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下半葉,帶著對東方古國的未知與好奇,馬可·波羅歷經艱辛,長途跋涉來到中國。他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傳回歐洲,在西方掀起了第一次「中國熱」,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交流。沿著先行者的足跡,中意一代代友好使者繼往開來。
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際擔任義大利駐華大使,方瀾意是兩國關係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方瀾意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談及對意中關係的展望:未來意中經貿合作將越來越密切,人文交流將不斷拓展,兩國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意中旅遊合作大有可為。
「來北京後學會喝熱水的好習慣」
作為出身於外交世家的資深外交官,方瀾意曾在義大利駐俄羅斯、美國、西班牙、沙特等國使館任職,「四海為家」是他生活的常態。儘管此前從未在華長期工作,但他對中國並不陌生。「我在大學時就學過中國歷史,也曾到中國旅遊。」方瀾意說,「雖然我算不上『中國通』,但我對中國很熟悉。不僅是我,可以說所有人都對中國不陌生。中國是一個大國,沒人能忽視中國。」
抱著深入認知、探尋中國的願望,今年1月,方瀾意從沙特首都利雅得直飛北京開啟駐華大使生涯。兩地的溫差,是他就任駐華大使後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沙特冬天有20多度,跟海南差不多,所以頭幾天我確實不太適應北京寒冷的天氣。」方瀾意接著話鋒一轉,「不過我很快就學會了喝熱水的好習慣,來北京後我經常喝熱水和熱茶。」
「多喝熱水」是方瀾意抵禦寒冷的良方,也是他融入中國的開端。方瀾意像普通中國人一樣,愛在北京大街小巷遛彎兒。「我有時一遛就是好幾個小時。」他說,這是初來乍到快速了解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
方瀾意走訪的城市越多,他認知中國的視角就越廣。「上海俘獲了我的心。」方瀾意說,從上海能領略中國國際大都市的風採。上海是中外文化的大熔爐,文化多樣性鍛造了上海「令人讚嘆的美、讓人回味無窮的獨特氣質」。
「慷慨捐助展現兩國情誼」
在方瀾意豐富的外交履歷上,駐華這段註定寫下特殊一筆。「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開啟駐華任期非同尋常。」他說。
方瀾意經歷了疫情暴發初期的艱難,也深刻體會到兩國人民急難有情、攜手抗疫的溫暖。「中國發生疫情後,大多數在華義大利人選擇留在中國、留在武漢。」方瀾意說,「當時義大利派出3架貨機為武漢送去醫療物資,義大利很高興能幫上忙。」
「當疫情在義大利達到頂峰時,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極其可怕的。關鍵時刻,我們獲得了來自中國的很多幫助。」方瀾意表示,中國派出3批擁有豐富經驗的醫療專家組支援義大利抗疫,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義大利從中國帶回的手套、呼吸機、口罩等抗疫物資和醫療設備中,大約10%來自中國政府、高校、社會機構的捐助。「整個中國社會上上下下都參與到規模浩大的慷慨捐助行動中,充分展現兩國情誼。」
正是出自在疫情中的感同身受,義大利駐華大使館在今年清明節參加了中國的全國性哀悼活動,降半旗緬懷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方瀾意認為,疫情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必須所有人共同努力、堅定意志,才能戰勝疫情。
「大公司積極布局中國市場」
見證了意中攜手抗疫的難忘時光,方瀾意相信兩國關係發展有更廣闊前景。
建交50年來,中意經貿合作已結出累累碩果。建交之初,兩國貿易額僅為1.2億美元,諸多領域是空白。2019年,兩國貿易額達到近550億美元,不僅增長456倍,涵蓋各個領域,而且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00億美元。「義大利企業在中國深耕多年,有1400餘家義大利企業在華投資興業,義大利所有大公司積極布局中國市場。」方瀾意說。
尤其在當前國際間交通受阻、需求萎縮、經濟全球化受挫的特殊背景下,廣闊中國市場為義大利企業提供了重要機遇。方瀾意介紹,無論是9月舉行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還是11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廣大義大利企業都踴躍參與。「義大利是中國各類展會的重要參與者。」方瀾意表示,「我本人也盡己所能參加這些展會,希望藉此表達義大利對發展對華關係的重視。」
展望意中合作的前景,方瀾意對「一帶一路」充滿信心。2019年,中意籤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義大利成為七國集團中首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方瀾意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就像一個豐富的「工具箱」,義大利藉此同中國深化經貿和金融合作。「無論疫情前後,『一帶一路』都至關重要。在『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毫無疑問是推動意中關係發展的重要載體。」
同為文明古國,中意在推動國際多邊合作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2021年,義大利將擔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加強與中國在G20框架下的協調具有積極意義。方瀾意認為,G20曾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中發揮顯著作用,G20的一大使命就是協調成員國經濟政策,共同努力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國際社會無論採取怎樣的行動推動世界經濟復甦,都離不開G20的團結合作。」
(海外網 毛莉 張六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