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中女孩看讚美自殘的照片自殺

2021-01-19 網易教育

2019-02-09 06:02:38 來源: 海外網

舉報


莫莉的父親(圖源:《鏡報》)

英國一名14歲女孩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讚美自殘的照片之後自殺,其父親控訴社交媒體Instagram,稱其是女兒自殺的「幫兇」。

據英國《鏡報》報導,莫莉是一名讀高中的14歲女孩,2017年的一天,她在放學回家後被發現死亡。女孩死前留下一個字條,上面寫道:「對不起,我這樣做是為了我自己。」

據了解,女孩生前常在家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瀏覽一些令人不安的帖子,而直到2017年女孩自殺之後,她的家人才意識到這一點。


莫莉(圖源:《鏡報》)

女孩的父親伊恩·拉塞爾認為,是女兒在Instagram上瀏覽有關讚美自殘主題的照片導致了她的自殺行為,並且網絡上一些「把自殘和自殺聯繫在一起」的內容令人震驚。他說,孩子本應前途無量,如今卻選擇了自殺,社交媒體難辭其咎。

在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女孩父親描述了這些令人不安的黑暗圖片,並表示Instagram是女兒自殺的幫兇。

「網站上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積極的,」女孩的父親在接受採訪時說道,「但那些消極的內容令人髮指,我毫不懷疑是Instagram『幫助殺死』了我女兒。」

在接受《鏡報》採訪時,Instagram的發言人表示,他們對女孩的意外感到遺憾,並向莫莉的家人表示了慰問。該發言人還補充道,Instagram不允許有關宣傳或美化飲食失調、自殘或自殺的內容,並會努力清除它們,但對許多年輕人來說,一起討論精神健康問題是恢復精神健康的重要方式,因此社交媒體目前並不會移除某些特定的內容,而是在需要的時候供人查看。

