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6月20日消息(記者楊鴻 胡晶)蒲萬銳,四川省南部縣人,1975年出生,1993年參軍到駐京某部,2015年轉業選擇自主擇業。告別軍旅後,他留在北京打拼,先後從事過咖啡營銷、藝術品拍賣和文化服務行業,在奮鬥打拼的同時,他發揮文藝特長,帶領部分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成立「北京兵心志願者服務隊」,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並通過文藝演出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展現了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愛黨愛國愛軍的堅定信念和服務人民的熱血忠誠。
蒲萬銳
蒲萬銳在擔任北京市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春節晚會導演時,自編自演了一個小品,名為《擇業風波》,取材於蒲萬銳和一些戰友轉業後,在自主擇業道路上的一些親身經歷,旨在提醒自主擇業的戰友,創業不易,機會與風險並存,一定要警惕和慎重。
蒲萬銳:「這是根據我們創業的實際經歷改編的一個小品,大家反響還是挺好的,說從這裡能夠看到自己。」
1993年,蒲萬銳參軍來到駐京某部,在義務兵期間,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防科技大學政治學院,軍校畢業回部隊後,曾擔任某部參與全軍野戰文藝創演的執行導演,獲得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全國群星大獎。2015年,中校蒲萬銳的軍旅生涯結束,轉業時,他毅然選擇自主擇業,走出體制,自主打拼。
蒲萬銳:「選擇自主擇業的人都有這種情懷,我們不給部隊添麻煩,到了地方後,也不給政府添麻煩,我們自主擇業幹部就自己幹,或是年紀大了選擇頤養天年,或是選擇繼續發光發熱,為社會作貢獻。」
蒲萬銳帶領志願者服務隊慰問貧困山區孩子
轉業後,蒲萬銳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熟人的公司幫助做咖啡品牌經營。懷著開創美好新生活的憧憬,蒲萬銳一頭扎進這個對他來說全新的領域,從零開始,學習鑽研咖啡知識和運營模式,並對市場進行了認真調研。然而,當他了解市場形勢和種種因素後,發現這款新創品牌的咖啡其實已經沒有了發展空間,於是,他在離職的同時,向老總鄭重提出了及時止損的建議。
蒲萬銳:「軍人做事就是穩紮穩打。我當時決定不做的一個最大的原因,恰恰是因為我們做了一個詳細的市場調研。七個多月以後,我給老闆報了一個詳細的數據,我說怎麼不合適,有哪些問題。雖然那個時候老闆給我的待遇也很高,但我已經了解了這個事情不能再做,就必須要提出來,及時止損。如今過了幾年後再看,當時的決定是對的,如果做了,這筆錢真的就白投了。」
蒲萬銳的第二份工作,是在某藝術品拍賣公司任職。剛入職時,公司安排他監督展廳裝修,他換上舊迷彩服,拿出軍人的吃苦勁頭,每天泡在施工隊現場,與施工隊一起幹。同時,他還以軍人的忠誠和責任感,主動研究起裝修系統和市場行情,嚴格核算,最後為公司節省了500萬元。
蒲萬銳:「這個事情要我來做的話,我不希望自己從頭到尾是個糊塗蛋。我和施工隊在一起,就開始研究什麼艾默生系統,研究什麼電的系統,研究怎麼走水的系統。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把風電水暖都學會了,然後給老闆重新核算了一個價目,為他節約了500萬。」
蒲萬銳在晚會演出現場
不過,由於其他方面的經營問題,這家公司效益並不理想,再加上理念的衝突,蒲萬銳的第二份工作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就選擇了離開。後來,蒲萬銳結合自身的文藝特長,召集近年來自主擇業的文藝幹部,成立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從2017年只能承辦幾臺小型晚會,到2019年承辦了近20臺大型晚會,他靠著軍人的誠信實在和過硬的作風,打響了公司的品牌。
蒲萬銳:「只要當過兵的人,每人都有一顆兵心,我跟他們企業做晚會也是,大家談完了以後,兩天的時間,我就能夠把策劃案拿出來,而且這個策劃案能讓他們特別高興。就像我們部隊做事那樣,用我的這種工作的責任心,用我的這種業務能力,把所有的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蒲萬銳正在編排節目
自主擇業以來的打工和創業經歷,讓蒲萬銳心底有許多感慨。看到一些同樣選擇自主擇業的戰友離開部隊後,急於就業創業,但又面臨年齡限制、社會經驗缺乏以及競爭力不足的困境,求職和創業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對大家有所啟示和幫助,蒲萬銳走進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培訓班的課堂,主動把自己的經歷和體會分享出來。
