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欣賞--莫扎特G大調長笛協奏曲第1號K.313--帕胡德演奏

2021-02-19 因為愛上長笛

G大調長笛協奏曲第1號K.313
莫扎特的G大調長笛協奏曲和他的大多數作品一樣,是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寫的,這次乾脆就是為了掙錢,為了籌措從薩爾茨堡到巴黎的一次昂貴的長途職業旅行所急需的款項。1777年10月底,莫扎特和母親已遠遊至曼海姆,那裡有著名的樂隊和歌劇院。曼海姆的宮廷對這位二十一歲的天才並不太感興趣。最後,一位業餘長笛家德.讓--一個在曼海姆的荷蘭人--前來約請莫扎特創作一些簡易的長笛協奏曲和長笛四重奏。


長笛作為獨奏樂器,莫扎特並不喜歡,所以儘管手頭拮据,還是遲遲不寫。荷蘭人於1778年2月底離去時,訂貨還遠沒完工,莫扎特的收費只好減半。但是,儘管他不喜歡這一樂器,但一動筆就不可能無動於衷。荷蘭人收到的一首G大調協奏曲遠遠超出了他原先期望的業餘水平,並且成為此後二百年來長笛演奏家和聽眾的藝術享受。

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G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
在長笛獨奏前,我們聽到樂隊呈示幾個主要主題,第一個是最重要的。顯然,這就是莫扎特在選用"莊嚴"來說明速度時心目中的主題。整首協奏曲雖然輕盈優美,開始主題卻有某種程度的洛可可的莊嚴宏偉.獨奏長笛接下去演奏時,不滿足於單純按照慣例換個調來呼應那些樂隊主題,而且按照典型的莫扎特的路子,穿過關係調e小調領域,用一個似怨似慕、似泣似訴的短句來豐富這一樂章。這一短句迄今猶為長笛專有的主題瑰寶。呈示部一個跳躍的小小的終止音型結束,這個音型毫無顯眼奪目之處,直到莫扎特的想像力撲了過去,把它改變成一長段展開部,五彩繽紛,絢麗多姿。幾個基本主題的再現由獨奏與樂隊共同演奏,直到華彩段,這時莫扎特聽任獨奏者自由炫技。


第二樂章:不太慢的柔板,D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
如歌的慢板樂章為全曲之冠,有浪漫派的惆悵之感,帶有加弱音器的弦樂的夜曲色彩。一個肅穆的空八度動機式音型引入主旋律,先由單簧管唱出,然後是長笛在呢喃的小提琴上獨奏。對比的第二主題是一個具有思慕之情的上行旋律,令人聯想起格魯克的巴黎歌劇《奧菲歐與尤麗狄茜》極樂世界一場中著名的長笛獨奏。這一樂章充分發展了交響奏鳴曲式,結束前有一段自由的華彩。


第三樂章:迴旋曲,小步舞曲速度,G大調,3/4拍子,迴旋曲式
這個精美的洛可可風味的末樂章採用法國迴旋曲式,基本主題第一次都出現在獨奏樂器上,這一主題回復三次,每次都略事裝飾。各插段都是以晶光璀璨的炫技開始,然後在音樂內容上越來越豐富,中間一個插段按法國習慣主要採用小調,最後一個插段結束在自由華彩上。接著,轉入迴旋曲基本主題的最後一次回復,最後幾個小節似乎在溫柔地撫愛。

a��n=g�H��拍子,迴旋曲式
這個精美的洛可可風味的末樂章採用法國迴旋曲式,基本主題第一次都出現在獨奏樂器上,這一主題回復三次,每次都略事裝飾。各插段都是以晶光璀璨的炫技開始,然後在音樂內容上越來越豐富,中間一個插段按法國習慣主要採用小調,最後一個插段結束在自由華彩上。接著,轉入迴旋曲基本主題的最後一次回復,最後幾個小節似乎在溫柔地撫愛。