本文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 鄭娟_NQ0738

相關焦點

  • 英國少女看讚美自殘的照片自殺 父親控訴社交媒體
    莫莉的父親(圖源:《鏡報》)海外網1月23日電 英國一名14歲女孩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讚美自殘的照片之後自殺,其父親控訴社交媒體Instagram,稱其是女兒自殺的「幫兇」。據英國《鏡報》23日報導,莫莉是一名讀高中的14歲女孩,2017年的一天,她在放學回家後被發現死亡。女孩死前留下一個字條,上面寫道:「對不起,我這樣做是為了我自己。」據了解,女孩生前常在家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瀏覽一些令人不安的帖子,而直到2017年女孩自殺之後,她的家人才意識到這一點。
  • 英國父親:網站上自殘的照片幫助殺死了女兒
    英國一名自殺的14歲女學生莫莉的父親伊恩·拉塞爾指責Instagram幫助殺死了她,因為莫莉在社交網站上看到美化自殘和自殺的照片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悉,莫莉在交完作業回到家幾個小時後就被發現死亡。
  • 英國少女看到自殘照片後自殺
    據《地鐵報》,一位父親表示 Instagram「幫助殺死」了女兒,隨後Instagram承諾刪除平臺上所有自殘的照片
  • 【警惕】可怕的死亡遊戲蔓延我國,有人上傳自殘照片!
    在遊戲群中,一位女孩上傳的自殘照片。(受訪網友供圖)當家住杭州的周先生昨天在網上搜索了「藍鯨遊戲」這個詞後,不禁再度緊張起來。酷,是因為每個參與該遊戲的人都必須完成50個很極端的任務,比如在手臂上用刀片刻出一條藍鯨輪廓或者看一天的恐怖片,而其終極任務,則是讓參與者自殺。
  • 自殘?蓄意自殺?自殘與自殺時常伴隨發生的原因
    Brausch與Gutierrez(2010)針對373位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並將學生分成無自殘行為、有自殘但沒有自殺史、自殺未遂合併自殘史,結果發現無自殘行為組別在所有的風險因子分數最低、保護因子分數最高;而有自殘行為但沒有自殺史組則在憂鬱、自殺意念分數低於自殺未遂合併自殘史組,並且在自尊、父母支持的分數上更高。
  • 韓國社交媒體查出大量自殺自殘圖片
    據《韓國時報》27日報導,韓國警察廳和中央自殺預防中心等部門從7月18日至31日展開為期兩周的濾網行動。最終,一共收到1.7萬多起舉報,其中的5957條有害信息已被刪除。據悉,這些被舉報的「帶毒」信息中,與自殺有關的照片和視頻最多,達8039條。不僅如此,介紹如何自殺的信息也有4566條,其他引誘自殺的信息有2471條,募集結伴自殺的有1462條,售賣毒藥的信息為800條。
  • 沉珂最新照片及消息:重現公眾視野 曾被誤傳自殺
    然後是網絡日誌,她在裡面寫除了金錢之外對她毫無撫養作用的父母,被全校同學惡意附會的與同齡女孩的戀愛,寫她為了那個女孩自殘、吸毒,「渴望跟男孩有精神上的戀愛,跟女孩有肉體上的交纏」。這些日誌跟她血淋淋的自殘照片以及化著濃重煙燻妝的哥特風自拍一起,在網上四處流傳。直到現在,你依舊可以搜索到它們—「中國第一個網紅沉珂」、「殺馬特鼻祖沉珂」、「非主流教母沉珂」。
  • 揭「藍鯨遊戲」群組:多為青少年 有人上傳自殘照片
    在遊戲群中,一位女孩上傳的自殘照片。酷,是因為每個參與該遊戲的人都必須完成50個很極端的任務,比如在手臂上用刀片刻出一條藍鯨輪廓或者看一天的恐怖片,而其終極任務,則是讓參與者自殺。  震驚:  孩子回家說的酷遊戲  竟是唆使參與者自殺  「當我一開始聽聞孩子講起這個遊戲時,還真沒怎麼在意。」周先生一開始以為這個遊戲不過是孩子們當中最新流行的遊戲之一,但當兒子詳細跟他說明遊戲規則後,他意識到這種遊戲存在著巨大安全隱患。
  • 一群日本女孩自殘照片,看著讓人觸目驚心
    抑鬱症多年來一直像一個幽靈一樣困擾著人們,日本攝影師岡原功祐的足跡踏遍了全世界,他的鏡頭一直在對準著那些長期受到抑鬱症折磨,以至於多次自殘的女孩
  • 數萬名女孩為男友自殘,只因有人說「女孩的血能擋災」
    在「血吊墜」的商品評論區,不止一個女孩留下自己的照片和好評。但在購物軟體和視頻軟體的合力影響下,變成了一場自殘大賽。好像受到的痛苦越多,送禮的效果越好。還有女孩專挑自己的手腕處劃破,取血做吊墜。為什麼有這麼多女孩會集體陷入這種近乎自殘的狂歡裡?只是因為無腦跟風嘛?並不全是。在評論區裡,有個女孩留下評價「真的愛慘了曾偉,老天爺啊,一定要讓我嫁給他」。她也許並不在乎血吊墜到底能不能保平安,只是出於喜歡,才選擇用這種自殘的方式。
