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口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消費力,往往人口越多的國家花錢的人就越多,消費力就越強。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坐擁14億人口的消費力,而且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消費市場是十分龐大的。
但即便人口最多,經濟水平較高,中國也不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而是排在第二,排在第一的是美國。何以見得呢?來看這份數據:
據統計,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合59672億美元,而2019年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2375.57 億美元,比中國多出了2703億美元。
往往零售總額能直接反映這個國家居民的消費水平,而美國現在雖然只有近3.3億的人口,但其零售總額已經超過了中國,這也就意味著,一個美國人的消費水平比四個中國人加起來還要高。
那麼為什麼中國14億人的消費力會趕不上美國的3.3億人呢?對此,曹德旺說出了實情。
以前馬雲曾說過:「中國有14億人,未來消費需求巨大,這是一個風口。」而對於這個觀點,曹德旺並不贊同,他表示:「雖然我們國家有14億人,但是我們國家真正有消費能力的不足2億人。」
至於為什麼要把這14億人的消費力減掉12億,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方面是中國人把很大一部分錢都花在了買房上,首付花光了一個家庭的多年積蓄,而房貸更是透支了未來的購買力。
據統計,2020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其中住房佔比近七成。因此,雖然中國人的資產水平可觀,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把錢花在了房子上。
一般來說,只要是背上房貸的人,每個月都要把工資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拿出來還房貸,再加上給父母養老、供孩子讀書、日常開銷等必要的支出,他們的真實消費水平自然就沒那麼高的。
另一方面,中國人的負債十分普遍,這裡不僅是指房貸,還包括其他的信貸消費,像是房貸、信用卡、花唄等等。其中,車貸的十幾萬、幾十萬負債往往會持續好幾年,要是和房貸累積在一起的話可能會花光一個人每個月的全部收入。
而信用卡現在也很常見,據統計,中國僅僅是通過正規銀行發出的信用卡數量就高達7.49億。這樣的信貸一度已經讓很多人養成了超前消費的習慣,花唄、借唄也是一樣,不少人每個人拿了工資後還了信用卡、花唄之後就「月光」了。在這種長期的負債下,國人的消費水平自然會大打折扣。
除此以外,美國3.3億人的消費力比中國14億人的消費力還要高同樣也和消費觀念有關。一直以來,中國人向來有存錢的習慣,而美國人追求的是享受生活,所以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捨得花錢,無論是買固定資產還是日常開銷,他們的消費態度本身就比較開放,所以美國人平時花的錢自然會比中國人多。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