**此音頻為帕胡德大師演奏**

帕胡德(EmmanuelPahud)於1970年1月27日生於瑞士日內瓦,從六歲起開始學習音樂,1990年自巴黎音樂學院畢業,之後繼續從師 Aurele Nicolet(尼可萊)。他在許多重要競賽中奪得過獎,如1992年日內瓦、1989年Kobe及1988年Dunio的國際音樂競賽中,在十二個獎項中就拿下了八項。他並得到瑞士法語社區電臺獎的獨奏獎,以及歐洲會議的Juvnetus獎。此外,他也榮獲曼紐因基金會(Yehudi MenuhinFoundation)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音樂家論壇的桂冠。

帕胡德在年輕時候就已在許多的長笛大賽中脫穎而出,在二十二歲時進入了樂壇兩大指針之一的柏林愛樂。二十三歲時被指揮阿巴多提攜為樂團長笛首席。1998年及1999年之間,他參與維也納室內樂團、蘇黎世室內樂團、布達佩斯音樂節及東京交響樂團的演出,他並與鋼琴家Eric Le Sage在遠東、柏林、哥本哈根、法國及瑞士共同演出。此外,他亦在許多歐洲及美國的室內樂團演出。1999年至2000年,在柏林愛樂、巴爾的摩交響樂團、倫敦愛樂等均有演出。

2001年,歐洲生於聖域音樂會中他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莫扎特D大調協奏曲,已成為當今世界古典音樂演奏的典範。

帕胡德就是「音樂舞臺上的天之驕子,長笛領域裡的曠世奇才」!

● 5位兩院院士、100多位外籍人士、來自全國的數十位音樂界專家,全國各地數百位長笛師生親臨上海,只為一睹帕胡德舞臺上下之風採。

● 演奏家有多種,有些人遊歷世界,有些人則完全追求舞臺,比如帕胡德、馬友友。

● 他的笛音如同其外表一般迷人,有人曾經這樣形容,聆聽帕胡德貴族般的優雅音色,有如被世上最細緻的絲綢包圍的幸福感。

● 他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柏林愛樂中最出彩的,比如音樂會的電視轉播,最多solo的鏡頭都對準了他

