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著名體育品牌NIKE在日本推出了一支廣告片,然而這條廣告疑似因觸及到了日本人的排外和種族歧視內容,遭到了日本網友的強烈抵制。
從影響力上來看,這部廣告片無疑是成功的。截至目前,這部廣告已經在推特上斬獲了2.3萬次轉發和9.6萬個贊。
但遠超數據之上的,是這部廣告片引發了日本網際網路的巨大震蕩。很多網民就這支廣告展開了爭辯,甚至有人展開了「不買NIKE運動」。
這是為什麼?這部廣告片講什麼了呢?
廣告劇情主要講述了三名生活在日本的華裔、韓裔以及非裔學生,在日本校園中遭到了周圍日本同學的不認同、有色眼光甚至霸凌。
於是他們穿上了Nike運動鞋,在運動場上拼命練習,憑藉自信和努力的精神最終得到了家人和同學的認可。
這條宣傳片是以當下熱點「校園暴力」為切入點,內容很正能量和勵志,廣告以一句獨白結束了:「據說,總有一天會變成誰都能以本來的樣子生活的世界?但我不會幹等著。」很多日本網友質疑Nike此舉在國際上營造了一種「日本人排外和歧視」的形象,是在刻意抹黑日本,多方日媒也對此進行了報導。
那麼真實的日本,是否真的存在排外和歧視呢?
我們先從排外來看,在2020年的移民融合政策指數(MIPEX)中,日本只得到了47的低分,這顯然是個不及格的分數。
造成分數低的最主要原因是「移民子女難以接受跨文化教育」、「外國人無法參政」、「沒有專門的反歧視法律和機構」這三項的得分率低。
其實,這與其說是日本的問題,不如說太過於理想了,有評論人員就指出,移民到一個國家,不讓孩子學當地語言,只想接受母語教學。那移民本質是什麼呢?如果在當地國家參政,難道不應該先入籍,表示自己與當地民眾同呼吸共命運,才可能得到選民的支持和認同嗎?憑什麼讓一個外國人有權參政?至於反歧視的法律,2016年時,日本確實也實行了《反仇恨言論法》。
針對這些我周邊很多生活在日本的朋友多數都有自己的看法,不過對於日本的衛生健康,及社會安穩方面卻都十分認同做的不錯。
據統計,每年約有1萬的非日本國籍人,更換日本國籍後成為「新日本人」。如果華裔和韓裔的話,因為和日本人同等膚色,相似的文化圈,NIKE的廣告,讓小編覺得與其說是歧視,倒不如說這種是在日本早已存在的校園霸凌,專挑弱者欺負。
在學校霸凌方面,其實,早已引起日本整個社會的關注和共識。小編記得前兩年有位朋友的小孩子因為在學校被其他男同學放學跟蹤,及課堂騷擾。我那位朋友直接就告到學校和地方教育單位,結果學校的校長及課任老師在了解情況後,當即到我朋友家裡又是下跪道歉,又是帶著男同學的家長賠禮才了事。
再說到非裔,最近就有個實例……
一位剛果民主共和國出身的工程師龍戈·查薩(60歲)以妻子在日本留學為契機,30年前來到日本。為了維持生計,一家人在2009年更換為日本國籍。但由於日本國籍法不承認雙重國籍,故放棄了剛果國籍。隨即,龍戈·查薩一家人將姓名的排列更改成日式後,將姓氏定為「龍戈」。
龍戈·查薩的長女二アンギ (27歲)出生於日本。3歲時曾去烏幹達,11歲開始在栃木縣生活。她在栃木縣就讀初中和高中後,在美國就讀大學。因受疫情影響,二アンギ從今年秋天起,留在日本上網課。
但在日本卻感到生活的艱辛,因為經常會被身邊人問起自己「是不是日本人」,她感覺到了差別對待的壓力。
二アンギ為了之後可以做心理諮詢師,現在在美國的大學學習心理學。她表示,「即使對持有槍枝的社會感到不安,但因為美國社會有很多不同背景的人,不覺得自己有受到區別對待,所以更希望現在能在美國生活」。
據日本一專家表示,這種問題,主要是因為在歐美各國內,隨著移民的增加,政府承認了多重國籍。根據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到2020年為止,世界上約有76%的國家是即使取得外國國籍也不會失去原來國籍的法律制度。
文章的最後,小編的設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籍和文化、民族認同感的多樣性是不是可能變得容易被接受。所以作為相互承認多種身份的制度的後盾,允許多重國籍會是解決排外的重要一步嗎?這一點有待大家共同研究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