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後,國內經濟就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了。這一點,就連外國人都肯定了。
6月8號,美國橋水投資公司董事長瑞·達利歐表示,中國35年之間人均收入增加了22倍,貧困率也從之前的88%下降到了不到1%,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也是不斷的增加到22%。短短35年的時間,中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35年當中產生的巨大變化,很多90後和00後可能都感受不到,但是這對於70後、60後來說,卻是記憶猶新的,這些人見證了中國的成長以及騰飛。
不過,就在我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卻有很多人感覺到—雖然以前收入低,但是卻不欠人家錢,如今收入比之前高了很多,但是卻欠下了一堆錢,而且還不敢花錢了。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國人的錢都去哪裡了呢?曹德旺的話很「犀利」!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大家的思想觀念也產生了極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負債。滙豐銀行曾經公布了一組數據,數據顯示,90後的債務比已經高達1580%,他們欠各種貸款機構和信用卡發行機構人均債務超過了12億人民幣。
事實上,不僅僅是90後是主要負債群體,絕大多數80後和70後也是主要負債群體。據《希財網》報導,央行曾經公布了一組數據,據數據顯示,截止去年12月,我國居民貸款餘額達到55.3萬億元。按照14億人口去計算,平均每個人負債近4萬元。
80後和70後之所以會負債,主要是因為購房。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買房是一件比較吃力的事情,所以大家只能夠向銀行借錢去買房,但是這樣就會導致自己欠下銀行一大筆錢。
據《股城網》曾經報導,我國大概有2億家庭持有住房貸款,如果按照一家三口去計算,那持有住房貸款的人就達到了6億人,佔總人口的4成左右。另外,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是30.07萬億元,同比上漲了16.7%。
對於家庭觀念比較重的中國人來說,就算財富被房地產「掏空」了也要去買房。絕大多數普通人的財富都被房地產「掏空」了,甚至還要背負上好幾十年的房貸。對於這些人來說,每個月的工資根本就不敢亂花,除去房貸和生活開銷之外,根本就不剩下幾個錢了。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會有數據顯示我國有5.6億人,銀行存款是零。
曹德旺曾經就說過,「絕大多數國人的錢都拿去買房了,除了房子,其他方面消費需求和支出其實並沒有多少」。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明明有14億人口,但是消費能力卻不如美國3.3億人的原因。
另外,曹德旺曾經還說過,我國真正有消費能力的人只有2億人。中國的確是有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是這僅僅只是有人口,卻沒有消費的能力。
你家買房了嗎?是貸款購買的,還是全款購買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