————————————

相關焦點

  • 莫扎特《D大調第二號長笛協奏曲》K314
    莫扎特,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他的音樂風格形式多樣,涵蓋範圍廣泛。莫扎特最知名的三首長笛協奏曲即:《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G大調第一號長笛協奏曲》和《D大調第二號長笛協奏曲》。《G大調第一號長笛協奏曲》和《D大調第二號長笛協奏曲》這兩首曲子是在同一年創作的。其實莫扎特一生中為長笛獨奏和樂隊寫了最少五首樂曲,其中現存的有四首,也都是在1778年完成的。故事接上回,莫扎特的長笛傳世名作是怎麼來的?
  • 莫扎特G大調長笛協奏曲的演奏及其風格
    演奏協奏曲是每個長笛演奏員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長笛演奏者就必須對協奏曲有著非常清晰的演奏狀態。他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原則:三個樂章對比並置的套曲結構,雙呈示部,獨奏樂器有技巧性的華彩樂段等。27部鋼琴協奏曲佔有突出地位,代表作有d小調、c小調、A大調等;7部小提琴協奏曲中,G大調、A大調、D大調比較突出;其他還有單簧管協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圓號協奏曲、長笛協奏曲等。  莫扎特共寫了三首長笛協奏曲,G大調長笛協奏曲第一號(K313)是其中之一,作於1778年。
  • 帕胡德領銜柏林愛樂演繹全套莫扎特長笛弦樂四重奏介紹
    2016年恰逢莫扎特誕辰260周年,在全世界紀念偉大音樂家莫扎特的時刻,今年5月長笛巨星帕胡德將率領柏林愛樂弦樂演奏家來上海音樂學院進行教學大師班並演奏全套莫扎特長笛弦樂四重奏
  • 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⑩
    《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往期協奏曲主題:協奏曲賞析系列①丨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次聽完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丨 協奏曲賞析系列②;是愛情激發蕭邦寫下了《第二鋼琴協奏曲》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③;莫扎特《第十二鋼琴協奏曲》的藝術特徵及演奏技巧丨協奏曲賞析系列
  • 「長笛王子」帕胡德
    「長笛王子」帕胡德愛樂者中喜歡聽長笛的人不在少數,其實即使並不愛樂的人,在長笛迷人的樂聲面前也常常有心醉神秘之感,就像他們對大提琴的樂聲敏感一樣——長笛,實在是一件很容易討好的樂器。▼ 莫扎特《C 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要說我是幸運的,反正在我近幾年看過的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會上,帕胡德都老老實實地坐在他的席位上,卻不管指揮是拉特爾、巴倫博伊姆、小澤徵爾和普萊文等。
  • 「當代長笛之王」帕胡德
    帕胡德的演奏風格既嚴謹清晰,又不失富於色彩變化的浪漫氣息。只要是欣賞過他演奏的人,沒有人不折服於他精湛的技巧,極具魅力的音色讓聽者的專注力一直保持在他的音樂裡。「他的長笛就像聲音的調色盤,從不過分強調力度,也不會過度運用顫音。」《留聲機》雜誌如此評論帕胡德的演奏技巧。
  • 長笛王子帕胡德2019年「夢幻時代」新專輯上市
    作曲家分別來自奧地利、德國、義大利、日本與波蘭,曲目從古典時期的莫扎特為長笛與管弦樂團而寫的行板,一直到二十世紀初賴尼克長笛協奏曲與布梭尼《嬉遊曲》,接著是1980到1990年代武滿徹《我聽見水之夢》以及潘德列茨基長笛協奏曲。不過,帕胡德挑選這些曲目的角度並不在於風格或是時間編年順序,而是把展現夢境與虛幻力量,還有作曲家個人浪漫精神的作品收錄在一起。
  • 【小金鐘獎專輯】 莫扎特《D大調長笛與弦樂四重奏》 (三)
    這一期我們來共同欣賞一下  莫扎特《D大調長笛與弦樂四重奏》首先先來介紹一下作曲家鋼琴協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於創新精神,思維活躍。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美妙動聽、晶瑩剔透、充滿幽默感。   當時的長笛音準十分不穩定,所以莫扎特厭惡把長笛作為獨奏樂器,但在音樂中,你很難感覺得到。在D大調四重奏中,長笛完全是本色出演,令人注目的是意味深長的B小調的慢拍,如歌的旋律由弦樂的撥弦支撐。
  • 帕胡德的法國大革命時期長笛音樂作品2015新專輯
    《REVOLUTION》新專輯宣傳視頻 十八世紀末期的歐洲不只面臨重大的政治動蕩,也迎來長笛作品的黃金時代。由於歐陸其他地區的作曲家紛紛來到巴黎,再加上啟蒙時期、曼海姆樂派樂派的影響以及成立巴黎音樂學院的社會氣氛,在在都鼓勵音樂家創作。
  • 「看點」帕胡德:每一次遇見都是最好的他
