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著名體育品牌NIKE在日本推出了一支廣告片,主題依然是其「You can't stop us」的沿續。
從影響力上來看,這部廣告片無疑是成功的。截至目前,這部廣告已經在推特上斬獲了2.3萬次轉發和9.6萬個贊。
但遠超數據之上的,是這部廣告片引發了日本網際網路的巨大震蕩。很多網民就這支廣告展開了爭辯,甚至有人展開了「不買NIKE運動」。
這是為什麼?這部廣告片講什麼了呢?
三位被歧視的少女
這部廣告片的主人公,是三位在日本上中學的女孩。
第一位是來自朝韓半島的金姓少女——
(字幕翻譯:我是格格不入的嗎?)
第二位特徵比較模糊,可能是來自東南亞國家——
(字幕翻譯:我,是什麼?)
第三位則是黑人姑娘——
(字幕翻譯:我能做什麼?)
她們的共同點有三:中學生、足球愛好者、在日本受歧視的外國人。
黑人女孩在觀看著名網球選手大坂直美的視頻時,發現下方視頻寫著「她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
大坂直美,父親美國人,母親日本人,現為日本頂級網球選手
隨後,穿著朝韓民族服飾的少女,走在路上被日本男性回頭觀摩——
東南亞少女隱身在體育館中,如同空氣——
黑人少女被幾個女孩圍觀,玩弄辮子——
最後,這些遭受霸凌與不公正對待的少女們,因為足球而團結在了一起。而朝韓少女露出了鮮有的笑容,在她球衣背後,原本姓名處寫著YAMAMOTO(山本),被更大更醒目的KIM(金)代替了——
廣告以一句獨白結束了:「據說,總有一天會變成誰都能以本來的樣子生活的世界?但我不會幹等著。」
廣告簡單明了,給世人交代了一個「外國女孩在日本被歧視,通過運動自強,最終收穫快樂與認可,並藉此改變身邊環境」的故事。
這也是引發日本輿論震蕩的原因。那麼……
日本是一個歧視外國人的國家嗎?
在2020年的移民融合政策指數(MIPEX)中,日本依然只得到了47的低分,有人會拿這個得分來敲打日本,認為日本是個對外國人不友好的國家。
但實際上,日本之所以在這個指數上得分很低,最主要原因是日本不是一個移民國,沒有現成的移民法規和文化傳統。
導致具體分數低的項目,主要是「移民子女難以接受跨文化教育」、「外國人無法參政」、「沒有專門的反歧視法律和機構」。
其實,這與其說是日本的問題,不如說是這個過於理想主義的指數本身有問題。移民到一個國家,不讓孩子學當地語言,只想接受母語教學。那為什麼還要移民呢?如果想到移民國參政,難道不應該先入籍,表示自己與當地民眾同呼吸共命運,才可能得到選民的支持和認同嗎?憑什麼讓一個外國人有權參政?至於反歧視的法律,2016年時,日本已經實行了《反仇恨言論法》,作為一個單民族國家,不可能為社會上並不顯著的問題浪費國家資源。
與此相對的是,日本在上述指數中的「家庭團聚」、「衛生健康」、「永久居留權」等方面做得都不錯。
繼續看權威數據。
2017年時,日本法務省曾經做過《外國人住民調查報告書》,詳細統計調查了外國人在日本生活遭受到的不便與差別對待。
在租房時,有39.3%的人因為是外國人被拒絕;有41.2%的人找不到日本人做擔保而被拒絕;有26.8%的人看到房源信息上寫著外國人不可。
雖然各國間差距並不大,但被拒絕最多的,是來自中國的租客。(若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就查查此前中國租客在日本的光輝事跡吧)。
作為日本不動產從業者,我們當然非常了解,基本上東京80%的房子都是不租給外國人的。我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如果你當了房東,你幾乎也不會願意租給外國人。
日本不動產之所以具有投資價值,就是因為有能夠大概率「長租、守規矩、維持整潔」的日本租客。
再來看工作相關的數據。
(藍色為「有」,紅色為「無」)
翻譯:
因為是外國人不讓入職;
做同樣的工作,比日本人工資低;
上班時長或休息時長不如日本人;
因為是外國人,無法升職;
因為是外國人,被解僱;
領導要求我隱藏自己是外國人的身份。
可以發現,在每一項上,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無」。外國人在日本的職場上沒有明顯的被歧視傾向。
下個問題是,過去5年間,您是否因為是外國人,而無法進入日本的餐館或商場?
92.2%的人回答,沒經歷過這種事。
下個問題是,過去5年間,是否因為是外國人,而遭受過語言上的攻擊或侮辱?
66.7%的人沒經歷過,27.1%的人「偶爾經歷過」。而經歷過的人選擇的差別言論來源,主要是「不認識的人」。
以我們個人生活體驗來看,作為寡言內斂的民族,這種「來自日本陌生人的惡意」,一般都是來自混亂街頭、遊戲賭博設施周邊等地的醉酒老頭。
翻譯:
在職場或學校,因為有對外國人的偏見,所以人際關係不佳;
在職場或學校,因為是外國人,所以受了欺負;
因為名字不像日本人,所以被討厭;
因為無法流利說日語而被討厭。
可見,無論是哪類調查,「沒有這種經歷」者都是絕對主力。
這就是日本的「種族歧視」現狀。
日本當然不是天堂,但這種狀況,是否和NIKE廣告中顯示的那種「外國少女在日本被圍攻,被獨立,被霸凌」的情況相符呢?(至於霸凌話題,我們回頭會專門寫一篇)
而NIKE方面說,廣告片是「基於真實運動員的經歷」拍攝的。
這就更令人疑惑了。
NIKE的演員是從哪裡來的?
韓國《東亞日報》記者樸亨俊寫了一篇關於這部廣告片的報導。
在這篇報導中,樸記者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
NIKE以「克服歧視」為宗旨,向潮蘚總聯發出了協助拍攝的請求。而潮蘚總聯就為NIKE提供了一位在兵庫縣尼崎潮蘚學校的女學生,這位女生正是上述廣告片中的「KIM」。
如果是居住在日本,並關注相關話題的人,看到這裡就已經完全明白了。
以防敏感,我們只是稍稍解說一下。
潮蘚總聯是個什麼組織呢?即在日本的潮蘚人總聯合會,這個組織是日本最大的賭博集團,是受日本公安監視的危險團體,曾經協助金將軍綁架日本公民,受潮蘚政府指揮,在日本宣傳了30年「潮蘚是地上樂園」,還培養了美女間諜搞定了韓國軍人,在日本發電報祝福潮蘚飛彈發射成功:「與無敵白頭山強國步調一致」。
NIKE向這種機構尋求廣告拍攝協助,為了人權、平等的名義……
而那位來自潮蘚學校的女學生就更不可能在真實生活中遭受什麼歧視了,因為那種潮蘚學校,就根本沒有日本人會上啊……
就這樣吧,不展開說了。
這和之前那支小米公司的廣告一樣,都是不折不扣的「辱日廣告」。
某網友對此評價到: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
∞文章來源:縱橫日本∞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