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勁敵adidas也轉發了這條影片
Nike Japan出品廣告片——《The Future Isn’t Waiting》
在這則時長兩分鐘的廣告,故事主要圍繞著三位在日本的女學生(「華裔」、「韓裔」「非裔」)展開,開頭先是講述了她們因為種族差異,在日本所遭遇到的一些不公待遇,之後劇情反轉,三個女孩都通過運動重拾自信,並重新受到了周圍人認可。從標題「The Future Isn’t Waiting」和結尾處的「You Can’t Stop Sport」的標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Nike這次之所以選擇日本社會的「少數群體」切入,其實無非就是想傳達出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都應該不畏他們人眼、展現真我的社會正能量。說到底,Nike依舊套用著屢試不爽的「勵志故事」模板,看似是給日本消費者的「一碗雞湯」,但從眾多日本網友的反應來看,這則廣告卻宛如一劑「興奮劑」,戳中了他們敏感而又脆弱的「痛點」。原因就在於在這則影片中,Nike使用了大量的橋段,用他們所認為對的方式,赤裸裸地展現了不同族群的人所受到的,來自日本社會四面八方的「惡意」。(包括「校園霸凌」、遭受異樣眼光,社交帳號受到惡意評論和私信等等)而在諸多日本網民眼中,Nike的廣告中儼然將日本醜化成了「一個充滿歧視的國家」,這一定程度上等同於在「歧視日本」,同時影片中展現有關「校園霸凌」的鏡頭,也被日本網友吐槽為「對日本高中生太過偏見」。
「我不會再買你們的產品了。現在對耐克充滿厭惡。」
「今後的立場也不會改變了嗎?我想扔掉我全部的Nike鞋。」
「我不會再購買耐克的產品,不要將政治帶入體育的世界。」
與此同時,在評論區還出現了「Nike地域黑」、「以後再也不買Nike」,「抵制Nike」等等激烈言辭,甚至還有日本戰狼在推特上發起了動員,表示要讓耐克向全日本消費者謝罪,並且刪掉廣告。「不要把我們和你們的美國文化混為一談,這樣的地域黑讓人不能忍」
「我非常失望,耐克不能將日本醜化成這樣的國家。「
「這是對日本的歧視和差別對待,請你們馬上,立即刪除廣告並且向我們謝罪。」
截至目前,該影片在油管上的觀看人次已經超過了1000萬,斬獲7.8萬點讚量的同時,也有著高達5.8萬「踩一踩」的數量,所以這支廣告中的爭議性,既體現在鋪天蓋地的批評和指責聲中,同樣也活生生地體現在數據層面。要知道,在這個「牆倒眾人推」的網絡環境下,像Nike這樣的大公司在「大是大非」面前,哪怕出現一丁點的閃失,對於業務層面的打擊都不堪設想,尤其是當你在評論區看到「槓精化」氣息日益加重的氛圍之後,真的很難相信Nike依舊沒有選擇明哲保身:他們既沒有回應來自日本社會的不滿 ,更沒有選擇刪除這則廣告。作為一個旁觀者,在直呼鋌而走險之餘,也不由得開始思考,Nike的底氣到底源自於哪裡呢?起碼從很多非日本網友們的評論來看,日本社會歧視外國人的案例,確實屢見不鮮...也就是說,Nike只是在闡述在日本發生的事實而已,只不過用了一個不那麼委婉的方式。「哪怕我是半個日本人,但幾乎每次搭地鐵都會遭到歧視。我不反對耐克在影片中大膽談及種族歧視的做法,我覺得這是恰恰能夠驚醒日本人的警鐘,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外國人的歧視。」「在日本像這樣的事情確實常有發生,他們在網絡上攻擊侮辱別人,進行種族歧視。在日本留學的我親眼目睹著日本不好的一面,所以耐克在廣告中提及種族歧視這個話題,可以說是相當大膽。」去年,根據由日本民間團體「反種族主義信息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日外國人當中(特別是留學生),約50%以上都曾在日本遭受歧視性待遇,比如曾在便利店、飯店打工時受到客人或同事的歧視,或是被當面表示「不喜歡外國人」等等。油管頻道Asian Boss曾經也採訪過極為在日生活的外國人,問他們「在日本歧視外國人的現象是否存在普遍性」,沒想到有位斐濟老哥對著鏡頭大倒苦水:在日本被種族歧視太正常不過了,日本人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是在種族歧視。話說回來,無論是油管頻道的採訪結果還是民間調查報告的數據量化,也依舊都不足以讓我們得出像是「日本社會充滿歧視」這樣的結論,沒想到這話竟從日本人自己口中說出來,有那麼一秒,屬實覺得可笑至極。說了這麼多,對於Nike的這支廣告,你又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