    雖說今年是帕胡德來上海舉辦音樂會的第十一個年頭,但「男神」依舊是「男神」,聽帕胡德儼然成為了一種「情懷」。瑞士與法國混血的長笛演奏家伊曼紐爾·帕胡德,是當今最富冒險精神、最令人興奮的音樂家之一。在23歲就被阿巴多相中並擔任柏林愛樂長笛首席的帕胡德,時至今日已在這個位置上坐了二十餘年。同他相貌一般俊朗、迷人的還有他那帶有貴族氣質的笛聲。
  • 【考拉長笛】貝多芬《降B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小金鐘特輯>
    都是絕對不容錯過的學習「摹本」希望大家能夠所有幫助,謝謝ps:收到組委會權威消息初中組第二輪曲目為庫默爾,非庫勞版本高中組第二輪為德梅斯曼《F大調義大利協奏曲》更正曲目如下現將各組別、各聲部展演第二輪、第三輪必奏曲目公布如下:長笛組曲目小學組第二輪:費爾斯協奏曲(第一樂章)費爾斯初中組第二輪:夏日最後一朵玫瑰小變奏曲 庫默爾初中組第三輪: 降B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貝多芬高中組第二輪:F大調義大利協奏曲(第一樂章)德梅斯曼高中組第三輪:e小調第七協奏曲(第一樂章)德維安納
  • 【莫扎特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301】演奏:卡羅麗娜.米科沃伊奇克 (小提琴)依沃.傑迪內基(手風琴)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       出生於薩爾茨堡,古典主義時期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 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欣賞指南(上)
    在他那個時代,他在鋼琴協奏曲領域沒有一個競爭對手,哪怕是海頓。他的鋼琴協奏曲不但確立了18世紀協奏曲的新標準,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創作活動的顯著代表。莫扎特為鋼琴協奏曲樹立起的至高無上的標準一直影響到19世紀,無人能夠超越,貝多芬也不過在這個領域與他並駕齊驅罷了。    在可以編號的27首鋼琴協奏曲中,後9首為其核心之作。
  • 【考拉長笛】哈恰圖良長笛協奏曲完整版
    1968年朗帕爾詢問哈恰圖良是否能為長笛寫一首協奏曲,哈恰圖良幾經思量後覺得自己的小提琴協奏曲還蠻適合,於是反推銷要朗帕爾自己拿這首協奏曲去改編就好。      他還授權朗帕爾可以對樂曲做出必要的修改,甚至大器表示可以針對獨奏徹底重新改寫也無所謂,朗帕爾不僅將獨奏部分改為適合長笛演奏,也讓表現方式更為長笛化。
  • 【考拉長笛】尼爾森長笛協奏曲完整版
    這首作品高頻出現在國際賽事和音樂會是20世紀極初極具演奏價值和研究意義的長笛作品之一Pahud同日本 NHK交響樂團合作大篇幅高難度、大張力的樂句在Pahud精湛的技藝和強大內功下被展現的淋漓盡致讓我一同來欣賞這場來自丹麥的「聽覺大餐」
  • ...中心線上課堂 | 音樂裡的春天之四十六 莫扎特C大調第1號鋼琴奏鳴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 | 音樂裡的春天之四十六 莫扎特C大調第1號鋼琴奏鳴 2020-07-1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感受樂團「抒情女高音」雙簧管的音色丨莫扎特《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K.314)
    筆者個人強烈推薦的作品:莫扎特的C大調協奏曲(為其長笛D大調協奏曲的藍本)和F大調協奏曲(改編自其長笛G大調協奏曲),舒曼的所有雙簧管作品,辛滬光的《黃昏牧歸》。至於對泰勒曼、維瓦爾第、巴赫、亨德爾等「古人」有濃厚興趣的同好,我相信你會從他們的雙簧管作品中得到無限的享受。
  • 清潤明亮,聆聽歡悅優美的長笛協奏曲
    長笛的音域寬而高,技巧靈活,音質或清澈圓潤,或柔美朦朧,或光輝明亮,即能演奏明亮而歡快的旋律,又能演奏憂鬱的旋律,演奏風格多樣,
  • 聆聽莫扎特燕在梁間的呢喃丨解讀《降E大調第四圓號協奏曲》K.495
    莫扎特《降E大調圓號第四協奏曲》對莫扎特《降E大調第四圓號協奏曲》的分析在莫扎特短暫的一生中為人類留下無數音樂瑰寶:22部歌劇,41部交響曲,27部鋼琴協奏曲,6部小提琴協奏曲,還有大量的其它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降E大調第四圓號協奏曲是其中之一。
  •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音樂裡的春天之四十六 莫扎特C大調第1號...
    請欣賞莫扎特C大調第1號鋼琴奏鳴Mozart:Piano Sonata No. 1 in C Major,K.279,Maria Joao Pires演奏。全曲分為三個樂章:I. Allegro快板;II. Andante行板;III. Allegro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