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一鍵關注微信公眾號
「上弦月代表所有的孩子將媽媽思念,下弦月證明天下的媽媽把兒女愛在心間……」,伴隨著動人心扉的歌聲,7月9、10日晚,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展演劇目,由廣西文化產業集團、廣西演藝集團出品,廣西木偶劇團創作演出,廣西大學「八桂學者」胡紅一編劇、導演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兒童音樂劇《月亮上的媽媽》首次亮相北京中國兒童劇場,演出受到了大小觀眾們的一致好評,演出結束後,很多小觀眾還哼唱劇中歌曲。該劇也是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中外優秀兒童戲劇展演活動的展演劇目。
兒童音樂劇《月亮上的媽媽》以關注關愛現實生活中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鄉村」為表現主題,將中華傳統故事裡廣大小朋友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故事,跟現實生活中和「打工媽媽」和「天上月亮」進行巧妙嫁接,載歌載舞地講述了三位可親可敬可愛的留守老人,為了紓解留守兒童李想「思念媽媽」的痛楚,進行一番鬥智鬥趣鬥樂鬥愛的奇幻故事。
「我們運用現實、童話和夢境相互交織的方式,讓兒童劇觸摸『留守』這樣的現實題材,又用五個人物滑稽幽默的表演消解沉重感,給了這齣劇一個相對光明的未來,讓孩子在與現實的對接中完成美育教育」,胡紅一表示,在創作初期,主創團隊就定下一個「小目標」,努力脫離「低幼」,把目光投向現實,「如果缺失了對現實的關注,兒童劇長不大」。
作品深刻反映了天真善良堅強的少兒本性,歌頌相濡以沫、彼此,啟示大眾對廣大留守兒童的共同心聲「爸爸媽媽,我想和你們在一起」的深度思考,呼籲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和留守鄉村予以更有溫度的陪伴和關愛。雖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但整部劇充滿童話般的奇幻色彩,不僅塑造了會開口說話的小母雞形象,更設定了「媽媽在月亮上打工」「摘月亮」等滿是想像力的奇幻場景。
該劇尤為注重可看性和情感表達的自然,沒有為了煽情而去故意製造強烈的戲劇衝突,甚至還在很多常規的動情點,有意用幽默風趣稀釋衝淡了創痛和傷感,使之情感純粹真摯,通俗易懂不矯情。
劇中的音樂也朗朗上口,每一段音樂都有相對應的主題場景,與劇目情境相得益彰,大膽運用桂劇、漁鼓、彩調、零零落、山歌等廣西音樂元素,既具本土特色,又有中國韻味,這些音樂都源自民間「非遺」元素,聽起來時而熱烈奔放、時而溫暖走心。
作品以幽默童趣的舞臺藝術表現手法,把揪心的社會問題,轉化為撫慰暖心的藝術體驗,舉重若輕地反映了天真、善良、敏感、堅強的留守兒童本性,歌頌了相濡以沫、彼此關愛的鄉村美好品格,生動地展現了人性之美、質樸之真和親情之愛。
此外,《月亮上的媽媽》還巧妙利用木偶、剪紙等「非遺」藝術營造「戲中戲」講故事,劇中老木偶、老郵差和老裁縫三位老人的形象塑造,寄寓了木偶文化、信使文化和剪紙文化,為首都廣大小朋友、大朋友們奉獻一場極富中國西南民族藝術特色的視聽盛宴。
中國兒藝院領導與《月亮上的媽媽》劇組全體演職員合影留念
更多精彩請看↓ ↓ ↓
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展演劇目
工作坊:戲劇讓世界更美好
戲劇魔法音樂會之《音符環遊記》帶你環遊音樂的國度
「國際兒童戲劇節推介會」首次亮相中國兒童戲劇節
工作坊: 讓戲劇走進孩子的生活
2019年「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圓滿落幕
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成為戲劇節特邀文化小使者
戲劇節推薦(7.8-7.14) | 四部中外兒童劇即將精彩上演
大師班:架起孩子認識藝術的橋梁
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開幕
2019年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隆重開幕
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37天上演191場中外演出 讓戲劇走進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