  • 自殺自殘!恐怖遊戲肆虐加拿大兒童! Youtube視頻自動推送華人小心!
    來自英國愛丁堡的Lyn Dixon是一位8歲小男孩的媽媽。最近,她卻發現自己那個曾經樂觀開朗的兒子,變得雙眼無神、臉色慘白,整個人像丟了魂一樣,看不出半點生機。除此之外,Momo Challenge亦會在Whatsapp的群組出現。
  • 家長們提高警惕,引導孩子自殺的「藍鯨挑戰」遊戲再次流行
    警方已經警告過父母要留心在線社交媒體上的一個自殺遊戲——這個遊戲鼓勵兒童自殺。諾森郡警方已經告訴家長們注意所謂的「藍鯨挑戰」,該遊戲正在Tik Tok、Snapchat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流傳。這項挑遊戲鼓勵青少年參與50項所謂的挑戰,最終一項就是引導孩子自殺。
  • 英國法院拒絕美國引渡阿桑奇
    英國倫敦中央刑事法院1月4日作出判決,不同意美國政府引渡「維基揭秘」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英國法官瓦妮薩·巴雷策當天裁決說,拒絕引渡是考慮到阿桑奇的心理健康問題,因為有證據證明阿桑奇曾自殘並有自殺傾向,而她擔心美國將無法阻止阿桑奇尋求自殺。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自殘?(上)
    小霞的自殘行為是人際關係不佳,學習壓力大等潛在和未解決的痛苦所導致的。近年來,「自殘」在青少年中悄然「流行」起來,個別自殘者採取的方式更是讓人觸目驚心,也讓人們頗為詫異,物質生活如此豐富的今天,擱著好端端的學不上,為什麼非要自討苦吃?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疼痛似乎也總是讓人痛苦,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自殘?甚至喜歡上自殘?1、什麼是自殘?
  • 看電影《無問西東》,從青少年自殺、自殘淺談生命的意義
    母親節還沒過完,陸續收到中學生自殺、自殘的消息,選擇這個日子自殺,令人實在痛心。朋友在母親節後的第一天發來孩子自殘的照片,小小的手腕上幾條深深的傷痕,虛弱的躺在病床上。孩子曾經找媽媽探討生命的意義,將孩子捧在手心細心呵護的媽媽被問住了,她的生命就是愛孩子愛家人,活到半百,她被問住了,她不知道如何回答生命的意義。
  • 花都 :13歲女孩抑鬱自殘欲輕生,警察叔叔出手!!!
    via:抖音 廣州花都公安13歲女孩抑鬱自殘欲輕生,專家:需警惕冬季抑鬱症來源:廣州日報「我挺想死的,如果我失蹤了,不用找,直接處理後事。」案例:遭受校園暴力後患抑鬱,女孩欲在冬季輕生今年13歲的小雨2年多前遭遇了校園暴力,又因擔心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一直將此事埋在心中。此後,她變得情緒低落、壓抑。上了初一後,她發現自己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變差,失眠,甚至出現幻聽幻覺。漸漸地,小雨產生了自殺的想法,甚至制定了相應的計劃。
  • 【觀察】梁振英回應女兒自殘:公眾人物子女不易
    香港特首梁振英28日下午出席活動時,回應有關女兒割腕自殘的報導,多謝大家對女兒的關心,他說每個做父母的都很關心子女,指子女在成長期間有問題的時候
  • 「藍鯨」自殘遊戲殺入香港惹關注 專家呼提防
    50日內完成各種自殘任務遊戲管理者透過有計劃的誘導對玩家進行「洗腦」,控制、影響他們的心智,並在50日內向玩家下達指令,讓他們去完成各種自殘任務,包括用利器在自己手臂上刻出鯨魚的圖案、在凌晨4點20分起床、看一整天恐怖電影等等,期間還會不斷向參與者灌輸負面情緒,最終引領其走向死亡。
  • 《奇蛋物語》第七集 青少年自殘問題 感想若干(存檔)
    在結尾傳教的時候,璃夏其實就已經發現單純的和朋友聊天和自殘已經不能滿足她的情緒了,所以有了自殺的念頭,這也是抑鬱症最經典的表現。所以,璃夏從出場開始就是抑鬱症患者,算是四人組裡最脆弱的。不要高估網友的鑑別能力。初中的時候,不知道從哪掀起了一陣很熱鬧的自殘風氣。不知道是不是全國都有,在我在的那個班級倒是非常多。
  • 一個走紅後被網暴逼到自殺的22歲女孩
    又一位女孩被網絡暴力推向了死亡……她的年齡很小,只有22歲,花一般的年紀。以素人身份參加戀愛綜藝而紅,繼而又接受了鋪天蓋地的網絡霸凌,最終走向了自殺。在她去世後,曾經參與網暴的網友,紛紛刪除留言、註銷帳號。惡評可以刪除,可是惡意如何才能刪除?層出不窮的網絡暴力事件,又該如何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