?」
「不是吧不是吧,不抑鬱你聽什麼網抑雲啊?」
「今天聽網抑雲了嗎?再不聽考不上抑鬱症了!」
朋友圈甚至有人每晚分享一首網易雲,並配文「抑鬱的第x天」。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是網抑雲的熱詞之一,也是被玩壞的爛梗。即使已經用爛,但它還是幾乎覆蓋了所有的 情歌評論區。
網易雲評論的萬能格式:賣慘+抑鬱+經典短句。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格式的評論,只要出現在網易雲評論區收割的點讚都不會少。因為它一聽起來就很有逼格,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顯得自己是「老網抑雲」了,畢竟人間不值得!
而很多看不慣這種「強行網抑」評論的網友,將它稍稍做了一些改良,就有了「生不出人,我很抱歉」。
以及:生不出人,生吃個人,生出個人等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原本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一句經典的臺詞,我為我自己的存在而向所有人道歉。
在日本,有一種觀念就是「人們活著就是給別人添麻煩」,日本人覺得自己一直做的不夠好,一直在麻煩別人,所以才會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網抑雲」衍生出了各式的段子,在熟悉這些梗的網友眼裡,「網抑雲」的稱號更像「分享你剛編的抑鬱症故事」。
面對如今的亂象,8月3日「網易雲」正式回應「網抑雲」,將推「雲村評論治癒計劃」,邀請心理專家、心理專業志願者加入「雲村治癒所」,隨機登上微博熱搜。
網易雲表示,2020年艱難開局,人們在生活中的憂愁、焦慮,需要一個情感宣洩的出口,但有很少一部分用戶出現了虛假編造、嘲諷攻擊的惡意行為,為大多數網友帶來困擾。因此,網易雲音樂推出三大舉措,共建溫暖向上的社區文化。
「網抑雲」變「網愈雲」???
同時「網易雲音樂」在最新的版本中上線了一個「彩蛋」,即在歌曲的評論區,雙指捏合一條評論,即可給評論人一個溫暖的「抱抱」。
具體操作的方式為,在歌曲的評論區,雙指合併輕撫某條評論即可在該名用戶頭像上觸發右下角的擁抱動畫,用戶頭像會出現一個光環動畫,然後留下一條記錄信息,如」用戶A 給了用戶 B一個抱抱。」
雙指滑動合併這一動作的設計是來源於兩個手臂張開擁抱一個人的動作。網易雲音樂表示,該功能希望通過抱抱的評論這一動作來傳遞溫暖,表達鼓勵,塑造溫暖正向的社區氛圍。
希望網易雲的這些措施,可以真的幫到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今晚12:00,你來網抑嗎?
歡迎評論留言你看過的網抑雲段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