蒲萬銳:「給他們做分享的時候,我說要先就業,先好好學習,當學生。我說創業要謹慎,一定要注意投資成本,了解清楚了,定位準確了,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才行。而且,做事還不能衝動。」
為了防止部分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輕信他人、入錯行,蒲萬銳還專門組建了一個群,通過及時的信息溝通,幫助大家辨別真偽,防止上當受騙。
蒲萬銳:「他們剛從部隊出來,沒有辨別能力,急著想創業,急著實現個人價值,有的人就有點盲目,被人一忽悠,賠了個傾家蕩產。我們就有了一個義務,主動幫人家辨別真偽。幾個人過去後,從人家座談會上給我們介紹產品開始,一點點辨別。如果有人在群裡問了,我們就會有所反饋,說這個東西你不要去沾。」
蒲萬銳帶領志願者服務隊為敬老院老人服務
隨著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生存現狀的了解,蒲萬銳還注意到,有許多選擇自主擇業的戰友退役後,並沒有去求職和創業。他分析,一是因為年齡,他們大多在五十歲上下,這個年齡並不太好找工作,做創業投資,又缺乏資金和經驗;二是人在軍旅奉獻了二三十年,覺得虧欠家庭,自主擇業後選擇在家陪伴家人。但是,這部分人因為在部隊習慣了組織和參與集體活動,長期呆在家裡,也會覺得枯燥煩悶,內心渴望發揮軍人本色,為社會做點什麼。
蒲萬銳:「這個群體裡的人都很有正能量,也很有能力,其實他們完全可以把自身的潛力發揮出來,同樣可以為社會做服務,而且,他們覺得付出是值得的,是一種價值的體現。」
於是,從2017年開始,蒲萬銳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戰友一起,在自主擇業軍轉幹部中發起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在取名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兵心」這個名字。
蒲萬銳:「志願者服務隊取名『兵心』兩個字,就是表明我們不忘初心,即使脫掉軍裝,但是我們的軍魂永遠都在,我們始終牢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兵。我們用暖心的志願服務讓大家的愛心、力量和資源都能夠充分地融合到一起,更好地參與到為社會、為人民的服務當中去。」
蒲萬銳(右)帶領志願者服務隊到大涼山看望慰問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
志願者服務隊設有文化宣傳、醫療救援、友愛互助等小分隊,組建後,他們多次深入敬老院、街道社區、康復醫院和偏遠貧困地區,開展慰問演出、醫療義診、困難幫扶活動。2019年,服務隊來到四川大涼山深處,為當地群眾和抗美援朝老兵送去慰問演出。看到這支同樣出身軍旅的服務隊,彝家山寨的老兵們感到格外親切。
蒲萬銳:「我們有十幾個人,到人家家裡去慰問,有一個家庭,家裡就有老兵和他老伴兩個人,老人邊看邊流淚,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尊崇。還有一個老兵,都88歲了,一直堅持把我們送上車,車開動後,他還在後面揮手。你想想,他多少年都沒有這樣了,雖然我們不在一個部隊,但是看到了老戰友,他就感覺特別親切。」
「綠色的青春、金色的渴望,誓言刻在飄揚的旗幟上,放飛祝福,放飛和平……」這首歌名為《兵心飛翔》,是兵心志願者服務隊隊歌,如今,他們不僅有了自己的隊歌,還擁有註冊志願者270多人,其中,不僅有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還有軍人家屬子女和慕名前來的大學生。兵心志願者服務隊舉辦了四十多場大型公益活動,為構建和諧社會傳遞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蒲萬銳帶領志願者服務隊到大涼山為孩子們捐贈物資
兵心志願者服務隊的核心成員徐青和左玲,同樣也是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她們是蒲萬銳志同道合的戰友,在攜手同行的公益路上,她們見證了蒲萬銳的付出,也看到了收穫的真情。
徐青:「我們做公益,錢不多,要負責大家的出行、吃飯之類的。蒲萬銳在我們這兒專門放了一萬塊錢,跟我說,如果實在沒錢了,你就把這一萬塊錢花出去。我們為什麼鐵著心跟著他,就是他的真情實意讓人很感動。」
左玲:「我們離開了部隊,雖然脫下了軍裝,但我們還是祖國的兵,我們還要去實現我們的價值。所以,我們願意跟他在一起,花時間去做這個事情。大家在一起,組成一個集體,還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這種感覺非常好。」
「你曾是海島,我曾是邊關,無論陸海空火戰警,走到一起就是緣,都是自主人,沒有貴與賤,一聲戰友就是咱,人生旅途的盤纏……」
蒲萬銳唱的這首歌,是兵心志願者服務隊的李德清專為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創作的歌曲《讓愛抱成團》,蒲萬銳和大家每一次唱起它,心裡都非常激動。他希望,兵心志願者服務隊就像家一樣,讓更多的「自主人」在這裡相識相遇,在退役人生歲月裡,一起播撒愛心。
2018年,北京兵心志願者服務隊部分隊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